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7453发布日期:2020-02-25 10:5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反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个人电脑、电视、移动电话等的显示装置,大量使用了液晶的显示屏。这些液晶显示屏(lcd)通过在内侧设置被称为背光源的面光源提供照射光,从而进行显示。背光源为了达到照射光必须均匀地照射整个屏幕的要求,采取了被称为侧光型或直下型的面光源结构。其中,在希望薄型化、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等所使用的薄型液晶显示屏中,适合使用侧光型、侧光型即相对于屏幕在侧面设置光源的背光源类型。

该侧光型背光源中,以冷阴极管或led作为光源,从导光板的边缘将光均匀传播、扩散,均匀地照射整个液晶显示屏。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光,在光源的周围设置反射板,此外,为了使从导光板扩散的光有效地照射到液晶屏幕侧,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了反射板。由此减少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损失,并且使液晶屏幕更明亮。

另一方面,由于导光板材质较软,在模组组装过程很容易与反射膜形成接触刮伤,从而造成液晶显示的一些光学缺陷。目前市场主要是通过对反射膜进行表面涂布处理,来改善这种刮伤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多了一道涂布工艺,增加了反射膜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的具有良好抗吸附防刮伤的高反射率反射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包括至少一层或最多两层的防吸附抗刮伤层与一层反射层组成;所述反射层包含聚酯树脂、无机粒子、不相容树脂;所述防吸附防刮层包括聚酯树脂、无机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结构或aba结构,所述a层为表面层(或上下表面层)或防吸附抗刮伤层、b层为反射层(或中间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为50-350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优选为188-350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最优为188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结构时,a层占为6-12%,b层为88-94%。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a结构时,a层占比为12-24%,b层为76-88%。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b层成本高于a层,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a结构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a结构时,较优为a层占比为16-20%,b层为80-84%。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结构为aba结构时,最优为a层占比为18%,b层为82%。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0.2μm、反射率至少为94.3%、密度为0.73-0.96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少于3条。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聚酯树脂的含量为90%-99.9%,无机粒子的含量为0.1%-10%。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聚酯树脂选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8dl/g。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聚酯树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无机粒子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层的无机粒子优选为碳酸钙。

进一步的,所述的碳酸钙粒子的粒径为0.1-5微米,优选为2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聚酯树脂含量60-80%,不相容树脂含量为5-20%,无机粒子含量为0.5-20%。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不相容树脂为聚烯烃类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不相容的树脂可为聚甲基戊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环烯烃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不相容树脂为聚甲基戊烯。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的无机粒子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的无机粒子选为二氧化钛。

进一步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反射层的不相容的树脂在所述结构层中形成所述泡孔结构,所述泡孔直径为1-2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较优为50-350μm的三层结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96%pet树脂,4-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60-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5-20%聚甲基戊烯,0.5-2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表面粗糙度ra(μm)至少为0.42μm、反射率至少为94.3%、密度为0.73-0.95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少于3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较优为50-350μm的三层结构,所述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60-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5-20%聚甲基戊烯,0.5-2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表面粗糙度ra(μm)至少为0.42μm、反射率至少为94.6%、密度为0.74-0.95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无。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较优为50-350μm的三层结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5%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表面粗糙度ra(μm)为0.42-0.47μm、反射率为96.6-98.6%、密度为0.74-0.9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无。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优选为188-350μm的三层结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聚酯树脂的含量为90%-99.9%,无机粒子的含量为0.1%-10%;反射层的聚酯树脂含量60-80%,不相容树脂含量为5-20%,无机粒子含量为0.5-20%;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表面粗糙度ra(μm)至少为0.21μm、反射率至少为96.3%、密度为0.73-0.8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少于3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最优为188μm的三层结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聚酯树脂的含量为90%-99.9%,无机粒子的含量为0.1%-10%;反射层的聚酯树脂含量60-80%,不相容树脂含量为5-20%,无机粒子含量为0.5-20%;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表面粗糙度ra(μm)至少为0.21μm、反射率至少为96.3%、密度为0.73-0.8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无。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总厚度最优为188μm的三层结构,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5%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的82%,表面粗糙度ra(μm)为0.47μm、反射率为98.6%、密度为0.74g/cm3,刮伤测试后肉眼可见刮痕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当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按照aba三层结构组成时,即包括两个抗吸附防刮伤的表层、具有高反射率的中间层,形成三层结构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时,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进一步的,可具体通过以下三层共挤工艺形成三层结构:

(1)造粒:将聚酯树脂、无机粒子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挤出造粒,得到抗吸附防刮伤层母粒,挤出机温度为250-270℃;将聚酯树脂、不相容树脂和无机粒子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中间反射层母粒。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造粒过程与中间反射层相同。

(2)铸片:分别将聚酯树脂、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母粒按配比加入挤出机,挤出机温度为260-280℃;将聚酯树脂、中间反射层母粒按配比加入挤出机进行三层共挤熔融塑化、流延铸片,形成三层结构。

(3)拉伸成膜:将上述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纵向拉伸温度为70-85℃,横向拉伸温度为95-110℃,热定型温度为210-220℃,得到耐候性好且反射性好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其中,在拉伸过程中,不相容树脂在第一结构层中形成泡孔结构。最后,将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收卷核包装即可制备得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成品。

