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776发布日期:2018-10-02 19: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一种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作用的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其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传统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传统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其耐高低温性优异、耐穿刺能力强、延伸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污染小等特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国防水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达70%以上。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其生产线的单线产能大大提高,为适应高速生产的需要,配制改性沥青的搅拌罐的容积也同步增大,因此对搅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在现有的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将粉料与搅拌罐内的液态料进行混合,并通过加热后进行材料制备。粉料的加料通常采用螺旋输送装置从搅拌罐顶部设置的进料口直接将粉料送入搅拌罐内,并通过罐内的搅拌器带动粉料混入液体中。由于受单机输送距离限制,每个搅拌罐均需配备一台螺旋输送装置,且往往将螺旋输送装置及配料设备放置在搅拌罐附近,由此造成厂房布置拥挤,给设备操作和检查维修造成不便。而且,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飘落在设备上受热会产生腐蚀性物质,腐蚀机械设备及电气元件,降低了设备寿命,也增加了危险性。

另外,现有的防水卷材生产系统主要适用于双面覆膜和单面覆沙的防水卷材,而对于生产双面覆沙的卷材则不太适用,表现出生产效率低、所得卷材质量差等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系统,以解决防水卷材生产装置不适用于双面覆沙卷材以及粉料上料装置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系统,包括改性沥青系统和卷材成型系统,所述改性沥青系统包括搅拌罐、沥青储罐和粉料输送装置;所述卷材成型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胎基展卷机、胎基搭接机、胎基储存机、胎基布烘干装置、胎基布调偏装置、预浸油装置、涂油装置、覆砂装置、冷却装置、成品储存装置和收卷机;

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器,在驱动器的输出端设有传动主轴,在所述传动主轴的底端设置有主动轮;在所述罐体内穿设有若干搅拌轴,在每个搅拌轴上均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平行,在每个搅拌轴的顶部轴杆上均套接有从动轮,各从动轮均与所述主动轮啮合,且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所述沥青储罐通过管道与所述罐体相连,在管道上设有沥青泵;

所述粉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料罐、输送粉料的输送管线、设置在输送管线上的若干下料机构、在管线转角处对输送管线中的输送链进行转向倒角的转角轮以及驱动输送链循环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连接在输送管线的管道上的过料管、设置在过料管下方且与过料管连通的下料管、铰接在过料管与下料管连通口处的第一弧形阀板和第二弧形阀板、以及用以驱动两个弧形阀板开合的阀板开合驱动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两个弧形阀板位于过料管的圆柱面上,所述输送链从所述过料管中穿过,所述下料管的末端与下料绞龙的进料口相连,下料绞龙的出料端伸入搅拌罐内。

所述搅拌轴设置有3~4个;所述搅拌叶片是沿轴向呈螺旋状绕设在搅拌轴上的螺旋叶片。

所述阀板开合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料管顶部的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的缸体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在所述缸体的前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末端穿过下料管上的第一穿接孔后连接在第一弧形阀板上,在所述活塞杆的末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末端穿过下料管上的第二穿接孔后连接在第二弧形阀板上,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弯臂和第一直臂,所述第一弯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缸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弯臂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直臂的上端,所述第一直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阀板上;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弯臂和第二直臂,所述第二弯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活塞杆的末端,所述第二弯臂的下端铰接在第二直臂的上端,所述第二直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阀板上。

在所述胎基展卷机的前方设置有自动放布装置,所述自动放布装置包括放布机架、滑动设置在放布机架顶部的平移板、设置在平移板上的钩挂机构、用以驱动平移板的平移驱动机构和用以驱动钩挂机构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钩挂机构包括连接在平移板上的拉杆、套接在拉杆底部的套管、设置在套管上的气缸和挂钩,在所述套管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外伸板,气缸的缸体末端铰接在外伸板上,气缸的活塞杆从缸体的底部向下伸出,所述挂钩包括钩体和设置在钩体顶部的前伸杆,所述钩体的顶部铰接在所述套管的底部,所述前伸杆的末端铰接在活塞杆的外伸端。

