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包括该车顶的车辆和制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1960发布日期:2019-11-06 01:5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车辆发光玻璃车顶、包括该车顶的车辆和制备的制作方法

机动车辆的玻璃化车顶变得越来越普遍,某些能够提供环境照明。

专利申请wo2005/018283提出将配备有平面透镜的电致发光元件集成到层压车顶中,以便引导光以产生阅读光。

可以改善光学性能和制备工艺。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主题是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或甚至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光玻璃车顶,所述车顶包含:

-透明的第一玻璃板,特别是矩形形状,由特别是(热或化学)钢化的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其任选地是透亮的,超透亮的或优选着色的,特别是灰色或绿色,其优选地是弯曲的并且旨在作为外部玻璃板,具有分别称为面f1(面向车辆外部)和面f2的第一和第二主面,并且对于机动车辆,所述玻璃板特别地由厚度优选最多2.5毫米,甚至最多2.2毫米-特别是1.9毫米,1.8毫米,1.6毫米和1.4毫米-甚至最多1.3毫米或至多1毫米的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边缘面,和所谓的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是玻璃板平面中在后部和前部之间的水平方向(换句话说,是道路的方向,例如,如果玻璃板的长度在机动车辆的后部和前部之间,则对应于第一玻璃板的纵向边缘面,或者如果玻璃的宽度在机动车辆的后部和前部之间,则对应于第一玻璃板的横向边缘面)

-在面f2侧的电致发光元件,其能够在与面f2相反的一侧(称为内部侧)发射多色光(优选以符合标准的方式),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在内部一侧的出射表面(和与其相对的入射面),具有为50°至70°,特别是55°至65°的在顶点的发射半角,和垂直于所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平面,甚至垂直于玻璃的(平均)平面的主发射方向(最好是90±5°,90±2°甚至90°)

-面向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并在内部侧,准直光学器件,其具有在出射表面侧的后部面和与后部面相反的前部面(优选地在电致发光元件上,例如在外围进行固定,例如粘接-有或没有间隔物-或与电致发光元件焊接或间隔最多1mm)。

根据本发明:

-电致发光元件,特别是透明的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度为至少5厘米,更好地至少10厘米和宽度为至少2厘米,更好地至少5厘米,和优选地亚厘米的,最好地至多0.6毫米或亚毫米厚度e0的发光表面,特别是在层压窗玻璃中,

-电致发光元件优选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称为oled),特别是透明电致发光二极管(t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称为qled),或者甚至是tfel(薄层电致发光元件)(不太容易获得白光);

-准直光学器件,由透明的材料制成,优选塑料(特别是热塑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热塑性聚氨酯)和/或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具有为亚毫米的,更优选至多0.3毫米或0.2毫米或0.15毫米的(总)厚度e1,

-准直光学器件包括,甚至是光学膜,其优选是塑料(特别是热塑塑料,pet,pe,pc,pmma,pdms);所述膜特别是在其厚度中部分地进行纹理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是复合膜,复合膜包含光滑的透明载体,优选塑料(如上述塑料),其具有在厚度中进行部分或完全纹理化的有机和/或无机透明上层,或者是一组光学膜,每个膜在与出射表面相反的前部面上(出射表面侧上的后部面)包括构件阵列,所述构件具有顶点s并且具有为10μm的在顶点之间的步距t,优选地,具有至少4个或甚至10个面对(直接相对)出射(或发光)表面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准直光学器件因此包括:

a)第一光学膜,优选单个光学膜,在前部面上具有所述二维构件阵列(内部侧,朝向第二玻璃板的面f3),特别地具有所述阵列的纹理化膜,特别地具有为亚毫米的,甚至至多0.3毫米或0.2毫米或0.15毫米的厚度

b)或至少两个为棱柱状的光学膜的组件,优选至多两个棱柱状光学膜的组件,其以这种顺序包含:

-具有第一棱柱阵列(棱柱状构件)的第一光学膜,特别是具有所述第一阵列的第一纹理化膜,阵列沿第一轴纵向(沿其长度)延伸,特别是具有至多0.3mm或0.2毫米或0.15毫米的厚度

-和面对第一光学膜(优选地与其间隔开至多1mm或者在其周边上进行固定,例如粘接-有或没有间隔物-或焊接)的第二光学膜,其具有第二棱柱阵列(棱柱构件),特别是用所述第二阵列进行纹理化的膜-与第一棱柱构件阵列交叉-沿第二轴(x)纵向延伸,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形成90±10°,优选90±5°,或者90±2°甚至90°的角度,第一轴或第二轴与参考方向形成最多10°的角度,更好地至多5°,甚至最多2°的角度,甚至是平行的(0°角),特别是具有至多0.3mm或0.2mm或0.15mm的厚度

c)或者具有第一棱柱阵列(棱柱构件)的单个第一光学膜,特别地具有所述第一阵列的纹理化膜,该阵列沿这样的轴纵向延伸,该轴与参考方向形成使最多10°,更好地最多5°,甚至至多2°的角度,并且甚至平行,特别是具有至多0.3mm或0.2mm或0.15mm的厚度。

对于b)和c),每个棱柱由两个纵向面限定,棱柱优选地具有长度l和宽度w,其中l>2w并且更好地l>5w或l>10w。

每个棱柱具有60°至110°的在顶点的角度α0。并且每个纵向面与光学膜的平面形成为30°至55°,更好地35°至50°,甚至是40°至50°,甚至是45°±5°,45°±1°或者45°的角度a1,a2;a1-a2优选小于5°且甚至小于2°(所谓的对称棱柱)。

特别地对于b)和c):

-所有或一部分棱柱是尖角的,具有两个平坦的并在顶点s处相交的纵向面,每个尖棱柱通过为60-110°,更好地70°到110°,甚至80°到100°,甚至90°±5°,90°±2°或90°的在顶点的角度a0进行定义,每个纵向面与膜的平面形成为30到55°,更好地35°到50°,即使40°到50°甚至45°±5°,45°±1°或45°的角度a1,a2优选地在所述角度(由纵向面限定)之间的差值a1-a2小于10°,小于5°,甚至小于2°(所谓的对称棱柱)

-所有或一部分棱柱是圆角的,具有两个纵向面(每个都是弯曲的或至少部分是弯曲的,任选地具有平面部分然后朝向顶点弯曲),在垂直于膜的平面并且垂直于棱柱的所述轴的平面p中,在平面p与每个圆角棱柱之间的交线形成包含在顶点s处连接的两条曲线c1,c2的截面;定义穿过两条曲线c1,c2的拐点i1和i2的两条直线d1和d2;每条直线与膜的平面形成为30°至55°,更好地35°至50°,甚至是40°至50°,甚至是45°±5°,45°±1°或45°的角度a1,a2,优选地,在所述角度(由直线d1和d2限定)之间的差值a1-a2小于10°,小于5°,甚至小于2°(所谓的对称棱柱),

每个圆角棱柱通过与顶点s相切的圆限定,其曲率半径r1为t/10-t/5之间(这些直线d1和d2是相交的并且形成为60到110°,更好地70°到110°,甚至80°到100°甚至90°±5°,90°±2°或90°的角度a0-对应于顶点处的角度)。

对于a),每个二维构件由侧面,特别是至少3个相交侧面进行限定,二维构件优选地具有大于或等于1且至多2,即使最多1.5或最多1.1的长度l与宽度w的纵横比。

当棱柱是邻接的凹谷-其是尖角或圆角的-时,对于在凹谷中的角度,具有与上述在顶点角度相同的公差(并对于在凹谷中任选的曲率半径也如此)。

对于a),在垂直于膜的平面p中,二维构件具有60°至110°,更好地70°至110°,甚至80°至100°,甚至90°±5°,90°±2°或90°的角度a0,侧面与平面p的每个相交线与膜的平面形成为30°至55°,更好地35°至50°,甚至40°到50°甚至45°±5°,45°±1°或45°的角度a1,a2,优选地在所述角度(通过2个相交线限定)之间的差值a1-a2小于10°,小于5°甚至小于2°(所谓的“对称”构件)。

特别是对于a):

-所有或一部分二维构件是尖角的,对于每个尖角二维构件,垂直于膜的通过顶点s的平面p与尖角二维构件之间的交点形成包括两条在顶点s相交的直线d1和d2的三角形截面,该两条直线形成为60到110°,更好地70°到110°,甚至80°到100°,甚至90°±5°,90°±2°或90°的在顶点角度a0,

