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饰片、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0927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加饰片、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加饰片、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品,特别是涉及用于加饰具有利用纤维进行强化的纤维强化的纤维强化部的成形品的加饰片、使用该加饰片成形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加饰片进行加饰而得到的成形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了碳纤维等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被使用于要求轻量化和高强度的体育用品、伞或手杖等的日用品、航空器(飞机)以及建筑部件等的各种制品中。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是复合基体树脂和纤维而得到的材料。对纤维进行复合而得到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加饰受到纤维的防碍,不仅使加饰层难以结实地粘着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上,而且,在基体树脂是固化环氧树脂而得到的物质的情况下,难以使加饰层粘着在固化后的基体树脂上。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有带花纹的大理石的浴缸的制造方法,浴缸中使用纤维强化塑料(frp)作为加固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浴缸的制造方法中,对板厚为3mm~5mm左右的丙烯树脂板施加加饰。然后,这样板厚比较厚的丙烯树脂板和frp粘着,完成浴缸。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浴缸那样,在使用板厚有3mm~5mm的丙烯树脂板的情况下,因为丙烯树脂板经得住比较高的压力和温度,所以制造用frp加固且加饰的成形品比较容易。但是,使用厚度不足1mm的加饰片,对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露出表面的成形品主体进行加饰很困难,会产生加饰片破裂或加饰片因热而变形的不合格情况。

因此,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有以能够制造深拉伸形状的加饰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的方式在加饰片上设计衬里薄片的技术。再者,作为加饰frp的技术,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也有使用射出成形法(喷射成型法)的技术。

现有的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1-127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98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0-1584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加饰片的构成中,发现如下情况:因为衬里薄片接触制品主体的frp,所以通过纤维强化合成材料的材料构成,不能充分得到与加饰片的粘着力,难以良好加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提供一种对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露出表面的成形品主体进行良好的加饰的加饰片。再者,还提供一种通过加饰片对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露出表面的成形品主体进行良好加饰而得到的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作为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说明多个方式。这些方式根据需要能够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所涉及到的加饰片是,与成形品主体一起构成成形品、用于对含有纤维以及具有环氧基的基体树脂的纤维强化部露出表面的成形品主体进行加饰的加饰片,该加饰片具备:粘着层,其含有含氨基化合物,所述含氨基化合物具有在与纤维强化部粘着时与基体树脂反应的氨基;加饰层,其被配置在粘着层上,用于对成形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饰;基膜,其被配置在加饰层上,具有含有丙烯树脂的内侧丙烯树脂层以及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在加饰层上配置内侧丙烯树脂层且在内侧丙烯树脂层上配置聚碳酸酯树脂层而得到基膜。

在具备这样的构成的加饰片中,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得到:耐热性,其能够承受进行基体树脂的环氧基和粘着层的氨基的反应时施加的热;拉深性(强度),其能够承受使加饰片沿着成形品主体时施加的力。再者,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能够得到将加饰层印刷在基膜上所必要的印刷适应性,同时,在使用了例如溶剂的包括含氨基化合物的粘着层的形成时,能够防止损伤聚碳酸酯树脂层。

再者,基膜可以构成为,夹住聚碳酸酯树脂层,在内侧丙烯树脂层的相反侧还具有含有丙烯树脂的外侧丙烯树脂层。这样构成时,由于在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外面侧存在外侧丙烯树脂层,因此,通过被加饰的成形品的表面侧的外侧丙烯树脂层,硬度得以提高且聚碳酸酯树脂层得以保护,加饰片难以弄出瑕疵,从而抑制成形品的表面带有瑕疵。

再者,内侧丙烯树脂层优选具有基膜的厚度的5%以上的厚度。这样构成时,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能够显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

再者,聚碳酸酯树脂层,在内侧丙烯树脂层具有基膜的厚度的5%以上的厚度的范围内,优选具有基膜的厚度的50%以上的厚度。这样构成时,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能够显现良好的耐热性。

本发明的一观点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其准备加饰片,该加饰片具备含有含氨基化合物的粘着层、加饰层以及形成粘着层和加饰层的基膜;加饰工序,其使加饰片的粘着层接触成形品主体的纤维强化部,通过使基体树脂和含氨基化合物的氨基反应,使粘着层粘着纤维强化部,用加饰层对成形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饰,上述成形品主体在表面具有纤维强化部,上述纤维强化部含有纤维以及具有环氧基的基体树脂。基膜具有含有丙烯树脂的内侧丙烯树脂以及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在加饰层上配置内侧丙烯树脂层且在内侧丙烯树脂层上配置聚碳酸酯树脂层。