在所述放布机架的顶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杆,在平移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套,滑套套接在对应侧的导杆上,且可沿导杆滑动;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平移板上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传动轴和套接在传动轴末端的齿轮,在所述放布机架的顶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导杆平行,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涂油装置包括涂油机架、设置在涂油机架上的涂油池、设置在涂油池内的涂油压辊和多棱辊以及设置在涂油池末端的沥油机构,所述多棱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贯穿两块端板中心的辊轴、连接在两块端板边沿之间的若干钢筋棍和套接在所述辊轴上用以支撑所述钢筋棍的若干支撑板,在所述端板和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过油孔。

在所述支撑板的侧沿开设有若干轴向通槽,所述钢筋棍的棍体嵌接在相对应的轴向通槽内。

所述覆砂装置包括覆砂机架、设置在所述覆砂机架前端的进料辊、用以向涂油布的正面撒砂的第一撒砂机、用以将涂油布的背面冷却定型的冷却水盆、用以将涂油布进行翻转的换向辊、用以对涂油布的背面吹热风的热风风刀、用以向涂油布的背面撒砂的第二撒砂机以及若干传动辊,所述进料辊、第一撒砂机、冷却水盆、换向辊、第二撒砂机和传动辊按照涂油布的传送方向顺次设置在所述覆砂机架上,所述热风风刀设置在所述换向辊的后方。

在所述覆砂机架上还设置有固定水盆,在所述固定水盆的末端设置有转向辊,在所述固定水盆的上方设置有覆膜机构。

所述传动辊包括设置在机架的竖直架杆上的竖向传动辊和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水平架杆上的水平传动辊。

本发明通过在罐体的不同位置设置搅拌轴,避免了搅拌死角,提高了搅拌效果,只需用一台驱动器即实现了多根搅拌轴的高速转动,利用齿轮直径比,大大提高了每根搅拌轴的转速,由此大幅度提高了改性沥青物料的混合速率和混合均匀性,同时还降低了驱动器的负荷,延长了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搅拌罐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无搅拌死角,搅拌效率高,配料品质好,使用寿命长,实用安全,尤其适用于大容积搅拌,满足了大产能、高速生产的基本需要。

本发明采用输送管线将各粉料搅拌罐串联起来,通过输送链的循环运转实现各搅拌罐的粉料投加,只需一个储料罐和一台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整个防水卷材生产线的粉料输送,大大简化了现有生产线的粉料输送系统,减少了设备的设置数量,优化了厂房内的设备布局。

本发明通过特殊设计的下料机构实现了粉料的可控、封闭下料,避免了下料管内存料,避免了搅拌罐内的烟尘沿下料管向外发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避免了粉料挥发、扩散造成的物料浪费。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实用安全,便于推广。

本发明的自动放布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安全快捷,无需工作人员协助,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安全,满足了大产能、高速生产的基本需要。

本发明的多棱辊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用于涂油装置中,无需加热即可实现沥青在胎基布上的均匀分布,且排气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尤其适用于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

本发明的覆砂装置生产效率高,得到的双面覆砂防水卷材质量好,且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安全,可直接在现有的单面覆砂卷材和覆膜卷材的生产线上进行改造,大大提高了现有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单线产能高,可用于双面覆砂、双面覆膜、单面覆砂的防水卷材的生产,生产效率高,得到的防水卷材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卷材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粉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10是自动放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3是涂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覆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放布装置,2、胎基展卷机,3、胎基搭接机,4、胎基储存机,5、胎基布烘干装置,6、胎基布调偏装置,7、预浸油装置,8、涂油装置,9、覆砂装置,10、冷却装置,11、成品储存装置,12、收卷机,13、罐体,14、驱动器,15、传动主轴,16、主动轮,17、搅拌轴,18、从动轮,19、搅拌叶片,20、储料罐,21、输送管线,22、下料机构,23、转角轮,24、驱动装置,25、下料绞龙,26、过料管,27、下料管,28、第一弧形阀板,29、第二弧形阀板,30、导轨,31、缸体,32、活塞杆,33、滑块,34、第一弯臂,35、第一直臂,36、第二弯臂,37、第二直臂,38、耳板,39、连接板,40、搅拌罐,41、胎基布;

