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弹翼连接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1577发布日期:2019-09-13 22:0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固定弹翼连接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弹翼连接结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弹翼与弹身连接一般通过耳片式接头、多榫式接头、插入式接头、盘式接头等接头方式连接。上述接头均需焊接或者螺钉连接到舱体上,对于弹身一些特殊舱段较薄且需要承受压力载荷舱段,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强度削弱较大。

弹翼安装到接头后弹翼不方便拆卸更换,不具备互换性要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弹翼连接接头不需要焊接或者螺钉安装在舱段上,且拆卸方便,互换性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弹翼连接结构件。

该结构件包括弹翼连接接头和弹翼固定连接接头,其中:多个弹翼连接接头周向布置在舱体上,形成多个活动安装槽。多个弹翼固定连接接头周向布置在舱体上,形成多个固定安装槽,多个活动安装槽和多个固定安装槽配合安装导弹的弹翼。

弹翼连接接头的数量至少为2个,弹翼连接接头与弹翼一起形成捆绑卡箍式结构。多个弹翼连接接头的数量与多个弹翼固定连接接头的数量是一致的。弹翼连接接头与对应的弹翼固定连接接头在同一直线上且平行于舱体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弹翼连接接头不需要焊接或者螺钉安装在舱段上,且拆卸方便,互换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弹翼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弹翼连接结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翼连接接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翼连接接头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翼连接接头侧视方向示意图。

其中,1舱体,2弹翼连接接头,3弹翼固定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图5,其中,固定弹翼连接结构件由舱体1,弹翼连接接头2,弹翼固定连接接头3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4个弹翼连接接头2沿周向布置在舱段的外表面。4个弹翼连接接头为活动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4弹翼固定连接接头3沿周向布置在舱段的外表面。4 个弹翼连接接头为固定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4个弹翼连接接头需与弹翼辅助接头连接组成整体结构传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翼连接接头2前后端具有开槽结构。每相邻2组弹翼连接接头组成一个空间,弹翼辅助接头安装在该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4弹翼固定连接接头限制弹翼绕弹体轴向转动,限制航向移动。4个弹翼连接接头需与弹翼辅助接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压紧力,使4个弹翼连接接头与舱体压紧,通过4个弹翼连接接头与舱体摩擦力限制4 弹翼固定连接接头绕弹体轴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弹翼安装时,首先将弹翼连接接头2安装到舱体1的弹翼固定连接接头3上,将弹翼主接头安装到弹翼连接接头3 的槽内,其次安装弹翼辅助接头到弹翼连接接头2内,拧紧弹翼主接头与弹翼固定连接接头3的连接螺栓,再拧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翼辅助接头与弹翼连接接头2的连接螺栓,弹翼辅助接头与弹翼连接接头2形成一个卡箍状结构固定在舱段上。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