在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加饰工序中,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能够承受进行在基体树脂和氨基反应时施加的热的耐热性得以发挥,能够承受使加饰片沿着成形品主体时施加的力的拉深性(强度)得以发挥。再者,在准备工序中,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将加饰层印刷在基膜上所必要的印刷适应性得以发挥,同时,在使用了例如溶剂的含有含氨基化合物的粘着层的形成时,防止损伤聚碳酸酯树脂层。

再者,基体树脂可以是由环氧树脂形成的物质。基体树脂由环氧树脂形成,容易制造轻的强度优异的成形品。

再者,含氨基化合物可以是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nd)树脂,粘着层可以以聚丙烯胺(polyacrylamine)为主要成份构成。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粘着层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加饰片的操作性变得容易。

再者,准备工序以包括将加饰片从平面形状加工成接近成形品外形的立体形状的预成形工序的方式构成;在加饰工序中,其构成是,加工成立体形状的加饰片被配置在模具中,通过模具,加热加压加饰片和纤维强化部,加饰片被粘着在纤维强化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加饰片沿着成形品主体的外形变得容易,成形品的外观的加工质量良好。

再者,在加饰工序之前,还可以具备前置工序,即,使基体树脂成为能与含氨基化合物的氨基反应的半固化状态,对基体树脂施加塑性加工;加饰工序可以是成形同时加饰工序,其构成是:与半固化状态的基体树脂接触的加饰片被加热加压,进行基体树脂与粘着层的氨基反应,同时进行纤维强化部的成形。基于这样的构成,通过成形同时加饰工序,加饰片和成形品主体的一体性得以提高,能够制造外观美观、强度高且被轻量化的成形品。

再者,在前置工序中,可以在比成形同时加饰工序的加热温度高的温度下,使基体树脂成为半固化状态。基于这样的构成,能够得到良好的基体树脂的半固化状态,同时,能够防止热带来的加饰片的恶化,容易制造外观美观、强度高且轻量化的成形品。

再者,加饰工序可以使用吹塑成形法或加压成形法(压制成形法)进行。基于这样的构成,通过吹塑成形法或加压成形法,容易向纤维强化部施加压力,再者,在向纤维强化部施加压力时,通过基膜的聚碳酸酯树脂层,适当的耐压力得以发挥,变得容易进行深拉成形。

本发明的一观点所涉及到的成形品具备:成形品本体,其表面具有含有纤维和基体树脂的纤维强化部,基体树脂由环氧树脂形成;和加饰片,所述加饰片被配置在成形品主体上、被粘着在纤维强化部上、对成形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饰,加饰片具备:粘着层,其与纤维强化部粘着时,基体树脂的环氧基与含氨基化合物的氨基反应;加饰层,其被配置在粘着层上,对成形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饰;基膜,其被配置在加饰层上,具有含有丙烯树脂的内侧丙烯树脂层以及含有聚碳酸酯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基膜构成为:在加饰层上配置有内侧丙烯树脂层且在内侧丙烯树脂层上配置有聚碳酸酯树脂层。

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成形品,在加饰片中,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得到能够承受在进行基体树脂和氨基反应时施加的热的耐热性和能够承受使加饰片沿着成形品主体时施加的力的拉深性(强度)。再者,在加饰片中,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得到将加饰层印刷在基膜上所必要的印刷适应性,同时,在形成使用了例如溶剂的包括含氨基化合物的粘着层时,能够防止损伤聚碳酸酯树脂层。其结果是,得到外观美观、强度高且轻量化的成形品。

发明效果

基于本发明的加饰片,能够对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构成的纤维强化部露出于表面的成形品主体进行良好的加饰。再者,基于本发明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或成形品,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构成的纤维强化部露出于表面的成形品主体,通过加饰片能够成为形成了良好的加饰的成形品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表面附近的部分扩大剖面图。

图2(a)是表示准备半固化片(预成片,prepreg)的工序的概念图,(b)是表示半固化片的加工工序的概念图,(c)是表示加饰片的准备工序的概念图,(d)是表示加饰工序的概念图,(e)是用于说明成形品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成形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i-i线切断的成形品的示意剖面图。

