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7357发布日期:2019-07-24 10:2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弓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弓臂装置,特指应用于射箭技术的领域,特别是能够提供持弓者可快速调整弓臂的弹性,以配合不同臂力的持弓者进行射击使用,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弓箭射击所要仰赖的是持弓者的专注度、体力及臂力,而专注度及体力完全是取决于持弓者本身的身体素质,进而达到最佳的射击结果,然而臂力的部分除了本身手臂的肌耐力外,另外必须与弓箭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简单来说要使用到臂力的地方就是要拉动弓弦的时候,持弓者一手向前平举且握持弓箭,使弓箭与持弓者身体呈相互平行,又持弓者的另一只手则将弓弦朝向持弓者方向拉动,之后释放弓弦的拉动,通过回弹的力量使弓弦推送箭朝向目标物射出,此为射箭的基本过程。

然而,臂力的部分每一位持弓者的力量本来就不尽相同,但同一把弓箭要适合每一位持弓者进行射击并不适合,有的臂力较大者在拉动弓弦上比较容易,但臂力较小者在拉动相同弓箭时就显得非常吃力,因此一般持弓者都会使用自己本身已经调整完成的弓箭,但如果要使用他人的弓箭时,那就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又一般的调整方式除了调整弓弦的松紧外,对于弓臂的部分也必须调整其弹性,因为较硬的弓臂会让弓弦较绷紧,以至于所要拉动的臂力较大,此种弓弦并不适合贝力较小的持弓者所用,因为会造成持弓不稳、产生颤抖,进而影响弓箭射击的准度、射程等,故臂力较小的持弓者在使用前必须调整弓臂的弹性,常见的调整方式必须使用特殊的夹具固定弓弦、舵轮相对弓箭的位置等,防止弓弦脱离,接着才可以进行弓臂两端的弹片的拆卸替换,既麻烦又费时,且万一特殊的夹具不小心脱离、掉落时,弓弦容易脱离并弹伤他人,可见在配合不同臂力的持弓者使用上具有极多的缺失。故相关业者对于上述弓箭的问题,必须更加审慎的思考,该如何改善才可符合大众的需求。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弓臂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现有弓箭在提供不同持弓者使用时,必须耗费时间、体力进行弓臂的更换外,甚至还要使用到特殊的夹具才可进行,既麻烦又费事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弓臂装置,具有不同臂力的持弓者在进行射击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调整弓臂的弹性,让不同臂力的持弓者皆可顺畅地进行拉弓操作,且不需要耗费时间、体力,甚至不须使用特殊夹固工具即可简单、易上手的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弓臂装置,其包括:一弓身;至少一护座,其分别装设于弓身任一端,另以一螺栓组将该至少一护座锁接于弓身,而该至少一护座于对应弓身的一侧分别内凹二插接槽,且该至少一护座在相邻于各插接槽槽口的一侧进一步设一接合口,各接合口与相对应插接槽相连通,而各插接槽之间形成一隔片予以区隔;至少一弓臂,其以一端由至少一护座的接合口插入于接槽内,该至少一弓臂的另一端以及弓身未设有护座的一端进一步装设一弓弦组件;及一弹性垫体,其夹设于弓身及至少一弓臂之间,又该弹性垫体分别包含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后端的厚度大于前端的厚度。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弓身对应弹性垫体的后端进一步包含一底接部及二枢结部,该底接部的两侧分别内凹形成一凹阶,而该二枢结部对应各凹阶的一侧则分别凹设形成一嵌阶,各枢结部以嵌阶对接组合各凹阶,另以一轴心贯穿底接部与各枢结部,并以数个螺件穿锁于该轴心的两端并贴抵各枢结部的外周面,借此确实紧密夹合各枢结部与底接部。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后端的厚度定义一L,而该前端的厚度定义一D,又该L≧1.5D。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弓臂插组入各接合口的一端进一步分别具有二支臂段,该至少一弓臂的各支臂段分别对应各接合口予以插入至插接槽内。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弹性垫体的弹性系数为≧100GPa。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护座的隔片分别贯穿一穿孔,而该弓身对应该至少一护座的隔片的穿孔则贯穿一锁孔,该锁孔连通相对应的穿孔,另于该弓身一端的侧边又贯穿一容置孔予以贯穿并连通锁孔,而该容置孔与相对应的锁孔呈交错连通设置,另外该螺栓组包含一螺栓及一锁块,该锁块插入于该容置孔内,且该锁块对应该锁孔贯穿一螺孔并于孔壁内环设一内螺纹,该螺栓由该护座的穿孔穿入并穿组于弓身的锁孔,并进一步穿锁于该螺孔并与该锁块相互锁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不同臂力的持弓者在进行射击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调整弓臂的弹性,让不同臂力的持弓者皆可顺畅地进行拉弓操作,且不需要耗费时间、体力,甚至不须使用特殊夹固工具即可简单、易上手的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组弓箭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的IV-IV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弓臂受弓弦拉动而压缩弹性垫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垫体为不同弹性系数的压缩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弓身 11锁孔

