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7366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程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大中型钻孔机械的不断出现与不断完善,露天台阶深孔爆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孔台阶爆破逐排起爆后,每排岩石逐排往斜上方翻动,由于后排爆破岩石的翻动受前一排的限制,其起爆扩散的空间相对变小,并受到前排岩石的夹持作用,后排岩石翻动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大,所以正常情况下会留下根底。清理根底和二次爆破作业量大,影响铲装效率,而且增加了设备磨损和故障的发生,既不利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又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目前常用的降低爆破根底的办法是在钻孔时适当超深,超深的作用是降低装药中心的位置,以便有效的克服台阶底部的阻力,避免或减少留根底,以形成平整的底部平盘,台阶爆破炸药提供的爆压一般均可以达到爆除岩体的效果,但是常常因为炸药作用时间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所以即使超深爆破,也会经常因为堵塞物和爆轰产物的快速逸出而留有爆破根底;还有的改善方法大多是改变炮孔密集系数或者改变起爆技术,(参见:陈晶晶,赵博深,白玉奇.经山寺铁矿减少深孔台阶爆破根底的工程实践[j].工程爆破,2013,19(03):30-32.)。

目前关于炮孔堵塞方面也有很多改进技术,如专利cn104374239a在孔口堵塞段设置缓冲气囊组,减少堵塞材料用量,防止炮孔冲孔,这种堵塞方法麻烦,工人布置多段缓冲气囊比布置一整段炮泥堵塞费时大得多,炮孔整体爆破能量偏大时,爆堆抛掷范围大,易产生飞石危害,炮孔整体爆破能量偏小时,大块率高,容易留有爆破根底;专利cn106197179a在拆除爆破中,孔口堵塞段设置水袋填充区和水泥填充区,阻止爆炸能量的过早从炮孔口外泄,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炸药单耗,这种堵塞方法麻烦,安装时间长,并且还必须等待水泥锚固剂凝固并不能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能够快速、方便降低土料含水量。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钻设有一定超深的爆破孔;步骤2.先对炮孔底部1.0~1.5倍炮孔超深长度范围装填炸药形成第一段炸药段,并在第一炸药段中布设雷管,雷管脚线用细线连接并向上牵引;步骤3.采用炮泥堵塞第一炸药段的上部形成炮泥段,炮泥段的长度为0.1~0.5倍爆破底盘抵抗线长,堵塞完成后放下细线;步骤4.在炮泥段上方继续装填炸药形成第二炸药段,布设爆破设计段位的雷管,并堵塞;步骤5.正常起爆所有炮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步骤2中,布设的雷管优选为ms1段非电导爆管雷管,使中上部及底部炸药的起爆时差尽量小。

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步骤2中,第一炸药段的装填长度为1.25倍炮孔超深长度,这样效果最佳。

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步骤3中,炮泥段的装填长度为0.3倍爆破底盘抵抗线长,这样效果最佳。

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步骤3中,炮泥的密度不小于1.8g/cm3,动摩擦系数不小于0.4。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传统的台阶超深爆破方法相比,炮孔下部临近孔底部位增设炮段,将炮孔底部的炸药与中上部的炸药间隔开,在中上部炸药中布设爆破设计确定段位的雷管,在底部的炸药中布设雷管,底部雷管脚线引入到中上部炸药中,中上部炸药正常起爆后的能量激发下部导爆管雷管,从而起爆下部炸药,该方法可以有效阻断中上部炸药爆炸过程中快速向爆破孔孔底传播的稀疏波,加上炮泥段的堵塞作用,可大幅延长孔底炸药爆炸后荷载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并增大底盘抵抗线部位岩体的应力强度,使底盘部位的岩体充分破碎,大大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

(2)大大减少二次爆破作业量,并加快工期,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减少设备磨损和故障;

综上,本发明具有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加快工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少设备磨损和故障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矿山、交通等领域工程爆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炮孔装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超深部分,2为第一炸药段,3为ms1段非电导爆管雷管,4为底部雷管脚线,5为孔中堵塞段,6为第二炸药段,7为确定段位的雷管,8为孔口堵塞段,9为导爆管,10为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某矿山开采设计台阶高度20m,钻孔直径250mm、间排距10*7.5m,采用爆速3500~4200m/s的乳化炸药,炮孔填塞6.5m,超深1.5m,然而在前期施工过程中爆破根底产生率较大的问题始终未解决。故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降低其爆破根底产生率。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岩体10上钻设直径250mm,高21.5m其中超深1.5m的爆破孔。

步骤2.对超深部分1内注入长度1.5m的乳化炸药形成第一炸药段2,并在第一炸药段2中布设ms1段非电导爆管雷管3,将其雷管脚线4用细线连接并向上牵引。

步骤3.炮孔底部装填炸药后,用炮泥堵塞形成孔中堵塞段5,该堵塞段5的长度为2.0m,堵塞完成后放下细线,使得被牵引的雷管脚线4能够贯穿堵塞段5并向上露出。

步骤4.继续注入11.5m乳化炸药形成第二炸药段6,布设ms5段雷管7,连接到导爆管9;最后孔口6.5m长用炮泥堵塞形成孔口堵塞段8。

步骤5.检查起爆网路,确认安全后起爆所有炮孔。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爆破根底产生率的炮孔间隔装药与起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钻设有一定超深的爆破孔;步骤2.先对炮孔底部1.0~1.5倍炮孔超深长度范围装填炸药形成第一段炸药段,并在第一炸药段中布设雷管,雷管脚线用细线连接向上;步骤3.采用炮泥堵塞第一炸药段的上部形成炮泥段,炮泥段的长度为0.1~0.5倍爆破底盘抵抗线长,堵塞完成后放下细线;步骤4.在炮泥段上方继续装填炸药形成第二炸药段,布设爆破设计段位的雷管,并堵塞;步骤5.正常起爆所有炮孔。本方法能够大幅延长孔底炸药爆炸后荷载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并增大底盘抵抗线部位岩体的应力强度,使底盘部位的岩体充分破碎,从而降低爆破根底的产生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卢文波;刘涛;严鹏;王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1.28
技术公布日:2018.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