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069发布日期:2019-06-26 01:03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烤箱,具体是一种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烤炉通常都采用普通的发热管进行加热,此种方式中,由于发热管分布在箱体上,与烹饪锅体分离不接触,所以容易造成加热不均匀,加热速度缓慢;并且功能单一,不能根据当下温度进行调整,例如选择继续加热或保温。

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耐用,加热效率高,发热均匀,功能多样化,并采用电子控制的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包括箱体、箱门和内胆;所述的箱门一侧设置有操作控制面板;所述的箱体顶部为上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电陶炉;所述的电陶炉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锅体的微晶玻璃板;所述的内陶炉具有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系统检测内胆内的温度,并控制电陶炉的通断,从而达到加热或保温的作用。

所述的微晶玻璃板粘贴于内胆的底部;所述的电陶炉包括炉盘;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为半电子式微电脑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PCB板和编码器;所述的操作控制面板上具有可调式温控器、开关和定时器;所述的上发热管依次与可调式温控器、定时器相连;所述的电陶炉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与定时器相连。

所述的炉盘通过弹簧运动机构连接于箱体内侧底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穿过炉盘,并与微晶玻璃板接触。

所述的可调式温控器连接有炉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测得微晶玻璃板传达的温度,并反馈至PCB板,控制电陶炉与定时器之间的通断。

所述的定时器还连接有电机和氖灯;所述的可调式温控器并联有复合开关。

所述的电机为罩极电机或同步电机。

所述的弹簧运动机构包括螺纹柱、螺孔和弹簧;螺孔均布于炉盘的外圆周上,并沿炉盘径向设置;螺纹孔设置在箱体底部,并与螺孔处于相对位置;弹簧套设于螺纹柱外侧;螺孔通过弹簧沿螺纹柱上下移动。

所述的箱门上玻璃夹、下玻璃夹和左右玻璃夹;所述的箱门由内外双层钢化玻璃组成。

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部增加电陶炉,电陶炉采用半电子程序进行温度精准控制,集成了内置温度控制功能。内胆底部的微晶玻璃面板更加便于清洁,平面可以放多种耐高温平底的锅体,实现多样化厨房烹饪,操作简单和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晶玻璃板在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陶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A部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为箱体,2为箱门,3为内胆,4为操作控制面板,4.1为旋钮,5为电陶炉,5.1为炉盘,5.2为螺纹柱,5.3为螺孔,5.4为弹簧,6为微晶玻璃板,7为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一种内部集成电陶炉的组合式电烤箱,包括箱体1、箱门2和内胆3;箱门2的相邻处为操作控制面板4;箱体1顶部为上发热管,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陶炉5;电陶炉5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锅体的微晶玻璃板6;电陶炉5具有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系统检测内胆内的温度,并控制电陶炉的通断,从而达到加热或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微晶玻璃板6耐温700℃左右,使用新技术耐高温玻璃胶粘贴于内胆3底部,密封牢固可靠,微晶玻璃面板6上的水、其它液体或者污浊物不会渗漏至下面壳体中,提高了整体工作安全性.

微晶玻璃板6粘贴于内胆3底部;电陶炉5具有炉盘5.1;温度控制系统为半电子式微电脑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7、PCB板和编码器;操作控制面板上具有旋钮4.1,可调式温控器、开关和定时器;电陶炉5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与定时器相连,由温度传感器7测得温度,并反馈至PCB板控制电陶炉5的通断。

由于电烤箱内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采用PCB板

炉盘5.1通过弹簧运动机构连接于箱体1底部;温度传感器7穿过炉盘5.1,并与微晶玻璃板6接触。

弹簧运动机构包括螺纹柱5.2、螺孔5.3和弹簧5.4;螺孔5.3均布于炉盘5.1的外圆周上,并沿炉盘径向设置;螺纹柱5.2设置在箱体底部,并与螺孔5.3处于相对位置;弹簧5.4套设于螺纹柱5.2外侧;螺孔5.3通过弹簧沿螺纹柱上下移动。

弹簧运动机构可保证电陶炉5具有较强承载力,可放置多种重量的锅体。

箱门2包括上玻璃夹、下玻璃夹和左右玻璃夹;箱门2由内外双层钢化玻璃组成。

上发热管依次与所述的可调式温控器、定时器相连;可调式温控器还连接有炉灯。

定时器还连接有电机和氖灯;可调式温控器并联有复合开关。

电机为罩极电机或同步电机。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