12容置孔 14底接部

141凹阶 15枢结部

151嵌阶 2护座

21插接槽 214隔片

215穿孔 22接合口

3螺栓组 31螺栓

32锁块 321螺孔

322内螺纹 4弓臂

41支臂段 6弓弦组件

7弹性垫体 71前端

72后端 8轴心

螺件9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弓臂装置,其包括:一弓身 1,该弓身1主要是提供持弓者所握持;至少一护座2呈长矩形块状,其装设于弓身1任一端,另以一螺栓组3将该至少一护座2锁接于弓身1,而该至少一护座2于对应弓身1的一侧内凹二插接槽21,且该至少一护座2在相邻于各插接槽21槽口的一侧进一步设一接合口22,使该插接槽 21具有两端呈开放状,而各插接槽21之间形成一隔片214予以区隔;至少一弓臂4呈弧弯状,其装设于弓身1并以一端插入该至少一护座2的各插接槽21,该至少一弓臂4的一端由各插接槽21的接合口22穿入并置于槽内,另设一弓弦组件6绕设于各弓臂4的另一端以及弓身1未设有护座2的一端;及一弹性垫体7,其夹设于弓身1及至少一弓臂4之间,又各弹性垫体7分别包含有一前端71及一后端72,该后端72的厚度大于前端71的厚度;其中,通过该弹性垫体7夹设的位置以及具弹性的特性,使该至少一弓臂4与弓身1之间具有弹性压抵的裕度,利用简单且快速的抽拉该弹性垫体7,且配合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垫体7的更换即可调整、改变至少一弓臂4与弓身1之间的弹性裕度,进而配合不同使用者所操作。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并以图2为辅助说明,持弓者在进行弓箭的射击时,可以试拉弓弦组件6是否合适,倘若弓弦组件6过硬而必须耗费更大的力量拉动时,持弓者可以将当下位于至少一弓臂4与至少一护座2之间的弹性垫体7予以抽出,并替换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垫体7,而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垫体7插入至少一弓臂4与至少一护座2之间并位于各插接槽21内后,让至少一弓臂4再受到弓弦组件6拉动后的变形下,至少一弓臂4插入各插接槽21的一端因弓弦组件6的拉动使其向下压抵弹性垫体7,然而通过该弹性垫体7的弹性,让持弓者在拉动弓弦组件6上更为轻松,不需要吃力的拉动弓弦组件6进行射击,且不同的持弓者即可根据自己的臂力需求而调整,且不需要耗费时间、体力进行弓臂4的更换,既快速又方便,借此让更多持弓者可以进行射箭的操作与适用;另外,臂力较大的持弓者则可通过弹性垫体7的更换,使弓弦组件6的拉动必须动用较大的臂力才可,并进一步将弓箭予以射出,且达到最佳的射程、射速及精准度。而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在于该弹性垫体7 的设置除了提供不同持弓者改变、调整弓弦组件6的硬、软拉力外,其该弹性垫体7的后端72设置亦可提供该至少一弓臂4在射击后的回弹缓冲,通过较厚的后端72可让该至少一弓臂4再回弹时不会弹到护座2而造成损伤,另外还可达到防止噪音的产生。