图5(a)是表示预成形的加饰片的外形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用于说明图5(a)的加饰片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表面附近的部分扩大剖面图。

图7(a)是表示准备的bmc的概念图,(b)是用于说明半固化片的准备工序的概念图,(c)是用于说明半固化片的准备工序的概念图,(d)是表示加饰片的准备工序的概念图,(e)是表示加饰工序的概念图,(f)是用于说明成形品的概念图。

图8(a)是表示加饰片的准备工序的概念图,(b)是表示加饰工序的概念图,(c)是用于说明成形品的概念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e、2e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0、10b~10e成形品

10a盖部件(成形品的例子)

21、20c、20d成形品主体

21、21a、21c~21e纤维强化部

23、23e半固化片

26cbmc

30、30a~30e加饰片

40、40b基膜

41内侧丙烯树脂层

42聚碳酸酯树脂层

43外侧丙烯树脂层

50、50a图案层

60粘着层

90模具

90ca、90cb挤压模具(压制模具)

90da、90db射出成形模具

120第一模具

130第二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1)成形品的构成的概要

图1中,扩大表示通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形成的成形品的加饰部分。成形品10具备成形品主体20和加饰成形品主体20的表面的加饰片30。

(1-1)成形品主体20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主体20,表面整体用包括纤维和基体树脂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形成。即,图1所示的纤维强化部21在成形品主体20的整面露出。成形品主体20的整体可以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形成,但成形品主体20的一部分也可以用其它材料例如不含纤维的树脂形成。再者,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主体20,表面整体用包括纤维和基体树脂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形成,但即使纤维强化部21露出于成形品主体20的表面的一部分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在成形品主体20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中使用的纤维是碳纤维。而且,基体树脂是具有环氧基的树脂用固化剂固化后的树脂。作为具有环氧基的树脂,例如是环氧树脂。此处,所谓环氧树脂是分子内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缩水甘油基)的树脂状物,作为环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多官能环氧树脂。作为多官能环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萘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芳香族胺型环氧树脂、间苯二酚型环氧树脂或者脂环式环氧树脂或组合它们的物质。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例如能够使用芳香族胺系固化剂、酸酐系固化剂、酰肼(hydrazide)系苯酚系固化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系固化剂或者聚酰胺系固化剂。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优选使用潜在性固化剂。

(1-2)加饰片30

加饰片30具备基膜40、图案层50和粘着层60。基膜40在支撑着图案层50和粘着层60的同时,在加饰成形品10之后,位于成形品主体20的上层即成形品10的表面侧,保护图案层50。第一实施方式的基膜40是两种三层的树脂膜,从成形品10的表面侧配置外侧丙烯树脂层43、聚碳酸酯树脂层42以及内侧丙烯树脂层41。外侧丙烯树脂层43以及内侧丙烯树脂层41例如通过挤出成形丙烯树脂而形成,聚碳酸酯树脂层42例如通过挤出成形聚碳酸酯树脂而形成。例如,这三个树脂层被同时挤出成形,通过与成形同时层压的共同挤出而制造基膜40。在通过这样共同挤出的情况下,为了容易制造,优选:内侧丙烯树脂层41和外侧内烯树脂层43为相同的厚度且夹住聚碳酸酯树脂层42对称地形成;而且,作为构成内侧丙烯树脂层41和外侧丙烯树脂层43的树脂,优选使用特性相同的丙烯树脂共同挤出。但是,基膜40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共同挤出多层成形,也可以使用热层压等的其它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基膜40的厚度通常为50μm~400μm,优选100μm~200μm。,由于通过印刷法在基膜40上形成图案层50,故而要求印刷适应性。因为图案层50被印刷于内侧丙烯树脂层41,所以为了得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优选:内侧丙烯树脂层41的厚度为基膜40的厚度的5%以上。再者,这样的内侧丙烯树脂层41,在例如使用了溶剂的包括含氨基化合物的粘着层60的形成时,担负着保护聚碳酸酯树脂层42的职责。因为在基膜40中,聚碳酸酯树脂层42的耐热性高,所以作为基膜40,为了得到良好的耐热性,优选聚碳酸酯树脂层42的厚度为基膜40厚度的50%以上。因为外侧丙烯树脂层43露出成形品10的表面的情况多,所以为了保护成形品10的美的设计,优选外侧丙烯树脂层43形成为:在依据jisk5600-5-4的铅笔硬度试验(负荷750g)中显示为h以上的硬度。

