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及板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02627发布日期:2019-10-18 22: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及板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板材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及板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板件生成方法为:在第一基板的板面上涂抹一层黏胶,将中间层的一面粘结在上述涂满黏胶的第一基板上,并在中间层的另一面上涂抹一层黏胶,在涂抹完黏液的中间层的另一面上粘结第二基板,待黏胶基本凝固后,则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中间层制成的板件已经完成。

由上述可见,虽然传统板件生成方法简单,但是该板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本均通过黏胶与中间层粘结,由于现有的黏胶一般均还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如甲醛,因此上述方法制成的板件可能会对人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由于黏胶受板件使用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造成黏胶脱落或失效,这样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便与中间层分离,从而使得板件受损,因此传统的板件生成方法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及板件,以提高适用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并在所述模具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

紧贴所述模具内表面上的浆料,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

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所述浆料可渗透所述第二纤维层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表面粘结,所述第二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中与第一表面相背的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中与铺设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上的浆料贴合的面;

待预设时间后,从所述模具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纤维层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渗透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具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之前,包括:

在所述模具内表面涂抹一层脱模剂。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和第一纤维层分别预设有定位孔;

在所述紧贴所述模具内表面上的浆料之前,还包括;

将预设的定位件置于所述模具的定位孔中;

所述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包括;

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且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定位件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的蜂窝格子中。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和第一纤维层分别预设有安装孔;

在所述紧贴所述模具内表面上的浆料之前,还包括;

将预设的安装件置于所述模具的安装孔中;

所述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包括;

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且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的蜂窝格子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之后,还包括:

在放置所述定位件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之后,还包括:

在放置所述安装件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之后,还包括:

确定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

如果不等于,则选取待要铺设的第二蜂窝结构和新的第二纤维层,在所述浆料上依次铺设所述第二蜂窝结构和新的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返回执行所述确定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的步骤,其中,所述浆料可渗透新的第二纤维层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的表面粘结;

如果等于,执行所述待预设时间后,从所述模具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浆料包括:耐火涂料、耐冻涂料和防水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浆料包括第一浆料和第二浆料;所述第一浆料为用于涂抹所述第一纤维层或/和构成板件中位于最外层的第二纤维层的浆料;所述第二浆料为用于涂抹构成板件中位于中间层的第二纤维层的浆料;

其中,所述第一浆料包括:耐火涂料、防冻涂料和防水涂料;

所述第二浆料包括:保温浆料。

一种板件,所述板件为按照上述任一项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生成的板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及板件。该方法包括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并在所述模具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紧贴模具内表面上的浆料,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在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待预设时间后,从模具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生成的板件为一体化成型结构,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通过浆料与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粘结在一起,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生成的板件的稳固性更高,难以受板件使用环境的影响,另外上述浆料可选用无公害的涂料,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板件的适用性。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板件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板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板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板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板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板件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浆料,2-第一纤维层,3-第一蜂窝结构,4-第二纤维层,5-定位件,6-第二蜂窝结构,7-模具,8-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7,并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1;

其中,模具的内表面为用于确定板件形状的表面;

上述模具7是用于为板件定型的模具7,也就是,模具7的内表面是什么形状,则板件就是什么形状,如图2所示,当模具7内表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时,则生成的板件就是长方体,如图3所示,当模具7的内表面形状为圆锥面时,则生成的板件的形状为截面为圆锥面的壳体。

上述模具可以为具有一定硬度的钢模、木模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模具的材质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具的内表面可设有多种图案,则模具可对板件最外层的浆料做图案造型。

浆料1的选取与所要生成板件的应用场景有关系,如果板件的用途是用于建筑墙体,则浆料1可选择能够满足建筑墙体所规定的要求,还可以加入特殊涂料形成具有耐寒、耐火和保温的板件。

上述浆料1可以为无机复合材料(flc)、石膏、混凝土或水泥等等,所述的flc具有寿命长、抗腐蚀、抗氧化等特性。可见,这些浆料1均为无公害的材料,且长期使用,不会对环境或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板件定型后,在将板件与模具7分离时,可能存在由于模具7与浆料1粘结性强,导致板件从模具7脱离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1之前,包括: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脱模剂。

其中,上述脱模剂用于使已经成型的板件从模具7中脱离更容易些,同时使板件表面更加光滑洁净,也就是,使紧贴模具7内表面且已经定型的浆料1能够尽可能完整地从模具7中脱离。

上述脱模剂可以由硅氧烷化合物、硅油、合成石蜡、聚乙烯蜡、聚四氟乙烯、氟树脂粉末、氟树脂涂料、脂油混合物等物质中的一种构成,或者,由上述物质中的任意几种混合构成。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脱模剂,相对于未在模具7内表面涂抹脱模剂而言,不仅能够使得已经成型的板件更容易从模具7中脱离出来,还能够提高板件完整脱模的成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浆料1包括:耐火涂料、防冻涂料和防水涂料。

