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9729发布日期:2019-07-20 01:0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纺织品目前只具有光敏色变织物和温度色变织物,而没有力敏色变织物,而且现有的纺织品只具有单层结构,导致其使用功能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包括温变层、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所述温变层涂覆在加热层上端面,所述加热层连接在导电层上端面,所述导电层设置在绝缘层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包括35-45重量份的镍镉长丝、25-35重量份的聚酰亚胺纤维以及20-40重量份的海岛纤维,所述导电层包括5-10重量份的紫铜丝、10-20重量份的腈纶纤维、20-40重量份的棉纤维、15-35重量份的聚氨酯纤维以及15-3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所述绝缘层包括20-25重量份的竹炭纤维、33-4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以及35-47重量份的珍珠纤维,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分别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均放入蒸馏水中进行浸泡清洗,清洗时间为30-40min,然后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放入对应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350-550r/min,温度为210-255℃,时间为60-80min,然后通过纺纱机制成粗纱,然后通过加捻制成细纱,随后分别对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进行络筒;

步骤2,将海岛纤维材料作为皮组份以及聚酰亚胺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海岛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将竹炭纤维作为皮组份以及玻璃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竹炭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

步骤3,将步骤1中的聚氨酯纤维以及涤纶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并以两根聚氨酯纤维、两根涤纶纤维的规律进行布置,然后将紫铜丝、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以两根腈纶纤维、两根棉纤维、一根紫铜丝、两根棉纤维的规律进行依次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导电层;

步骤4,将步骤2中的海岛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镍镉长丝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镍镉长丝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加热层,然后将步骤2中的竹炭纤维与玻璃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珍珠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珍珠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绝缘层;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中制得的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进行对齐,且其中的导电层需要转动90°,以实现紫铜丝处于经向位置,使电镍镉长丝能刚好和紫铜丝在受压时接触,即镍镉长丝的纬组织点位置刚好处于导电层每个组织循环的两根铜线之间,然后通过车缝工艺将加热层边缘处与导电层边缘处连接在一起,然后导电层通过粘合剂与绝缘层相连接,随后在加热层上端面均匀涂抹温变层;

步骤6,将制得的面料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晾干,晾晒时间为1-1.5h。

进一步地,所述紫铜丝的幅宽比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长3cm,且紫铜丝与外界电源模块相连接,且电源模块通过usb接口与外界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棉纤维的直径是紫铜丝的8倍,所述腈纶纤维的直径是紫铜丝的3倍。

进一步地,所述织布机为y200s型电子小样织布机。

进一步地,所述温变层为一种31℃以上温变油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通过电路短路使电热丝发热、热力传达和温变效应原理,将压力转换为电流,达到一种面料部分区域升温褪色的效果,踪其在特定面料上的运动轨迹,可实时明确各物体的运动方向,凸显受压部分的坐标位置,且具有软质、轻便、阻燃绝缘,使用舒适度高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包括温变层、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温变层涂覆在加热层上端面,加热层连接在导电层上端面,导电层设置在绝缘层上端面。

加热层包括35重量份的镍镉长丝、25重量份的聚酰亚胺纤维以及40重量份的海岛纤维,导电层包括5重量份的紫铜丝、10重量份的腈纶纤维、20重量份的棉纤维、35重量份的聚氨酯纤维以及3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绝缘层包括20重量份的竹炭纤维、33重量份的玻璃纤维以及47重量份的珍珠纤维,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分别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均放入蒸馏水中进行浸泡清洗,清洗时间为30min,然后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放入对应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350r/min,温度为210℃,时间为60min,然后通过纺纱机制成粗纱,然后通过加捻制成细纱,随后分别对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进行络筒;

步骤2,将海岛纤维材料作为皮组份以及聚酰亚胺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海岛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将竹炭纤维作为皮组份以及玻璃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竹炭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

步骤3,将步骤1中的聚氨酯纤维以及涤纶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并以两根聚氨酯纤维、两根涤纶纤维的规律进行布置,然后将紫铜丝、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以两根腈纶纤维、两根棉纤维、一根紫铜丝、两根棉纤维的规律进行依次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导电层;

步骤4,将步骤2中的海岛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镍镉长丝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镍镉长丝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加热层,然后将步骤2中的竹炭纤维与玻璃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珍珠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珍珠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绝缘层;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中制得的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进行对齐,且其中的导电层需要转动90°,以实现紫铜丝处于经向位置,使电镍镉长丝能刚好和紫铜丝在受压时接触,即镍镉长丝的纬组织点位置刚好处于导电层每个组织循环的两根铜线之间,然后通过车缝工艺将加热层边缘处与导电层边缘处连接在一起,然后导电层通过粘合剂与绝缘层相连接,随后在加热层上端面均匀涂抹温变层;

步骤6,将制得的面料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晾干,晾晒时间为1h。

接通电源,施加一定压力,织物中受到压力的区域电路导通,镍镉长丝迅速产生热量,当该局部温度达到35-40℃时,上层织物涂抹的温变层迅速褪色,达到热力定位的效果,撤去压力时,电路不再导通,镍镉长丝不再产热,温变层在几十秒左右恢复为原来的颜色,此过程是一种可逆的变化,适用于定位织物曾经受压力部分所处的位置。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包括温变层、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温变层涂覆在加热层上端面,加热层连接在导电层上端面,导电层设置在绝缘层上端面。