在成形品10中,图案层50被配置在比基膜40更靠内侧即基膜40的下层。

图案层50是用于表现图案等的设计的层。图案层50通过例如照相凹版印刷法或者丝网印刷法(网版印刷法)形成于基膜40。在图案层50的印刷中使用的花纹油墨的材料例如含有粘合剂树脂和添加到粘合剂树脂中的颜料或者染料。再者,图案层50既可以是例如使用真空蒸镀法或者喷溅法对金属进行蒸镀而形成的金属薄膜层,还可以适用蚀刻法在金属薄膜层上形成图案。图案层50可以是例如使用已绝缘处理了的铝糊(铝膏)或镜面油墨实施金属风格设计得到的图案层。进一步,也可以在图案层50上形成用于提高耐久性的面漆层(表涂层)。图案层50例如以数百nm~数十μm的厚度形成。

图案层50的形成所使用的花纹油墨,优选在粘合剂树脂中使用热塑性树脂的一液型(单液型)。这是因为:这类一液型的花纹油墨与在粘合剂树脂中使用热固性树脂的二液型(双液型)的花纹油墨相比,以大倾斜度的角度弯曲加饰片30时,图案层50难以产生裂缝。作为花纹油墨的粘合剂树脂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例如有丙烯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塑性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以及聚酯系树脂。

在图案层50的下层配置有粘着层60。粘着层60是用于将加饰片30粘着于成形品主体20的纤维强化部21上的层。因为纤维强化部21的基体树脂具有环氧基,所以为了提高与纤维强化部21的粘着力,粘着层60具有氨基。基体树脂的环氧基和粘着层60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而结合在一起,由此基体树脂与粘着层60的粘着力得以提高。

粘着层60例如以具有氨基作为官能基(官能团)的聚合物作为主材而形成。作为以具有氨基作为官能基的聚合物,例如有聚丙烯胺(polyacrylamine)、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树脂、聚酰胺树脂。作为聚丙烯胺,例如有氨乙基化丙烯聚合物。具有以这样的氨基作为官能基的聚合物,例如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并通过上述的印刷法这样的公知的薄膜制造技术,能够形成粘着层60。再者,以树脂为主材,通过混合该树脂和具有氨基作为官能基的化合物,也能够形成粘着层60。作为具有以氨基为官能基的化合物和树脂的混合物,例如有环氧树脂和胺系固化剂的混合物。这类混合物也例如溶解于溶剂并通过上述的印刷法这样的公知的薄膜制造技术,能够形成粘着层60。

(2)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概要

图2(a)至图2(e)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成形品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图2(a)至图2(e)所示出的成形品10的制造方法是吹塑成形法的应用。

(2-1)准备工序

首先,准备图1所示的加饰片30的粘着前的状态的物质。即,将图案层50印刷在所制造的两种三层的基膜40上,然后,在形成有图案层50的基膜40上形成粘着层60,得到加饰片30。在预成形工序中,加饰片30,被加工成图2(c)示出的模具90的腔体(cavity腔室,凹部,空腔)的形状或与腔体的形状近似的形状。而且,如图2(c)所示的那样,被设置在模具90的腔体内。此处,通过预成形工序将加饰片30加工成模具90的腔体的形状,但是,不是仅有在预成形工序中使加饰片30的形状与成形品10的外形基本一致的情况,如果从形成粘着层60后的呈现出平面形状的加饰片30的状态进行接近成形品10的外形的加工,就可以说实施了预成形工序。

(2-2)前置工序

如图2(a)所示的那样,对用碳纤维22织的织布进行重叠。而且,使重叠后的织布浸透环氧树脂,使环氧树脂成为半固化状态,形成半固化片23。将形成的半固化片23卷付于树脂中空部件24而成形。树脂中空部件24中插入有金属管25。金属管25到达树脂中空部件24的内部空间,插入有金属管25的树脂中空部件24成为除金属管25以外没有空气的通道的状态。形成树脂中空部件24的树脂优选:具有虽然会因在成形品10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热而软化但不会融化的程度的温度特性,例如聚酰胺树脂。