101、门型立架,102、平移板,103、连接架杆,104、导杆,105、齿条,106、胎基布支撑架,107、滑套,108、驱动电机,109、传动轴,110、齿轮,111、拉杆,112、套管,113、气缸,114、外伸板,115、钩体,116、前伸杆,117、连接板,118、升降驱动机构;

801、端板,802、辊轴,803、钢筋棍,804、支撑板,805、过油孔,806、轴向通槽,807、涂油机架,808、涂油池,809、涂油压辊,810、第一多棱辊,811、第二多棱辊,812、上沥油辊,813、下沥油辊,814、涂油升降驱动器,815、沥油升降驱动器,816、导向辊,817、涂油升降杆;

901、覆砂机架,902、进料辊,903、第一撒砂机,904、冷却水盆,905、换向辊,906、热风风刀,907、第二撒砂机,908、竖向传动辊,909、水平传动辊,910、升降驱动器,911、冷却水箱,912、固定水盆,913、转向辊,914、覆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改性沥青系统和卷材成型系统。

改性沥青系统包括搅拌罐、沥青储罐和粉料输送装置,用以配制改性沥青料。如图2~4所示,搅拌罐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罐体13,在罐体13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对罐内的沥青料进行加热使其保持熔融状态,以便于沥青与粉料混合。沥青储罐用以存储沥青,在沥青储罐与罐体13之间连接有管道,在管道上设置有沥青泵。

在罐体13的顶部设置有驱动器14,在驱动器14的输出端设有传动主轴15,传动主轴15竖直向下伸入罐体13的内部,在传动主轴15的末端设有主动轮16,传动主轴15的中轴线、主动轮16的中轴线与罐体13的中轴线重合。

在罐体13内竖直穿设有若干搅拌轴17,搅拌轴1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罐体13的端壁上。每个搅拌轴17的中轴线均与罐体13的中轴线平行,各搅拌轴17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圆柱面上,且该同一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罐体13的中轴线重合,任意相邻的两个搅拌轴17所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如图3和4所示。在每个搅拌轴17的顶部轴杆上均套接有从动轮18,从动轮18的中轴线与搅拌轴17的中轴线重合,各从动轮18的直径相等,且均与主动轮16啮合。搅拌轴17优选地设置为3~4根,从动轮18与主动轮16的直径比优选为1∶4。在每个搅拌轴17上均设有搅拌叶片19,搅拌叶片19是沿轴向呈螺旋状绕设在搅拌轴17上的螺旋叶片。

工作时,启动驱动器,传动主轴带动主动轮旋转,并通过从动轮带动各搅拌轴转动,各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随之转动,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上述结构可有效避免搅拌死角,大大提高物料的混合速率和混合均匀性,以满足大产能、高速生产的基本需要。

如图5~7所示,粉料输送装置包括储料罐20、输送管线21、下料机构22、转角轮23和驱动装置24等部分。

储料罐20用来储存粉料,整条防水卷材生产线只需配备一个大容积的储料罐20即可。输送管线21包括管道和穿设在管道内的塞盘钢索式输送链,输送链从储料罐20内穿过,用以将粉料从储料罐20中带出并输送给各搅拌罐40。在输送管线21的转角处设置有转角轮23,用以对输送链进行转向倒角,从而使得输送管线21实现任意转向拐弯。驱动装置24用以为输送链的循环运动提供动力,实现输送管线21的循环运转。在输送管线21上设置有若干下料机构22,每个下料机构22对应一个搅拌罐40,作为向搅拌罐40中投放粉料的投放通道。下料机构22的末端与下料绞龙25的进料口相连,下料绞龙25的出料口伸入搅拌罐40内,且位于罐内液面下方。

