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61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卷材作为一种功能性保护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场所,起到隔绝、保护等作用;可有效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渗水的卷曲状柔性建材产品,是工程防护、防水的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水卷材作为卷材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类产品,目前用于建筑防水工程的防水卷材种类很多,其中包括采用沥青类,高分子类防水卷材,以其优异的防水性能、简单的施工方式、多样性的产品体系及适中的价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目前种植顶板防水正常的构造层次为:

结构板、找平层、普通卷材防水层、耐根穿刺卷材防水层、隔离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种植土、植被层

该防水做法存在以下缺点:

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找平层主要作用为给防水层提供一个平整的作业面,其材料主要使用普通砂浆,该砂浆不具备防水功能,由于其材料的密实度不高,且厚度较薄,后期容易出现开裂窜水等现象,增加了种植顶板的渗漏水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卷材耐候性差以及应用场所受限制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在防水性能、耐候性能、机械强度等诸多性能均优于现有产品的防水系统,极大的增强了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已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耐水涂料层、过渡层、防水卷材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水涂料层采用聚氨酯涂料固化形成。利用聚氨酯涂料耐水性,保证了种植屋面防水系统基础防水体系的安全。同时利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混凝土基面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实现与结构基层的满粘结,解决了防水层与结构基层之间窜水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层采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利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强度有效物理阻根,防止植物根系对耐根穿刺防水层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层采用聚乙烯膜。利用聚乙烯膜的化学稳定性,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之间形成有效隔离膜,防止两道防水层之间产生有害的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防止回填土等下道工序施工应力传递到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层中,相邻聚乙烯膜之间采用丁基胶带粘连。利用丁基胶带的密封性和粘结性,保证所述过渡层的整体连续性。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层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采用聚酯无纺布。利用聚酯无纺布柔性保护克重轻,荷载小,可以防止刚性配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对防水层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置在所述耐水涂料层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找平层采用特种砂浆固化形成。利用特种砂浆的流动性使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与基质接触更加良好。

优选的,所述耐水涂料层厚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层厚度为0.3~0.4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的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实现:

结构顶板采用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6;结构表面要求平整;用特种砂浆对结构找平;在结构顶板上喷涂或者刮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形成耐水涂料层,施工温度控制在5-35℃之间;所述耐水涂料层的厚度通过调整其单位面积的材料用量及针刺来控制其材料厚度;所述耐水涂料层干燥后铺设过渡层,过渡层采用丁基胶带搭接;再铺贴防水卷材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层采用搭接方式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30mm。

进一步的,在所述防水卷材层表面敷设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密度不小于300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水性能好;有效物理阻根,防止植物根系对耐根穿刺防水层的破坏;对施工要求低;耐候性强;各功能层结构之间连接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耐水涂料层1、过渡层2、防水卷材层3。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耐水涂料层1采用聚氨酯涂料固化形成。利用聚氨酯涂料耐水性,保证了种植屋面防水系统基础防水体系的安全。同时利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混凝土基面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实现与结构基层的满粘结,解决了防水层与结构基层之间窜水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防水卷材层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利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强度有效物理阻根,防止植物根系对耐根穿刺防水层的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采用聚乙烯膜。利用聚乙烯膜的化学稳定性,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之间形成有效隔离膜,防止两道防水层之间产生有害的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防止回填土等下道工序施工应力传递到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中,相邻聚乙烯膜之间采用丁基胶带粘连。利用丁基胶带的密封性和粘结性,保证所述过渡层2的整体连续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层3上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保护层4采用聚酯无纺布。利用聚酯无纺布柔性保护克重轻,荷载小,可以防止刚性配筋混凝土保护层4施工对防水层的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找平层5,所述找平层5设置在所述耐水涂料层1下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找平层5采用特种砂浆固化形成。利用特种砂浆的流动性使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与基质接触更加良好。

优选的,所述耐水涂料层1厚度为2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厚度为0.3~0.4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的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实现:

结构顶板采用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6;结构表面要求平整;用特种砂浆对结构找平;在结构顶板上喷涂或者刮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形成耐水涂料层1,施工温度控制在5-35℃之间;所述耐水涂料层1的厚度通过调整其单位面积的材料用量及针刺来控制其材料厚度;所述耐水涂料层1干燥后铺设过渡层2,过渡层2采用丁基胶带搭接;再铺贴防水卷材层3。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防水卷材层3采用搭接方式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30mm。

本实施例所述的,在所述防水卷材层3表面敷设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密度不小于300g/㎡。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耐水涂料层1、过渡层2、防水卷材层3。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耐水涂料层1采用聚氨酯涂料固化形成。利用聚氨酯涂料耐水性,保证了种植屋面防水系统基础防水体系的安全。同时利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混凝土基面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实现与结构基层的满粘结,解决了防水层与结构基层之间窜水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防水卷材层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利用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强度有效物理阻根,防止植物根系对耐根穿刺防水层的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采用聚乙烯膜。利用聚乙烯膜的化学稳定性,在聚氨酯防水涂料与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之间形成有效隔离膜,防止两道防水层之间产生有害的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防止回填土等下道工序施工应力传递到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中,相邻聚乙烯膜之间采用丁基胶带粘连。利用丁基胶带的密封性和粘结性,保证所述过渡层2的整体连续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层3上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保护层4采用聚酯无纺布。利用聚酯无纺布柔性保护克重轻,荷载小,可以防止刚性配筋混凝土保护层4施工对防水层的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还包括找平层5,所述找平层5设置在所述耐水涂料层1下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找平层5采用特种砂浆固化形成。利用特种砂浆的流动性使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与基质接触更加良好。

优选的,所述耐水涂料层1厚度为2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过渡层2厚度为0.3~0.4mm。

本实施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种植顶板高分子防水系统的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实现:

结构顶板采用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6;结构表面要求平整;用特种砂浆对结构找平;在结构顶板上喷涂或者刮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形成耐水涂料层1,施工温度控制在5-35℃之间;所述耐水涂料层1的厚度通过调整其单位面积的材料用量及针刺来控制其材料厚度;所述耐水涂料层1干燥后铺设过渡层2,过渡层2采用丁基胶带搭接;再铺贴防水卷材层3。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防水卷材层3采用搭接方式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30mm。

本实施例所述的,在所述防水卷材层3表面敷设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密度不小于300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水性能好;有效物理阻根,防止植物根系对耐根穿刺防水层的破坏;对施工要求低;耐候性强;各功能层结构之间连接紧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