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52082发布日期:2019-07-24 09:50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变得越来越高。在一些高危化学物质、农药散布、油污等作业场所,人们都会根据现场的作业环境,穿戴各种类型的防护服。另外,在一些高浓度粉尘作业的场所,比如垃圾焚烧场、核电站的维护作业,人们也会穿着高浓度粉尘防护性能的防护服。

然而,上述防护服应用于设备维修、保养,如钢铁加工、汽车喷漆等领域,大多是特卫强采用闪蒸法技术制得的防护服用无纺布,但是该类防护服用无纺布的通气度很低,穿着时很闷热,给人产生严重的不适感,特别是夏天气温很高的时候,穿着此类防护服可能有中暑的危险;又如在油污、油漆等比较多的场合下,普通的防护服不具有防油的作用,因此穿着这些防护服进行作业时,很容易被油污渗入,进而污染里面的衣服。

如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8-188925公开了一种防护材料,该材料虽然具有粉尘防护、耐油污的特性,但由于构成该防护材料中一层的纤维直径过细,导致所得成品的透气性差,而且该防护材料的层数比较多,积层布的质量很高,做成的成衣很厚重,作业人员穿着时作业很不方便。

又如中国公开专利CN101358410中公开了一种医疗用聚丙烯多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无纺布虽然具有较高的通气度以及较好的耐油污性的特点,但是制得的无纺布捕集效率差,因此没有起到粉尘防护的作用,在一些高粉尘的场合使用是受到限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集效率高、通气度高、防油等级高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包括表层无纺布层、接着剂层、中间层、接着剂层、里层无纺布层五层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所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10~40重量%,该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为3级以上。

构成上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优选为1~8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50重量%以上。

上述表层优选为含有3~4层结构的无纺布。

本发明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优选为5级以上。

本发明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为40cm3/cm2/s以上。

在0.6m/min的贯穿风速下,本发明层积无纺布对粒径0.3~0.5μm的聚苯乙烯的捕集效率为优选90%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以往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相比,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具有捕集效率高、通气度高、防油等级高的特点,可应用于垃圾处理、钢铁加工、核电、洁净室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包括表层无纺布层、接着剂层、中间层、接着剂层、里层无纺布层五层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所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10~40重量%,该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为3级以上。本发明表层无纺布层中必须含有2层以上结构的无纺布,该表层无纺布可以保证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具有较高的强度,表层的结构可以为纺粘/纺粘(SS)、纺粘/纺粘/纺粘(SSS)、纺粘/熔喷/纺粘(S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纺粘/熔喷/熔喷/熔喷/纺粘(SMMMS)、纺粘/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SMMS)中的一种。考虑到最终层积无纺布的高通气度,表层无纺布层的结构优选为纺粘/纺粘(SS)或纺粘/纺粘/纺粘(SSS)。而考虑到高防油性能的话,尽量选择M层多一些,M层多的话,经过防油处理后药剂上液率高,防油性能更好。兼顾高通气性以及防油性能,本发明表层优选含有3~4层结构的无纺布,结构为纺粘/熔喷/纺粘(SMS)、纺粘/纺粘/纺粘(SSS)、纺粘/纺粘/纺粘/纺粘(SSSS)中的一种。

另外,为了保证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在油污的场合下进行作业,对表层无纺布进行防油处理。构成中间层的无纺布为驻极带电加工的熔喷无纺布,这样可以保证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具有优异的防粉尘性和出色的透气性。而且,为了保证层积无纺布整体不至于太厚重,该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重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中间层驻极带电加工的熔喷无纺布的重量占层积无纺布的10~40重量%。如果中间层驻极带电加工的熔喷无纺布的重量比例少于10重量%的话,熔喷无纺布的克重会过低,超低克重的熔喷无纺布加工困难,成品无纺布的均匀度会很低,再进一步进行驻极加工的话,所得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带电性能也会很不均匀,从而所得的积层无纺布对粉尘的捕集效率低,难于达到高捕集效率的效果,因此就无法保证积层无纺布具有优异的防粉尘性;如果中间层驻极带电加工的熔喷无纺布的重量比例高于40重量%的话,熔喷无纺布布的克重过高,一方面加工的成本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单纤维直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克重增加的话,一定范围内的单纤维数量肯定会增加,单位面积内熔喷无纺布的密度变密集,那么所得的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会降低,穿着时很闷热,给人产生严重的不适感,特别是夏天气温很高的时候,穿着此类防护服可能有中暑的危险。考虑到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以及捕集效率,中间层驻极带电加工的熔喷无纺布的重量占层积无纺布的优选20~30重量%。

