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3867发布日期:2019-05-03 22:11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具有不同功能的服装面料应运而生。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面料,包括抗菌面料、保暖面料、磁疗保健面料等,智能调温面料是保暖面料中的一种,由调温纤维混纺而成。智能调温纺织品是指对温度或温度变化有响应的智能纺织品,它超越了传统纺织品的单一保温功能,是一种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的,以改善舒适性为目的新型材料。

其调温原理是利用含有的相变材料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固-液可逆转换,即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储存于织物内部;当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从液态变为固态,释放出储存的热量,保持体表温度,使人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传统衣物主要是利用空气热传导率极小的特点,采用提高织物内部静止空气的方法来避免热量散失的,其绝热效果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厚度和密度,且其保温效果受外界压缩和水分的影响

智能空调织物的保温机理则是能为人体提供舒适“微气候环境”的全新保温机理,能够热调节而不仅仅是热隔绝。智能调温纺织品可以自动调温的秘密在于面料上含有的相变微胶囊,相变材料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简言之,相变材料可以通过固液转换来达到存储或释放热量的效果。含有相变材料的纺织品不论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它在人体与衣物、衣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能起到一个“调节器”的作用,缓冲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抗压能力差,织出的面料不够细腻柔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面料不够细腻柔软、抗压能力弱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温度调节层,所述温度调节层远离所述基布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远离所述温度调节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祛电层,所述祛电层远离所述抗菌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远离所述祛电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防水层,所述基布层远离所述温度调节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基布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亲肤层。

优选的,所述基布层为棉布,所述棉布上设有pvc树脂。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层包括第一弹性网层,所述第一弹性网层编织连接在所述基布层上,所述第一弹性网层的一侧平行设有第二弹性网层,所述第二弹性网层编织连接在所述抗菌层上,所述第一弹性网层和所述第二弹性网层均是由弹性纤维经经编和纬编交错编织而成的弹性网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网层上靠近所述第二弹性网层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弹性连接柱,所述弹性连接柱为弹性纤维丝外侧缠绕弹性丝编织而成,每个所述弹性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弹性网层的一端均编织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网层上,所述第一弹性网层与所述第二弹性网层之间编织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为弹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块状结构,所述弹性块之间均设有相变微胶囊,所述相变微胶囊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连接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透气层,所述第一透气层编织连接在所述温度调节层上,所述第一透气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层为银纤维丝交错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银纤维层远离所述第一透气层的一侧编织连接有第二透气层,所述第二透气层远离所述银纤维层的一侧编织连接在所述祛电层上。

优选的,所述祛电层包括锦纶层,所述锦纶层编织连接在所述抗菌层上,所述括锦纶层内编织连接有若干个涤纶丝,所述涤纶丝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的厚度为0.6-1cm。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温度调节层,根据外部的温度,自动调节温度,缓冲外界温度变化,防止人体剧烈的温度变化,创造舒适的温度环境,保护人体,弹性网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弹性块增强面料的抗压性能,抗菌层清除附着在面料上的细菌,祛电层清除面上静电,使得面料表面洁净,灰尘颗粒不会因为静电离子附着在面料上,面料上编织连接亲肤层,使得面料更加柔软,人体与面料接触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布层1、温度调节层2、抗菌层3、祛电层4、面料层5、防水层6、保温层7、亲肤层8、第一弹性网层21、第二弹性网层22、弹性连接柱23、弹性块24、相变微胶囊25、第一透气层31、银纤维层32、第二透气层33、锦纶层41、涤纶丝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为棉布,棉布上设有pvc树脂,棉布经过pvc树脂处理,使得棉布自身具有将强的抗撕裂性能和防水性,基布层1的一侧编织连接有温度调节层2,温度调节层2的作用是根据外部的温度,自动调节温度,缓冲外界温度变化,防止人体剧烈的温度变化,创造舒适的温度环境,保护人体。

温度调节层2包括第一弹性网层21,第一弹性网层21的作用是使得温度调节层2具有较强的抗拉性,在受到外部拉扯后,不会发生断裂,在外部拉力消失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复原有形状,第一弹性网层21编织连接在基布层1上,第一弹性网层21的一侧平行设有第二弹性网层22,第二弹性网层22编织连接在抗菌层3上,第一弹性网层21和第二弹性网层22均是由弹性纤维经经编和纬编交错编织而成的弹性网状结构,第一弹性网层21上靠近第二弹性网层2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弹性连接柱23,弹性连接柱23的作用是连接第一弹性网21和第二弹性网22,弹性连接柱23在连接第一弹性网21和第二弹性网22的同时支撑第二弹性网22,弹性连接柱23为弹性纤维丝外侧缠绕弹性丝编织而成,每个弹性连接柱23远离第一弹性网层21的一端均编织连接在第二弹性网层22上,第一弹性网层21与第二弹性网层22之间编织连接有若干个弹性块24,弹性块24的作用增强温度调节层2的抗压能力,在温度调节层2受压后,弹性块24产生弹力抵消外部压力,避免温度调节层2变形,在外部压力消失后,快速恢复至原有形状,弹性块24为弹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块状结构,弹性块24之间均设有相变微胶囊25,相变微胶囊25的作用是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微胶囊25内的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储存于织物内部,当温度降低时,相变微胶囊25内的相变材料从液态变为固态,释放出储存的热量,保持体表温度,使人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相变微胶囊25固定在相邻两个弹性连接柱23之间。

温度调节层2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编织连接有抗菌层3,抗菌层3的作用是清除附着在面料上的细菌,抗菌层3包括第一透气层31,第一透气层31的作用是增强面料的透气性,使得人体更加舒适,第一透气层31编织连接在温度调节层2上,第一透气层31的一侧编织连接有银纤维层32,银纤维层32为银纤维丝交错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银纤维层32的作用是吸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清除微生物,极大的增强了面料的抗菌性能,使得面料穿着更安全,银纤维层32远离第一透气层31的一侧编织连接有第二透气层33,第二透气层33远离银纤维层32的一侧编织连接在祛电层4上。

抗菌层3远离温度调节层2的一侧编织连接有祛电层4,祛电层4的作用是清除面上静电,使得面料表面整洁干净,面料上的静电离子会吸附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使得面料的表面变脏,祛电层4包括锦纶层41,锦纶层41采用熔纺法制得,使锦纶纤维具有特殊的光泽与膨松性,减少静电,洁净面料,锦纶层41编织连接在抗菌层3上,括锦纶层41内编织连接有若干个涤纶丝42,涤纶丝42的作用是增强锦纶层41的抗拉性,在面料被拉扯时,避免锦纶层断裂,影响锦纶层减少静电的能力,涤纶丝42均匀分布。

祛电层4远离抗菌层3的一侧编织连接有布料层5,布料层5的作用是增强面料的强度,布料层5远离祛电层4的一侧编织连接有防水层6,防水层6的作用是阻挡外部水滴进入到面料内,防水层6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较强的耐腐性,基布层1远离温度调节层2的一侧编织连接有保温层7,保温层7的作用是减小温度的流失,保温层7为保温棉,保温棉经过碾压机构碾压,保温棉上无间隙,保温棉的厚度为0.6-1cm,保温层7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编织连接有亲肤层8,亲肤层8为氨纶丝交错编织的平滑结构,使得人体与面料接触时更加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