-每条直线d1,d2与膜的平面形成从30°到55°,更好地35°到50°,甚至40°到50°,甚至45°±5°,45°±1°或45°的角度a1,a2,优选地,在所述角度之间的差值a1-a2小于10°,小于5°,甚至小于2°(所谓的“对称”构件)

-所有或一部分二维构件是圆角的,对于每个圆角二维构件,在通过顶点s的垂直于膜的平面的平面p于构件之间的交点形成包括两条在顶点s'处连接曲线c1,c2的截面,定义穿过两条曲线的拐点i1和i2的两条直线d1和d2,所述直线各自与膜的平面形成30°到55°,更好地从35°到50°,甚至是40°到50°,甚至是45°±5°,45°±1°或45°的角度a1,a2,并且在所述平面p中,每个圆角棱柱通过一个在顶点s相切的圆形定义,具有在t/10-t/5之间的曲率半径r1(这些直线d1和d2相交并且形成为60到110°,更好地从70°到110°,甚至从80°到100°,甚至90°±5°,90°±2°或90°的所述在顶点角度a0)。

此外,为了保留准直功能:

-空气位于出射表面(光滑的或已经纹理化以促进光提取,例如透镜阵列等)和准直光学器件的第一光学膜的入射面(光滑的,无涂层,没有微米纹理)之间

-特别是第一光学膜(单个膜或一组膜)与出射表面间隔开至多1mm或者例如通过粘合剂在其周边上进行固定-有或没有间隔物-或者任选地与出射表面物理(非光学)接触,

-对于b)和c),空气位于准直光学器件的正表面的所述棱柱之间(甚至在单个膜的正表面的构件之间,在第一正表面的构件之间和第二正表面的构件之间),准直光学器件的正表面的构件的顶点(单个第一膜的正表面,第二个膜的正表面,甚至是所述膜组的第一膜的正表面)是自由的或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光学膜,保护和/或(双)功能膜,层压窗玻璃的第二玻璃板......)特别地,该透明元件具有优选为亚厘米的,甚至至多0.5mm或0.3mm的厚度

-对于a),二维构件是凹陷状的,膜包括对应于二维构件的空腔阵列(每个空腔的壁形成侧面,特别地相交侧面或锥形侧面),顶点s朝向表面f2,并且每个空腔的顶表面(特别是限定基部的轮廓)是自由的或者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特别地该透明元件具有优选为亚厘米的,甚至至多0.5mm或0.3毫米的厚度,空气在空腔中

或者对于a),二维构件是凸起的,每个前部面的构件的顶点是自由的或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该透明元件具有为亚厘米的,甚至最多0.5毫米或0.3毫米的厚度,空气是在二维构件之间。

准直光学器件允许增强光和/或在前或后乘客之间更好地管理每个阅读区域的照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光学膜是有效的,易于实施并且可以是紧凑的。

根据本发明,为了保证其有效性,在每个膜的构件之间避免任何材料,甚至透明的材料(粘合剂,层压夹层),特别地出射表面和在第一光学膜的入射面之间产生气隙。例如用粘合剂的周边固定可足以产生该气隙。

可容许物理接触(膜抵靠出射表面),但优选通过周边固定(优选通过粘合剂)在有或没有间隔物时得到的充气腔(更好控制厚度,减少虹彩区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所述(甚至每个)周边固定优选地完全在发光表面的外部(偏离,因此在周围)。该固定的宽度可以是至多5mm。

这里是用电致发光元件观察到的亮度增加(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的数值,该电致发光元件是覆盖有一个或两个棱柱膜的oled,与具有oled光学粘合剂的棱柱膜相比:

-根据b)的单个光学膜,具有气隙:+40%

-根据c)的两个交叉光学膜,具有气隙:+64%

-带有光学粘合剂的光学膜(反例):+6%。

电致发光元件优选是(准)朗伯源。与点状类型的源如被称为led的无机发光二极管相反,它是扩展源。

对于阅读光功能,优选为电致发光元件设定最小宽度和最小长度。

电致发光元件如oled或qled可以在其出射表面上已经粘合了膜,该膜具有透镜阵列或等效物以提取光(通常称为eel,用于“外部提取层”)或出射表面为此目的进行纹理化。

电致发光元件的表面可以是任何形状:多边形,正方形,矩形或圆形。优选地,发光表面是单个有源表面或一组优选长度为至少1或2cm的基础有源表面,它们被布置,间隔开以便产生均匀的光,例如在正方形或矩形条带中。单个有源表面优选为矩形或正方形。基础有源表面优选为正方形或矩形。

具有平面的尖角构件是优选的,但制备缺陷可能导致波纹化的构件(弯曲的侧面和圆形顶点)。这些构件是可接受的,例如根据本发明界定的构件。

当然,优选地,对于b)或c),形成一组沿纵向轴的一维棱柱构件。如果由于制备原因,一维棱柱在长度方向上被分成多个小块,那么这些小块间隔的距离小于<5l,更好地小于10l或者小于20l。

构件(棱柱或二维构件)彼此尽可能接近,并且例如它们的基部间隔小于1mm,优选小于0.5mm。

更优选地,二维或棱柱构件是邻接的或基本上邻接的。

当它们在它们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彼此接触时,构件被认为是邻接的。优选地,这些构件是邻接的,因为这样它们是更多数量的和有效的。例如,对于每个棱柱膜,存在一组沿纵轴的一维棱柱构件,构件通过它们的基部是邻接的。

某些二维构件不允许在构件之间是完全邻接的。特别地当如果基部是圆形时是这种情况,即使它们接触,仍然存在某些不属于构件的在圆之间的表面。“完全邻接”意味着构件的基部的轮廓也完全形成其相邻构件的轮廓的一部分。

某些构件可以是完全邻接的,使得光学膜的整个表面(至少面向二极管的功能表面)形成至少一个构件的一部分。这是铺砌构件。特别地,如果电致发光的基部是相同的,则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或六边形基部的二维构件可以是完全邻接的。在方形或矩形基部的情况下,还适当的是,所述基部排成直线以使得构件是完全邻接的。在六边形基部的情况下,适当的是,所述基部形成蜂窝状。

覆盖电致发光元件(优选oled或qled)的每个纹理化透明膜可以分区域进行纹理化,因此携带与一个电致发光元件(oled或qled)或多个电致发光元件(oled或oled)直接相对的一个或多个纹理化区域,并且相邻区域(偏离oled或qled)是平滑的(为了留下透明度)。

优选地,准直光学器件不延伸超出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

当车顶包含多个电致发光元件时,例如oled或qled时,它可以优选地包括每个电致发光元件(如oled或qled)的一个准直光学器件或多个电致发光元件(如oled或qled)共用的准直光学器件。准直光学器件优选地是尽可能局部的,因为它产生雾度。在共用的准直光学器件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光学膜可以在电致发光元件之间是平滑的或者具有构件,但是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膜的减小宽度(例如至多5cm甚至1cm)上。

优选地,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它优选地是重复构件,即几何构件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彼此以基本相等的距离放置并且甚至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

当然,由准直光学器件覆盖的区域的形状与构件的形状无关。

因此,二维构件可以是:

-凸起状并因此是实心的构件,例如具有圆锥形或金字塔形表面,特别地具有由侧脊分开的相交侧面,

-凹陷状(换句话说是倒置的)构件-膜使用空腔阵列进行纹理化,每个空腔的一个或多个壁形成金字塔形侧面或锥形侧面;使顶点朝向面f2定向,并且空腔的顶表面限定基部的轮廓。

二维构件例如以尖端结束,如这是锥形或金字塔形的情况。

优选地,每个二维构件具有金字塔的平坦且相交的(侧)面。如果二维构件是规则金字塔状,则基部(包括在膜的纹理化面的一般平面中)是等边三角形。

传统的锥体在其侧面上没有任何平面表面。

构件的尺寸优选为约10μm至500μm,更优选为100至300μm,优选为至少50μm。

每个光学膜(准直光学器件)的高度可以在6或60μm至1mm之间,优选在10μm至500μm之间,特别地在20至300μm之间,优选至少50μm,甚至至多300或者200微米。

每个光学膜在入口具有低粗糙度,以防止任何散射。独立于粗糙度,可以定义构件(纹理)深度或高度,其等于构件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透明光学膜可以是由塑料(有机聚合物)制成的膜,特别地热塑塑料,优选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砜,聚醚砜或(热塑性)聚氨酯制成。

