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玻璃窗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42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玻璃窗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窗膜,具体是一种建筑玻璃窗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玻璃行业的发展,玻璃膜也逐渐发展开来,在房屋建筑领域,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墙体开口部位的保温,而其中的玻璃改造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既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耐高温性、又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且其具有很好的透光度的玻璃窗保护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建筑玻璃窗膜,但是大部分都是都直接贴在窗户外侧,易受雨水侵蚀,而且大部分都通过反光来解决隔热效果,很少有防火功能,对于少数贴在内侧的玻璃窗膜易刮伤破损,目前缺少一种能贴在窗户内侧又不易磨损的隔热反光建筑玻璃窗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玻璃窗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玻璃窗膜,包括离型层、胶层、保护层、反光面、反光层、非反光面、隔热层、硬质保护层、玻璃微珠、胶质层、焦点树脂层、金属层,所述离型层底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胶层、保护层、反光面、反光层、非反光面、隔热层、硬质保护层,所述反光层中间设置有胶质层,所述胶质层内部包含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底部铺设有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和玻璃微珠之间设有焦点树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型层为PET透明离型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层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聚合的合成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层为PE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光面为微棱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微珠阵列排布在胶质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层采用双酚—S型环氧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层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反光面会对太阳光进行一次反光,反光层中的玻璃微珠会对光进行二次反光,玻璃微珠底部设置的金属层可以提高反射效果,隔热层采用的双酚—S型环氧树脂既有隔热效果也能防火,保护层使用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可以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玻璃窗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建筑玻璃窗膜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离型层1、胶层2、保护层3、反光面4、反光层5、非反光面6、隔热层7、硬质保护层8、玻璃微珠9、胶质层10、焦点树脂层11、金属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玻璃窗膜,包括离型层1、胶层2、保护层3、反光面4、反光层5、非反光面6、隔热层7、硬质保护层8、玻璃微珠9、胶质层10、焦点树脂层11、金属层12,所述离型层1为PET透明离型膜,所述离型层1底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胶层2、保护层3、反光面4、反光层5、非反光面6、隔热层7、硬质保护层8,所述胶层2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聚合的合成树脂,所述保护层3为PE膜,所述反光面4为微棱镜,所述反光层5中间设置有胶质层10,所述胶质层10内部包含玻璃微珠9,所述玻璃微珠9阵列排布在胶质层10中,所述玻璃微珠9的底部铺设有一层金属层12,所述金属层12和玻璃微珠9之间设有焦点树脂层11,所述隔热层7采用双酚—S型环氧树脂,所述保护层8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离型层1撕去,将胶层2贴合在玻璃的内侧,光照在本实用新型上,反光面4会对太阳光进行一次反光,反光层5中的玻璃微珠9会对光进行二次反光,玻璃微珠9底部设置的金属层12可以提高反射效果,隔热层采用的双酚—S型环氧树脂既有隔热效果也能防火,保护层8使用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可以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更加耐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