如图6和图7所示,下料机构22包括过料管26、下料管27、弧形阀板和阀板开合驱动机构。

过料管26通过法兰连接在输送管线21的管道上,且其管径与输送管线21的管道直径相等,输送链从过料管26内穿过;在过料管26的两侧沿轴向设置有连接板39,用以连接下料管27。下料管27垂直设置在过料管26的下方,下料管27的上部为方口管体,在方口管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穿接孔,分别称为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在方口管体的开设有穿接孔的侧壁顶沿分别设置有耳板38,耳板38通过螺栓与连接板39固定连接;在方口管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顶部分别开设有弧形槽,用以容置过料管26的下部弧形管壁。在过料管26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口,由此将过料管26与下料管27连通,形成三通结构。

弧形阀板包括第一弧形阀板28和第二弧形阀板29,两个弧形阀板对称设置,板体的上沿铰接在连通口的壁沿上。两个弧形阀板闭合时,板体位于过料管26所在圆柱面上,并将连通口封堵严实,使得过料管26内的粉料可随输送链向前输送。

阀板开合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料管26顶部的导轨30、滑动设置在导轨30上的缸体31、滑动连接在缸体31内的活塞杆32、铰接在缸体31前端的第一连接臂和铰接在活塞杆32末端的第二连接臂。导轨30水平设置在过料管26的上方,且与过料管26的中轴线垂直,在导轨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止块。缸体31为气缸或液压缸,在缸体31的底部设置有滑块33,滑块33滑动连接在导轨30上。

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弯臂34和第一直臂35,第一弯臂34的上端铰接在缸体31的前端,第一弯臂34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直臂35的上端,第一直臂35的下端穿过第一穿接孔后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阀板28上。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弯臂36和第二直臂37,第二弯臂36的上端铰接在活塞杆32的末端,第二弯臂36的下端铰接在第二直臂37的上端,第二直臂37的下端穿过第二穿接孔后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阀板29上。

在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处分别设置有软密封套,避免粉料或烟尘从穿接孔和直臂间的缝隙向外扩散。

驱动装置为输送管线的输送链提供运转动力,输送链循环运转,将储料罐内的粉料向外输送,并通过下料机构进行粉料的投放下料。阀板开合驱动机构驱动两块弧形阀板动作,实现连通口的打开与闭合,当连通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粉料经连通口下落,并经下料管落入搅拌罐中;当连通口处于闭合状态时,粉料在输送链的带动下继续向前输送,进入其他需要加料的搅拌罐。

如图1所示,卷材成型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胎基展卷机2、胎基搭接机3、胎基储存机4、胎基布烘干装置5、胎基布调偏装置6、预浸油装置7、涂油装置8、覆砂装置9、冷却装置10、成品储存装置11和收卷机12。

在胎基展卷机2的前方设置有自动放布装置1,如图8所示,自动放布装置1包括放布机架、平移板102、钩挂机构、平移驱动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118。

放布机架包括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个门型立架101,在门型立架10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杆103,由此将两者固定。在每个门型立架101的顶部架杆上分别设置有导杆104,导杆104与门型立架101的顶部架杆相互平行,在一个门型立架101的顶部架杆上还设置有齿条105,齿条105与导杆104平行设置。胎基展卷机2的胎基布支撑架106设置在放布机架的底部,位于钩挂机构的后方,用以支撑由钩挂机构运送过来的胎基布41,进而进行胎基展开。

平移板102搭设在两个门型立架101的顶部架杆之间,在平移板102的下板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套107,滑套107套接在对应侧的导杆104上,且可沿导杆104滑动。如图9所示,平移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平移板102滑动,其包括驱动电机108和齿轮110,驱动电机108固定在平移板102的下板面上,在驱动电机108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109,齿轮110套接在传动轴109的末端,且与齿条105啮合。启动驱动电机108,传动轴109旋转,并带动齿轮110转动,通过齿轮110与齿条105的啮合,实现平移板102的水平移动。

