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845发布日期:2018-10-09 22: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面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



背景技术:

羽绒制品是指以养殖的鸭、鹅的毛、绒为填充料,羽绒面料为填充结构,再加以缝制的综合性实用产品。羽绒面料作为羽绒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羽绒制品的整体质量稳定起关键作用。羽绒面料作为市场上家纺与服装使用的常用面料,如羽绒服、羽绒被等,具有保暖。舒适轻便等特点。

近年来,国内外对羽绒面料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对羽绒面料的保暖性、热舒适性、透气性以及防钻绒性等性能指标,其中关于羽绒面料钻绒的相关研究尤为突出。因为羽绒面料钻绒的直接影响羽绒面料的寿命以及使用性能,并且可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羽绒面料的钻绒问题也是购买者长期投诉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羽绒面料的防钻绒性逐渐成为消费者以及生产者对于羽绒制品质量的重点关注点。一般认为,羽绒服的钻绒是由羽绒纤维的蓬松性导致的,当羽绒面料受到外界挤压时,静止空气从羽绒面料的空隙或者缝纫线的针孔中透出,羽绒随空气钻出内腔。因此,根据钻绒部位的不同,一般可以把钻绒部位归为4类,即面料部位钻绒、缝线针脚部位钻绒、夹于内胆与里料之间钻绒(俗称“内跑绒”)及缝制不良钻绒(如拆返工形成的针孔、没有在有效门幅内使用内胆、面料表面粘附羽绒未清理干净等)。

现阶段,针对面料部位的防钻绒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对面料表面进行涂层处理,也是现阶段最主要地针对面料部位防钻绒处理的方法,由于涂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减少羽绒在面料缝隙内的穿出,但经过涂层处理的面料其透气以及透湿性能很差,导致可穿着性较差;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双层或多层织物面料,即机织物由表经、里经两个或多个系统的经纱与表纬、里纬两个或多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虽然该面料防钻绒效果较好,但通常比较厚且重,且织造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传统羽绒服大都采用缝线或粘条单层充绒结构,因此除了会存在跑绒和钻绒等现象外,其分绒粘合线条的边缘部分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漏角和漏边等现象,导致线条边缘部位彻底无绒,造成保暖效果不佳。

还有,传统的经粘合处理获得双层或多层面料,面料的粘合处会因粘合时各个单层面料所受作用力不均匀而留有差异较大的残余应力,会导致面料粘合处起皱变形,大大的影响粘合面料的美观性和尺寸稳定性。

因此,开发一种织造简单、成本低廉、不美观且穿着舒适性较好的防钻绒羽绒面料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舒适性较差、织造复杂、易跑绒、不美观及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织造简单、成本低廉、防钻绒效果好、美观且穿着舒适性较好的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首先本实用新型选用涤纶POY高弹丝作为经、纬纱交织成织物,此时织物没有弹性;然后与通过染色定型后由于弹力丝的作用下织物会恢复一定弹性,再经过高温预缩处理后,织物会保持其本身的弹性不变;其次通过多次压光处理缩小织物中的孔隙,降低织物的透气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羽绒的钻出;将织物与针织布点状粘结进一步减低织物的透气性,此时制得的织物X为三层结构依次为涤纶织物层、粘合层及针织物层;最终以织物X为面料表层和里层,以针织物为面料中层复合制得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多层异位结构是指复合后面料中层两侧胶水残留处相互异位错开,且针织物与织物X粘结处凹凸不平,织物X与针织物中间的间隙即为充绒通道。凹凸不平指的是针织物与织物X粘结后其粘结处有若干个依次交错排列的凹槽和凸起。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与普通羽绒面料相比,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交错排列的凹槽和凸起使得凹槽和凸起处的残余应力较小,且凹槽和凸起处的残余应力会相互抵消,实现了面料的无皱粘合;另一方面对面料进行异位处理,提高了面料的防钻绒性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由上自下依次包括涤纶织物I层、粘合I层、针织物I层、针织物II层、针织物III层、粘合II层和涤纶织物II层,所述涤纶织物I层和涤纶织物II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针织物I层与针织物II层通过多个粘合线条Ⅰ粘结形成多个上层充绒通道,所述针织物II层与针织物III层通过多个粘合线条Ⅱ粘结形成多个下层充绒通道,所述粘合线条Ⅰ和粘合线条Ⅱ依次设置相互异位错开且凹凸不平,所述针织物为10D~50D涤纶针织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涤纶织物I层的经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纬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经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纬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所述涤纶织物II层的经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纬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经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纬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涤纶织物I层及涤纶织物II层以涤纶POY高弹丝为经纱和纬纱。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多个上层充绒通道的总体积与所述多个下层充绒通道的总体积相同,所述多个上层充绒通道内的充绒总量与所述多个下层充绒通道内的充绒总量相同。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每个充绒通道的体积都相同,每个充绒通道内的充绒量都相同。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涤纶织物I层或涤纶织物II层的织物组织为平纹、斜纹或缎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其他类型的织物组织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粘合线条Ⅰ为长条形,粘合线条Ⅰ的宽度为5mm~5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所述粘合线条II为长条形,粘合线条ⅠI的宽度为5mm~50mm。