透明光学膜优选是柔性的,以便与(单体或层压)窗玻璃(如果它是弯曲的)的一个或多个曲率相匹配。

光学膜可以包括塑料膜,在其表面上具有带有所述构件的透明层,所述层在厚度中部分或完全进行纹理化。

优选地,每个光学膜是(单体)塑料膜,在其厚度中具有部分的纹理化;换句话说,在光滑入射面和纹理化前部面(内部侧)的最近点之间存在恒定的厚度。优选地。优选地,膜的剩余(恒定)厚度被定义为在纹理化前部面和后部面之间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剩余厚度为至少50μm,甚至至多200μm。

纹理化可以通过轧制(英文“cast”),热成型,蚀刻,特别地激光蚀刻(用于聚合物材料)来生产。根据所需纹理的形状,制备可以不强制产生完美的几何形状:圆形谷底或顶点等。

根据a)或c)的准直光学器件可以是第一纹理化透明膜。

根据c)的准直光学器件可以是第一纹理化透明膜和交叉的第二纹理化透明膜。

优选地,关于准直光学器件,优选以下优选累积特征:

-该光学膜或每个光学膜是塑料膜,在其厚度中部分地进行纹理化

-对于a),二维构件是凹陷状的,特别地是在厚度中部分地进行纹理化的塑料膜;二维构件具有矩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基部,并且优选地具有高度h,其具有至多10%的分散;特别地,这些构件(几乎)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在同一平面内具有顶表面

-对于a),b)或c),角度a0为90°±2°,甚至角度a1和/或a2为45°±2°。

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准直光学器件形成阅读灯。

阅读灯可以被放置在要照明的乘客舱的位置上方,或者可能需要或期望将阅读灯放置在与该位置偏离的附近位置。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车顶还包括,面向准直光学器件,优选地在准直光学器件的前部面上(在其周边上固定,例如粘接或焊接,或者间隔开最多1mm)重定向光学器件,准直光学器件位于电致发光元件和重定向光学膜之间,由透明材料制成,优选塑料(特别地热塑塑料,聚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其优选具有亚毫米厚度e'1,包括重定向光学膜或一组重定向光学膜,每个光学膜包括具有顶点的非对称棱柱阵列,并且具有为10μm至500μm的在顶点之间的步距t',优选具有至少4或甚至10个面向出射(或发光)表面的构件,重定向光学器件因此优选地包括:

i)第一光学膜,其是非对称棱柱,在与称为最终前部面的出射表面相对的主面上,具有所述沿第三轴纵向延伸的非对称棱柱阵列,第三轴与所述第一轴形成至多10°,最多5°成θ°或至多2°的角度,并且甚至平行和/或与玻璃板的参考方向(在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形成至多10°,最多5°成θ°或至多2°的角度,甚至是平行的,特别地具有亚毫米的,最多0.3毫米或0.2毫米或0.15毫米的厚度

j)或一组两个为非对称棱柱状的光学膜,从出射表面开始的顺序包括:

-第一非对称光学膜,其在与出射表面相对的主面上(称为中间面)具有非对称棱柱阵列,该阵列沿第三轴纵向延伸,特别地具有亚毫米的,甚至至多0.3毫米或0.2毫米或0.15毫米的厚度

-和,面对第一非对称光学膜(优选地与其间隔开至多1mm或者在外围进行固定,例如粘接或焊接)的第二光学膜,第二光学膜特别地具有亚毫米的甚至至多0.3mm或0.2mm或0.15mm的厚度,在与出射表面(称为最终前部面)相反的主面上具有第二棱柱构件阵列-该阵列与第一棱柱构件阵列交叉,沿第四轴(x)纵向延伸,第四轴与所述第三轴形成至多10°,优选至多5°,至多2°和甚至0°的角度(平行,第三轴和第四轴各自与参考方向(甚至第一轴)形成最多10°,最多5°或最多2°(或0°)的角度。

对于i)和j),每个非对称棱柱由第一和第二纵向面限定,棱柱优选地具有长度l和宽度w,其中l>2w,更好地>5w或>10w。

每个非对称棱柱具有为50至60°,更好地55°±5°或55°±2°的在顶点的角度a'0,并且第一纵向面(称为长侧面)与膜的平面形成为31至41°,更好地35°±5°或35°±2°的第一角度a3(自然地,第二纵向面(称为短侧面)与膜的平面形成为79至99°,更好地85至90°,88至90°,优选地至多90°的第二角度a4。优选地,a4-a3之间的差异大于40°并且甚至大于50°。

特别地对于i)和j):

-所有或一部分非对称棱柱是尖角的,具有两个在顶点s1处相交的平坦纵向面,每个尖棱柱由所述在顶点a的角度进行限定

-所有或一部分非对称棱柱是圆角的,具有两个纵向面(每个是弯曲的或至少一部分弯曲,任选地具有平面部分然后向顶点弯曲部分),在垂直于膜的平面和垂直于所述棱柱的所述轴的平面p中,在平面p与每个圆角棱柱之间的相交形成包含两根在顶点s1连接的曲线c'1,c'2的截面,

定义穿过两条曲线c'1,c'2的拐点i'1和i'2的第一和第二直线d'1和d'2,

-第一直线d'1,其与重定向光学膜的平面形成所述角度a3,

-第二直线d'2,其与重定向光学膜的平面形成所述角度a4,

每个圆角非对称棱柱通过在顶点s1相切的圆进行限定,曲率半径r1为t'/10-t'/5之间(这些直线d'1和d'2是相交的并且形成所述在顶点的角度a'0)。

当非对称棱柱是邻接的时,定义凹谷-为尖角或圆角形式-具有与上述在顶点角度相同的在凹谷中的角度的公差(并对于在凹谷中任选的曲率半径也如此)。

此外,长侧面的法线指向内部侧并且以朝向与期望偏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进行定向。

根据本发明的由准直光学器件和任选的棱柱重定向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以相同的方式在所有可见光中工作,这与全息膜相反,全息膜将产生彩虹色。

优选地,对于电致发光元件,优选以下累积优选特征:

-电致发光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称为oled,特别地透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t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称为qled。

-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或qled,是透明的,并且具有至少20%甚至至少50%的透光率。

-电致发光元件是包括载体(透明或不透明或具有不透明层)的背发射型oled,其在面f2侧从载体开始依次承载:任选的功能性下层,透明的阳极,有机电致发光系统,反射阴极,特别地在面f2侧的表面上,甚至与发光表面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暗边(例如技术边缘,用于供电),例如具有为至多1厘米,甚至至多5毫米或1毫米的亚厘米宽度,准直光学器件被固定(粘接或甚至焊接等),优选地至少部分地面向技术边缘。

oled还可以包括覆盖组件(有源表面)的封装层:树脂,例如透明树脂或甚至涂有粘合剂的塑料膜,这种配有导电区的塑料膜可以用于电连接。

可以通过在面f1或f2上的掩蔽层(搪瓷等)从外部掩蔽电致发光元件。电致发光元件在面f2上的内部掩蔽层上方。电致发光元件可以是不透明的。

在层压体中的准直(或甚至重定向)光学器件可以在没有固定(粘合剂粘合等)的情况下抵靠面f3。

优选地,该光学膜组具有至多1mm或至多0.6mm的厚度,甚至由电致发光元件和光学膜形成的组件具有至多1mm或至多0.6mm的厚度。

车顶可包括层压窗玻璃,该层压窗玻璃包含:

-所述第一(透明)玻璃板,

-第二(透明)玻璃板,用于内部玻璃板,由无机或甚至有机玻璃制成,其优选地是弯曲的且优选是透亮或超透亮的或甚至着色(低于第一玻璃板)的,具有分别为f3和f4的第三和第四主面,对于机动车辆,其厚度优选小于第一玻璃板的厚度,即使最多2毫米-特别地1.9毫米,1.8毫米,1.6毫米和1.4毫米-甚至是最大1.3mm或小于1.1mm或甚至小于0.7mm,特别地至少0.2mm,第一和第二玻璃板的总厚度优选严格小于4mm,甚至小于3.7mm,第二玻璃板可以进行化学钢化;

-在作为层压窗玻璃的内部面的面f2和f3之间,透明的层压夹层,其任选地是透亮的,超透亮的或甚至着色的,特别地灰色或绿色(如果例如是多片材则在其厚度中部分着色),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优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甚至更好地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制成,这种层压夹层(单片材,复合片材)具有在面f2侧的主面fa和在面f3侧的主面fb。

