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59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战术射击训练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战术靶标通常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外部壳体,该种壳体外形单一且笨重,加工成本较高,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碰撞摩擦破坏了外表面保护层容易出现表面锈蚀。且现有的靶标功能通常比较单一,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靶标才能完成战术训练要求。

战术靶标在户外的训练又对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使用大容量电池会带来重量和成本的增加。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一套能满足以上需求的实用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解决现有靶标箱体笨重、加工成本高、防水防锈蚀处理工艺复杂的问题,通过不同放置方式实现多功能使用,降低耗电量并采用可更换式的锂电池解决电池续航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包括防护箱箱体、直流减速电机、电机输出轴、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光电挡片、控制固定板、固定底板、枪钻锂电池、选档开关、位置传感器、无线模块、控制电路板;

直流减速电机、电机输出轴、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光电挡片、控制固定板、枪钻锂电池均设置在防护箱内部,固定底板设置在防护箱底部,其中,直流减速电机、枪钻锂电池安装在固定底板上,直流减速电机设置有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控制固定板中部与光电挡片连接,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与靶夹连接,位置传感器、无线模块均与安装在的控制电路板上;

控制固定板上设置有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且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与电机输出轴的距离相等,光电开关Ⅰ和光电开关Ⅲ关于电机输出轴对称布置,光电开关Ⅱ与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Ⅲ均成90°布置,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光电挡片通过旋转遮挡在光电开关Ⅰ或光电开关Ⅱ或光电开关Ⅲ中间;

控制电路板与直流减速电机、光电开关Ⅰ、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选档开关、位置传感器、无线模块、电钻锂电池9均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控制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拨码开关。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防护箱箱体上还设置有电量显示模块,电量显示模块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选挡开关包括起倒侧转挡位、45°摇摆挡位、90°摇摆挡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所述靶夹包括起倒靶夹和侧转靶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还包括配套遥控器,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模块通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护箱作为靶标箱体,机构部件安装在箱体内部,携带运输便捷,具有坚固轻便、防水防锈蚀效果好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光电开关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改变箱体放置方式,配合安装通用接口的不同靶夹,实现多功能的转靶动作;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位置传感器,在靶标立置时自动屏蔽反靶功能,在靶标平置时开启反靶功能,防止了起倒功能中操作不当电机反转导致靶板损坏靶标;

4、本实用新型的简化结构降低了耗电量,并采用枪钻锂电池,更换快捷方便携带,使得靶标的户外训练的时间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式多功能靶标总体安装示意图;

图2是靶标起倒动作示意图;

图3是靶标45°摇摆动作示意图;

图4是靶标90°摇摆动作示意图;

图5是靶标正反显隐动作示意图;

图6是控制电路板示意图;

图7是遥控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1:直流减速电机,2:电机输出轴,3:光电开关Ⅰ,4:光电开关Ⅱ,5:光电开关Ⅲ,6:光电挡片,7:控制固定板,8:固定底板,9:枪钻锂电池,10:拨码开关,11:选档开关,12:电量显示模块,13:位置传感器,14:无线模块,15:遥控器,16:起倒靶夹,17:侧转靶夹,18: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如图1、图6所示,包括防护箱箱体、直流减速电机1、电机输出轴2、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光电挡片6、控制固定板7、固定底板8、枪钻锂电池9、选档开关11、位置传感器13、无线模块14、控制电路板18;

直流减速电机1、电机输出轴2、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光电挡片6、控制固定板7、枪钻锂电池9均设置在防护箱内部,固定底板8设置在防护箱底部,其中,直流减速电机1、枪钻锂电池9安装在固定底板8上,直流减速电机1设置有电机输出轴2,电机输出轴2的一端穿过控制固定板7中部与光电挡片6连接,电机输出轴2的另一端与靶夹连接,位置传感器13、无线模块14均与安装在的控制电路板18上;

控制固定板7上设置有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且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与电机输出轴2的距离相等,光电开关Ⅰ3和光电开关Ⅲ5关于电机输出轴2对称布置,光电开关Ⅱ4与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Ⅲ5均成90°布置,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均与控制电路板18连接,光电挡片6通过旋转遮挡在光电开关Ⅰ3或光电开关Ⅱ4或光电开关Ⅲ5中间;