本实用新型压覆粘合线条I及粘合线条II的装置主要由压板、压辊轨道、刻花压辊和热压辊组成;

压板为板状结构,其两侧装有压辊轨道,两侧轨道间沿着面料运行方向依次布置有刻花压辊与热压辊;

刻花压辊为圆柱状结构,其两端面设有与压辊轨道连接的凸轴I,侧面设有花型纹理条,所述花型纹理条由若干个凹陷小块与凸起小块组成且涂有胶水,所述凹陷小块与凸起小块依次交错排列;

热压辊为圆柱状结构,其两端面设有与压辊轨道连接的凸轴II,侧面平整;

所述凹陷小块与凸起小块的数量相同;所述花型纹理条将刻花压辊的侧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块,刻花压辊、凸轴I及花型纹理条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得;两侧的压辊轨道平行,凸轴I与刻花压辊同轴,凸轴II与热压辊同轴;所述刻花压辊与热压辊的圆柱高度相同且比两压辊轨道的间距小0~5mm。

传统的双层或多层粘合面料的粘合过程一般是采用刻有一定花型纹理的刻花压辊进行处理,所处理后的面料的粘合处会因不同层面料的残余应力差异过大而出现起皱变形的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刻花压辊所刻有的花型纹理并非一体的,而是由若干个有凹有凸的小块组成的,且凹陷小块和凸起小块成间隔依次分布,若干个有凹有凸的小块作用于各层面料处,会在面料的粘合处留下有同样的凹凸花型,即经此种刻花压辊处理后的面料粘合处同样会产生有凹有凸的粘合区域,此区域与刻花压辊的花型纹理相吻合。当粘合处被分成了众多的小块时,其每个小块的不同层面料所残留的残余应力差异不足以使得粘合处起皱,同时因为粘合处的众多小块有凹有凸,且凹陷小块和突起小块的数量基本相同,其残余应力的方向会有很大程度的相互抵消,故不会产生起皱现象,能够很好的保持粘合面料的美观性和尺寸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所有形状的粘合,可将刻花压辊的任何花型纹理处理成若干个凹陷小块与凸起小块所组成,可以保证面料粘合处的花型纹理与刻花压辊的花型纹理相同,而又不会出现粘合处起皱变形的问题。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粘合线条相互异位错开,有效避免了羽绒的钻绒现象和粘合线条边缘部位无绒的现象,防钻绒效果好,保暖效果佳,同时无需涂层,弹性及透湿性好,穿着舒适性好,实现了无皱粘合,美观大方,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涤纶织物I层,2-粘合I层,3-针织物I层,4-上层充绒通道,5-针织物II层,6-下层充绒通道,7-针织物III层,8-粘合II层,9-涤纶织物II层,10-粘合线条Ⅰ,11-粘合线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如图1所示,其由上自下依次包括涤纶织物I层1、粘合I层2、针织物I层3、针织物II层5、针织物III层7、粘合II层8和涤纶织物II层9;

涤纶织物I层1和涤纶织物II层9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其经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纬纱规格为40D50F~70D10F,经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纬纱密度为510~600根/10cm,织物组织为平纹、斜纹或缎纹;

针织物I层3与针织物II层5通过多个粘合线条Ⅰ10粘结形成多个上层充绒通道4,针织物II层5与针织物III层7通过多个粘合线条Ⅱ11粘结形成多个下层充绒通道6,粘合线条Ⅰ10和粘合线条Ⅱ11依次设置相互异位错开且凹凸不平,粘合线条Ⅰ10为长条形,粘合线条Ⅰ10的宽度为5mm~50mm,粘合线条II 11为长条形,粘合线条ⅠI 11的宽度为5mm~50mm。

多个上层充绒通道的总体积与多个下层充绒通道的总体积相同,多个上层充绒通道内的充绒总量与多个下层充绒通道内的充绒总量相同,每个充绒通道的体积都相同,每个充绒通道内的充绒量都相同。

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异位结构防钻绒弹性羽绒面料,粘合处无皱,美观大方;粘合线条相互异位错开,防钻绒效果好,保暖效果佳,无需涂层,弹性及透湿性好,穿着舒适性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