在偏离(特别地邻近)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或qled)的区域中,所述区域例如覆盖车顶表面积的至少50%甚至80%或90%,面fa与面f2(裸露的或涂有涂层)进行粘合接触,并且面fb与面f3(裸露的或涂有涂层)特别地所述oled或qled进行粘合接触,特别地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或qled,位于面f2或f3与优选准直光学器件之间,和非对称重定向光学器件优选位于面f2或f3或在面f4上d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或qled)之间,并且优选地,非对称重定向光学器件是在面f4侧或优选地,准直光学器件和非对称重定向光学器件是在面-f4侧。

层压夹层具有厚度ea,特别地在面fa和fb之间,对于机动车辆而言,其优选为至多1.8mm,更好地至多1.2mm,甚至至多0.9mm(并且更好地为至少0.3毫米,甚至至少0.6毫米),特别地从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向后缩回至多2毫米,特别地从第二玻璃板的边缘面向后缩回至多2毫米,特别地是声学和/或着色的第一片材。

由一个或多个片材形成的层压夹层-一个在面fa和fb之间和/或在后部面上的片材和/或甚至在面fb和面f3之间的片材-可以优选地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甚至聚氨酯(pu),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制成,并且例如具有0.2mm至1.1mm的厚度。层压夹层可任选地在其厚度中复合,如下所述(pvb/塑料膜,例如聚酯,pet等/pvb)。

可以从solutia或eastman中选择传统的pvb,例如rc41。

层压夹层(中心片材和/或后片材和/或前片材)可包括至少一个所谓的“中心”层,该中心层由具有振动声学阻尼特性的粘弹性塑料制成,特别地基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增塑剂,和夹层,并且还包含由标准pvb制成的两个外层,中心层位于两个外层之间。作为声学片材的实例,可以提及专利ep0844075。可以提及在专利申请wo2012/025685,wo2013/175101中描述的声学pvb,特别地如在wo2015079159中所述。

层压夹层(中心片材和/或后片材和/或前片材)可包括声学pvb和/或是着色的(pvb),层压夹层尤其特别地是在其厚度中至少部分着色的pvb。着色部分可以至少(并且甚至最多)在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和面f2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层压窗玻璃可以具有:

-由无机玻璃制成的第一玻璃板,由无机玻璃制成的第二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例如是更薄的

-由无机玻璃制成的第一玻璃板,由有机玻璃制成的第二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例如是更薄的(pet,pc,pmma等),任选地在面f4上具有保护性上层(“硬涂层”)。

准直光学器件和/或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可以在面f4上,而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在面f2和f3之间。否则,准直光学器件与在层压体中或在面f4上的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在面f4上的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一起,或准直光学器件和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与在层压体中或在面f4上的电致发光元件一起使用。

单独的或与准直光学器件一起的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可以具有过大而不能层压(经由夹层片材或在两个夹层片材之间)的厚度e0。

特别地,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可以被容纳在层压夹层的孔中,甚至准直光学器件也被容纳在所述孔中(甚至被固定例如被粘接到电致发光元件上),孔是盲孔,其底部朝向面f2的方向并且通向在面f3上,或者孔是所谓的内部孔并且在层压夹层的厚度中并且所述透明元件是保护膜(其中任选地具有功能:具有导电层,加热层,阳光控制或低辐射率“低-e”层和/或形成用于导通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容式触摸开关的层),被容纳在内部孔中或大于所述内部孔并覆盖所述内部孔。

特别地当e0(或者如果容纳准直光学器件,e0+e1)大于0.15mm时,孔是有用的。层压夹层的孔便于安装,集成并改善性能。

完全出乎意料地,在出现穿孔(ouverturedébouchante)的情况下,夹层不足以对准直光学器件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地,在真空下放置将准直光学器件压在面f3上。

优选地,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和准直光学器件(优选地)在pvb的孔中或在pvb/具有任选的功能涂层的功能膜/pvb的孔中。

优选地,车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孔在pvb(一个或多个片材,特别地具有可分辨的界面)的厚度中

-孔位于特别地三层或四层声学层压夹层中

-孔位于着色的层压夹层中

-孔在复合(多片材)材料中:pvb/透明塑料膜或pvb/透明塑料膜/pvb,所述塑料膜,特别地聚酯或pet,具有为亚毫米的甚至至多0.2mm或至多0.1mm的厚度,带有功能涂层:提供低辐射率或阳光控制功能和/或甚至加热功能。

当然,层压夹层(pvb片材)可以与面f3或与在该面上的常规功能涂层直接接触,特别地薄层堆叠体(包括一个或多个银层),例如:加热层,天线,太阳能控制或低辐射率层或装饰性层或(不透明)掩蔽层,例如通常黑色的搪瓷。

当然,层压夹层(pvb片材)可以与面f2直接接触或者与该面上的常规功能涂层直接接触,特别地一叠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银层),例如:加热层,天线,太阳能控制或低辐射率层或装饰性或(不透明)掩蔽层,例如通常黑色的搪瓷。

玻璃,优选在层压窗玻璃中的内部玻璃,特别地是薄的且厚度小于1.1mm,优选是化学钢化的。优选是透亮的。可以提及在专利申请wo2015/031594和wo2015066201中的实例。

优选地,关于准直光学器件的固定,以下解决方案是优选的:

-准直光学器件经由其后部面,特别地通过粘合剂(胶合剂,双面胶)固定(并且优选地粘接或甚至焊接等)到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在出射表面的周边),粘合剂优选是透明的,

和/或准直光学器件被固定(优选地被粘接或甚至焊接等)到透明元件(保护膜,第二玻璃板等),特别地通过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胶合剂,双面粘合剂),优选地在前部面的周边;

-在上述层压窗玻璃的情况下,准直光学器件比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更大,并且在周边进行固定(优选粘接或甚至焊接等),特别地通过优选地为透明的粘合剂或甚至在其周边上经由其后部面与所述层压夹层(中心片材,特别地pvb)进行粘合接触(不引入材料)。

如果粘合剂在窗玻璃视觉清晰区域中,则优选透明的粘合剂(胶合剂,双面粘合剂)。可以选择另一种固定手段,例如焊接(在不引入材料的情况下形成局部粘合接触)。

在准直光学器件和出射表面之间和/或在光学膜之间或甚至在光学膜和保护膜之间的粘合(胶合剂,双面胶)可以是框架状的并形成密封。

在具有两个交叉的棱柱状膜的多个光学膜的情况(情况b)下,光学膜可以在它们的周边上固定在一起,例如特别地通过粘合剂(胶合剂,双面粘合剂)优选透明粘合剂粘合或简单地相互抵靠(通过一个膜的顶点在另一个膜后部上接触)。

在层压窗玻璃的一个实例中,准直光学器件位于面f2和f3之间,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位于面f2和f3之间,并且在具有电致发光元件的区域中,面fa与面f2粘合接触,并且任选地,面fb与入射面粘合接触,透明元件是(裸露的或涂覆的)第二玻璃板。

在层压窗玻璃的一个实例中,准直光学器件在面f2和f3之间,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在面f2和f3之间,并且在具有电致发光元件的区域中,面fa与面f2粘合接触或在出射表面侧(前层压夹层),面fb与面f3粘合接触,并且透明元件是塑料保护膜,特别地聚酯,特别地pet,pc,例如,具有亚毫米厚度e4,在前部面上,其面(f6)朝向面f3并且与层压夹层粘合接触(并且具有朝向面f2的面(f5)前部面,抵靠前部面同时将空气留在空腔中或者在凸起的构件之间)。

塑料保护膜是局部的任选地具有所谓的延伸区域,该延伸区域延伸超过前部面(准直光学器件)的边缘至多10cm,甚至至多5cm或1cm,特别地具有与层压夹层的粘合接触的延伸部分。

(局部或覆盖)透明保护膜可以是由塑性材料(有机聚合物)制成的膜,特别地热塑塑料,并且优选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砜,聚醚砜或(热塑性)聚氨酯制成。它例如是与准直和/或重定向膜相同的材料。

层压夹层可以是复合的并且包括在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的区域之外的以下堆叠体:pvb/功能性塑料膜,特别地聚酯,pet(以及上述其它塑料),在面f2或f3侧具有任选的导电功能涂层面/pvb,功能性塑料膜,优选为亚毫米厚度e'4,在面f2上延伸,并且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在面f2和f3之间,在前部面和面f3之间存在所述塑料膜/所述pvb,透明元件是在前部面上的功能性塑料膜。