根据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主要技术下,更进一步的细部特征在于,该弓身1对应弹性垫体7的后端72进一步包含一底接部14及二枢结部15,该底接部14的两侧分别内凹形成一凹阶141,而该二枢结部15对应各凹阶141的一侧则分别凹设形成一嵌阶151,各枢结部15以嵌阶151对接组合各凹阶141,另以一轴心8贯穿底接部14与各枢结部 15,并以数个螺件9穿锁于该轴心8的两端并贴抵各枢结部15的外周面,借此确实紧密夹合各枢结部15与底接部底接部14,请参阅图3所示;将该弹性垫体7的后端72的厚度定义一L,而该弹性垫体7的前端71的厚度则定义为一D,又L、D的关系式为L≧1.5D,通过前端71与后端72 的厚度比较下可以达到最佳的缓冲效果及降噪功能,请参阅图3所示;另外,该至少一弓臂4则在插组于各插接槽21的一端分别具有二支臂段 41,该至少一支臂段41会插入于相对应的各插接槽21内,借此提供各弓臂4与弓身1之间最为稳定的接合,各支臂段41由各接合口22穿入并置于各插接槽21内,通过该螺栓组3将该至少一护座2及弓身1予以紧迫锁固后,利用该弓身1予以迫抵各支臂段41于各插接槽21的设置并紧固夹抵弹性垫体7,避免各支臂段41脱离而影响射击,请参阅图1、图2所示。

又为了提供不同臂力的持弓者达到最佳的拉弓射击,因此在各弹性垫体7的弹性系数设定上采用了≧100GPa为主,然而弹性系数又称为 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所指的是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而弹性系数也代表着材料的刚性(stiffiness),刚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系数,意味着其原子间有较大的键给力,在弹性负荷范围内较易保持形状和尺寸,然而,上述所列的各种弹性系数的数值仅是列举不同持弓者的不同臂力再拉动弓弦组件6上所适合的数值,并非用以限制其他弹性系数的弹性垫体7,持弓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而选用相配合的弹性垫体 7,借此达到最佳的射击过程、射速、精准度等。最后,本实用新型在弹性垫体7的使用上还可根据不同弓身1、弓臂4而选用不同的材质,例如本实用新型弹性垫体7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尼龙、橡木或碳纤维强化塑料,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弹性系数并不相同,因此持弓者可以针对自身需求而挑选最合适的弹性垫体7予以使用。

最后,为了提供各护座2与弓身1之间能够确实且稳固的装设,因此在该至少一护座2的隔片214上分别贯穿有一穿孔215,而该弓身1对应该至少一护座2的隔片214的穿孔215则贯穿一锁孔11,该锁孔11会于该至少一护座2相互组合时连通相对应的穿孔215,另外在该弓身1的侧边又贯穿一容置孔12,且该容置孔12会与同端的锁孔11相连通并呈交错设置,而该螺栓组3进一步包含有一螺栓31及一锁块32,该锁块 32插入且容设于该容置孔12内,又该锁块32对应该锁孔11则贯穿一螺孔321,且该螺孔321内孔壁面环设一内螺纹322,因此该螺栓31由该至少一护座2的穿孔215穿入并穿过弓身1的锁孔11后,进一步锁入于该锁块32的螺孔321内与内螺纹322相互螺合,如此一来即可让该至少一护座2稳固的与弓身1相组装外,更可以让弓身1有效的限制该至少一弓臂4的装设,避免各弓臂4脱离而影响射击,请参阅图3所示。

总结说明,利用该弹性垫体7的设置下,提供了合适的弹性裕度,让该至少一弓臂4在弓弦组件6拉动时,能够适度的压抵弹性垫体,提供臂力较小的持弓者可顺畅的拉动弓弦组件6,而臂力较大的持弓者则可替换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垫体7而提供较紧的弓弦组件6予以使用,然而通过弹性垫体7的更换而提供不同臂力的持弓者可顺畅的拉动弓弦组件6其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最佳的射程、最精准的准度;另外,该弹性垫体7的设置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缓冲效果,可以防止该至少一弓臂4在弓弦组件6释放后回弹碰触到该至少一护座2,导致该至少一弓臂4与该至少一护座2之间的损伤产生,另一技术则是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各弹性垫体7不仅能够吸收震度外更可以吸收噪音,借此保持弓箭射击过程中的安静,提高持弓者射击上的安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