(2-3)加饰工序

如图2(c)所示的那样,在设置有加饰片30的状态的模具90的腔体内,设置有卷带有半固化片23的树脂中空部件24。而且,通过从金属管25送入空气,树脂中空部件24膨胀,由于从金属管25送入的空气压,半固化片23被按压在加饰片30上,粘着层60紧贴在半固化片23上。图2(d)所示的箭头表示送入到金属管25的空气。在图2(d)的状态下,加饰片30被模具90加热,半固化状态的半固化片23完全固化。使半固化片23固化时的模具90的温度,是加饰片30能够经得住的温度,例如设定为从120℃到150℃之间的适当的温度。在固化半固化片23时,同时进行半固化片23与粘着层60的粘着,通过施加到半固化片23和粘着层60的热,半固化片23的环氧基和粘着层60的氨基反应。

图2(d)的状态下,直至半固化片23固化,模具90中保持成形品主体20和加饰片30,在半固化片23固化后,从模具90中取出成形品10。如图2(e)所示,成形品10包括纤维强化部21在膨胀的树脂中空部件24的表面露出的成形品主体20和对该成形品主体20的表面进行加饰的加饰片30。该纤维强化部21由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构成,其中,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含有环氧树脂固化后的基体树脂和纤维。

(2-4)加饰片的深拉(冲压成型)的说明

图3所示的成形品例如是容器或者筐体的盖部件10a。图4表示图3所示的盖部件10a的i-i线剖面。盖部件10a具有底部打开的中空的形状,在盖部件10a的表面即上面32、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形成纤维强化部21a。该盖部件10a的纤维强化部21a的表面用加饰片30a覆盖。盖部件10a的表面的花图样是在加饰片30a的图案层50a上描绘的图案。

图5(a)以及图5(b)表示通过预成形工序以与盖部件10a的外形相符的方式成形加工的加饰片30a的形状。观察图5(a)以及图5(b)可知加饰片30a被深拉。关于加饰片的拉深性,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评价:能够应对侧面31的高度ht高的成型品,则拉深性良好,能够对应上面32的宽度w窄的成型品,则拉深性良好,能够对应由侧面31和上面32形成的拐角r1的形成角α小而且拐角r1的曲率半径γ小的成型品,则拉深性良好。再者,还可按下述方式评价:能够对应在两个侧面31a、31b之间的拐角r2半径小的成形品,则拉深性良好。所谓“能够对应侧面31的高度高的成型品”换言之是指能够对应与侧面31接触的模具的凹沟深的成型品。所谓“能够对应上面32的宽度窄的成型品”换言之是指能够对应与上面32接触的模具的凹沟细的成型品。

使用了厚度为125μm的后述的两种三层的基膜的加饰片30a,具有沿着后述的高度ht的侧面31和宽度w的上面32基本垂直的拐角r1,即沿着曲率半径γ这样的形状的良好的拉深性。确认了能够加饰到高度ht为40mm以下的纤维强化部21。

例如,确认了:在高度ht为20mm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加饰长度l为60mm以上、宽度w为30mm以上、曲率半径γ为0.5mm以上、拐角r2的半径为5mm以上、角度α为3度以上的纤维强化部21。具体地确认了:能够良好地加饰高度ht为20mm、长度l为60mm、宽度w为30mm、曲率半径γ为0.5mm以上、拐角r2的半径为5mm、角度α为3度的纤维强化部21。

再者,还确认了:在高度ht为40mm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加饰长度l为60mm以上、宽度w为30mm以上、曲率半径γ为1mm以上、拐角r2的半径为10mm以上、角度α到5度为止的纤维强化部21。具体地确认了:能够良好地加饰高度ht为40mm、长度l为60m、宽度w为30mm、曲率半径γ为1mm、拐角r2的半径为10mm、角度α为5度的纤维强化部21。

加饰片30a,基膜用外侧丙烯树脂层、聚碳酸酯树脂层和内侧内烯树脂层构成,加饰层使用以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粘合剂的一液型的图案油墨形成,粘着层以氨乙基化丙烯聚合物作为主材构成。图案油墨的树脂粘合剂中,例如使用丙烯系树脂或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使用这类树脂,得到了高的拉深性。

在粘着剂层中使用了氨乙基化丙烯聚合物的情况下,得到了下述粘着层,即使用依据jis(日本工业规格)b7753的日光碳弧(sunshinecarbonarc)灯式耐气候性试验机,即使在每两个小时进行18分钟的表面喷雾(降雨)的条件下,进行200小时的照射处理的耐光试验中,也没有变黄的粘着层。

基膜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0μm~150μm的范围,例如设定为125μm。这样的厚度的基膜具有良好的拉深性。基膜过薄时,基膜容易破裂,基膜过厚时,刚性变高,难以沿着成形品的外形。