例如,局部保护膜覆盖玻璃板面积的至多20%或至多10%或5%。特别地,准直光学器件和前保护膜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甚至与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从至少覆盖有源表面的边缘面向后回缩)或者前保护膜的表面是更大的,并且优选地不延伸超出准直光学器件的边缘面超过10cm或甚至超过5cm或超过1cm。

或者,(前)保护膜可以覆盖面f2的至少30%,50%,80%或90%,或者例如可以从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回缩至多5cm,甚至至多1cm或至多5毫米。优选地,它携带低辐射率或阳光控制和/或甚至加热功能涂层,特别地覆盖面f2的至少80%或90%。

前保护膜可以是功能性的:具有导电和功能层:加热层,阳光控制或低e层和/或形成用于接通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的电容式触摸开关的层。局部保护膜可以是透亮的或超透亮的。

局部保护膜可以是功能性的:具有导电和功能层(特别地形成用于接通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的电容式触摸开关)。局部保护膜可以是透亮的或超透亮的。

关于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及其准直光学器件的位置:

-面f2可以是自由的,玻璃车顶是单体的,例如由玻璃,pmma,pc制成,电致发光元件在面f2上(并且准直光学器件在电致发光元件上或与电致发光元件间隔开)或者如果是窗玻璃是层压的时,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自由面f4上,

-准直光学器件经由其后部面,在周边上进行固定,特别地在出射表面的周边上粘合到电致发光元件上,特别地通过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胶合剂,双面粘合剂)和/或由电致发光元件/准直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在周边上进行固定,特别地通过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胶合剂,双面粘合剂)经由前保护膜(粘性的等)粘接到自由面f4或f2上,该前保护膜是具有在自由面f4或f2上方的突出固定部分的所述透明元件,

-和/或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其入射面进行固定,优选地粘接到自由面f4或f2(以及在电致发光元件上方或与其间隔的准直光学器件)。

前保护膜可以具有其它功能。它可以是着色的,和/或带有导电(阳光控制,低辐射等)涂层,特别地覆盖至少80%或90%。

特别地覆盖该面f2至少80%或90%的前保护膜可以是通过pet与保护性上层(所谓的“硬涂层”)复合。

(局部或覆盖)前透明保护膜可以是由塑性材料(有机聚合物),特别地热塑塑料制成的膜,优选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聚丙烯酸酯,聚砜,聚醚砜或(热塑性)聚氨酯。它例如是与准直和/或重定向膜相同的材料。

优选地,由准直光学器件和甚至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的厚度为至多1mm甚至0.9mm或0.6mm。

在固定到自由面f2或f4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自由面f2或f4上的额外厚度,e0为至多1mm,甚至为至多0.5mm。

优选地,当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位于面f2和f3之间时,为了避免层压夹层的额外厚度,e0为至多1mm,甚至为至多0.5mm。

无论其位置为如何(在层压窗玻璃的f2面或自由面f4上或f2和f3之间),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可以是局部的,例如覆盖玻璃板的面积至多20%或至多10%或甚至至多5%和/或准直光学器件可以是局部的,例如覆盖玻璃板面积的至多20%或至多10%或5%。特别地,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和准直光学器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从边缘面(至少覆盖有源表面)回缩,或者准直光学器件的面积更大并且优选地不延伸超过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的边缘面超过10cm甚至超过5或超过1cm。

(前)保护膜可以是局部的,例如覆盖玻璃板面积的至多20%或至多10%或5%。特别地,准直光学器件和前膜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甚至与电致发光元件的尺寸相同或者从至少覆盖有源表面的边缘面向后回缩)或者前膜的面积是更大的,优选地不超出准直光学器件的边缘面超过10cm或甚至超过5cm或超过1cm。

或者,前保护膜可以覆盖面f2的至少30%,50%,60%或90%(例如,从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向后缩回至多10cm,甚至最多5cm或1cm)。例如,它携带低辐射率功能涂层或太阳能控制功能涂层和/或甚至加热功能涂层。

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元件可以连接到所述电致发光元件并且延伸超出玻璃板的边缘面。

优选为柔性的电连接元件可以被固定(粘接,焊接等)或压靠在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上,电连接元件优选地延伸超出玻璃车顶的边缘面。例如,厚度e'0为至多0.2mm或至多0.15mm并且甚至至多0.1mm。

电连接元件(条带或导线)可以在入射或出射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外围区域中连接到电致发光元件(oled,qled..)。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电连接元件是两个金属线或金属条的组件。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电连接元件是条带(扁平连接器),其包括由优选为透明的塑性材料,优选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et或聚酰亚胺制成的膜,其被提供有特别地为金属的导电轨道(铜等)或由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

通过任何其它沉积方法(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印刷或沉积导电轨道。导电轨道也可以是导线。优选的是,导电轨道和膜在它是可见时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当它们没有被掩蔽元件(层)(例如搪瓷,甚至是涂料等)掩盖时,尤其是在面f4或f3上。由于透明材料或由于它们足够细的宽度(以至(几乎)不可见),导电轨道可以是透明的。

聚酰亚胺膜具有比替代pet或甚至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更高的耐温性。

电连接元件可以(完全或部分地)位于车顶的视觉清晰区域中并且任选地与不透明的外围条带(甚至形成不透明的框架),如(黑色,深色等)掩蔽搪瓷间隔开。最常见的是,在面f2上存在不透明层,并且如果在面f4甚至f3上层压有不透明层时。它们的宽度是相同或不同的。

面f2和/或f3和/或f4上的不透明周边条的宽度li优选为至少10mm,甚至15mm。因此,电连接元件的长度可以大于li。

电连接元件可以沿着层压窗玻璃的周边边缘布置在不透明层的区域中,特别地(黑色)搪瓷的区域中或附近,通常在面f2和/或面f4上或者也可以在面上f2和/或在面f3上。

因此,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电连接元件甚至可以放置在车顶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由于在f2上存在不透明层(最外部不透明层)如(黑色)搪瓷,外部玻璃是完全(或部分)不透明的)中。在该车顶的这个区域中,该不透明层可以是无孔层(连续背景)或是具有一个或多个不连续性(没有非透明层的区域)的层,所述层例如呈一组几何或非几何形状(圆形,矩形,正方形等)的具有相同或不同尺寸的图案(其尺寸随着远离边缘面而减小和/或图案随着远离边缘面而步距越来越大)。

在该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电致发光元件如oled或qled和电连接元件可以仅从内部可见并且因此被在面f2上的不透明层掩盖。

电连接元件可以被设置在车顶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由于存在不透明层(最内部的不透明层),如(黑色)搪瓷,优选在其f4甚至f3上,内部玻璃是不透明的)中。电致发光元件,如oled或qled,可以被设置在车顶的这个区域中,该不透明层这时包含与电致发光元件对齐的孔(在沉积期间通过掩蔽产生或者通过特别地用激光的移除)。

电致发光元件适当地放置在车辆的前部(如同在后部),例如沿着车顶的纵向或横向边缘。面向每个座位的阅读灯是优选的。

在多个电致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串联或并联和/或独立地连接。两个电致发光元件可以位于用于电连接的共用元件上。

两个电致发光元件是分开的并可以通过优选尽可能不引人注意的电连接元件(例如电线或透明扁平连接器)彼此连接在一起。

在车辆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它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用于驱动电致发光元件(例如oled或qled),甚至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特别地用于检测发光度。用于驱动(每个)电致发光元件(oled或qled)的控制单元可以在层压窗玻璃中(在第一玻璃板或第二玻璃板上)或在第一玻璃板上。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玻璃车顶满足当前的机动车辆规格,特别地关于透光率tl和/或能量透射率te和/或能量反射率re和/或甚至相对于总太阳能透射率tts。

对于机动车辆车顶,优选以下一个或多个标准:

-te为至多10%,甚至4至6%;

-re(优选在面f1侧)为至多10%,更优选4%至5%;

-和tts为<30%甚至<26%,甚至20%至23%。

tl可以是低的,例如至多10%,甚至1至6%。

为了限制在乘客舱中的加热或限制空调的使用,至少第一玻璃板或玻璃板之一(优选外玻璃板)是着色的。此外,窗玻璃,特别地层压窗玻璃还可以包括反射或吸收太阳辐射的层,优选在面f4或面f2或f3上,特别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称为tco层,或甚至包括至少一个tco层的薄层堆叠体,或包括至少一个银层的薄层堆叠体(在f2或f3上优选用于层压窗玻璃),该银层或每个银层置于介电层之间。

