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和厨房擦拭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025发布日期:2019-06-11 23: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和厨房擦拭用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材料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和厨房擦拭用品。
背景技术
:非织造材料是一种不经过纺纱、织造而直接由纤维甚至高聚物形成的一种材料,因有些产品外观像布,称之为非织造布或无纺布。非织造材料因工艺流程短、生产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产品用途较广,如农用、生活用和医疗卫生用等领域。现有的厨房擦拭用布多为针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和熔喷非织造布,但是针刺非织造布吸水性差,且容易出现纤维脱落,水刺非织造布和熔喷非织造布强度低,耐用性差,只能作为一次性用品。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以缓解现有的针刺非织造布吸水性差,且容易出现纤维脱落,水刺非织造布和熔喷非织造布强度低,耐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所述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针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所述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进一步的,所述水刺非织造布层为黏胶水刺非织造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所述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面密度均为195-480g/m2。进一步的,所述水刺非织造布层的面密度为30-120g/m2。进一步的,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180-300刺/cm2。进一步的,所述吸水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3-0.9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油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油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厨房擦拭用品,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通过将水刺非织造布层设置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之间,且三层之间针刺连接,不仅显著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吸水吸油性能,而且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强度,避免了短纤维脱落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耐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标:101-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102-水刺非织造布层;103-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现在厨房用擦拭布多为非织造材料,包括针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和熔喷非织造布,其中针刺非织造布通过短纤梳理成网制备而成,其吸油性不佳,且在使用过程中短纤维容易脱落,出现掉毛现象,影响擦拭效果,而水刺非织造布通常厚度较薄,强度较低,耐用性差,而熔喷非织造布虽然具有良好的吸油性,但是强度低,只能作为一次性用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所述水刺非织造布层和所述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布层针刺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通过将水刺非织造布层设置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之间,且三层之间针刺连接,不仅显著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吸水吸油性能,而且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强度,避免了短纤维脱落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耐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作为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面层和底层,以提高非织造材料的吸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由聚丙烯纤维长纤维制备而成。聚丙烯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油性,通过采用聚丙烯纤维制备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以提高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吸油性能,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吸油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水刺非织造布层为黏胶水刺非织造布,其由黏胶纤维制备而成。黏胶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通过采用黏胶纤维制备水刺非织造布层,以提高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吸水性能,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吸水性能。由于黏胶水刺非织造布强度低,耐用性差,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黏胶水刺非织造布层设置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之间,以在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强度和吸水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面密度均为195-480g/m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面密度如为195、200、210、220、250、280、300、320、350、380、400、420、450或480g/m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面密度如为195、200、210、220、250、280、300、320、350、380、400、420、450或480g/m2。通过将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面密度设置为195-480g/m2,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强度,从而提高其耐用性,降低其使用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水刺非织造布层的面密度为30-120g/m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面密度如为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或120g/m2。通过控制水刺织造布层的面密度为30-120g/m2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通过针刺工艺复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在针刺过程中进行正反两面针刺,以使得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针刺密度为180-300刺/cm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针刺密度如为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或300刺/cm2。通过控制针刺密度为180-300刺/cm2以使得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牢固结合,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中,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3-0.9mm。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如为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或0.95mm。通过将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厚度设置为0.3-0.9mm,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如为0.1、0.15、0.2、0.25、0.3、0.35、0.4、0.4或0.5mm。通过控制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厚度如为0.1、0.15、0.2、0.25、0.3、0.35、0.4、0.4或0.5mm。通过控制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0.1-0.5mm,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按照如下步骤制备而成:将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依次层叠设置,然后放置于针刺设备中,通过正反两面针刺,使得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连接在一起,即得到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制造材料采用针刺工艺将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水刺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复合在一起,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在生产加工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环保卫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擦拭用品,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厨房擦拭用品还包括其它擦拭辅助用具。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作为厨房擦拭用品,更便于清洁厨房,保持厨房的干净卫生。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101、水刺非织造布层102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103,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101、水刺非织造布层102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103针刺连接。其中,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101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103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479.9g/m2,厚度均为0.2mm,水刺非织造布层102为黏胶水刺非织造布,其面密度为39.0g/m2,厚度为0.3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188刺/cm2。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195.4g/m2,厚度均为0.4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235刺/cm2。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292.6g/m2,厚度均为0.3mm,水刺非织造布面密度为117g/m2,厚度为0.9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235刺/cm2。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195.4g/m2,厚度均为0.3mm,水刺非织造布面密度为117g/m2,厚度为0.9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300刺/cm2。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325.2g/m2,厚度均为0.5mm,水刺非织造布面密度为117g/m2,厚度为0.9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268刺/cm2。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其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与实施例1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纺粘非织造布层和第二纺粘非织造布层均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其面密度均为285.4g/m2,厚度均为0.3mm,水刺非织造布面密度为117g/m2,厚度为0.9mm,针刺连接的针刺密度为213刺/cm2。将实施例1-6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分别进行剥离强度、吸油率和吸水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性能数据表剥离强度(N/m)吸油率(%)吸水率(%)实施例1115.61028.2130.5实施例2113.8997.2350.2实施例3111.71296.7710.8实施例4120.51263.31188.1实施例5108.61008.8982.4实施例6112.61119.21051.6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6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的剥离强度为108.6-120.5N/m,吸油率为997.2%-1296.7%,吸水率为130.5%-1188.1%,这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擦拭用吸油吸水非织造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吸油吸水性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