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891发布日期:2019-08-16 21:53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暖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服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保暖羽绒面料。



背景技术:

公知:羽绒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主要是指鹅绒和鸭绒等。在棉花、羊毛、蚕丝和羽绒四大天然保暖材料中,羽绒的保暖性能最佳。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的保温的天然材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的羽绒产量日益增加。因此,羽绒被广泛用于冬天保暖的羽绒制品的填充料使用(例如:羽绒被、羽绒服等)。

现在的羽绒制品的一般为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生产:

一种是先制作内胆(即:利用裁布机裁剪布料,在通过缝纫机将裁好的布料沿边缝合,并在接头处留个口子,装进加工好的散羽绒后,将口缝合接着均匀铺平,横竖行好固定住羽绒,制成羽绒内胆),然后在通过缝制固定羽绒内胆来完成生产。但是,在制作羽绒内胆的过程中羽绒布容易铺不均匀,使得内胆羽绒厚薄不均匀,保暖效果下降,在使用时或洗涤时容易走动。另一种是利用缝纫机将里层布料与表面布料缝合起来,缝制出供充绒的区域,在充绒之后进行缝制封口。

然而,两种方式都是采用缝合技术进行生产,也存在羽绒制品行业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即:缝线处或缝合处存在线孔,里面的羽绒就会从线孔中漏出来,造成出毛或出绒现象。

另外,为了使羽绒制品的具有漂亮的花纹主要是通过针车缝线出来,因而,会在用于制作羽绒制品的面料上针孔处留下针眼。同样,会在缝线处或缝合处存在线孔,里面的羽绒就会从线孔中漏出来,造成出毛或出绒现象。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精美、且羽绒薄厚均匀,不易走动,不外钻羽绒的保暖羽绒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保暖羽绒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防静电层、羽绒层、防绒胆层和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与第二织物层的表面采用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合有多个S形图案组成的多排波浪形纹路;各所述S 形图案路朝向一致;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防静电层、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防静电层、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由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述防静电层和所述防绒胆层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部,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防静电层背离的所述第一织物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防绒胆层背离的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表面上,所述通道与各排波浪形纹路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羽绒层由所述通道内填充的羽绒构成;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防静电层、所述羽绒层、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边缘缝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边缘缝合处均设置有用于遮盖该边缘缝合处的硅胶条。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均为10D~35D尼龙布或10D~25D涤纶布。

进一步,所述羽绒层中填充蓬松度为400~600的鸭绒,所述羽绒层的厚度为2~4厘米。

进一步,所防绒胆层为防绒胆布,所述防绒胆布采用15D~25D 无胆防绒涤纶布。

进一步,所述防静电层由包芯丝纤维制成,所述芯丝纤维包括纱线和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缠绕在纱线上。

进一步,所述波浪形纹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背离所述防静电层的表面上和所述第二织物层背离所述防绒胆层的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物层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

进一步,所述第一织物层上背离所述防静电层的表面均匀涂刷有吸光发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防静电层、防绒胆层和第二织物层,各层的连接由超声波焊接来完成。各层的连接没有使用针线,不仅增添面料的档次感,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保暖效果更好。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现有采用粘合剂保暖面料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不会造成手感硬,不会因粘合剂占用位置使保温性能下降,各层连接部稳固,羽绒不易跑动和抱团在一起,不会导致局部保暖功能较差。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不需要使用粘合剂,解决了化学污染,使面料手感柔软、穿着舒适。

(2)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第一织物层与第二织物层的表面采用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合有多个S形图案组成的多排波浪形纹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上外观精美。各所述S形图案路朝向一致;当第一织物层、所述防静电层、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由超声波的连接完成后,可以顺着方向波浪形纹路填充羽绒层,可降低充羽绒层难度,进而降低生产工艺。每排波浪形纹路是相互独立的,且面料表面的多个S形图案,可以增加羽绒在各S形图案内摩擦力,对羽绒的跑动形成阻碍,可以有效防止羽绒跑动,使得面料经过多次洗涤后面料内部的羽绒还能分布均匀,不至于抱团导致局部保暖功能较差。

(3)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边缘缝合处均设置有硅胶条,设置硅胶条,能够对制作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时,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缝线处或缝合处留下线孔进行有效地封堵,避免羽绒就会从线孔中漏出来,造成出毛或出绒现象。更加有利于保暖,结构更加独特,造型更加美观。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暖羽绒面料,不仅外观精美,而且羽绒薄厚均匀,不易跑动,还不外钻羽绒,保暖效果更好。各层布置更加合理,各层无缝接合制作,工艺也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即:A处的局部向视图)。

图中:

1-第一织物层;2-防静电层;21-第一连接部;3-羽绒层;4-防绒胆层;41-第二连接部;5-第二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防静电层2、羽绒层3、防绒胆层4和第二织物层5,所述第一织物层1与第二织物层5的表面采用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合有多个S形图案组成的多排波浪形纹路;各所述S形图案路朝向一致;所述第一织物层1、所述防静电层2、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织物层1、所述防静电层2、所述防绒胆层4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由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述防静电层2和所述防绒胆层4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部,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41,所述第一连接部21位于所述防静电层2背离的所述第一织物层1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1位于所述防绒胆层4背离的所述第二织物层5的表面上,所述通道与各排波浪形纹路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羽绒层3由所述通道内填充的羽绒构成;所述第一织物层1、所述防静电层2、所述羽绒层3、所述防绒胆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的边缘缝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织物层1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的边缘缝合处均设置有用于遮盖该边缘缝合处的硅胶条。