控制电路板18与直流减速电机1、光电开关Ⅰ3、光电开关Ⅱ4、光电开关Ⅲ5、选档开关11、位置传感器13、无线模块14、电钻锂电池9均连接。

如图7所示,还包括配套遥控器15,遥控器15通过无线信号与无线模块连接14。防护箱箱体上还设置有电量显示模块12,电量显示模块12与控制电路板18连接。控制固定板7上还设置有拨码开关10。选挡开关11包括起倒侧转挡位、45°摇摆挡位、90°摇摆挡位。靶夹包括起倒靶夹16和侧转靶夹17。

在靶标执行起倒动作时,如图2所示,将靶标箱体立置,并将起倒靶夹16平行于地面安装,将选挡开关11旋至起倒侧转挡位。在此档位下,位置传感器13判断箱体是处于立置还是平置状态,若是箱体立置则处于起倒状态,禁用反靶命令,若是箱体平置则处于侧转状态,启用反靶命令。使用遥控器15向无线模块14发送正转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光电挡片6在光电开关Ⅰ3和光电开关Ⅱ4之间往返运动,触发光电开关Ⅰ3和光电开关Ⅱ4,通过电机输出轴2控制起倒靶夹16完成起、倒动作,即完成起倒靶标16的起倒动作。

在靶标执行45°摇摆动作时,如图3所示,将靶标箱体立置,并将起倒靶夹16平行于地面安装,将选挡开关11旋至45°摇摆挡位,光电挡片6旋转至光电开关Ⅰ3上,触发光电开关Ⅰ3,并将起倒靶夹16调整到垂直地面状态。使用遥控器15向无线模块14发送正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通过电机输出轴2控制起倒靶夹16顺时针转动45°,遥控器15再次发送正转指令,控制起倒靶夹16恢复垂直地面状态,光电开关Ⅰ3信号停止,即图中的I过程。使用遥控器15向无线模块14发送反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经过延迟时间后通过电机输出轴2控制起倒靶夹16逆时针转动45°,遥控器15再次发送反靶指令,控制起倒靶夹16恢复垂直地面状态,光电开关Ⅰ3信号停止,即图中的II过程,即完成起倒靶标16的45°摇摆动作。

在靶标执行90°摇摆动作时,如图4所示,将靶标箱体立置,并经起倒靶夹16平行于地面安装,将选挡开关11旋至90°摇摆挡位,光电挡片6旋转至光电开关Ⅱ4上,触发光电开关Ⅱ4,并将起倒靶夹16调整到与地面成45°夹角的位置。使用遥控器15向无线模块14发送正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通过电机输出轴2控制起倒靶夹16顺时针转动90°;遥控器15再次发送正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通过电机输出轴2控制起倒靶夹16逆时针转动90°,恢复到初始位置,完成起倒靶标16的90°摇摆动作。

在靶标执行侧转动作时,如图5所示,将靶标箱体水平放置,并将侧转靶夹17平行于地面安装,将选挡开关11旋至起倒侧转挡位,传感器13判断处于侧转状态,启用反靶功能。使用遥控器15发送正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侧转靶夹17顺时针转动,光电挡片6触发光电开关Ⅰ3后侧转靶夹17停止,此时侧转靶夹17已转动90°,即图中I过程;使用遥控器15发送反靶指令,位于靶标内部的无线模块14接收指令信号,侧转靶夹17逆时针转动,光电挡片6触发光电开关Ⅲ5后侧转靶夹17停止,此时侧转靶夹17已转动90°,即图中II过程,完成侧转靶夹17的侧转正反显隐动作。

枪钻锂电池9的电量可以通过靶标箱体外表面上的电量显示模块12看出剩余电量,当枪钻锂电池9的电量用尽时,打开箱体并拔下枪钻锂电池9,换上充满电的枪钻锂电池9即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轻型多功能靶标,采用防护箱作为靶标箱体,机构部件安装在箱体内部,携带运输便捷,坚固轻便、防水防锈蚀效果好;采用多个光电开关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改变箱体放置方式,配合安装通用接口的不同靶夹,实现多功能的转靶动作;采用了位置传感器,在靶标立置时自动屏蔽反靶功能,在靶标平置时开启反靶功能,防止了起倒功能中操作不当电机反转导致靶板损坏靶标;本实用新型的简化结构降低了耗电量,并采用枪钻锂电池,更换快捷方便携带,使得靶标的户外训练的时间大大延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