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及合成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1006发布日期:2018-10-16 22:1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及合成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轮胎胎面胶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胎面胶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及合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汽车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轮胎胎面是汽车唯一与地面直接接触部件,承受外界应力最苛刻,受到来自外部各种恶劣环境的冲击,包括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外界尖锐物质的刺穿,粗糙路面对它的震动以及冲击等等。这就要求轮胎具有优良的耐磨、耐切割、耐撕裂、抗湿滑性以及低滚阻、低生热和耐老化性能等。但是轮胎各种性能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难以同时提高性能,提高一种或两种性能的同时,第三种性能往往会降低,轮胎的耐磨性、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抓地性)三大性能被称为“魔鬼三角”。轮胎胎面胶的耐磨性能直接影响轮胎的安全性、噪声、振动和磨耗里程,因此提高轮胎胎面胶耐磨性同时保证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仿生学设计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法,其工业设计主要集中于形态仿生、肌理仿生、质感仿生、结构仿生、功能仿生、色彩仿生和意象仿生7个方面。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仿生设计主要集中于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两个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各大企业和高效利用仿生学与轮胎结构的研究结合,对轮胎的外部结构进行结构上的改良使轮胎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更高的提升,但很多仿生的轮胎实验验证过程都非常繁琐,对于不同路面的实验效果也不尽相同,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轮胎检测,仿生学与轮胎的研究很多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轮胎的耐磨性能和低滚动阻力性能方面的改善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及合成制备方法,从轮胎胎面胶料与仿生结构结合,实现过程和研究过程相较于整个轮胎的研究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并且提高了胎面胶料的耐磨性能和低滚动阻力性能,使轮胎均由突出的机械性能,提高了轮胎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第一胶料层为低滚动阻力材料层,第二胶料层为高耐磨材料层,第二胶料层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若干均匀阵列排布的六棱柱,第一胶料层上开有上下贯通的插孔,插孔的位置和形状与所述六棱柱的位置和形状匹配对应,第二胶料层的六棱柱嵌插在第一胶料层的插孔内且六棱柱与插孔过盈配合,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嵌插压装后,六棱柱的顶端延伸出第一胶料层的上端面形成抓地颗粒,相邻两六棱柱之间的距离小于抓地颗粒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抓地颗粒与第一胶料层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沟槽,沟槽的纵截面呈矩形,相邻两六棱柱之间的距离与抓地颗粒高度的比值范围为10:23-5: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料层的由上橡胶层、聚脲弹性层和下橡胶层硫化加压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橡胶层、聚脲弹性层和下橡胶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3:1:1.3。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的合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第一胶料层:分别制备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第一橡胶层的一侧侧面涂覆聚脲弹性层后经过高温硫化加压与第二橡胶层复合形成第一胶料层;

2)、制备第二胶料层;

3)、利用相应模具加工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在第一胶料层上形成若干均匀阵列布置的插孔看,在第二胶料层的上端形成六棱柱凸起;

4)、将六棱柱体形状和蜂窝形状的轮胎胶料进行组合,加压加温硫化,最终制备成具有仿生结构的轮胎胎面胶。

所述第一胶料层的上橡胶层和和下橡胶层的成分相同,制备方法相同,所述上橡胶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下:

顺丁橡胶(顺式1,4含量为20%~30%):15-25份;

顺丁橡胶(顺式1,4含量为80%~88%):30-40份;

顺丁橡胶(顺式1,4含量为98%~99%):50-60份;

石墨烯:15-30份;

丁腈胶n41:5-10份;

炭黑n234:10-20份;

炭黑n330:20-30份;

炭黑n339:20-30份;

高分散白炭黑:5-15份;

硅烷偶联剂:0.5-1.5份;

硬脂酸:2-3份;

防老化剂4020:2-4份;

防焦剂ctp:0.1-0.3份;

氧化锌:3.5-4.5份;

芳纶短纤维:1-3份;

促进剂ns:1.0-2份;

促进剂dtdm:0.2-0.6份;

硫化剂:1.3-2份。

进一步的,所述上橡胶层的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0-85rpm,上顶栓压力50-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顺丁橡胶、丁腈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60-9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90-120秒;

(3)排胶,风冷放置2-4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塑炼90-12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70-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胶料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下:

丁苯橡胶1502:40-50份;

丁苯橡胶1778:20-30份;

丁苯橡胶1712:30-40份;

