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334发布日期:2019-04-09 21:48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布,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



背景技术:

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如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变换,对面料要求既美观同时还要耐用,印染的面料的具有良好的色彩表现力,深受人们欢迎,但是印染面料的色彩在磨损下会有脱落和掉色,无法实现耐用的目的,竹节面料就是指织出来的面料上面有像竹节一样的纹路。近年来,竹节面料以其特有的风格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 被广泛应用于色织、毛织的服装及装饰用织物如窗帘、沙发罩、床罩、汽车内装饰用织物等 ,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开发价值。利用竹节纱竹节部分的长短不同、粗细不同、间隔不同、原料不同 , 使得竹节纱的风格丰富多彩。竹节面料具有亚麻织物的沧桑手感,具有比一般平针纯棉织物更好的透气吸汗性能,具有柔软、高透气性、抗拉伸、高吸湿性等一般普通棉料不具备的特性,对人体具有按摩作用。但是,普通的竹节面料的像竹节一样的纹路手感差,并且摩擦力小,按摩效果差,而且大都不具备防水、防污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外侧依次设置有印布层、印染层、二氧化钛涂层,所述基布层内侧设置有活性炭涂层,所述基布层、印布层相互贴合,所述基布层与印布层相接触的表面都形成相互交错的规律的纹路,所述基布层与印布层的纹路相互交错穿插,紧密连接,所述基布层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所述经向纱和纬向纱均包括竹节纱和混纺纱线,所述经向纱中每隔2-8 根混纺纱线编织有一根竹节纱,所述纬向纱中每隔2-4根混纺纱线编织有一根竹节纱。

进一步的,所述竹节纱包括基纱和竹节,基纱为棉纤维束,竹节为苎麻纤维竹节;所述竹节的粗度为基纱的 1.4-1.9 倍,所述竹节长度为2-8mm,所述竹节间距为 5-60mm ;所述竹节纱为 48.6-58.3Tex 竹节纱。

进一步的,所述经向纱的混纺纱线由天然棉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及表面涂覆有拒油亲水化合物涂层的涤纶纤维混纺构成,所述纬向纱的混纺纱线由天然棉纤维和耐高温的短切纤维混纺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拒油亲水化合物涂层为非离子含氟化合物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的短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保证较好的竹节面料的竹节手感,又能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增加了面料的按摩效果,基布层、印布层结合能提高布料的强度,同时能提高柔韧性,增加耐用性,二氧化钛涂层能抗菌、防污、防紫外线,同时还可降解甲醛、卤代烃等有毒污染物,活性炭涂层可阻止有害污染物进入人体内,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透气防污印染布,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外侧依次设置有印布层2、印染层3、二氧化钛涂层4,所述基布层1内侧设置有活性炭涂层5,所述基布层1、印布层2相互贴合,所述基布层1与印布层2相接触的表面都形成相互交错的规律的纹路,所述基布层与印布层的纹路相互交错穿插,紧密连接,提高布料的强度,同时能提高柔韧性,增加耐用性,所述基布层1由经向纱1-1和纬向纱1-2编织而成,所述经向纱1-1和纬向纱1-2均包括竹节纱1-3和混纺纱线1-4,所述经向纱1-1中每隔2-8 根混纺纱线1-4编织有一根竹节纱1-3,所述纬向纱1-2中每隔2-4根混纺纱线1-4编织有一根竹节纱1-3。

进一步的,所述竹节纱包括基纱和竹节,基纱为棉纤维束,竹节为苎麻纤维竹节;所述竹节的粗度为基纱的 1.4-1.9 倍,所述竹节长度为2-8mm,所述竹节间距为 5-60mm ;所述竹节纱为 48.6-58.3Tex 竹节纱,既能保证较好的竹节面料的竹节手感,又能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增加了面料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经向纱的混纺纱线由天然棉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及表面涂覆有拒油亲水化合物涂层的涤纶纤维混纺构成,具有很好的防油功能,所述纬向纱的混纺纱线由天然棉纤维和耐高温的短切纤维混纺构成,色牢度高,耐高温,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拒油亲水化合物涂层为非离子含氟化合物涂层,更有利于防油。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的短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可以更好的耐高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