可以累积在面f2和/或f3上的(含银)层和在面f4上的tco层。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层优选是氟掺杂的氧化锡(sno2:f)层或混合氧化铟锡(ito)层。

其它层也是可能的,包括基于混合铟锌氧化物(称为“izo”)的薄层,基于镓掺杂或铝掺杂的氧化锌,基于铌掺杂的氧化钛,基于镉或锌锡酸盐,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在铝掺杂的氧化锌的情况下,掺杂水平(即,相对于总重量的氧化铝重量)优选小于3%。在镓的情况下,掺杂水平可以更高,通常在5%至6%的范围内。

在ito的情况下,sn的原子百分比优选在5至70%,特别地10至60%的范围内。对于基于氟掺杂的氧化锡的层,氟的原子百分比优选为至多5%并且通常为1至2%。

特别优选ito,特别地相对于sno2:f。由于较高的导电率,其厚度可以较小以获得相同的辐射率水平。通过阴极溅射方法,特别是磁场增强阴极溅射方法(称为磁控管阴极溅射方法)容易地进行沉积,这些层的特征在于较低的粗糙度,因此具有较低的污垢倾向。

相反地,氟掺杂的氧化锡的优点之一是其易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进行沉积,其与阴极溅射方法相反,不需要随后的热处理并且可以在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上进行实施。

术语“辐射率”应理解为在标准en12898的含义内在283k下的标准辐射率。根据层的种类来调节低辐射率层(tco等)的厚度,以便获得所需的辐射率,这取决于所追求的热性能。低辐射率层的辐射率例如小于或等于0.3,特别是小于或等于0.25或甚至小于或等于0.2。对于由ito制成的层,厚度通常为至少40nm,甚至至少50nm,甚至至少70nm,并且通常至多150nm或至多200nm。对于由氟掺杂的氧化锡制成的层,厚度通常为至少120nm,甚至至少200nm,并且通常至多500nm。

例如,低辐射率层包括以下序列:高折射率下层/低折射率下层/tco层/任选的电介质上层。

作为低辐射率层(在钢化期间受到保护)的优选示例,可以选择高折射率下层(<40nm)/低折射率下层(<30nm)/ito层/高折射率上层(5-15nm)/低折射率上阻挡层(<90nm)/最终层(<10nm)。

作为低辐射率层,可以提及在专利us2015/0146286中描述的那些,在面f4上,特别地在实施例1至3中。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

-第一和/或第二玻璃板是着色的和/或层压夹层在其全部或一部分厚度上是着色的

-和/或玻璃车顶的面f2或面f3或面f4之一-优选面f4-涂有低辐射率层,特别地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称为tco层)的低辐射率层和特别地包含tco层的薄层堆叠体或包含一个或多个银层的薄层堆叠体

-和/或玻璃车顶的面f2或面f3或面f4之一-优选面f3-涂有太阳能控制层,其特别地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称为tco层),特别地具有tco层的薄层堆叠体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银层的薄层堆叠体

-和/或附加的着色(聚合物,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膜位于面f2和f3之间或(粘合)在f4上,甚至在面f1上。

特别地,玻璃板的面f4涂覆有透明功能层,特别地低辐射率层,该层优选地包含tco层,该tco层包括形成触摸按钮(用于控制第一发光表面)的区域(供电,因此电极)。

在面f2侧(或作为变体在面f3侧)载有功能层的透明(pet等)膜可以形成电容式触摸开关,它可以是保护膜。

本发明当然涉及任何车辆,尤其涉及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车顶的机动车辆。

本发明目的还是实现简化和/或提高进度。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在设置到第一玻璃板上之前,电致发光元件上预安装基于膜的准直光学器件或者甚至基于膜的重定向光学器件和甚至是在最后一个重定向或准直光学膜上预安装保护膜,特别地通过外围固定,甚至通过外围粘合剂粘合,该外围粘合剂粘合任选地形成密封。

为此,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发光层压车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定位在(甚至通过固定,尤其用优选为透明的粘合剂粘合,或通过点加热等形成粘合接触),无孔层压夹层片材上或在通孔或盲孔中,同时或分别地面向电致发光元件定位准直光学器件甚至在准直光学器件上的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

并顺序地:

-在第一和第二玻璃板之间安装该组件

-在真空和加热下或甚至在压力(和加热)下层压,例如使用高压釜处理。

因此,操作在工业层压生产线之外进行。

准直光学器件和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可以被定位或者甚至安装(通过粘合,点状粘合接触等)在分开的层压夹层片材上。

由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准直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可以被定位或者甚至安装(通过粘合,点状粘合接触等)在共用层压夹层片材上,其中准直光学器件这时在周边上被固定并优选地粘接在出射表面上。

优选地,通孔或盲孔具有为0.3至0.9mm的厚度et,其中绝对值e1-et为至多0.3mm,或oled和光学组件的厚度总和为至多0.3mm。

可以优选使用:

-具有盲孔的唯一的第一片材,优选任选地为声学的pvb

-具有通孔和盲孔的第一(pvb)片材和具有0.3至0.9mm厚度et的具有孔的第二无孔(pvb)片材,其任选地是声学的和/或着色的,具有最多0.3mm的绝对值e1-et(最多0.3mm的oled和光学器件厚度的总和ei)

-第一(pvb)片材,在第二无孔(pvb)片材和第三无孔(pvb)片材之间具有通孔和盲孔。

特别地:

-f2侧的后片材为任选地为声学的和/或着色的具有0.3至0.9mm厚度ei的pvb

-和/或具有通孔或盲孔(pvb)的任选地为声学和/或着色的中心片材,其具有为0.3至0.9mm的厚度ei,绝对值e1-ei为至多0.3mm(最多0.3毫米的oled和光学器件厚度之和ei),甚至绝对值e1-et至多0.3毫米(最多0.3毫米的oled的最大厚度和光学器件的厚度和)

-和/或在f3侧的前片材是透亮的或超透亮的,并且任选地为声学的厚度ek为0.3至0.9mm的pvb。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或提供:

-使电致发光元件定位在所述层压夹层片材上在通孔或盲孔中在入射面侧,同时该准直光学器件和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被容纳在孔中并被固定,优选地粘合在出射表面的周边,或准直光学器件或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盖住孔并在所述层压夹层片材上方,

-使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使用定位辅助装置定位在所述无孔层压夹层片材上,该定位辅助装置特别地为位于与层压夹层(板)的相反面一侧并包含参考标记的元件(如抵靠这个面的抗粘元件)或者甚至如在与透明组装台(玻璃等)的相反面上的calqued元件,

-所述(无孔或有孔)夹层片材是任选为声学的pvb片材或为复合材料pvb/功能塑料膜或pvb/功能塑料膜/pvb(预组装或非预组装),该定位在pvb上或在在功能性膜上,当pvb为有孔时,功能膜优选是无孔的

-在所述定位之前,特别地通过粘合剂将局部保护膜固定到准直或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的前部面上,并且在所述定位期间,所述层压夹层具有容纳局部保护膜的盲孔或所述层压夹层具有通孔和另一个层压夹层封闭该孔

-所述层压夹层,其具有容纳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以及准直光学器件和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的通孔,该方法包括放置封闭所述孔的保护膜和覆盖保护膜的另一夹层片材,所述另一夹层片材任选地已经与保护膜粘合接触

-在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的区域之外通过加热(和加压)产生点状粘合接触:

-在所述夹层片材和在入射面侧的另一个所谓的后夹层片材之间

-和/或在所述夹层片材和在出射表面侧的另一个所谓的前夹层片材之间,

-和/或在准直光学器件或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与夹层片材或另一夹层片材之间

-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甚至准直光学器件,和甚至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位于所述夹层片材和/或电致发光元件之一的透孔或盲孔中,甚至是准直光学器件和甚至任选的重定向光学器件被夹在所述夹层片材和另一个后或前夹层片材之间

-通过在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和所述夹层片材和/或所述电致发光元件与另一夹层片材之间加热(和加压)来产生点状粘合接触。

为了维持电致发光元件和/或准直光学器件(未牢固地固定到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上),为此可以使用透明粘合剂(胶合剂,特别地uv胶合剂,双面粘合剂),但优选不添加材料。

局部粘合接触的产生允许元件在该方法的其余部分期间保持牢固地彼此固定。

任选地还规定在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之间产生局部粘合接触。

每个粘合接触例如具有至多15mm的宽度。

特别有利地,局部粘合接触通过层压夹层的局部加热(对于pvb从60℃至80℃)产生,并且更好地通过施加压力。

局部加热尤其是通过感应,热空气,加热元件,通过辐射(激光等)进行。

作为加热工具(以及更好的施加压力工具),可以使用带有扁平端部配件的“烙铁”(带有不粘涂层(硅树脂,ptfe弹性体等),能够让热量通过),加热手指或者可以使用热风枪。