蛛丝纤维:10-20份;

三元乙丙橡胶4045:10-20份

炭黑n330:10-20份;

高分散白炭黑:60-80份;

白炭黑分散剂:2-5份;

硅烷偶联剂:6-8份;

氧化锌:3.5-4.5份;

硬脂酸:2-3份;

促进剂ns:1.0-2份;

促进剂dtdm:0.1-0.3份;

防老化剂4020:2-4份;

防焦剂ctp:0.1-0.3份;

环保芳烃油:5-15份;

松香:0.5-1份;

硫化剂:1.3-2份。

进一步的,第二胶料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0-85rpm,上顶栓压力50-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60-9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90-120秒;

(3)排胶,风冷放置2-4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160℃保持塑炼90-12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70-80℃。

本发明的胎面胶料采用双层结构,第一胶料层具有极低滚动阻力性能,第二胶料层具有极佳的耐磨性能,并且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之间通过嵌插结构,不仅使复合胎面胶料同时具有耐磨性能和极低滚动阻力性能,并且嵌插结构增加了双层胶料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受力面积,胎面结构稳固性大大提高,并且六棱柱延伸出第一胶料层后形成若干抓地颗粒,利用仿生原理进一步提高了胎面胶料的抓地能力和耐磨能力,使低滚动阻力能力更为突出;本发明使用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胎面胶料,轮胎耐磨性可以达到b级以上标准,其他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及轮胎抗湿滑性、滚动阻力能达到普通轮胎标准以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胎面胶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胶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胶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h1.胶料组合物二制成的蜂巢深度,h2.胶料组合物一制成的底座高度,h3.胶料组合物一制成的六棱柱高度,h.仿生结构的轮胎胎面胶总高度,a1.胶料组合物一制成的六棱柱边长,a2.胶料组合物二制成的蜂窝内六棱柱边长,d.胶料组合物一制成的两个六棱柱之间的距离,l.胶料组合物二制成的蜂巢壁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与其它包括在内的图一起仅是示性意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或权利要求。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胶料层1和第二胶料层2,第一胶料层1为低滚动阻力材料层,第二胶料层2为高耐磨材料层,第二胶料层2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若干均匀阵列排布的六棱柱3,第一胶料层1上开有上下贯通的插孔4,插孔4的位置和形状与所述六棱柱3的位置和形状匹配对应,第二胶料层2的六棱柱3嵌插在第一胶料层1的插孔4内且六棱柱3与插孔4过盈配合,第一胶料层1和第二胶料层2嵌插压装后,六棱柱3的顶端延伸出第一胶料层1的上端面形成抓地颗粒,相邻两六棱柱3之间的距离小于抓地颗粒的高度。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抓地颗粒形成的胶料表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所述抓地颗粒与第一胶料层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沟槽,沟槽的纵截面呈矩形,相邻两六棱柱3之间的距离d与抓地颗粒高度h4的比值范围为10:23-5:9之间,使用矩形截面的沟槽结构,相邻六棱柱3之间的距离与抓地颗粒高度h4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沟槽与抓地颗粒提高了复合胎面胶料具有较高的黏附力和较高的摩擦力,而且减小六棱柱3与插孔4内壁夹角处受力,防止插孔4内壁的夹角处出现损伤。

由于第一胶料层1和第二胶料层2之间通过六棱柱3的嵌插结构建立连接,而复合胎面胶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使用过程中六棱柱3的侧面与插孔4侧壁之间根据受力位置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情况,虽然轻微的形变在受力撤销后可以恢复,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插孔4形状会出现不能恢复的形变,这种形变会六棱柱3与插孔4内壁之间留有缝隙,不仅可能会有外部杂质混入,而且会使插孔4的变形程度越来越严重,会辐射到其相邻区域的插孔4,出现大区域的变形影响,整体稳定性都可能会遭到破坏,因此,所述第一胶料层1的由上橡胶层5、聚脲弹性层7和下橡胶层6硫化加压而成,本实施例在第一胶料层1的中部增加聚脲弹性层7,在使用过程中,聚脲弹性层7快速分散六棱柱3侧壁对于插孔4内壁的应力,将产生的动能及时消耗掉,不会增加胎面胶料的重量和厚度。