基膜的厚度为125μm的情况下,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2.5μm时,得不到印刷适应性(耐溶剂性);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时,与厚度为2.5μm时相比,情况得以改善,得到印刷适应性;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12.5μm、20.8μm、36.5μm以及50μm时,得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这里,说明了关于印刷适应性的一例,但基膜的厚度在100μm~150μm的范围内,如果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基膜厚度的5%以上,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印刷适应性。

基膜的厚度为125μm的情况下,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25μm时,得不到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40μm时与25μm时相比,情况得以改善,得到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83.4μm、100μm、115μm以及120μm时,得到良好的耐热性。这里,说明了关于耐热性的一例,但基膜的厚度在100μm~150μm的范围内,如果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基膜厚度的50%以上,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耐热性。

再者,基膜的厚度为125μm的情况下,外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时,得不到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外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12.5μm、20.8μm、36.5μm以及50μm时,得到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这里,说明了关于印刷适应性的一例,但基膜的厚度在100μm~150μm的范围内,如果外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基膜厚度的10%以上,就能够得到难以受伤的基膜。

<第二实施方式>

(3)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的概要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关于加饰片30的基膜40为两种三层的情况,但在不要求加饰片30的基膜40具有高的耐擦伤性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两种两层构成加饰片的基膜。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10b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成形品10一样,具备成形品主体20和加饰片30b。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饰片3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饰片30不同的地方,只是基膜40b的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说明基膜40b的构成,省略其它的说明。

(4)加饰片30b

加饰片30b具备基膜40b、图案层50和粘着层60。关于加饰片30b的图案层50和粘着层60,能够以与加饰片30、30a相同的方式构成。因此,关于加饰片30b的图案层50和粘着层60,也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基膜40b是两种两层的树脂薄膜,从成形品10b的表面侧配置聚碳酸酯树脂层42。内侧丙烯树脂层41例如通过挤出成形丙烯树脂而形成,聚碳酸酯树脂层42例如通过挤出成形聚碳酸酯树脂而形成。例如,通过对它们同时挤出成形并在成形的同时进行层压的共同挤出,制造基膜40b。但是,基膜40b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共同挤出多层成形,也可以使用热层压等的其它制造方法制造。

基膜40b的厚度通常为50μm~400μm,优选100μm~200μm。为了得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与基膜40一样,内侧丙烯树脂层41的厚度优选为基膜40b的厚度的5%以上;作为基膜40b,为了得到良好的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层42的厚度优选为基膜40b的厚度的50%以上。

用加饰片30b加饰已加饰了加饰片30a的盖部件10a的情况下,基膜40b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0μm~150μm的范围,例如设定为125μm。这样的厚度的基膜40b,得到良好的拉深性。基膜40b过薄时,基膜40b容易破裂,基膜过厚时,刚性变高,难以沿着成形品的外形。

基膜的厚度为125μm的情况下,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2.5μm时,得不到印刷适应性(耐溶剂性);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时与厚度为2.5μm时相比,情况得以改善,得到印刷适应性;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12.5μm、36.5μm以及50μm时,得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这里,说明了关于印刷适应性的一例,但基膜的厚度在100μm~150μm的范围内,如果内侧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基膜厚度的5%以上,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印刷适应性。基膜的厚度为125μm的情况下,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25μm时,得不到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40μm时与厚度为25μm时相比,情况得以改善,得到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100μm、115μm以及120μm时,得到良好的耐热性。这里,说明了关于耐热性的一例,但基膜的厚度在100μm~150μm的范围内,如果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基膜厚度的50%以上,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耐热性。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2a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构成纤维强化复合体材料的纤维使用碳纤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纤维可以使用除碳纤维以外的纤维。作为除碳纤维以外的纤维,例如有玻璃纤维、金属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酰胺纤维、矾土(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以及硼纤维。作为构成纤维强化复合体材料的纤维,也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纤维,但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类的纤维。

再者,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用强化纤维的交叉形成半固化片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卷带纤维等形成半固化片。

(5-2)变形例1b、2b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纤维强化复合体材料的具有环氧基的基体树脂,针对使用环氧树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除环氧树脂以外的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改性体以及使它们的至少两种组合得到的树脂。

(5-3)变形例1c、2c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在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吹塑成形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挤压成形法(压制成形法,加压成形法)制造成形品。

