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浪型编织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6548发布日期:2018-08-24 19:1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波浪型编织网布。



背景技术:

网布为具有网孔的织物,网布的透气性好且轻便,可应用于夏季服装外,尤其更适用于窗帘、蚊帐等用品。目前的网布为表面平整的单层布料,不具有蓬松的效果,因此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随着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波浪型编织网布,用于解决目前网布的没有蓬松感和立体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波浪型编织网布,包括上表层、下表层、中间层、支撑层及连接线;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设置于中间层的两面,上表层和下表层为波浪形截面的布料,所述支撑层由弹性纤维构成;

所述布料开设有多个网孔,布料包括多个凸出部和多个凹陷部,凹陷部位于两个凸出部之间,凹陷部通过了连接线缝制在中间层上,所述凸出部通过支撑层与中间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纤维为尼龙线、碳素线或PE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棉线、涤纶线或纱线。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2mm-4mm。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出部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出部的高度为6mm-1cm。

进一步地,所述网孔的直径为2mm-5mm。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本网布的上表层和下表层设置成截面为波浪形的布料,使得本网布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通过在波浪形截面的布料的凸出部与中间层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支撑层,使得本网布更加蓬松且具有回弹性;通过将波浪形截面的布料的凹陷部缝制在中间层上,能够将支撑层限制在凸出部和中间层的容置腔内,保持支撑层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将上表层和下表层固定在中间层的两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波浪型编织网布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表层;

2、下表层;

3、凸出部;

4、凹陷部;

5、中间层;

6、支撑层;

7、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浪型编织网布,可以适用于服饰、沙发或者其他需要使用柔软布料的物体上。请参阅图1,波浪型编织网布包括上表层1、下表层2、中间层5、支撑层6及连接线7。其中,上表层和下表层通过热定型处理,使得布料定型成波浪形,即截面为波浪形;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设置在中间层的两边,支撑层设置在上表层和中间层之间,及下表层和中间层之间,用于支撑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线用于将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固定在中间层的两面。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具有网孔的布料,这样的设置使得上表层和下表层的透气性好。网孔的直径过大容易损坏,且支撑层不容易支撑,为了保证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坚固性,所述网孔的直径优选为 2mm-5mm。

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截面为波浪形,因此上表层和下表层均包括有多个凸出部3和多个凹陷部4,凸出部和凹陷部交错,即一个凹陷部位于两个凸出部之间,或者一个凸出部位于两个凹陷部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网布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由具有回弹性的弹性纤维构成,设置在在上表层和中间层之间,及下表层和中间层之间,具体地,设置在上表层的凸出部和中间层之间,以及下表层的凸出部和中间层之间,可以支撑凸出部,当凸出部受到外界挤压时,凸出部被压向中间层,同时支撑层产生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压力的方向相反,使得凸出部具有弹性,当压力消失时,支撑层继续释放弹性势能,直至凸出部完全恢复原始的状态。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网布具有很高的蓬松度,使用时的舒适感更强,使用的范围也更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需要具有回弹性,弹性纤维可以为尼龙线、碳素线或PE线,弹性纤维的首尾两端分别缝制于上表层和中间层,及下表层和中间层,为了更好地保持支撑层的稳定性,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交叉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支撑层架构更稳定,同时可以防止弹性纤维弯折,提高弹性纤维的回弹性。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用于将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固定在中间层的两面,具体地是将上表层的凹陷部和下表层的凹陷部分别固定在中间层的两面上,这样可以将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固定,同时还不影响本网布的蓬松度。连接线可以为柔软的棉线、涤纶线或纱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一致,这样的设置便于生产,同时能够保证各个位置的疏松度一致,保证使用时的舒适感。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所有凸出部的高度一致为6mm-1cm,这样的设置不会太大程度地超过支撑层的弹性范围,使得凸出部在受到挤压又支撑层能够回弹至凸出部完全恢复原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这样的设置使得网布整体的透气性强,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2mm-4mm,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层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中间层连接,保证支撑层和中间层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又因为支撑层为纵向弹性纤维构成,所以不影响透气。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知悉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