可以选择允许在单个操作中产生各种点粘合点的加热工具。

局部保护膜可以是:

-粘附在准直光学器件的外围

-预先粘合到pvb的后部面上,然后优选通过加热产生点状粘合接触

-粘合到中心pvb的面上,其中中心pvb具有用于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的孔,并且通过优选通过加热产生点状粘合接触而粘合到准直光学器件。

该覆盖保护膜可以是:

-预先粘合到pvb的后部面上,然后优选通过加热产生点状粘合接触

-粘合到中心pvb的面上,中心pvb具有用于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的孔,并且通过优选通过加热产生点状粘合接触而粘合到准直光学器件。

该方法可以包括提供所谓的中心pvb片材或复合片材pvb/功能性塑料膜,例如带有任选功能性涂层的pet膜或pvb/功能性塑料膜,如带有任选的功能性涂层的pet膜/pvb,具有通孔,在层压之前该通孔容纳电致发光元件,特别地oled,并且任选地,准直光学器件,其被粘合到在外围的出射表面上。

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中心片材和后片材或前片材和/或电致发光元件之间产生局部粘合接触,该电致发光元件尤其是oled。

通常,层压包括脱气,有时高压釜处理,其意味着在高压釜处理过程中通常实施合适的温度和压,将片材如pvb升到相对高的温度(对于pvb高于100℃),这将使其软化并允许其流动。在使用多个特别地pvb片材的情况下,这时发生值得注意的现象;不同pvb片材的界面将消失;可以这么说,pvb将在压热处理结束时固结以仅形成连续均匀的膜。

可以通过中间层的蠕变实现层压,该层压可以影响任选的孔的宽度。通过蠕变,层压夹层(第一片材,薄片或复合片材)的孔大于电致发光元件,甚至大于准直光学器件。

每个片材优选进行尺寸选择以覆盖面f2的至少80%或90%,并且可以延伸超过面f2。

每个片材优选为pvb。

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进行描述,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剖视图,并且具有oled结构的详细剖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剖视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一个可选方案的剖视图。

图1'是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内部侧面的详细视图。

图1''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1'''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1x是准直光学器件的剖视图。

图1y是准直光学器件的剖视图。

图1z是重定向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1d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另一种可选方案的剖视图。

图1e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另一种可选方案的剖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2'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2''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替代方案的剖视图。

图3'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3''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4a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4b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4c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其目的在于制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4d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4e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4f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5a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图6a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层压窗玻璃上的oled的剖视图。

图6b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单个玻璃板上的oled的剖视图。

图6c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层压窗玻璃上的oled的一种变体的剖视图。

所有附图描述了oled作为光源,但是作为变型,但可以选择qled或tfel。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包括三个阅读灯(这里是15厘米×10厘米的矩形)的单体(塑料,例如pmma,pc等或玻璃)或层压(玻璃/pvb/玻璃或塑料)玻璃车顶10000的外部正视图。

每个阅读灯包括表面光源如oled3,其产生通过准直光学器件4准直的白光,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提供电连接器35,其延伸超过车顶的边缘面并且被在面f4上的搪瓷15部分地遮盖。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剖视图,并且具有oled结构的详细剖视图。

用于车辆,特别地机动车辆100a的具有阅读灯的玻璃车顶,包含:

-透明的第一玻璃板1,由无机或甚至有机物制成,特别地由着色玻璃制成,例如由2.1mm厚的(着色的)vg10玻璃制成,形成外部玻璃板,具有称为面f1和f2的主面11,12,边缘面10和所谓的参考方向,其是在车顶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

-形成内部玻璃板的第二玻璃板1',例如由tsa(或透亮或超透亮)玻璃制成,具有为2.1mm或甚至1.6mm,甚至小于1.1mm(特别地化学钢化玻璃)的厚度,具有分别称为面f3和面f4的第三和第四主面13,14;

-在形成层压窗玻璃的内部面12,13的面f2和面f3之间,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层压夹层2,21,22,这里由pvb制成,具有为亚毫米的,优选约1mm或更小的厚度,例如对于传统pvb(来自solutia或eastman的rc41)约0.76mm,作为变体,如果需要,例如约0.81mm厚度的(三层或四层)声学pvb,其包括pvb21层,其具有与(裸露的或涂覆的)面f3粘合接触的面fb和在面f3上的孔2a;pvb的边缘面20特别地从窗玻璃的边缘面向后缩回,例如缩回2mm。

-任选的功能层,例如在面f4上的低辐射率(ito等)功能层和/或,替换地,面f3任选地涂覆有(加热,低辐射率等)功能层,该功能层可包括形成用于打开阅读灯的触摸开关的区域。

-面f2和f4上的内部和外部外围掩蔽层15',15,例如由黑色搪瓷制成。

在贯穿孔(ouverturedébouchante)中容纳电致发光元件3,即oled3(或qled或tfel),并且能够朝向面f3发射多色(白色)光,所述oled具有朝向面f3的出射表面30和在孔2a底部中的相对入射面30。oled包括连接器35,连接器35延伸超过第一玻璃板的边缘面,该第一玻璃板在此处在其周边上在入射面侧进行固定。

oled是包括载体3'的背发射型oled,载体3'从载体开始在面f2侧依次承载:任选的功能性下层31,透明阳极32,有机电致发光系统33,反射性阴极34和(树脂等)封装层36。

oled3具有长度为至少5cm且宽度为至少2cm的发光表面,并且优选为亚毫米厚度e0,具有为50°至70°的在顶点的发射半角并且具有垂直于oled平面的发射方向。

面向oled3放置具有在出射表面侧的后部面40和与后部面相对的前部面40'的准直光学器件4。贯穿孔2a环绕oled3和光学器件4甚至与其边缘面接触或作为变体与该边缘面间隔开至多0.5mm,甚至至多0.1mm。

在制备期间例如选择:由pvb制成的第一片材21,其具有贯穿孔(或作为变型盲孔)和后部面30侧的第二后片材pvb22。通过蠕变,两个片材连接,具有或不具有可分辨的界面(这里用虚线表示)。如果需要,通过粘接60或者通过经施加点加热(和加压)产生点状粘合接触将oled3预先固定到后片材22上。在被安装在两个窗玻璃1,1'之间之前或之后,可以在两个片材21,22之间在oled3区之外产生点状粘合接触。

准直光学器件4在这里是棱柱光学膜,其通过双面粘合剂或胶合剂50在其周边上被固定到出射表面(产生入射侧充气腔)。它例如是厚度小于0.3mm并且由pet制成的在厚度中部分地进行纹理化的膜4。图1x是准直光学器件4的剖视图,该准直光学器件4具有尖顶s和代表在顶点的角棱柱的角度,与棱柱膜的平面的角度。

棱柱光学膜4在其前部面40'上包括优选邻接且甚至对称的棱柱阵列,其具有顶点s并且具有10μm至500μm的在顶点之间步距t,其沿着与参考方向形成最多10°的角度甚至平行的轴纵向延伸。

每个棱柱通过两个纵向面41,42进行限定,每个棱柱具有为60°至110°,此处更好地为90°的在顶点的角度,并且每个纵向面与光学膜4的平面形成为30至55°,此处更好为45°的角度。

例如,步距为160μm,高度为80μm,剩余厚度为175μm(具有为90°+-20°弧的在顶点和谷底的角度)。

空气位于出射表面和准直光学器件的该单个第一光学膜的入射面之间。

空气位于准直光学器件前部面的棱柱之间;每个前部面的构件的顶点与面f3物理接触。

图1y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该图与前图的不同之处在于,顶点是圆形的,侧面是弯曲的;棱柱的代表性角度(在顶点的角度,与膜的平面的角度)由两条穿过拐点i1,i2的在a中的相交直线b1,b2来定义。还限定曲率半径。

图1'是oled3的内部侧面的细节视图,其中准直光学器件4在其周边5进行粘附,例如面向oled3的技术边缘(在载体3'上)。纵向轴棱柱是在车顶(机动车辆的)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x。

