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070发布日期:2019-06-26 01:0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



背景技术:

羽绒服(down coat)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用于羽绒服的面料是很重要的材料,但是现有的羽绒服面料存在以下缺陷:不够结实耐用,不易打理,不具备抗皱免烫的特性;不能完美呈现字母、logo、图案等,导致不够更时尚和潮流,制备使浪费人力资源;针对这种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结实耐用,易打理,抗皱免烫的特性;通道上可完美呈现字母、logo、图案等,使其更时尚、潮流,同时节约人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包括第一化纤面料层、第一TPU膜层、第二TPU膜层和第二化纤面料层,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的一面与第一TPU膜层一面胶合连接,所述第一TPU膜层的另一面与第二TPU膜层一面胶合连接,所述第二TPU膜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化纤面料层的一面胶合连接,所述第一TPU膜层和所述第二TPU膜层为同一材料构件,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第一TPU膜层、第二TPU膜层和第二化纤面料层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和所述第二化纤面料层为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或尼龙面料层中的一层或至少两层,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和所述第二化纤面料层的厚度为6~12mm;

其中,所述第一TPU膜层和所述第二TPU膜层的厚度为0.1~0.3mm。

其中,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和所述第一TPU膜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a,所述第二TPU膜层和所述第二化纤面料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b;

所述第一TPU膜层原料组分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硅藻土、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上述组分重量的含量配比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35%、胶粘剂20~30%、二元醇5~14%、硅藻土5~14%、甲苯二异氰酸酯5~10%、芦荟4~8%和苦楝皮5~10%;

所述第一TPU膜层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S1: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和硅藻土分成A组投入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同时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分成B组投入到另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加热时间为60min,再将加热后的A组倒入B组的高温加热设备中,继续加热30min至玻璃态混合物;

步骤S2:将加热至玻璃态混合物与成型模具结合,通过排气成型并降温使玻璃态混合物定型;

步骤S3:定型后进行边料切割;

该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Z1:先将所述第一TPU膜层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所述第一TPU膜层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2:再将所述第二化纤面料层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所述第二TPU膜层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3:再通过3D胶合机将所述第一TPU膜层另一面和所述第二TPU膜层另一面进行胶合,将所述第一化纤面料层、第一TPU膜层、第二TPU膜层和第二化纤面料层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

所述步骤Z3中的3D胶合机为专利号为CN206968160U一种3D复合面料胶合机;

所述胶粘剂为多元醇;

所述步骤Z3中的填充物层为羽绒颗粒、珍珠棉或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第一化纤面料层和第二化纤面料层具备结实耐用,易打理,抗皱免烫的特性;

2.第一化纤面料层、第一TPU膜层、第二TPU膜层和第二化纤面料层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通道上可完美呈现字母、logo、图案等,使其更时尚、潮流,同时节约人工。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

实施例1:

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包括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第一化纤面料层1的一面与第一TPU膜层2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的另一面与第二TPU膜层3一面胶合连接,第二TPU膜层3的另一面与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为同一材料构件,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为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或尼龙面料层中的一层或至少两层,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厚度为6mm;

其中,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的厚度为0.2mm;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一TPU膜层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a,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防水层b,有利于提高防水性;

第一TPU膜层2原料组分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硅藻土、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上述组分重量的含量配比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胶粘剂30%、二元醇10%、硅藻土10%、甲苯二异氰酸酯10%、芦荟5%和苦楝皮10%;

胶粘剂为多元醇,沸点高,溶解能力强,胶黏效果好;

第一TPU膜层2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S1: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和硅藻土分成A组投入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同时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分成B组投入到另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加热时间为60min,再将加热后的A组倒入B组的高温加热设备中,继续加热30min至玻璃态混合物;

步骤S2:将加热至玻璃态混合物与成型模具结合,通过排气成型并降温使玻璃态混合物定型;

步骤S3:定型后进行边料切割;