图7(a)至图7(f)表示基于加压成形法(压制成形法)的成形品10c的制造工序。首先,准备图7(a)所示的bmc26c。通常,所谓bmc是bulkmoldingcompound(块状模塑料)的省略,是混入了短纤维(chopfiber:短切纤维)或填充剂的热固性树脂,是压缩/注射成形用的中间材料。接着,将bmc26c设置在挤压模具(压制模具)90ca、90cb上(参照图7(b)),在用模具90ca、90cb加压成形(压制成形)bmc26c的同时,通过模具90ca、90cb加热(参照图7(c))。这时的挤压模具90ca、90cb的温度设定为例如从200℃到300℃的范围内的适当的温度。另外,在图7(c)中,箭头101表示施加压力。在图7(c)的状态下,经过所规定时间后,打开挤压模具90ca、90cb,使挤压模具90ca、90cb以及bmc26c冷却到例如从100℃到120℃之间的适当的温度(参照图7(c))。这时的bmc26c是能够保持形状的程度的半固化的状态,是bmc26c中还残留有环氧基的状态。

接着,如图7(d)所示,设置有bmc26c的挤压模具90ca、90cb中插入有加饰片30c。图7(d)表示插入有具有平面形状的加饰片30c的情况,但插入的加饰片30c也可以预成形。

然后,以成为加饰片30c接触bmc26c的状态的方式,图7(e)中用箭头102表示的压力从挤压模具90ca、90cb被施加在bmc26c和加饰片30c上,再度挤压bmc26c。这时,挤压模具90ca、90cb被升温到例如从130℃到150℃之间的适当的温度。基于这时的压力和温度,bmc26c和加饰片30c被粘着,这样,用升温后的挤压模具90ca、90cb加热的bmc26c的环氧基和加饰片30c的氨基反应。

在图7(e)的状态下,在挤压模具90ca、90cb中,保持成形品主体20c和加饰片30c直到bcm26c固化,在bmc26c固化后,从挤压模具90ca、90cb取出成形品10c。成形品10包括整体用纤维强化部21c强化得到的成形品主体20c和对该成形品主体20c的表面进行加饰的加饰片30c。

(5-4)变形例1d、2d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1c、2c中,针对使用吹塑成形法以及加压成形法来制造成形品10、10a~10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使用射出成形法。

射出成形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在腔体(腔室)91内,配置有预成形的加饰片30c的射出成形模具90da、90db被合模。加饰片30c具有加饰片30、30b这样的构成。而且,加热后的射出成形模具90da、90db的腔体91内,通过注入口(浇口,sprue)92,射出加压后的流动性的bmc26d(参照图8(b))。而且,如图8(b)所示,在腔体91内注满bmc26d的状态下,维持进行所规定时间的间隔加热和加压的状态,使bmc26d固化。这时,进行bmc26d固化形成的成形品主体20d(参照图8(c))和加饰品30d的粘着,bmc26d的环氧基和加饰片30c的氨基反应。

在bmc26d固化后,从射出成形模具90da、90db,取出图8(c)所示的成形品10d。成形品10d包括整体用纤维强化部21d强化后的成形品主体20d和对该成形品主体20d的表面进行加饰的加饰片30d。

(5-5)变形例1e、2e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1c、1d、1d、2d中,针对使用吹塑成形法、加压成形法以及射出成形法来间歇制造成形品10、10a~10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可以使用例如拉挤成形法(pultrusion)连续制造成形品。图9是对基于拉挤成形法的管状的成形品10e进行成形的成形工序的概念图。从半固化片供给装置110供给的半固化片23e,在加工装置120中,由平坦的形状被加工成圆筒状的形状。通过高温的第一模具130中,圆筒状的半固化片23e成为半固化状态。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在半固化状态的圆筒状的半固化片23e上覆盖加饰片30e。然后,表面覆盖有加饰片30e的圆筒状的半固化片23e通过第二模具140时,被施加热和压力,半固化片23e进一步固化,进行半固化片23e和加饰片30e的粘着。粘着有加饰片30e的半固化片23e通过烤箱150中,使之完全固化,连续制造圆筒状的成形品10e。