由于本发明的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是采用平均纤维直径小、纤维直径分布窄的极细纤维所形成的,因此所得层积无纺布的捕集效率和透气性均优异。具体地是构成上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优选为1~8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如果构成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单纤维的直径过小的话,对纤维性能要求过高,会增加制造难度,从而提高成本,且纤维越细,制造成无纺布时更致密,会导致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下降;如果构成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单纤维的直径过大的话,单纤维过粗,就会导致熔喷无纺布层的表层孔径增加,从而导致粉尘容易透过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层的捕集效率会大幅降低,即防尘性能变差。综合考虑到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以及捕集效率,构成上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更优选为4~8微米。

构成上述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1~8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优选50重量%以上,如果纤维直径为1~8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过低的话,由于纤维间粗细不均匀,就会导致所得熔喷无纺布层的表面孔径不均一,孔径偏差较大,从而制得的层积无纺布达不到高捕集效率的效果。考虑到直径在1~8微米范围内的纤维含量越高,其纤维分布越均一、越稳定越好,捕集效率也越高,因此构成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单纤维直径为1~8微米的含量更优选80重量%以上。

构成上述表层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18~22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优选70重量%以上。表层无纺布的纤维直径直接影响基布通气度的大小,纤维直径越细,单位面积内纤维根数越多,基布越致密,通气度就越小;纤维直径越粗,单位面积内纤维根数越少,基布越稀疏,通气度就越大。如果构成表层无纺布的纤维直径18~22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过低的话,由于纤维分布分散、集中度低,所形成的表层无纺布的物性会很不均匀,从而造成整卷无纺布的通气度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由此表层无纺布贴合形成的积层布的通气度同样也会不均匀,这样做成的防护服透气性就会变差,穿着时会产生严重的闷热不适感。

上述表层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为80~200cm3/cm2/s。如果表层无纺布的通气度过低的话,与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以及里层无纺布通过热熔胶贴合后,所得的层积无纺布整体的通气度就会降低,这样做成的防护服透气性就会变差,穿着时会产生严重的闷热不适感;如果表层无纺布的通气度过高的话,表面的空隙率就会增加,当进行防油加工时,药剂的附着率低,防油性能就会降低,同时如果将高通气度的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通过接着剂与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贴合时,接着剂更容易从表层无纺布渗透出来,那么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防油性能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没有防油性。

本发明里层无纺布层的结构可以为纺粘(S)、纺粘/纺粘(SS)、纺粘/纺粘/纺粘(SSS)、纺粘/熔喷/纺粘(S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纺粘/熔喷/熔喷/熔喷/纺粘(SMMMS)、纺粘/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SMMS)中的一种。考虑到最终层积无纺布的高通气度,里层无纺布层的结构优选纺粘(S)或纺粘/纺粘(SS)。考虑到强度的话,优选纺粘/纺粘(SS),兼顾高通气性和强度的话,本发明里层优选含有2层结构的无纺布,结构为纺粘/纺粘(SS)。

本发明的里层无纺布可以为经防水防油处理过的,也可以为不经防水防油处理过的纺粘无纺布。若里层无纺布经过防水防油处理的话,可以加强贴合积层布的油渗透防止性,更加有效地防止油污渗透而脏染里面的衣服。若里层无纺布不经过防水防油处理的话,和表层高的防油性能无纺布贴合成的积层布也能保持较高的防油效果,而且不经过防油处理的话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为3级以上。如果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小于3级的话,高油污场合下作业油污很容易渗透,特别是肘部,膝盖,臀部等受力集中的部位,油污会更加容易渗透,污染里面的衣服。考虑到确保高油污场合下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是受力集中的部位,渗透程度小、防护性好,本发明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优选为5级以上。