可以将耐火涂料、防冻涂料和防水涂料以预设比例混合形成具有防火、防寒和防水功能的浆料1。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浆料1包括耐火涂料、防冻涂料和防水涂料,以使生成的板件具有防火、防寒和防水的功能。

s102,紧贴所述模具7内表面上的浆料1,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

由s101可知,上述模具7内表面已经涂抹一层浆料1,在涂抹浆料的模具7内表面上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也就是,模具7内表面依次设有一层浆料1、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且浆料与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一表面粘结,以使浆料将第一蜂窝结构3和第一纤维层2粘合在一起。

上述一层浆料用于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分别与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粘结,因此涂抹浆料的厚度可较薄,仅起到粘结作用便可。

上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一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铺设在所述第一纤维层2上的浆料1贴合的面;

上述第一纤维层2可以为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尼龙纤维等构成的柔性体。在所生成的板件中如何选取第一纤维层2的材料,则与板件的实际通途有关系。若板件被用于作为建筑墙体使用时,则浆料1可选择水泥,如板件被用于作为地板使用时,则浆料1可使用玻璃纤维。

第一蜂窝结构可以是纸材料制成的第一蜂窝结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模具7和第一纤维层2分别预设有定位孔;

在所述s102之前,还包括步骤a:

步骤a,将预设的定位件5置于所述模具7的定位孔中;

基于步骤a,所述s102可以包括步骤b:

步骤b,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且所述第一纤维层2的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定位件5上,所述定位件5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蜂窝格子中;

其中,上述定位件5分别用于在待安装的安装面上定位所要生成的板件。

举一示例:如图4所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看到由于一个桌子的桌面8坏了,为了使得桌子不影响使用和美观,可能会导致整个桌子就被废弃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资源和成本浪费的问题,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生成的板件可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在桌面8上预留有定位孔,通过桌面8的定位孔和板件的定位件5的配合,则可以将板件安装在桌面8上形成新的桌子。如果板件损坏,则仅仅换板面便可,无需重新购置整个桌子,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节省了资源。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预设的定位件5置于所述模具7的定位孔中,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且所述第一纤维层2的定位孔套设在所述定位件5上,所述定位件5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蜂窝格子中,能够便于所生成板件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b之后,还包括:

在放置所述定位件5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1;

其中,上述蜂窝格子是指第一蜂窝结构3中放置定位件5的蜂窝格子。

上述浆料1可以部分填充,也可以完全填满放置定位件5的蜂窝格子中,只要能够使得定位件5牢固在蜂窝格子中便可。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放置所述定位件5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1,能够提高定位件5的牢固性,增强定位件5的承载力。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模具7和第一纤维层2分别预设有安装孔;

在所述s102之前,还包括步骤c:

步骤c,将预设的安装件置于所述模具7的安装孔中;

基于步骤c,所述s102可以包括步骤d:

步骤d,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且所述第一纤维层2的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蜂窝格子中;

其中,上述安装件分别用于在待安装的安装面上安装所要生成的板件。

基于上述示例:可以通过板件的安装件与桌面8安装孔的配合,将板件安装在桌面8上。如果板件损坏,则仅仅换板面便可,无需重新购置整个桌子,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节省了资源。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预设的安装件置于所述模具7的安装孔中,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且所述第一纤维层2的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安装件上,且安装件置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蜂窝格子中,能够便于所生成板件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

在放置所述安装件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1;

其中,上述蜂窝格子是指第一蜂窝结构3中放置安装件的蜂窝格子。

上述浆料1可以部分填充,也可以完全填满放置安装件的蜂窝格子中,只要能够使得安装件牢固在蜂窝格子中便可。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放置所述安装件的蜂窝格子中填充浆料1,能够提高定安装件的牢固性,增强安装件的承载力。

s103,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所述浆料1可渗透所述第二纤维层4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粘结,所述第二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第一表面相背的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铺设在所述第一纤维层2上的浆料贴合的面;

其中,上述第一纤维层2和第二纤维层可以为同一材料构成的纤维层,也可以不是同一材料构成的纤维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上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也可以理解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上述第二纤维层接触的面。

由于第一蜂窝结构中的蜂窝格子均是包裹在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内,也就是蜂窝结构中的蜂窝格子均是密封结构,因此每一蜂窝格子中的空气被锁死在蜂窝格子中,且不流动,所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生成的板件具有减少能量损耗,且起到保温和节能作用,且第一蜂窝结构也能够增强所生成板件的强度,以使板件不易变形。

针对一些密度较高的第二纤维层2可能存在渗透浆料1效果不好的现象,这样会引起第二纤维层4与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粘结度较差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纤维层4的预定位置处可设置渗透孔;

上述第二纤维层4的预定位置可以根据板件的面积、板件的用途事先在第一纤维层上预留渗透孔,若板件面积大、板件用于建筑墙体,则可以在第一纤维层设置渗透孔的密度较大些,若板件面积小、且板件仅用于作为相片的底框,则可以在第二纤维层4设置渗透孔的密度较小些。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的渗透孔,有助于能高第二纤维层4与第一蜂窝结构3的粘结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s103之后,还包括步骤f~步骤g:

步骤f,确定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如果不等于,步骤g,如果等于,执行s104;

步骤g,选取待要铺设的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在所述浆料1上依次铺设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返回执行步骤f,其中,所述浆料1可渗透新的第二纤维层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6的表面粘结;

其中,为了便于描述清楚,可以将在第二蜂窝结构6中与模具7平行且距离最近的面记为第一表面,也就是,步骤g中与s103中最后铺设的一层浆料1紧贴的面。

将在第二蜂窝结构6中与模具7内表面平行且距离最远的面,也就是,步骤g中的第二蜂窝结构6的表面记为第二表面。

上述新的第二纤维层上也可以预留渗透孔,以使浆料1透过渗透孔与上述第二蜂窝结构6的第二表面粘结。

上述第二蜂窝结构6可以与第一蜂窝结构3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蜂窝结构3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步骤g中第二纤维层上也可以预留渗透孔,以使浆料1透过渗透孔与上述第二蜂窝结构6的第二表面粘结,也就是,使得第二纤维层与第二蜂窝结构6的第二表面粘结更牢固。

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为截止到步骤f已经在模具7中所铺设的蜂窝结构;

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为预计生成的板件中所要使用的蜂窝结构的总个数。

如果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则表示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已经全部被铺设在模具7内,也就是已经全部使用完,无需在进行铺设蜂窝结构。

如果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不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则表示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还有部分未被铺设在模具7内,也就是没有全部使用完,还需要在模具7中铺设余下的蜂窝结构。

举例而言,设生成一个具有三层蜂窝结构的板件,在模具7中铺设第一个蜂窝结构后,判断模具7中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3,如果模具7中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不等于3,则需要继续铺设余下的蜂窝结构,若等于3,则表示蜂窝结构已经铺设完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各个第二纤维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针对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不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的情况,选取待要铺设的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在所述浆料1上依次铺设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后,再确定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针对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的情况,则表示蜂窝结构已经铺设完成,能够提高待生成板件的强度和板件的保温效果。

s104,待预设时间后,从所述模具7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

上述预设时间与模具7所在环境和浆料1有关系,若在常温环境下,一般预设时间为5、6个小时,8个小时以上会更好。

分离出来的板件便是按照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生成的板件,该板件由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第一蜂窝结构3或第二蜂窝结构6,和,浆料1构成的且已经成型的板件。

由于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浆料1、第一蜂窝结件或第二蜂窝结构6都是柔性物体,可塑性较强,因为可以利用模具7生成各式各样形状的板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浆料1包括第一浆料和第二浆料;所述第一浆料为用于涂抹所述第一纤维层2或/和构成板件中位于最外层的第二纤维层的浆料;所述第二浆料为用于涂抹构成板件中位于中间层的第二纤维层的浆料;

其中,所述第一浆料包括:耐火涂料、防冻涂料和防水涂料;

所述第二浆料包括:保温浆料。

其中,上述第二浆料为在生成板件所使用的浆料中除去第一浆料后所使用的浆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浆料和第二浆料可以选取使用无公害材料的浆料。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浆料和第二浆料生成的板件能够具有保温、防寒、防火和防水的功能。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并在所述模具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紧贴模具内表面上的浆料,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和第一蜂窝结构,在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待预设时间后,从模具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生成的板件为一体化成型结构,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通过浆料与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粘结在一起,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生成的板件的稳固性更高,难以受板件使用环境的影响,另外上述浆料可选用无公害的涂料,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板件的适用性。

参见6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一种板件的一体化成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01,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7,并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1;

s202,紧贴所述模具7内表面上的浆料1,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2、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

s203,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所述浆料1可渗透所述第二纤维层与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粘结;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第一表面相背的面,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一表面为: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中与铺设在所述第一纤维层2上的浆料1贴合的面;

s204,确定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是否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如果不等于,执行s205,如果等于,执行s206;

s205,选取待要铺设的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在所述浆料1上依次铺设第二纤维层和第二蜂窝结构6,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返回执行s204,其中,所述浆料1可渗透新的第二纤维层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6的第二表面粘结;

s206,待预设时间后,从所述模具7中分离出已经成型的板件。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选取生成板件的模具7,并在所述模具7内表面涂抹一层浆料1;紧贴所述模具7内表面依次铺设第一纤维层、一层浆料1和第一蜂窝结构3,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3的第二表面铺设第二纤维层,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上涂抹一层浆料1;且针对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不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的情况,选取待要铺设的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在上述浆料1上铺设第二蜂窝结构6和新的第二纤维层4,并在铺设后的第二纤维层4上涂抹一层浆料1,针对已经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等于预先待要铺设的蜂窝结构数量的情况,则表示蜂窝结构已经铺设完成,不仅提高板件的适用性,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生成高强度和高保暖效果的板件。

如2~5图所示,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件结构示意图,所述板件为按照上述任一中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生成的板件。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件是由浆料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和蜂窝结构构成的结构,不仅可塑性强,还适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