粘合可以是框状的并形成密封。

图1''是棱柱准直光学器件4的整体视图。图1'''是棱柱准直光学器件4的整体视图,其与前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固定的平坦端部43。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100b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a的不同之处在于准直光学器件4比oled3更大并且比贯穿孔(第二片材或前片材21的通孔)更大,并且准直光学器件4在此通过粘合剂52(双面粘合剂等)或在层压之前通过点加热(和加压)产生点状粘合接触被固定到(或抵靠)pvb2(前片材21)的面fb21。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替代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a的不同之处在于,准直光学器件4,总是处于贯穿孔中,比oled3更大并且在借助或不借助用于任何粘合手段(双面粘合剂,胶合剂等)50的间隔体的情况下粘接到pvb2(后pvb片材22的前部面)上。

阅读灯可以被放置在要照明的乘客舱的位置的上方,或者它可以是必要的或期望将阅读灯放置在与该位置偏离的附近位置。

此外,车顶还包括,面向准直光学器件,优选地在准直光学器件的前部面上(在其周边固定,例如粘接或焊接,或者间隔开至多1mm)重定向光学器件,该准直光学器件在oled和重定向光学器件之间,其是包含具有顶点的非对称棱柱阵列的重定向光学膜,该非对称棱柱具有10μm至500μm的在顶点之间的步距t',优选具有至少4或甚至10个面向出射(或发光)表面的构件。

图1z是这种非对称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因此,重定向光学器件包括第一光学膜5,该第一光学膜5是非对称的棱柱,在与被称为最终前部面的出射表面相反的主面上,所述非对称棱柱阵列沿第三轴纵向延伸,第三轴与所述第一轴形成至多10°,最多5°或最多2°的角度,甚至平行和/或与玻璃板的参考方向(在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水平方向)形成至多10°,最多5°或最多2°的角度并且甚至是平行的,特别地具有亚毫米厚度。

每个非对称棱柱通过第一和第二纵向面进行限定,棱柱优选地具有长度l和宽度w,其中l>2w并且更好地>5w或>10w。

每个非对称棱柱具有50至60°,更好地仍然是55°±5°或55°±2°的在顶点的角度a'0,并且第一纵向面51(称为长侧面)与膜的平面形成从31至41°,更好地35°±5°或35°±2°的第一角度(自然地,第二纵向面(称为短侧面)52与膜的平面形成为79至99°,更优选为85至90°或88至90°,优选至多90°的第二角度。优选地,在a4-a3之间的差值大于40°且甚至大于50°。

作为变型,甚至选择由两个为非对称棱柱的平行光学膜形成的组件。

图1d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另一个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a的不同之处在于在pvb中的孔是内部孔。例如,在制备期间,已经放置了前pvb片材23。

为了防止在层压期间的蠕变(其抑制光学功能),在棱柱光学膜的前部面的周边上粘合局部塑料保护膜7,例如具有小于0.3mm的厚度且由pet制成。

该膜7也可以是电容式触摸按钮,用于打开/关闭阅读灯3,4。这时,它包括用于此目的的导电层。

图1e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另一替代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前一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塑料保护膜7是例如厚度小于0.3mm并且由pet制成的覆盖膜,其通过任何粘合手段52在棱柱光学膜4的前部面的周边进行粘合和/或简单地覆盖(闭合)该贯穿孔。它与前pvb粘合接触,并且例如特别地在层压前与该pvb预先组装,以便在层压前形成由功能性pet7/前pvb形成的组件。

该膜7,71可以是着色的和/或在面f2或面f3侧具有导电功能涂层72:阳光控制,低辐射,加热涂层和/或具有开/关触摸按钮的区域。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d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了相同的第二棱柱膜4',其以90°交叉并且在其周边上被粘接51(焊接等)到第一膜并在外围被粘接52(焊接等)到局部保护膜7。

图2'是具有两个带有扁平末端(用于粘合剂粘合)的交叉棱柱膜的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图2''是准直光学器件的整体视图。

该图与前一图的不同之处在于端部是传统的(每个都是从大的膜上切下的,等等)。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a的不同之处在于准直光学器件4(仍然是纹理化塑料膜,例如由厚度小于0.6mm的pet制成的膜)载有二维构件。

每个二维构件通过侧面41,42限定,并且在垂直于膜的平面p中,该二维构件具有为60°至110°的在顶点的角度,侧面与平面p的每个相交线与膜的平面形成为30到55°的角度。优选地,选择为90°的在顶点的角度(在平面p中)和为45°的其它角度。

如果二维构件是凹陷状的,则二维构件的阵列是空腔阵列,顶点s朝向面f2定向,并且每个空腔的顶表面是自由的或者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并且空气在空腔中。

如果二维构件是凸起状的,则每个前部面的构件的顶点是自由的或者与透明元件物理接触,并且空气位于二维构件之间。

图3'是具有凸起状构件的该准直光学器件4的整体视图。

图3''是具有凹陷状构件(充气腔)的准直光学器件4的整体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阅读灯的车顶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3a的不同之处在于,准直光学器件4被粘接到围绕oled3的间隔框架53上,该间隔框架53例如抵靠或粘接到后pvb22。

光学器件4在这里是非对称棱柱光学膜,其抵靠或正如这里在其周边上通过双面粘合剂或胶合剂60被固定在面f3上。

图4a是显示在第一后层压夹层pvb片材22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4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其目的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准直光学器件4(棱柱膜或两个交叉或具有2d构件的膜)通过外围粘合预先安装在oled3上。

使用第二片材21,其具有容纳该组件的通孔,并且具有突出的连接器35(在oled3的入射面的一侧)。将该整体放置在后片材(面22b)上,任选地通过加热和/或加压(辊)在pvb21和pvb22之间在oled区域之外或在oled和22之间和/或在连接器和pvb21,22之间的产生局部粘合接触。

作为变型,首先放置有孔板,并去除其中的一些,以便将由oled和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放置在标记区域中。

如果在出射表面侧添加第三pvb片材(前pvb),需要在光学部件和该前pvb片材的后部面之间使用覆盖性或局部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薄透明塑料膜和甚至包括功能层的膜。

图4b是显示在后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22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光学器件4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其目的在于制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前一图的不同之处在于oled的后部面通过粘接固定到后片材22上。

如果在出射表面侧添加第三pvb片材(前pvb),需要在光学部件和该前pvb片材的后部面之间使用覆盖性或局部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薄透明塑料膜和甚至包括功能层的膜。

图4c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前一图不同之处在于(再次)没有使用具有通孔或盲孔的第二片材。

通过具有标记91的膜90提供了oled的定位辅助,该膜是抗粘的并且抵靠面22a或与透明层压台(玻璃)相反。

如果在出射表面侧添加第三pvb片材(前pvb),需要在该前pvb片材的光学部件和后部面之间使用覆盖性或局部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薄透明塑料膜和甚至包括功能层的膜。

图4d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图4a的不同之处在于,比孔25更大的准直光学器件4通过粘合剂或者作为变型通过产生粘合接触(加热和/或加压)固定在开孔片材21的前部面上。光学器件封闭孔并与oled隔开。

如果在出射表面侧添加第三pvb片材(前pvb),需要在光学部件和该前pvb片材的后部面之间使用覆盖性物或局部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薄透明塑料膜和甚至包括功能层的膜。

图4e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安装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图4c的不同之处在于,比oled更大的准直光学器件4通过具有或不具有间隔物的粘合剂52固定抵靠在后片材的前部面上。

如果在出射表面侧添加第三pvb片材(前pvb),需要在光学部件和该前pvb片材的后部面之间使用覆盖性或局部性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薄透明塑料膜和甚至包括功能层的膜。

图4f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安装)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图4b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pvb片材包括盲孔25,并且光学器件4通过在孔中的局部保护膜从底部受到保护。

图5a是显示在第一层压夹层pvb片材上安装(而不是在层压期间安装)具有准直和重定向光学器件的oled的步骤的视图,目的是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阅读灯的层压玻璃车顶。

该图与前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膜通过粘合剂粘合或产生局部粘合接触(加热和/或加压)被粘合到底部。

图6a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层压玻璃车顶上的阅读灯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1a的不同之处在于阅读灯位于面f4上。oled3的后部面粘合(粘合剂等6)到面f4。

图6b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单层窗玻璃车顶上的阅读灯的剖视图。

该图与前一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保护膜7还用于通过粘合剂6固定由oled3和光学器件形成的组件。

该膜7可以是局部的或覆盖性的,例如具有功能层的膜等。

图6c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层压窗玻璃上的oled的变体的剖视图。

该图与图6a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学器件比oled3更大,并且通过粘合剂6固定到面f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