本发明层积无纺布中含有两层接着剂,一层接着剂是表层无纺布层与中间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层之间的,另一层接着剂是里层无纺布层与中间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层之间的。

本发明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为40cm3/cm2/s以上。表层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在80cm3/cm2/s以上,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在200cm3/cm2/s以上,里层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在300cm3/cm2/s以上,这样才可以既确保积层布高的通气度40cm3/cm2/s以上,又可以确保层积无纺布的高捕集效率,高防尘性能。

在0.6m/min的贯穿风速下,本发明层积无纺布对粒径0.3~0.5μm的聚苯乙烯的捕集效率优选为90%以上。如果捕集效率过低的话,层积无纺布的防尘性很低,就不能达到高防尘的效果,无法应用于防尘领域。

本发明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通过纺粘加工工艺,制得纺粘无纺布,将制得的纺粘无纺布分别作为表层和里层中的一层无纺布;所述纺粘无纺布,是将高分子聚合物加热熔融,经挤出机熔体从纺丝孔挤出进入空气中,熔体细流在空气中冷却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拉伸变细变长(气流或机械作用),在该阶段高分子熔体细化同时凝固,而形成纤维后成网,制得纺粘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无纺布通过浸轧或喷淋工艺,制得经防水防油加工的纺粘无纺布;

(3)中间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静电驻极法,再在温度为80~100℃、时间30~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接着剂将步骤(1)、(2)、(3)中制得的无纺布以表层无纺布/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里层无纺布的顺序进行贴合加工,最终制得成品;其中,表层无纺布和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时,接着剂的涂胶面为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

步骤(2)中的防水防油处理的药剂是由C6系氟素防油药剂、渗透剂及架桥剂与水的混合物组成的。该渗透剂优选为醇类的渗透剂,由聚氧化亚烃基烷醚、二丙二醇、界面活性剂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该架桥剂是由封锁的异氰酸为主要成分,主要是能够使得防油剂氟素在基布表面更均匀的排列,增强防油性。后整理工艺为:将表层无纺布浸渍与上述混合液中,再经过轧辊压轧、定型机干燥,或者将上述混合液通过喷淋的工艺,再经过定型机干燥,制得防水防油表层无纺布。具体的上述混合液的组成为:防水防油剂:渗透剂:架桥剂:水=(15~20)g/L:(4~6)g/L:(8~15)g/L:(59~73)g/L。上述架桥剂的添加是为了加强防水防油剂和渗透剂的作用,使得防水防油剂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于无纺布的表面,在无纺布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防水防油保护膜,从而提高层积无纺布的防油性能。

步骤(3)中制得的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是通过静电驻极法而得,这里的静电驻极法包括高压驻极法或水流带电驻极法。通过静电驻极法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因带有持久的静电,可依靠静电效应捕集微细尘埃,因此具有捕集效率高、过滤阻力低等优点,从而可以起到防尘作用。如果中间层采用普通熔喷无纺布的话,无论在捕集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都不及带电熔喷无纺布,因为普通熔喷无纺布对粉尘的捕集是机械捕集作用,就是通过惯性、拦截、重力、扩散作用来捕集粉尘,而且传统的机械捕集作用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如果采用普通熔喷无纺布来达到高捕集效果的话,只有增加无纺布的克重和厚度,然而这样不仅增加了材料的使用量,最重要的是使得无纺布的通气度降低了。

步骤(3)中将静电驻极法后的熔喷无纺布再在温度为80~100℃、时间为30~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和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若干燥温度低于80℃或干燥时间短于30s,则带电熔喷无纺布干燥的不够充分,缠绕成卷打包后会产生湿包现象,容易导致产品受到微生物污染;若干燥温度高于100℃或干燥时间超过60s,则熔喷无纺布表面的带电体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分子运动加剧,使得表面电荷排列分布杂乱无章,从而影响其带电性能,带电性能变差后,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的捕集效率会降低,从而使防护服用无纺布的防尘性能变差,影响使用效果。

