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7083发布日期:2018-09-01 04:2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在各个不同种类的布料和服饰上有着不同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普通布料的作用,对其外在美观 度及其附加功能,如环保、透气、抗菌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的布匹仅仅由单 层布料制成,还不能满足高要求的标准,人们会去注重怎么样穿的健 康,由于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细菌的侵袭,虽然这些细菌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产生影 响,像一些具有妇科疾病的内裤上等特殊领域需要应用到抗菌面料,现有的抗菌面料的抗菌效果不强,并且不能够持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面料,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效果,在应用到贴身衣物上时,能够保持面料整体上干爽,并且不容易过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里层、吸湿芯层、抗菌层和防水层,所述里层为网格状基底层,所述抗菌层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置有抗菌颗粒,所述容纳槽表面覆盖有覆膜,所述覆膜两侧面均延伸有若干条毛细管,该覆膜一侧的毛细管伸入容纳槽内,该覆膜的另一侧伸入吸湿芯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湿芯层由改性涤纶纤维压制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湿芯层表面固形网,该固形网用于保持吸湿芯层的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形网由弹性纤维编织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菌颗粒外层包裹有缓释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层为疏水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依次设置里层、吸湿芯层、抗菌层和防水层,使得面料具有多功能性,里层设置为网格状基底层,使得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能保持与皮肤接触的里层干爽,皮肤排泄物和汗水容易透过网格状基底层进入到吸湿芯层,其吸湿芯层能够吸收大部分汗水或者其他排泄物,进而保持里层干爽,设置在吸湿芯层下端的抗菌层,容纳在内部的抗菌颗粒能够释放有效成分使得面料具有抗菌效果,其抗菌颗粒设置在容纳槽内并且通过覆膜防止抗菌颗粒脱离,其覆膜两侧设置的毛细血管具有缓释效果,使得抗菌效果更加长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里层;2、吸湿芯层;3、抗菌层;4、防水层;5、容纳槽;6、抗菌颗粒;7、覆膜;8、毛细管;9、固形网;10、缓释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里层1、吸湿芯层2、抗菌层3和防水层4,所述里层1为网格状基底层,所述抗菌层3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5,该容纳槽5内设置有抗菌颗粒6,所述容纳槽5表面覆盖有覆膜7,所述覆膜7两侧面均延伸有若干条毛细管8,该覆膜7一侧的毛细管8伸入容纳槽5内,该覆膜7的另一侧伸入吸湿芯层2。

通过依次设置里层1、吸湿芯层2、抗菌层3和防水层4,使得面料具有多功能性,里层1设置为网格状基底层,使得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能保持与皮肤接触的里层1干爽,皮肤排泄物和汗水容易透过网格状基底层进入到吸湿芯层2,其吸湿芯层2能够吸收大部分汗水或者其他排泄物,进而保持里层1干爽,设置在吸湿芯层2下端的抗菌层3,容纳在内部的抗菌颗粒6能够释放有效成分使得面料具有抗菌效果,其抗菌颗粒6设置在容纳槽5内并且通过覆膜7防止抗菌颗粒6脱离,其覆膜7两侧设置的毛细血管具有缓释效果,使得抗菌效果更加长效。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湿芯层2由改性涤纶纤维压制形成。

其改性的涤纶纤维具有仿棉良好的吸湿效果,同时其相对棉纤维不容易附着细菌,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湿芯层2表面固形网9,该固形网9用于保持吸湿芯层2的形状。

通过设置固形网9使得吸湿芯层2保持形态呈压缩状态,使得面料整体较为轻薄。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形网9由弹性纤维编织形成。

通过采用弹性纤维编织固形网9,使得固形网9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以适应吸湿芯层2吸湿膨胀。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抗菌颗粒6外层包裹有缓释层10。

通过在抗菌颗粒6表面设置缓释层10,进一步使得抗菌颗粒6的有效成分缓慢释放,使得面料的抗菌效果的有效期限更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4为疏水薄膜。

采用疏水薄膜,使得面料整体更加轻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