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066发布日期:2018-12-07 21:5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透气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透气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面料,多为纯棉、涤纶、化纤等;纯棉面料穿着舒适、柔软、吸汗,但容易褶皱和变形;涤纶面料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但透气性较差、易染色;化纤面料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但耐磨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且遇热容易发生变形。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0593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型防皱衬衫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和里层之间粘合有防皱热熔粘合胶层,里层底表面涂覆有有机锗纤维层,表层由表经和表纬互相交织而成;具有较好的透气防皱效果。

衬衫作为和人体直接接触的服饰,在该衬衫的穿着过程中,因衬衫不具备抗菌效果,使得衬衫上会逐渐滋生一些细菌、真菌和霉菌,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透气面料,具有抗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透气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依次包括由竹纤维编织而成的里层、复合在里层上且呈网格状的透气中间层、复合在透气中间层上的外层,所述透气中间层由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的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透气中间层与所述里层之间、所述透气中间层与所述外层之间均通过竹炭复合薄膜复合而成,所述竹炭复合薄膜与所述透气中间层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中间层中的网孔包括多组沿着面料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放分布的第一网孔组、多组沿着面料本体的长度方向排放分布且与第一网孔组交错分布的第二网孔组,相邻的所述第一网孔组和所述第二网孔组上的网孔沿着面料本体的宽度方向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远离竹炭复合薄膜的端面上通过喷涂银离子抗菌剂后形成有具有银离子颗粒的水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包括多个沿着面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排列分布的凹陷部、多个设置在相邻凹陷部之间且厚度大于凹陷部的厚度的连接部,所述透气中间层的网孔的正投影落在凹陷部的所在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远离竹炭复合薄膜的表面上通过拉毛处理后形成有绒毛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包括多个沿着面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排列分布且通过竹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部、多个设置在相邻的抗菌部之间且通过磁性保健纤维编织而成的保健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功能,且因竹纤维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功能,从而自动调节人体湿度平衡,从而使得竹纤维编制而成的面料具有抗菌和透气效果;同时因竹纤维织物不能用力拧揉,否则容易破损,从而通过设置有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的透气中间层进行复合,具有易成形而不易皱的特点,使得面料本体不易褶皱,且透气中间层呈网格状使得透气中间层可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外层用于覆盖透气中间层;竹炭复合薄膜是通过将天然竹经高温碳化处理形成的具有蜂窝状的纳米材料与高分子聚(氨)酯/聚醚材料利用特殊工艺共混,形成具有抗菌、防臭、保健功能等功能的薄膜,从而使得里层、透气中间层和外层复合处不易滋生细菌,且竹炭复合薄膜和透气中间层相重叠,使得竹炭复合薄膜不易影响透气中间层处的透气性能;

2、在透气中间层中的第一网孔组和第二网孔组交错分布,且第一网孔组中的网孔和第二网孔组的网孔沿着面料本体的宽度方向交错分布,从而能提高透气中间层处的网孔占比,提高透气中间层处的透气性能;

3、在里层远离竹炭复合薄膜的端面上通过喷涂银离子后形成有具有银离子颗粒的水膜层,使得皮肤上的细菌等不易直接和里层相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抗菌抑菌的效果;

4、在里层中,凹陷部的厚度小于连接部的厚度,使得在里层贴合皮肤时,在凹陷部和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空腔,方便空气进行流通,且因透气中间层的网孔落在厚度较小的凹陷部处,从而能提高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能;

5、在外层上的绒毛层使得触摸外层时更为舒适;

6、外层上由竹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部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外层上由磁性保健纤维编织而成的保健部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透气中间层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料本体;11、里层;111、凹陷部;112、连接部;12、透气中间层;121、第一网孔组;122、第二网孔组;13、外层;131、抗菌部;132、保健部;133、绒毛层;2、竹炭复合薄膜;3、水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抗菌透气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依次包括里层11、透气中间层12和外层13,里层11和透气中间层12之间、透气中间层12和外层13之间均通过竹炭复合薄膜2进行复合。

如图2所示,里层11通过竹纤维编织而成,且里层11包括多个沿着面料本体1的长度方向呈排列分布的凹陷部111、多个位于相邻凹陷部111之间且厚度大于凹陷部111的厚度的连接部112,且凹陷部111和连接部112靠近竹炭复合薄膜2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2所示,在里层11远离透气中间层12的表面上通过喷涂银离子抗菌剂后形成具有银离子颗粒的水膜层3,该水膜层3实现隔绝皮肤和里层11的直接接触,使得里层11上不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

如图2和图3所示,气中间层12通过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的纱线编织而成,透气中间层12呈网状,且透气中间层12中的网孔包括多组沿着面料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放分布的第一网孔组121、多组沿着面料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放分布且与第一网孔组121交错分布的第二网孔组122,相邻的第一网孔组121和第二网孔组122上的网孔沿着面料本体1的宽度方向交错分布。同时在第一网孔组121和第二网孔组122上的多个网孔的正投影均落在里层11的凹陷部111的所在范围内。

如图2所示,位于透气中间层12两侧的竹炭复合薄膜2层的形状和透气中间层12的形状相同,使得透气中间层12与两侧的竹炭复合薄膜2层相重叠。竹炭复合薄膜2可在昆山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购买。

如图2所示,外层13包括多个沿着面料本体1的长度方向呈排列分布且通过竹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部131、多个连接在相邻的抗菌部131之间且通过磁性保健纤维编织而成的保健部132,磁性保健纤维可在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且在外层13远离面料本体1的表面上通过拉毛处理后形成有绒毛层133。

实施原理:在抗菌方面,位于里层11远离透气中间层12的表面上通过喷涂银离子抗菌剂后形成有具有银离子的水膜;里层11由竹纤维编织而成,外层13包括有竹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部131,因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功能,使得面料本体1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在透气方面,里层11有竹纤维编制而成,层包括有竹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部131,因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功能,且因竹纤维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功能,使得面料本体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因中间透气层呈网状,使得中间透气层在使得面料本体1中的里层11不易发生褶皱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因里层11包括凹陷部111和连接部112,在凹陷部111和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12之间形成有空腔,方便空气进行流通,且因透气中间层12的网孔落在厚度较小的凹陷部111处,从而能提高面料本体1的透气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