钩挂机构包括拉杆111、套接在拉杆111底部的套管112、设置在套管112上的气缸113和挂钩。拉杆111的顶部连接在平移板102上,在套管112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外伸板114,气缸113的缸体末端铰接在外伸板114上,在气缸113的活塞杆的外端设置有连接套。挂钩包括钩体115和设置在钩体115顶部的前伸杆116,钩体115的顶部(即钩体115与前伸杆116的连接部)铰接在套管112的底部,前伸杆116的末端铰接在活塞杆上的连接套内。钩挂机构设置为两组,两组钩挂机构的拉杆111的顶部通过连接板117固定连接。升降驱动机构118设置在拉杆111的顶端,用以驱动拉杆111升降,进而实现挂钩的升降。

工作时,气缸113的活塞杆外伸,推动前伸杆116向下转动,相应的钩体115向后上方翘起(如图8中所示),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钩挂机构下降至钩体的尾部(即钩部)位于胎基布卷材的轴端,然后气缸113的活塞杆回缩,拉动前伸杆116向上反转,相应的钩体115向下转动回位,使钩部位于轴端的正下方,如图10所示。

如图13所示,涂油装置包括涂油机架807、涂油池808、涂油压辊809、多棱辊和沥油机构等部分。涂油机架807由若干架杆组装而成,涂油池808设置在涂油机架807的底部架杆上,涂油压辊809和多棱辊均设置在涂油池808内,沥油机构设置在涂油池808的末端,且位于涂油池808内的液面之上。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多棱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端板801、贯穿两块端板801中心的辊轴802、连接在两块端板801边沿之间的若干钢筋棍803和套接在辊轴802上用以支撑钢筋棍803的若干支撑板804。

两块端板801为直径相等且平行设置的圆形板体,辊轴802贯穿两块端板801的中心,由此将两端板801固定连接,辊轴802的末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于涂油池808中。钢筋棍803沿端板801的圆周边沿设置,其端部焊接在端板801上,由此形成辊筒状结构。支撑板804亦为圆形板体,其设置数量可根据辊的长度来确定。支撑板804套接在辊轴802上,且位于辊筒状结构的内腔中,其板面与端板801的板面平行。在支撑板804的圆周侧沿开设有若干轴向通槽806(如图12所示),用以嵌接钢筋棍803,以加强对钢筋棍803的支撑作用,避免钢筋棍803变形。在端板801和支撑板804的板体上分别开设有过油孔805,一方面可以减轻多棱辊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涂油池808内沥青的顺畅流通。

如图13所示,涂油压辊809通过涂油升降杆817与涂油升降驱动器814连接,涂油升降驱动器814设置在涂油机架807的上部架杆上,涂油压辊809用以将胎基布41压入涂油池808内,以使胎基布两面均粘附上沥青。多棱辊设置有两个,分别称为第一多棱辊810和第二多棱辊811。第一多棱辊810的辊轴802与电机连接,第二多棱辊811的辊轴802通过皮带与第一多棱辊810的辊轴802连接,电机驱动第一多棱辊810转动,并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多棱辊811一并转动。在涂油池808内还设置有导向辊816,导向辊816位于第二多棱辊811的后方,用以对胎基布导向,使胎基布水平进入沥油机构中。沥油机构设置在涂油池808的末端上方,包括上沥油辊812和下沥油辊813,上沥油辊812与沥油升降驱动器815连接,沥油升降驱动器815用以调整上、下两个沥油辊之间的间距,由此实现对胎基布的定厚。下沥油辊813位于上沥油辊812的正下方,且二者平行。