步骤(4)中接着剂的涂胶方式是采用喷涂的方式,首先的涂胶面为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一面或两面。如果里层无纺布也是经过防油处理的话,喷胶面必须为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的两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热熔胶向防油布面渗出的程度,可以确保两面都具有较高的防油性。如果里层无纺布没有经过防油处理的话,喷胶面可以为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一面,也可以为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两面,当喷胶面为一面时,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贴合的一面必须喷胶在中间层熔喷无纺布上。然后按照表层无纺布/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里层无纺布的顺序,使其一体化。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先将接着剂喷涂于防油处理的表层无纺布表面的话,会导致整个层积无纺布的防油性能下降。因为表层无纺布是经过防油处理的,在高温下接着剂的流动性好,这时容易从表层无纺布表面渗出,防油性能会大幅下降。而先在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喷涂接着剂的话,然后再与表层无纺布贴合,这样就可以大幅减缓接着剂向表面渗出的情况。

上述接着剂为橡胶系或者烯烃系180℃时的溶融粘度优选为1000mPa・s以上。如果接着剂为180℃时的溶融粘度过低的话,180℃时接着剂的溶融粘度小、稀薄流动性大,贴合时接着剂就容易从表层基布渗出,容易降低表层无纺布的防油性能。同时,低粘度高流动性的接着剂贴合后,无纺布之间的剥离强度也很低,无纺布之间贴合不牢,影响外观的同时也降低了最终层积无纺布的强度。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下。

【纤维直径】

将无纺布放置在EM(数码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至1000倍,测试无纺布表层纤维的宽度作为纤维直径,每个样品至少测试20次,取平均值。

【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含量】

将表里层无纺布、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在贴合前根据JIS L1096测定,各自取试样尺寸:200mm×200mm,取样位置:幅宽方向左、中央、右各三处,分别取3枚,在20±2℃×65±4%的实验室调湿24h后,用电子天平分别测试这3枚样品的克重,计算出平均值。表里层纺粘无纺布,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重量分别为A、B、C,两面的喷胶总重量为D,计算出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W=C/(A+B+C+D)×100%。

【通气度】

根据JIS L1096 8.27.1A法,用FX-3300通气度测试仪,将样品在无张力的状态下,放在测试区,调节气压为125Pa,为了避免测试点的重复,测试时将样品斜向移动以得到不同经、不同纬的测试点,每一块样品至少测试5次,取平均值。

【防油等级】

根据AATCC 118防油性测试法,准备好1~8级的防油测试用试剂,取约20cm×20cm的试样3块,将试样正面朝上平放在白色滤纸上,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1级试剂开始,在代表试样的5个部位上,小心地滴加5小滴(直径约为5mm或体积为0.05mL),液滴之间间隔大约4.0cm。在滴液时,吸管口应保持距试样表面约0.6cm的高度,不要碰到试样。以45°角观察液滴30±2s,观察试剂有没有渗透及扩散。根据标准定义的A、B、C、D4个状态来判断试样的防油等级。

【捕集效率】

把层积无纺布材料放到0.1m2开口面积的机器上,固定住,在面风速为0.6m/min的空气下通过,用粒子计数器(日本RION公司制)测定过滤材料上下流的空气粒子数(粒径0.3~0.5um),从而计算出该测定样品的捕集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捕集效率(%)=1-(下流粒子数/上流粒子数)×100。在测定样品中的任意5个地方取样并且测定,得到平均值。

实施例1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2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30/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38%。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3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0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17%。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4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100℃、时间为35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48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5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100℃、时间为35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103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6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通过纺粘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纺粘无纺布(S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5级、通气度为368cm3/cm2/s的S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7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SM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SM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7级、通气度为52cm3/cm2/s的SSM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8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3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9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53%;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10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纺粘/纺粘/纺粘无纺布(SSS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4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里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纺粘/纺粘/纺粘无纺布(SSSS)和纺粘/纺粘无纺布(S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7级、通气度为100cm3/cm2/s的SSSS无纺布及防油等级为4级、通气度为380cm3/cm2/s的S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1%。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11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M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4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里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MMS)和纺粘/纺粘无纺布(S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7级、通气度为58cm3/cm2/s的SMMS无纺布及防油等级为4级、通气度为380cm3/cm2/s的S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1%。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1~11中制得的防护服用层积无纺布在垃圾处理、钢铁加工、核电、洁净室领域中的应用。