加热层包括45重量份的镍镉长丝、35重量份的聚酰亚胺纤维以及20重量份的海岛纤维,导电层包括10重量份的紫铜丝、20重量份的腈纶纤维、40重量份的棉纤维、15重量份的聚氨酯纤维以及15重量份的涤纶纤维,绝缘层包括25重量份的竹炭纤维、4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以及35重量份的珍珠纤维,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分别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均放入蒸馏水中进行浸泡清洗,清洗时间为40min,然后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放入对应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50r/min,温度为255℃,时间为80min,然后通过纺纱机制成粗纱,然后通过加捻制成细纱,随后分别对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进行络筒;

步骤2,将海岛纤维材料作为皮组份以及聚酰亚胺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海岛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将竹炭纤维作为皮组份以及玻璃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竹炭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

步骤3,将步骤1中的聚氨酯纤维以及涤纶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并以两根聚氨酯纤维、两根涤纶纤维的规律进行布置,然后将紫铜丝、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以两根腈纶纤维、两根棉纤维、一根紫铜丝、两根棉纤维的规律进行依次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导电层;

步骤4,将步骤2中的海岛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镍镉长丝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镍镉长丝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加热层,然后将步骤2中的竹炭纤维与玻璃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珍珠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珍珠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绝缘层;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中制得的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进行对齐,且其中的导电层需要转动90°,以实现紫铜丝处于经向位置,使电镍镉长丝能刚好和紫铜丝在受压时接触,即镍镉长丝的纬组织点位置刚好处于导电层每个组织循环的两根铜线之间,然后通过车缝工艺将加热层边缘处与导电层边缘处连接在一起,然后导电层通过粘合剂与绝缘层相连接,随后在加热层上端面均匀涂抹温变层;

步骤6,将制得的面料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晾干,晾晒时间为1.5h。

接通电源,施加一定压力,织物中受到压力的区域电路导通,镍镉长丝迅速产生热量,当该局部温度达到35-40℃时,上层织物涂抹的温变层迅速褪色,达到热力定位的效果,撤去压力时,电路不再导通,镍镉长丝不再产热,温变层在几十秒左右恢复为原来的颜色,此过程是一种可逆的变化,适用于定位织物曾经受压力部分所处的位置。

实施例3

一种基于热力定位的智能纺织品,包括温变层、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温变层涂覆在加热层上端面,加热层连接在导电层上端面,导电层设置在绝缘层上端面。

加热层包括40重量份的镍镉长丝、35重量份的聚酰亚胺纤维以及30重量份的海岛纤维,导电层包括7重量份的紫铜丝、14重量份的腈纶纤维、28重量份的棉纤维、25重量份的聚氨酯纤维以及26重量份的涤纶纤维,绝缘层包括23重量份的竹炭纤维、35重量份的玻璃纤维以及42重量份的珍珠纤维,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分别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均放入蒸馏水中进行浸泡清洗,清洗时间为35min,然后将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放入对应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min,温度为230℃,时间为70min,然后通过纺纱机制成粗纱,然后通过加捻制成细纱,随后分别对聚酰亚胺纤维、海岛纤维、腈纶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玻璃纤维以及珍珠纤维进行络筒;

步骤2,将海岛纤维材料作为皮组份以及聚酰亚胺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海岛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将竹炭纤维作为皮组份以及玻璃纤维作为芯组份,然后通过竹炭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包覆,从而制得芯鞘结构包芯复合纤维;

步骤3,将步骤1中的聚氨酯纤维以及涤纶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并以两根聚氨酯纤维、两根涤纶纤维的规律进行布置,然后将紫铜丝、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以两根腈纶纤维、两根棉纤维、一根紫铜丝、两根棉纤维的规律进行依次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导电层;

步骤4,将步骤2中的海岛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镍镉长丝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镍镉长丝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加热层,然后将步骤2中的竹炭纤维与玻璃纤维所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经线,以珍珠纤维作为织布机的纬线,并将珍珠纤维按照一定的规律喂入织布机,从而制得绝缘层;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中制得的加热层、导电层以及绝缘层进行对齐,且其中的导电层需要转动90°,以实现紫铜丝处于经向位置,使电镍镉长丝能刚好和紫铜丝在受压时接触,即镍镉长丝的纬组织点位置刚好处于导电层每个组织循环的两根铜线之间,然后通过车缝工艺将加热层边缘处与导电层边缘处连接在一起,然后导电层通过粘合剂与绝缘层相连接,随后在加热层上端面均匀涂抹温变层;

步骤6,将制得的面料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晾干,晾晒时间为1.2h。

接通电源,施加一定压力,织物中受到压力的区域电路导通,镍镉长丝迅速产生热量,当该局部温度达到35-40℃时,上层织物涂抹的温变层迅速褪色,达到热力定位的效果,撤去压力时,电路不再导通,镍镉长丝不再产热,温变层在几十秒左右恢复为原来的颜色,此过程是一种可逆的变化,适用于定位织物曾经受压力部分所处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紫铜丝的幅宽比腈纶纤维以及棉纤维长3cm,且紫铜丝与外界电源模块相连接,且电源模块通过usb接口与外界电源相连接,通过外界电源便于为紫铜丝进行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棉纤维的直径是紫铜丝的8倍,腈纶纤维的直径是紫铜丝的3倍,在不施加外力时,镍镉长丝与紫铜丝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织布机为y200s型电子小样织布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温变层为一种31℃以上温变油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