该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Z1:先将第一TPU膜层2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一TPU膜层2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2:再将第二化纤面料层4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二TPU膜层3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3:再通过3D胶合机将第一TPU膜层2另一面和第二TPU膜层3另一面进行胶合,将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3D胶合机为专利号为CN206968160U一种3D复合面料胶合机;

其中,填充物层为羽绒颗粒、珍珠棉或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2:

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包括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第一化纤面料层1的一面与第一TPU膜层2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的另一面与第二TPU膜层3一面胶合连接,第二TPU膜层3的另一面与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为同一材料构件,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为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或尼龙面料层中的一层或至少两层,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厚度为8mm;

其中,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的厚度为0.1mm;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一TPU膜层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a,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防水层b,有利于提高防水性;

第一TPU膜层2原料组分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硅藻土、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上述组分重量的含量配比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胶粘剂30%、二元醇10%、硅藻土10%、甲苯二异氰酸酯10%、芦荟5%和苦楝皮10%;

胶粘剂为多元醇,沸点高,溶解能力强,胶黏效果好;

第一TPU膜层2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S1: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和硅藻土分成A组投入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同时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分成B组投入到另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加热时间为60min,再将加热后的A组倒入B组的高温加热设备中,继续加热30min至玻璃态混合物;

步骤S2:将加热至玻璃态混合物与成型模具结合,通过排气成型并降温使玻璃态混合物定型;

步骤S3:定型后进行边料切割;

该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Z1:先将第一TPU膜层2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一TPU膜层2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2:再将第二化纤面料层4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二TPU膜层3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3:再通过3D胶合机将第一TPU膜层2另一面和第二TPU膜层3另一面进行胶合,将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3D胶合机为专利号为CN206968160U一种3D复合面料胶合机;

其中,填充物层为羽绒颗粒、珍珠棉或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3:

一种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包括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第一化纤面料层1的一面与第一TPU膜层2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的另一面与第二TPU膜层3一面胶合连接,第二TPU膜层3的另一面与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一面胶合连接,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为同一材料构件,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为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或尼龙面料层中的一层或至少两层,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厚度为10mm;

其中,第一TPU膜层2和第二TPU膜层3的厚度为0.3mm;

其中,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一TPU膜层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a,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防水层b,有利于提高防水性;

第一TPU膜层2原料组分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硅藻土、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上述组分重量的含量配比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胶粘剂30%、二元醇10%、硅藻土10%、甲苯二异氰酸酯10%、芦荟5%和苦楝皮10%;

胶粘剂为多元醇,沸点高,溶解能力强,胶黏效果好;

第一TPU膜层2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S1: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胶粘剂、二元醇和硅藻土分成A组投入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同时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芦荟和苦楝皮分成B组投入到另一台高温加热设备中,加热时间为60min,再将加热后的A组倒入B组的高温加热设备中,继续加热30min至玻璃态混合物;

步骤S2:将加热至玻璃态混合物与成型模具结合,通过排气成型并降温使玻璃态混合物定型;

步骤S3:定型后进行边料切割;

该3D四层胶合通道羽绒服面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如下:

步骤Z1:先将第一TPU膜层2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一TPU膜层2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2:再将第二化纤面料层4一面通过聚氨酯胶水用轮目辊贴合第二TPU膜层3一面进行胶接;

步骤Z3:再通过3D胶合机将第一TPU膜层2另一面和第二TPU膜层3另一面进行胶合,将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

其中,3D胶合机为专利号为CN206968160U一种3D复合面料胶合机;

其中,填充物层为羽绒颗粒、珍珠棉或空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为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或尼龙面料层中的一层或至少两层,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的厚度为6~12mm,第一化纤面料层1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具备结实耐用,易打理,抗皱免烫的特性;将第一化纤面料层1、第一TPU膜层2、第二TPU膜层3和第二化纤面料层4四层完美结合,并形成通道,通道内填充有填充物层,通道上可完美呈现字母、logo、图案等,使其更时尚、潮流,同时节约人工。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