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弹道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833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武器弹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变弹道弹头。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射程有限、命中精度低的火炮在战争中的地位有所下滑,尽管如此,对于陆地攻防战,数吨乃至数十吨炮弹倾泻而下,其杀伤力不亚于高爆威力的数枚中型战术战役导弹,而前者的价格可能不到后者的一半甚至五分之一,火炮因为其极高的性价比,仍旧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陆战主力。

但是,火炮的缺点依然存在,如弹道固定、只能沿抛物线飞行,攻击时诸元设计繁琐,容易错失战机,损失攻击精度或降低杀伤效能,如何使得弹头既保持较低的价格,又能大大提升炮弹射击精度,以及射击灵活性,是近年来军工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发射到目标上空后可改变飞行轨迹的弹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弹道弹头,包括弹头本体,所述弹头本体的内部沿弹头本体的前进方向依次设有减速装置容置腔和控制装置容置腔,所述弹头本体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喷管与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联通,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通过线缆通孔与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联通,所述弹头本体的开口处设有点火药,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内设有减速火药,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内设有点火药和角度传感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减速装置和角度传感装置有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管与减速装置容置腔连接的一端由大变小逐渐向中间收缩形成一个窄喉,窄喉之后又由小变大向外扩张至弹头本体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内的角度传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角度传感器,两个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的腔壁的对角端。

进一步的,所述弹头本体的侧面对应控制装置容置腔设有数据线缆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头本体的后端设有推进装置容置腔,所述推进装置容置腔内设有推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和推进装置容置腔之间设有弹药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合了常规弹头结构的弹头,该弹头可以输入射程距离,通过内部的控制装置检测弹头旋转圈数测定飞行距离,并在达到距离时启动设置于弹头头部的减速装置,抵消前进动能,转而垂直降落,再以引爆内部爆炸物的方式对预定目标进行打击,大大提高了炮弹打击的精确度和杀伤效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弹头本体;2-减速装置容置腔;21-喷管;22-点火药;3-控制装置容置腔;31-角度传感装置;32-数据线缆通孔;4-线缆通孔;5-弹药容置腔;6-推进装置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可变弹道弹头,包括弹头本体1,所述弹头本体1的内部沿弹头本体1的前进方向依次设有减速装置容置腔2和控制装置容置腔3,所述弹头本体1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喷管21与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2联通,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2通过线缆通孔4与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3联通,所述弹头本体1的开口处设有点火药22,所述减速装置容置腔2内设有减速火药,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3内设有控制装置和角度传感装置31,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点火药22和角度传感装置31有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炮膛膛线和发射火药的作用,弹头本体被发射出炮膛后,以一定转速向前运动,工程实践统计表明,这两个速度通常为固定值(误差在精度要求允许范围之内),转速衰变不明显,控制装置通过角度传感装置读取旋转圈数,再由控制装置通过螺距(炮弹转过一圈前进的距离)计算飞行距离,当距离达到预定值时,启动减速装置,反向推动弹头,使弹头在短时间内停止向前飞行,进而向下落入目标区域,攻击目标。

此处,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合了常规弹头结构的弹头,该弹头可以输入射程距离,通过内部的控制装置检测弹头旋转圈数测定飞行距离,并在达到距离时启动设置于弹头头部的减速装置,抵消前进动能,转而垂直降落,再以引爆内部爆炸物的方式对预定目标进行打击,大大提高了炮弹打击的精确度和杀伤效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喷管21与减速装置容置腔连接的一端由大变小逐渐向中间收缩形成一个窄喉,窄喉之后又由小变大向外扩张至弹头本体的开口。

本实施例中,喷管采用拉瓦尔喷管设计,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减速火药剧烈燃烧释放的气体在收缩阶段加速,在喉部实现超声速喷射,进一步在扩张阶段加速实现更高速度的喷射,从而为反推装置提供瞬间的巨大反推冲量,迅速抵消弹头向前飞行的动量,从而改变弹头的行进方向。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3内的角度传感装置31包括至少两个角度传感器,两个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3的腔壁的对角端。

本实施例中,两个角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控制装置容置腔内最远的两个对角端的腔壁上,以此保证角度传感器对弹头本体旋转计数的准确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弹头本体1的侧面对应控制装置容置腔3设有数据线缆通孔32。

本实施例中,弹头本体侧面的数据线缆通孔内设有数据装订接口,作战人员在测量目标的距离后,将待攻击的目标距离和发射螺距等参数输入至数据装订装置,再将数据装订装置插入到弹头的数据装订接口,数据装订装置将自动上传目标距离和发射螺距等发射参数,数据装订完成后启动弹头的控制装置,拔下数据装订装置后即可将炮弹推入炮膛准备发射。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弹头本体1的后端设有推进装置容置腔6,所述推进装置容置腔6内设有推进装置。

本实施例中,为弹头增加推进装置,在炮弹射击出膛时点燃,可保证在较远距离内炮弹水平速度减少有限,从而实现较高的打击精度,另外在夜间攻击时有利于修正射击方向。

此处,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控制装置容置腔3和推进装置容置腔6之间设有弹药容置腔5。

本实施例中,弹药舱采用腔体的设计,可以方便针对打击目标替换其中的弹药载荷,比如采用杀伤破片和高爆炸药的组合用于对敌方人员的杀伤,或采用破甲弹用于对敌方装甲目标的摧毁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