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3393阅读:1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特别是一种透气且抗菌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者随机的纤维而所构成,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点。无纺布本身不抗静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静电,影响使用的安全性。现有无纺布的抗静电改性,通常为在无纺布上涂覆抗菌剂层,抗菌性能不佳,而且抗菌剂层易脱落,抗菌持续时间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本发明具有抗菌效果好和抗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和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相同,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聚酯短纤维层、助剂层和芳香族聚酰胺纤层,所述助剂层与聚酯短纤维层、芳香族聚酰胺纤层的交界处分别设有渗透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网格夹心层,网格夹心层两侧设有银纤维层。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厚度比是11:3:5:3:11。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金属丝分别呈网状布置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上。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上分别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孔径为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无纺布层的复合,同时采用特定的无纺布层,使得不仅能进行抗菌防静电,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持续时间长,使用效果佳。本发明增强了无纺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质感和手感优异,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抗菌无纺布,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第二防静电层4和第二无纺布层5;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5相同,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聚酯短纤维层11、助剂层12和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所述助剂层12与聚酯短纤维层11、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的交界处分别设有渗透层;所述抗菌层3包括网格夹心层31,网格夹心层31两侧设有银纤维层32。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第二防静电层4和第二无纺布层5的厚度比是11:3:5:3:11。

所述金属丝分别呈网状布置在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5上。

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第二防静电层4上分别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孔径为0.2mm。

本发明通过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无纺布层的复合,同时采用特定的无纺布层,使得不仅能进行抗菌防静电,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持续时间长,使用效果佳。本发明增强了无纺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质感和手感优异,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第二防静电层(4)和第二无纺布层(5);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5)相同,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聚酯短纤维层(11)、助剂层(12)和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所述助剂层(12)与聚酯短纤维层(11)、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的交界处分别设有渗透层;所述抗菌层(3)包括网格夹心层(31),网格夹心层(31)两侧设有银纤维层(32)。本发明具有抗菌效果好和抗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5
技术公布日:2018.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