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449发布日期:2019-09-20 21:2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饰膜。



背景技术:

装饰膜常用于各种物品表面的装饰中,起到美化装饰物表面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和家电行业,各个厂家在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来迎合环保、节能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装饰膜由承载层和在其上面的装饰层组成,现有的装饰层采用微纳结构层,微纳结构层上的每个微纳结构具有偏颇状态的纹路结构,采用大小一致整齐排布,且排布方向向上,复数纹理结构呈现纹理效果,使装饰膜呈现光影效果。上述装饰膜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容易刮伤,色彩不够丰富,亮度较暗,缺少第三维护色彩的变化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刮性好、色彩效果佳的装饰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饰膜,包括基材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一侧面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若干排放置在基材层上的微纳结构单元,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具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微纳结构,每排微纳结构单元内的微纳结构的大小按序依次增大;所述装饰层内的微纳结构的间隙内填充有油墨;所述装饰层上设置有覆盖微纳结构和油墨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上罩设有顶面为水平平面的背底油墨层。

由于微纳结构成排排列,各排微纳结构的大小不同且数目不一,相邻两排微纳结构的高度不一,致使填充在间隙内的油墨各排与各排相比也是高度不一的,这样的设置使得装饰膜在第三维度上也产生了装饰效果变化,从而使装饰效果更加丰富。背底油墨层本身具有丰富色彩,在提升装饰膜整体装饰效果的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完全罩于反射膜之上,所以还能有效保护装饰层中微纳结构单元的结构以及反射膜。上述反射膜本身也具有的颜色,当其设置在装饰层上时,能够提高装饰膜的整体亮度和色彩变化。

进一步来说,所述装饰层的上端面为一个倾斜向上延伸的斜面,其内的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按序依次增高,且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的上端面为倾斜斜面。上述斜面可以是一个平面也可以是多个平面衔接而成,使装饰层从整体上呈现倾斜状态。这样使得装饰膜的色彩亮度逐渐增亮的过程,使装饰膜的色彩渐进式变化,提升装饰色彩效果。

进一步来说,所述装饰层的上端面为波浪状的曲面,其内的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的顶面为多个切面组合形成的圆弧状轮廓,所述圆弧状轮廓与所述曲面相匹配。呈波浪状的装饰层,当光线照射时反射处于散色状态,导致装饰膜从不同角度看见的色彩不同,提高整体的装饰色彩效果。

优选地,所述曲面的侧截面呈正弦波形状,正弦波形状的公式为f(x)=Asin(ωx)+h0;

A+h0≤100μm,其中A∈(0,50),h0∈(0,100],单位为μm;

其中T=λ(a+b),λ为偶数,a≤b,a为单排微纳结构单元的宽度,b为相邻两排微纳结构单元之间的间隙。

其中,a定义范围为:其中h1为a所在微纳结构单元的后一排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h2为h1所在微纳结构单元的后一排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上述a定义也等同于:

与现有技术装饰膜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产品增加装饰膜第三维度装饰效果的变化。针对于产品亮度辉度不足的缺点,通过增加设置反射膜来弥补这一缺陷,且反射膜带有丰富颜色,将极大丰富装饰膜的装饰效果。设置在最上层的背底油墨层能对装饰层以及反射膜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外力破坏装饰膜表面结构而导致装饰效果不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材层;2-微纳结构单元;3-油墨;4-反射膜;5-背底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饰膜,包括基材层1、设置在基材层1上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放置在基材层1上的微纳结构单元2,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2具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微纳结构,每排微纳结构单元2内的微纳结构从上往下大小依次增大(或从下往上依次增大),受制于基材层1的大小,其上的每排微纳结构的数目不一。在本实施例中各排微纳结构单元2内的微纳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尽相同。

从图2中可以得知,所述装饰层内的微纳结构的间隙内填充有油墨3,所述装饰层上设置有覆盖微纳结构和油墨3的反射膜4,所述反射膜4上罩设有顶面为水平平面的背底油墨层5。其中装饰层的上端面呈现一个倾斜向上延伸的斜面,其内的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按序依次增高,且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的上端面为倾斜斜面。

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层1只要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选用柔性的基材,比如PET、PC、PMMA等柔性材料,也可以为硬质的基材,比如玻璃等。

本实施例中的背底油墨层5本身具有丰富色彩,在提升装饰膜整体装饰效果的同时,因其底面配合反射膜4形状而设置成相互契合的形状,使其完全罩于反射膜4之上。由于背底油墨层5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还能有效保护装饰层中微纳结构单元2的结构以及反射膜4。

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自身带有丰富的颜色,当其设置在装饰层上时,能够提高装饰膜的整体亮度和色彩变化。

本实施例中的装饰膜,在不影响装饰效果甚至提升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对微纳结构单元进行保护,防止其被刮伤。同时通过装饰层倾斜向上的斜面设计,使得装饰膜的色彩亮度逐渐增亮的过程,使装饰膜的色彩渐进式变化,提升装饰色彩效果。上述斜面可以是一个平面也可以是多个平面衔接而成,使装饰层从整体上呈现倾斜状态。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饰膜,其与实施例1一样均包括基材层1、设置在基材层1上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由微纳结构单元2油墨3组成。本实施例中的微纳结构单元2成排放置在基材层1上。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2具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微纳结构,每排微纳结构单元2内的微纳结构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大小依次增大,受制于基材层1的大小,其上的每排微纳结构的数目不一。在本实施例中各排微纳结构单元2内的微纳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尽相同。

所述装饰层内的微纳结构的间隙内填充有油墨3,所述装饰层上设置有覆盖微纳结构和油墨3的反射膜4,所述反射膜4上罩设有顶面为水平平面的背底油墨层5。基材层1只要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选用柔性的基材,比如PET、PC、PMMA等柔性材料,也可以为硬质的基材,比如玻璃等。背底油墨层5本身具有丰富色彩,其底面配合反射膜4形状而设置成相互契合的形状,使其完全罩于反射膜4之上。

上述结构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只在于微纳结构单元2的数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装饰层的上端面为波浪状的曲面,其内的每排所述微纳结构单元2的顶面为多个切面组合形成的圆弧状轮廓,所述圆弧状轮廓与所述曲面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的侧截面呈正弦波形状,正弦波形状的公式为f(x)=Asin(ωx)+h0,其中:

A+h0≤100μm,A∈(0,50),h0∈(0,100],单位为μm;

其中T=λ(a+b),λ为偶数,a≤b,a为单排微纳结构单元的宽度,b为相邻两排微纳结构单元之间的间隙。其中:相邻两排微纳结构单元之间的间隙是相同的,属于定量,每排微纳结构单元的宽度是不一样的,属于变量。

为了确定a的范围值,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h1为a所在微纳结构单元的后一排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h2为h1所在微纳结构单元的后一排微纳结构单元的高度。上述a定义也等同于: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每排微纳结构单元中的微纳结构数目不一,间距不一,各排与各排之间微纳结构单元高度不一,致使填充在间距内的油墨各排与各排相比也是高度不一,这样的设置使得装饰膜在第三维度上也产生装饰效果变化,从而使装饰效果更加丰富。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