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遮盖用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176发布日期:2019-05-28 18:0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遮盖用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膜,尤其是一种机器遮盖用缠绕膜。



背景技术:

缠绕膜又称拉伸膜或热收缩膜。近年来,随着缠绕膜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包括产品的包装和密封等方面。但是对于由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如机器而言还需要加设体积较大的泡沫塑料进行包装,以防止机器生锈。一方面泡沫塑料体积较大,所以会占用过多的运输空间;另一方面泡沫塑料强度较低所以需要外套包装箱加以保护,而包装箱又需要进行密封操作,从而提高包装成本。而缠绕膜的成本较低且厚度小,所以理论上恰好能够弥补泡沫塑料的不足之处。然而,针对机器放置时间长和其本身大多为金属的特性,现有的缠绕膜不仅功能较为单一,根本不能作为机器遮盖,因此急需一种既能防锈、抗油污和防导电的缠绕膜来解决这种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防锈、抗油污和具有导电能力的机器遮盖用缠绕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遮盖用缠绕膜,它包括基材层、导电层、防锈层、抗油污层和LLDPE层,所述基材层上端面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端面设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上端面设有抗油污层,所述基材层底部与抗油污层上端面均设有LLDPE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聚氯乙烯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防锈层由聚苯胺、有机胺盐和苯甲酸盐组成,所述聚苯胺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所述有机胺盐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所述苯甲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

优选的,所述抗油污层包括PBT、玻璃纤维、增韧剂、金属粘结剂、耐候剂、抗氧剂、润滑剂和抗水解改性剂。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30μm,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40μm,所述抗油污层的厚度为50μm,所述防锈层的厚度为30μm,所述LLDPE层5的厚度为3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层、防锈层和抗油污层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机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而增强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采用LLDPR作为基材,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材层;2、导电层;3、防锈层;4、抗油污层;5、LLDPE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机器遮盖用缠绕膜,它包括基材层1、导电层2、防锈层3、抗油污层4和LLDPE层5,所述基材层1上端面设有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上端面设有防锈层3,所述防锈层3上端面设有抗油污层4,所述基材层1底部与抗油污层4上端面均设有LLDPE层5。

所述基材层1为聚氯乙烯层。

所述导电层2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防锈层3由聚苯胺、有机胺盐和苯甲酸盐组成,所述聚苯胺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所述有机胺盐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所述苯甲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

所述抗油污层4包括PBT、玻璃纤维、增韧剂、金属粘结剂、耐候剂、抗氧剂、润滑剂和抗水解改性剂。

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30μm,所述导电层2的厚度为40μm,所述抗油污层4的厚度为50μm,所述防锈层3的厚度为30μm,所述LLDPE层5的厚度为30μm。

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为:

1)将基材层料、导电层料、防锈层料、抗油污层料和LLDPE层料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

2)挤出物料在共挤模头汇合,物料从共挤模头出来后在静电吸附系统的作用下贴附于冷辊表面,冷却后形成铸片;

3)铸片进入纵向拉伸机进行纵向拉伸;

4)纵向拉伸完后的膜进入拉宽机进行横向拉伸,拉伸完后的膜进入热定型区,热定型后的膜进入冷却区,在膜完全冷却前把膜片的两纵向边切除;

5)经拉宽机出来的膜进入牵引机进行电晕处理,从牵引机出来的膜进入收卷机收卷。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电层料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复合型抗静电气相防锈塑料薄膜制备方法,所记载的导电层料,申请号为:201610807730.1,申请日为:2016.09.0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锈层料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申请的一种复合气相防锈剂及气相防锈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记载的防锈层料,申请号为:201610655887.7,申请日为:2016.08.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油污层料采用的是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纳米注塑的抗油污耐水解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所记载的抗油污层料,申请号为:201610846366.X,申请日为:2016.09.23。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