从涂油压辊809下部绕设过来的胎基布经第一多棱辊810的顶部绕过,再经第二多棱辊811的底部绕过后,从导向辊816的顶部绕出,经导向后水平进入沥油机构的上沥油辊812和下沥油辊813之间。

工作时,涂油压辊809将胎基布压入涂油池808内,使胎基布两面均粘附上沥青,粘附有沥青的胎基布从多棱辊上绕过,在与多棱辊上的钢筋棍接触的过程中,由钢筋棍对胎基布施加压力,将胎基布上的沥青刮开,使沥青在胎基布上均匀分布,同时将胎基布上的沥青中的气体排出,最后,胎基布经沥油机构定厚,即可进入覆砂装置9。

如图14所示,覆砂装置9包括覆砂机架901、一组进料辊902、第一撒砂机903、冷却水盆904、换向辊905、第二撒砂机907和若干传动辊。来自涂油装置8的胎基布(简称涂油布15)从两个进料辊902之间穿过,绕过换向辊905后,又依次绕过各传动辊,最终进入下一工序。

覆砂机架901作为支撑体,用以承载其它部分,覆砂机架901由若干架杆组装而成。

进料辊902设置在覆砂机架901的前端,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用以将涂油布41送入覆砂装置中。

第一撒砂机903用以向涂油布的正面撒砂,其设置在进料辊902后方的覆砂机架架杆上(本实施例所说的前后均是以涂油布的传送方向为基准确定的,涂油布先经过的位置为前,后经过的位置为后)。

冷却水盆904位于涂油布的下方,其底部与升降驱动器910相连,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冷却水盆904的高度,使得冷却水盆904的水面与涂油布的背面恰好相切,而涂油布的正面则位于水面的上方,由此将涂油布上的油层冷却定型,同时保证涂油布正面的砂不被水流冲散。冷却水盆904的内部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911相连通,冷却水箱911用以为冷却水盆904注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

换向辊905设置在覆砂机架901的竖直架杆上且位于冷却水盆904的后方,用以将正面覆砂、背面冷却定型的涂油布翻转,使其背面向上、正面朝下。在换向辊905的后侧设置有热风风刀906,其作用有以下三方面:一方面用以将涂油布背面的水分吹除,另一方面用以对涂油布背面的油层进行加热使其部分融化,第三方面是利用风的剪切作用将部分融化的油层剪切形成毛面。

第二撒砂机907设置在覆砂机架901的水平架杆上,位于换向辊905的后方,用以向涂油布的背面撒砂,由此得到双面覆砂的涂油布。传动辊包括设置在竖直架杆上的竖向传动辊908和设置在水平架杆上的水平传动辊909,双面覆砂的涂油布先经过竖向传动辊908使表面多余的浮砂脱落,之后再经水平传动辊909传送至冷却装置中。

工作时,涂油后的胎基布(简称涂油布)经进料辊进入覆砂装置9内,第一撒砂机903向涂油布的正面撒砂,之后涂油布的背面与冷却水盆904的水面接触进而被冷却定型,再经换向辊905转向,使得覆砂的正面朝下,冷却定型的背面朝上,在涂油布经过换向辊905的同时,热风风刀906对涂油布的背面进行加热风切,使其背面约1~2mm厚的油层被再次软化并形成毛面,以利于后续覆砂,第二撒砂机907向背面撒砂,进而得到双面覆砂的防水卷材。

在覆砂机架901上还设置有固定水盆912,在固定水盆912的前端与冷却水盆904的末端相对,在固定水盆912的末端设置有转向辊913,在固定水盆912的上方设置有覆膜机构914。当需要生产双面覆膜的防水卷材时,将冷却水盆904调节至与固定水盆912等高,涂油布经进料辊902进入两个水盆冷却,再经转向辊913转向进入覆膜机构914进行双面覆膜,之后再经换向辊905和水平传动辊909送入冷却装置10中。

在冷却装置10中冷却后的防水卷材经成品储存装置11暂存,并经收卷机12进行打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