进一步的,上述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8dl/g。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在液晶显示领域的背光模组中使用,与导光板有更好的匹配性,可以减少组装过程中的吸附和刮伤不良;同时本发明的反射膜具有高反射率,使用aba结构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制备方法,能够获得具有优秀抗刮伤,防吸附性能的反射膜,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基本无增加,没有使用一般技术的涂布粒子程序,直接拉伸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可具体通过以下三层共挤工艺形成三层结构:

(1)造粒:将聚酯树脂、无机粒子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挤出造粒,得到抗吸附防刮伤层母粒,挤出机温度为260℃;将聚酯树脂、不相容树脂和无机粒子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中间反射层母粒。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造粒过程与中间反射层相同。

(2)铸片:分别将聚酯树脂、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母粒按配比加入挤出机,挤出机温度为270℃;将聚酯树脂、中间反射层母粒按配比加入挤出机进行三层共挤熔融塑化、流延铸片,形成三层结构。

(3)拉伸成膜:将上述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纵向拉伸温度为80℃,横向拉伸温度为105℃,热定型温度为215℃,得到耐候性好且反射性好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其中,在拉伸过程中,不相容树脂在第一结构层中形成泡孔结构。最后,将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收卷核包装即可制备得到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成品。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耐候性能的测试:

反射率:按照gb/t3979-2008标准,采用colorquestxe分光测色仪(hunterlab公司制),在d65光源条件下,通过积分球d/8°结构测试其反射率,反射率数据为400-700nm每隔10nm波长的反射率的加权平均值,权值对应d65光源的能量分布曲线。

粗糙度ra:按照iso1997测试标准,采用日本三丰mitutoyo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测试出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认为,ra大于0.2μm小于或等于0.4μm则可避免与导光板的吸附,但在实际情况中会产生轻微吸附现象;ra大于0.4μm时,则无吸附现象;ra小于0.2μm,则易与导光板发生吸附现象。

防刮伤性能测试:将200g金属砝码压在反射膜和导光板的上部,移动反射膜往返20次,进行反射膜对导光板的刮伤性能判定。出现3条及以上肉眼可辨的划痕,则判定为易刮伤;出现3条以下划痕的,判定为轻微划伤;无肉眼可辨划痕的,判定为无划伤。

根据附图1结合实施例为:其中11为反射层,12,13为抗吸附防刮伤层,111为不相容的树脂(即聚甲基戊烯),112为泡状结构,113为无机粒子(即二氧化钛)。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9.9%pet树脂,0.1%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6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20%聚甲基戊烯,2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12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9.9%pet树脂,0.1%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9.5%聚甲基戊烯,0.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9.9%pet树脂,0.1%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9.9%pet树脂,0.1%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5%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9.9%pet树脂,0.1%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6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20%聚甲基戊烯,2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9.5%聚甲基戊烯,0.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9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5%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0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6%pet树脂,4%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1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pet树脂,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6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20%聚甲基戊烯,2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2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pet树脂,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9.5%聚甲基戊烯,0.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3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pet树脂,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4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pet树脂,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75%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15%聚甲基戊烯,10%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5

本发明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抗吸附防刮伤层的配比为90%pet树脂,10%碳酸钙。反射层的配比为80%pet树脂,特性粘度0.68dl/g,5%聚甲基戊烯,15%二氧化钛。表层抗吸附防刮伤层的厚度占总厚度18%,结构层厚度占总厚度82%。所得反射膜厚度为50μm,相关性能见表1;反射膜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反射膜厚度350μm,相关性能见表3。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对比例:

对比例1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jx50;对比例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jx188;对比例3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jx350。相关性能件表1-3。

表150μm厚度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所得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性能测试表

表2188μm厚度实施例1-15及对比例2所得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性能测试表

表3350μm厚度实施例1-15及对比例3所得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性能测试表

由上述表1-3所示的数据可以得出,其中实施例6-10为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综合性能较优,在50μm反射膜,密度为0.9-0.93g/cm3,反射率为94.6-96.6%,表面粗糙度ra为0.42-0.45μm;188μm反射膜,密度为0.74-0.79g/cm3,反射率为96.6-98.6%,表面粗糙度ra为0.46-0.49μm;350μm反射膜,密度为0.74-0.79g/cm3,反射率为96.6-98.6%,表面粗糙度ra为0.46-0.49μm;上述实施例均达到为无刮伤、无吸附的。

特别的,实施例9提供的抗吸附防刮伤反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在50μm反射膜,密度为0.9g/cm3,反射率为96.6%,表面粗糙度ra为0.43μm;188μm反射膜,密度为0.74g/cm3,反射率为98.6%,表面粗糙度ra为0.47μm;350μm反射膜,密度为0.74g/cm3,反射率为98.6%,表面粗糙度ra为0.47μm;

根据上述表1-3所示的数据可以得出,上述反射膜中的188-350μm反射膜的性能最好,由于反射膜厚度越低成本越低,所以最佳为188μm反射膜的性家比最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