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进行压图案技术和超声波焊接技术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公知: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具体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50/60赫兹电流转换成15、20、30或40KHz电能。被转换的高频电能通过换能器再次被转换成为同等频率的机械运动,随后机械运动通过一套可以改变振幅的变幅杆装置传递到焊头。焊头将接收到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待焊接工件的接合部,在该区域,振动能量被通过摩擦方式转换成热能,将塑料熔化。超声波不仅可以被用来焊接硬热塑性塑料,还可以加工织物和薄膜。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也是采用公知技术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进行烫压图案技术和合超声波焊接技术将各层面料进行连接在一起。

上述中,具体是:硅胶条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复合于第一织物层 1上边缘缝合的缝线处和第二织物层5下边缘缝合的缝线处。设置的硅胶条主要是将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5上边缘缝合的缝线处线孔遮盖住。这样可以避免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边缘缝线处钻绒。还有利于避免两块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拼接处钻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与现有羽绒面料相比,具以下有益效果:一是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羽绒面料来看,花纹和图案的加工方式皆采用缝制,工艺复杂、容易脱落、而且不容易清洗。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表面的图案纹路加工工艺简单、不易脱落、且容易清洗。不仅面料表面更加精美,而且可降低充羽绒层 3难度,进而降低生产工艺。二是在填充羽绒层3前,各层的连接由超声波来完成(采用现有超声波焊接机,工作时超声波的焊接穿透力,使各层之间以点状连接),避免使用粘合剂,解决了化学污染,使面料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另外,各层的连接没有使用针线,采用无缝接合制作,解决羽绒制品出毛或出绒的现象。不仅增添面料的档次,而且加工工艺简单,保暖效果更好。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可以避免面料边缘缝合处钻绒(即:缘缝合处或边缘缝合线的线孔钻绒),保暖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1和所述第二织物层 5均为10D~35D尼龙布或10D~25D涤纶布。具体是: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5都是采用10D~35D尼龙单丝通过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织而成的尼龙布或者所述第一织物层1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都是采用10D~25D涤纶单丝通过经线和纬线相互浮沉交织而成的涤纶布。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主要是为降低面料整体克重,使得面料整体较轻,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制成的衣服,更加轻且保暖效果好。冬天里能够降低人们穿着衣服的负担。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羽绒层3中填充羽绒的蓬松度为 400~600的鸭绒,所述羽绒层3的厚度为2~4厘米。这里羽绒选用鸭绒是易于得到,且成本低。羽绒层3的厚度为2~4厘米,主要是为了在保证足够保暖情况下,不会过渡蓬松,产生厚重感,影响美观。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优选,所防绒胆层4为防绒胆布,所述防绒胆布采用15D~25D无胆防绒涤纶布。这里的防绒胆布采用本领域公知的15D~25D无胆防绒涤纶布。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静电层2由包芯丝纤维制成,所述芯丝纤维包括纱线和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缠绕在纱线上。这里金属丝可以采用现有市面上0.04~0.08mm的金刚丝。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不会产生静电。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在用于制衣服时,在寒冷的冬天里或干燥的环境,不但可以保暖,且该衣服不会产生静电,避免静电对人体造成损害。

作为本实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波浪形纹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背离所述防静电层2的表面上和所述第二织物层5背离所述防绒胆层4的表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织物层1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公知: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可以用于制作防弹背心和头盔、轻质装甲、船帆、缆绳、光缆补强体降落伞和滤材等。还可以制成国防军工的防护衣料、头盔、防弹材料,如直升飞机、坦克和舰船的装甲防护板、雷达的防护外壳罩、导弹罩、防弹衣、防刺衣、盾牌等。所以,当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的第一织物层1或第二层织物层均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时,避免传统面料易发生抽丝、起球、划破等问题。第一织物层1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时,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制作的羽绒服,以第一织物层1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布作为衣服外表布料,可以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制作的羽绒服,当遇到尖锐东西划不破,不仅具有防刺效果,而且也不会发生抽丝、起球。所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制作的羽绒服,不仅适合普通人们冬天保暖穿着,也适合特种人员冬天保暖穿着,使用范围更广,也能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的使用范围。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1上背离所述防静电层2的表面均匀涂刷有吸光发热涂层(图中未给出)。吸光发热涂层的厚度为 0.2mm~0.4mm。所述的吸光发热整理主要采用吸光发热助剂,可以通过定型机浸轧加工形成吸光发热涂层,也可以通过喷涂、刮涂等涂覆手段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印花工艺形成吸光发热印花层。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发热助剂为氧化锆颗粒,即形成氧化锆涂层,可以采用市售的Schoeller公司的Solar+吸光发热助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织物层5上背离所述防绒胆层4的表面也均匀涂刷有吸光发热涂层。这样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作为羽绒服面料时,这样羽绒服内表面和外表面都具有吸光发热作用,羽绒服可以两面穿着,更具时尚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被用于制作的羽绒服的面料时,制作的羽绒服的外部面料层中含有氧化锆吸光发热物质,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吸光发热功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的制作过程为:首先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5上采用超声波复合压花机压合有多个S形图案组成的多排波浪形纹路。其次,采用现有超声波焊接机,通过常规超声波焊接技术将第一织物层1、防静电层2、防绒胆层4和第二织物层5焊接结合在一起(该步骤中,在防静电层2、防绒胆层4之间预留供填充羽绒的通道,通道对应多排波浪形纹路设置)。接着,往防静电层 2和防绒胆层4之间的通道进行充绒。最后,通过缝纫机将第一织物层1、防静电层2、防绒胆层4和第二织物层5边缘一次性缝合在一起,之后在往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5的边缘缝合处采用超声波方式复合硅胶条,硅胶条遮蔽掉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5的边缘缝合处留下的针眼。这里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羽绒面料可以采用超声波方式复合的硅胶条对该面料的边缘进行锁边,并遮蔽掉第一织物层1 和第二织物层5的边缘缝合处留下的针眼。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