(6)特征

(6-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42,得到能够承受在基体树脂的环氧基和粘着层60的氨基反应时施加的热的耐热性。再者,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42,也得到了承受使加饰片30、30a~30e沿着成形品主体20、20c、20d时施加的力的拉深性(强度)。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41,得到将作为加饰层的图案层50、50a印刷在基膜40、40b上所必要的印刷适应性。在形成使用了溶剂的包括作为含氨基化合物的氨乙基化丙烯聚合物的粘着层60时,能够防止损伤聚碳酸酯树脂层42。其结果是,通过加饰片30、30a~30e,能够对包括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纤维强化部21、21a、21c、21d露出表面的成形品20、20c、20d进行良好的加饰。特别是,通过使用加饰片30、30a~30e,深拉成形变得容易。

(6-2)

基膜40,其构成是:夹住聚碳酸酯树脂层42,在内侧丙烯树脂层41的相反侧还具有含有丙烯树脂的外侧丙烯树脂层43。其结果是,由于聚碳酸酯树脂层42的外面侧存在外侧丙烯树脂层43,因此,通过加饰的成形品10、10a、10c~10e的表面侧的外侧丙烯树脂层43,硬度得以提高且聚碳酸酯树脂层42得以保护,加饰片30、30a、30c~30e难以弄出瑕疵,从而抑制成形品的表面受到损伤。

(6-3)

内侧丙烯树脂层41具有基膜40、40b的厚度的5%以上的厚度。其结果是,通过内侧丙烯树脂层41呈现良好的印刷适应性。

(6-4)

聚碳酸酯树脂层42,在内侧丙烯树脂层41具有基膜的厚度的5%以上的厚度的范围内,具有基膜40、40b的厚度的50%以上的厚度。其结果是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层42呈现良好的耐热性。

(6-5)

纤维强化部21、21a、21c、21d的基体树脂由环氧树脂形成。由于纤维强化部21、21a、21c、21d的基体树脂由环氧树脂形成,因此,轻的、强度优异的成形品10、10a~10e的制造变得容易。

(6-6)

粘着层60具有的含氨基化合物是聚丙烯酰胺树脂,粘着层60以聚丙烯胺为主要成份构成的情况下,粘着层60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加饰片30、30a~30e的操作性变得容易。

(6-7)

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准备工序以包括预成形工序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加饰工序中,加工成立体形状的加饰片被配置在模具90、90ca、90cb、90da、90db中,通过模具90、90ca、90cb、90da、90db,加热加压加饰片30、30a~30d和纤维强化部21、21c、21d,其中该预成形工序将加饰片30、30a~30d从平面形状加工成接近成形品10、10a~10d的外形的立体形状。这样,加饰片30、30a~30d被粘着在纤维强化部21、21c、21d时,加饰片30、30a~30d容易沿着成形品主体20、20c、20d的外形,成形品10、10a~10d的外观的加工质量良好。

(6-8)

在加饰工序之前,如图2(b)、图7(c)以及图9所示,进行如下所述的前置工序,即,使半固化片23、23e或bmc26c的基体树脂与含氨基化合物的氨基反应,成为可能的半固化状态,对半固化片23、23e或bmc26c的基体树脂施加塑性加工。然后,如图2(d)、图7(e)以及图9所示的加饰工序是成形同时加饰工序,该成形同时加饰工序是:与半固化状态的半固化片23、23e或bmc26c的基体树脂接触的加饰片30、30a、30c、30e被加热加压,半固化片23、23e或bmc26c的基体树脂与粘着层60的氨基反应,同时,通过半固化片23、23e或bmc26c的固化的进展,进行纤维强化部21、21a、21c、21e的成形;通过这样的成形同时加饰工序,加饰片30、30a、30c、30e和成形品主体20、20c的一体性得以提高,能够制造外观美观、强度高且被轻量化的成形品10、10a、10c、10e。

(6-9)

前置工序,例如在图7(c)所示的工序中,在比成形同时加饰工序的加热温度高的温度下,基体树脂成为半固化状态。再者,图2(b)所示的半固化片23使用在比图2(d)的成形温度高的温度下成为半固化状态的物质的情况,相当于在比成形同时加饰工序的加热温度高的温度下基体树脂成为半固化状态的情况。例如,在图7(c)所示的工序中,在从200℃到300℃的范围内的适当温度下,bmc26c成为半固化状态。通过这样的构成,得到良好的基体树脂的半固化状态,同时,能够防止基于热的加饰片30、30c的劣化,容易制造外观美观、强度高且轻量化的成形品。将图9所示的第一模具130的温度设定为比第二模具140的温度高的情况也发挥同样的效果。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根据需要可以任意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