比较例1

(1)上、下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上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下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分别制得克重为30g/m2的上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下层无纺布;

(2)上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将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进行贴合,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m2,最终制得以上层无纺布/接着剂/下层无纺布为顺序的层积无纺布,该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2。

比较例2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将步骤(1)、(2)、(3)中制得的无纺布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的顺序进行贴合加工,贴合时分别在表、里层纺粘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然后与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贴合,两面的喷胶量各自为1.5g/m2,制得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该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2。

比较例3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分别通过纺粘、熔喷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SM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6级、通气度为123cm3/cm2/s的SM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40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先将里层无纺布和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进行贴合,制得的贴合布的带电熔喷无纺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两面的喷胶量均为1.5g/ m2,然后再与表层防油处理的无纺布进行贴合,最终制得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顺序的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45%。该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2。

比较例4

(1)表、里层无纺布的制备:通过纺粘加工工艺,制得表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和里层纺粘/纺粘无纺布(SS),制得克重为30g/m2的表层无纺布和克重为15g/m2的里层无纺布;

(2)表层无纺布防水防油加工:将步骤(1)中制得的纺粘/纺粘无纺布(SS)浸渍于防油处理剂:渗透剂:架桥剂:水=20g/L:6g/L:15g/L:59g/L形成的混合液中,经过热定型干燥处理,制得防油等级为5级、通气度为368cm3/cm2/s的SS无纺布;

(3)中间熔喷无纺布的制备:采用聚丙烯纤维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得克重为15g/m2的熔喷无纺布,然后将制得的熔喷无纺布通过水流带电加工,再在温度为90℃、时间为60s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带电熔喷无纺布,测得该带电熔喷无纺布中1~8微米的聚丙烯纤维的含量为86%;

(4)层积无纺布的制备:采用180℃时的溶融粘度为5200mpa・s的橡胶系接着剂将步骤(1)、(2)、(3)中制得的无纺布以表层无纺布/接着剂/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接着剂/里层无纺布的顺序进行贴合加工,贴合时分别在表、里层纺粘布面侧朝向喷胶口进行喷胶,然后与中间层带电熔喷无纺布贴合,两面的喷胶量各自为1.5g/m2,制得层积无纺布,测得该层积无纺布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含量为24%。该层积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2。

表1

表2

根据上表,(1)由实施例1、2、3可知,同等条件下,实施例2中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比例高,所得层积无纺布的捕集效率高,但其通气度低,而实施例1中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比例在优选范围内,所得层积无纺布的捕集效率高、通气度也好。

(2)由实施例4、5可知,同等条件下,实施例4中180℃时热熔胶的熔融粘度为480mPa・s,实施例5中180℃时热熔胶的熔融粘度为10300mPa・s,前者所得积层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低于后者。

(3)由实施例1、6可知,同等条件下,实施例1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3层,实施例6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2层,前者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明显优于后者。

(4)由实施例1、7可知,同等条件下,实施例1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3层,实施例7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5层且熔喷层为2层,前者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低于后者,但前者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明显高于后者。

(5)由实施例1、8、9可知,同等条件下,实施例8中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1~8微米的单纤维的含量过低时,所得层积无纺布的捕集效率偏低。

(6)由实施例10、11可知,实施例10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4层,实施例11中表层无纺布的结构为4层,当表层无纺布的结构都为4层结构时,优选前者为4层结构的纺粘无纺布,这样既可以保证比较高的通气度,又能保证较高的防油等级。

(7)由实施例1和比较例1可知,比较例1中没有中间层驻极带电熔喷无纺布层,所得层积无纺布的捕集效率明显低于前者。

(8)由实施例1和比较例2、实施例6和比较例4可知,同等条件下,后者贴合工程时,热熔胶的喷胶面为表层防油处理的纺粘无纺布,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防油等级明显低于前者。

(9)由实施例1和比较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比较例3中带电熔喷无纺布占层积无纺布的比例过高,不仅加工成本会增加,而且所得层积无纺布的通气度明显低于前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