所述上橡胶层5、聚脲弹性层7和下橡胶层6之间的厚度比为1.3:1:1.3,聚脲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与六棱柱3直接接触的面积越大具有的抗变形能力越好,但胎面胶料在厚度上具有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胎面的外侧面受力才是其受力的重点部位,因此,本实施例设置合理的厚度分布,使第一仿生胶料层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也就是提高了整体胎面胶料的机械性能。

本实施例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轮胎胎面胶制备方法实例:

(1)第二胶料层制成六棱柱体形状轮胎胶料如图3,其制成底座高度h2为0.2-2mm,制成的六棱柱高度h3为0.6-4mm,制成的六棱柱边长a1为3-8mm,两个六棱柱之间的距离d为0.2-1mm。

(2)第一胶料层制成蜂窝形状的轮胎胶料如图2。其制成的的蜂巢深度h1为0.2-2mm,制成的蜂窝内六棱柱边长a2为3-8mm,蜂巢壁的厚度l为0.2-1mm。

(3)将六棱柱体形状图1的轮胎胶料和蜂窝形状图2的轮胎胶料按照图3进行组合,加压加温硫化,最终制备成具有仿生结构的轮胎胎面胶,其轮胎胎面胶的高度h为0.8-6mm。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高耐磨轮胎胎面胶料的合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第一胶料层:分别制备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第一橡胶层的一侧侧面涂覆聚脲弹性层7后经过高温硫化加压与第二橡胶层复合形成第一胶料层;

2)、制备第二胶料层;

3)、利用相应模具加工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在第一胶料层上形成若干均匀阵列布置的插孔看,在第二胶料层的上端形成六棱柱凸起;

4)、将六棱柱体形状和蜂窝形状的轮胎胶料进行组合,加压加温硫化,最终制备成具有仿生结构的轮胎胎面胶。

所述第一胶料层的上橡胶层和和下橡胶层的成分相同,制备方法相同,所述上橡胶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表1所示:

所述上橡胶层的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0rpm,上顶栓压力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顺丁橡胶、丁腈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5℃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60-9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60℃保持100秒;

(3)排胶,风冷放置3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6℃保持塑炼11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80℃。

所述第二胶料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表2所示:

第二胶料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5rpm,上顶栓压力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8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保持120秒;

(3)排胶,风冷放置3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5℃保持塑炼10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70℃。

实施例二:按表1和表2中指定的各组分含量重复实施例1的方法,在表3中列车出测试结果;

实施例三:按表1和表2中指定的各组分含量重复实施例1的方法,在表3中列车出测试结果;

实施例四:按表1中指定的各组分含量重复实施例1的方法,在表3中列车出测试结果;

对比例一:上橡胶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表1所示:

所述上橡胶层的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0rpm,上顶栓压力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顺丁橡胶、丁腈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5℃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60-9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60℃保持100秒;

(3)排胶,风冷放置3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6℃保持塑炼11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80℃。

所述第二胶料层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各成分的份数如表2所示:

第二胶料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控制密炼机转子速度85rpm,上顶栓压力55n/cm2,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加入丁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保持在密炼机中塑炼80秒;

(2)升上顶栓加入除了促进剂和硫化剂之外的其他成分,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0℃保持120秒;

(3)排胶,风冷放置3小时;

(4)将得到的胶料再次放入密炼机,压上顶栓使胶料升温至155℃保持塑炼100秒;

(5)重复(3)、(4)操作;

(6)将制成的混炼胶室温停放8小时以上后,在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ns、促进剂dtdm、硫化剂即可制成所需轮胎胶料,要求开炼机温度在70℃。

表1第一橡胶层组分表

表2第二胶料层组分表

由此获得的轮胎胎面胶料相关参数见表3。

表3轮胎面胶性能参数表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胶料层的滚动阻力远远好于普通轮胎胎面胶,耐磨、抓地性能也优于普通轮胎胎面胶;第二胶料的耐磨性远远优于普通轮胎胎面胶,抓地性能和滚动阻力也优于普通轮胎胎面胶,本发明的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构成的天面面胶的抓地性能、耐磨性能和滚动阻力性能均优于普通轮胎胎面面胶。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是为了示例和说明的目的而给出的。它们并不是穷举性,也不意于将本发明限制于这些精确描述的内容,在上述教导的指引下,还可以有许多改动和变化。这些实施例被选中和描述仅是为了最好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在各种实施例中并且使用适合于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改动来应用本发明。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意欲覆盖在下面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改动和等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