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600发布日期:2018-09-21 23:3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在选择衣物时除了考虑其颜色和款式外,还会考虑衣物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功能性,大多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工作环境中时常会接触细菌,人们希望衣物能够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现有的抗菌面料功能单一,无法避免衣物因穿着过程中产生静电吸附微小污染物,所以生产一种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是当代发展的追求目标。

专利号为CN20384433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外能防污、内能抗菌的面料,包括防污拒水层,防污拒水层的下方设有抗菌层,抗菌层中纺有导电纤维,抗菌层附有纳米银颗粒,该实用新型为防污拒水层和抗菌层复合,外可防污、拒水,内可抵抗皮肤分泌物产生的病菌;抗菌层还纺有导电纤维,导电纤维可以将面料中的静电通过皮肤释放,面料无静电吸附微小污染物的风险。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面料不具备自洁功能,同时抗污抑菌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第一防污层上的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与所述第二防污层上的甲壳素纤维单元错位布置,使得层与层之间排列更紧凑,同时增强面料的防污效果,从而解决了面料不具备自洁功能,同时抗污抑菌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面料具有高强度的防污抑菌且具有自洁功能的效果。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上方设置有自洁层,所述自洁层上方设置有第一防污层,所述第一防污层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污层,所述第二防污层上方设置有抗菌层;

所述第一防污层包括第二织物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上表面的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

所述第二防污层包括第三织物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织物层下表面的甲壳素纤维单元;

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与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插合匹配且其插合空隙处设置有竹炭吸附颗粒。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包括设置在外侧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和设置在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一侧的凹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

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设置一个;所述凹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设置若干个。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包括设置在外侧的L形甲壳素纤维块和设置在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之间的凹形甲壳素纤维块;

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设置一个;所述凹形甲壳素纤维块设置若干个。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与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呈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自洁层内嵌置有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抗菌层由细旦涤纶与导电纤维四重交错式编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上表面与所述自洁层下表面车缝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织物层上表面与所述第三织物层下表面车缝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与所述第二织物层粘合设置。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与所述第三织物层粘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污层上的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与所述第二防污层上的甲壳素纤维单元错位布置,使得层与层之间排列更紧凑,同时增强面料的防污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错位排列的位子之间留有空隙,进而使得面料的透气性增强,同时在空隙间处设置有竹炭吸附颗粒,利用竹炭自身的特性提高面料的吸附能力,达到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细旦涤纶与导电纤维四重交错式编制,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抑菌效果,双层抑菌叠加效果,同时通过该编织方法,使得面料强度增大,不易发生撕裂、损坏;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嵌置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利用其自身特性,即具有自洁净的效果,从而达到绿色环保,延长了使用周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自洁、防污抗菌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面料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甲壳素纤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所述第一织物层1上方设置有自洁层2,所述自洁层2上方设置有第一防污层3,所述第一防污层3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污层4,所述第二防污层4上方设置有抗菌层5;

所述第一防污层3包括第二织物层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织物层31上表面的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32;

所述第二防污层4包括第三织物层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织物层41下表面的甲壳素纤维单元42;

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32与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42插合匹配且其插合空隙处设置有竹炭吸附颗粒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污层3上的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32与所述第二防污层4上的甲壳素纤维单元42错位布置,使得层与层之间排列更紧凑,同时增强面料的防污效果;

此外,错位排列的位子之间留有空隙,进而使得面料的透气性增强,同时在空隙间处设置有竹炭吸附颗粒10,利用竹炭自身的特性提高面料的吸附能力,达到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的效果。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32包括设置在外侧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1和设置在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1一侧的凹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2;

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1设置一个;所述凹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2设置若干个。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42包括设置在外侧的L形甲壳素纤维块421和设置在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421之间的凹形甲壳素纤维块422;

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421设置一个;所述凹形甲壳素纤维块422设置若干个。

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所述L形银离子抗菌纤维块321与所述L形甲壳素纤维块421呈中心对称设置,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两者最外侧为L型,使得错位排列部分为封闭形,保证竹炭吸附颗粒10不外漏,进一步使得竹炭吸附颗粒10任意在该固定空间进行流动,增强吸附效果。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抗菌层5由细旦涤纶51与导电纤维52四重交错式编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细旦涤纶51与导电纤维52四重交错式编制,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抑菌效果,双层抑菌叠加效果,同时通过该编织方法,使得面料强度增大,不易发生撕裂、损坏。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自洁层4内嵌置有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2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嵌置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21,利用其自身特性,即具有自洁净的效果,从而达到绿色环保,延长了使用周期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物层1上表面与所述自洁层2下表面车缝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织物层31上表面与所述第三织物层41下表面车缝连接。

进一步,所述银离子抗菌纤维单元32与所述第二织物层31粘合设置。

进一步,所述甲壳素纤维单元42与所述第三织物层41粘合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此面料为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发向。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一种高耐洗性无氟、无毒、无污染环保型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所述第一织物层1上方设置有抗菌层5,所述自洁层2上方设置有第一防污层3,所述第一防污层3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污层4,所述第二防污层4上方设置有自洁层2。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物层1上表面与所述抗菌层5下表面粘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