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9119发布日期:2020-01-03 13:53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塑料制品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叫非织造布,是用人造纤维制造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无纺布用途广,用量大,几乎涉及各行各业,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上是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称为朝阳企业,但是,多数无纺布制品在废弃后会成为白色垃圾污染环境。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加深,人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塑料制品可以降解,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环保可降解的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从上到下依次包含聚乳酸膜层和聚乳酸无纺布层,所述聚乳酸膜层和聚乳酸无纺布层通过同质熔融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含如下工艺步骤:

(1)准备好聚乳酸无纺布;

(2)将聚乳酸颗粒融化;

(3)将步骤(2)融化的聚乳酸进行流延成膜;

(4)将步骤(3)流延出的膜直接地复合到聚乳酸无纺布上,融合方法为同质熔融。

作为优选,步骤(1)中,准备好聚乳酸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放卷和放卷后的张力调节和电晕处理,电晕可让布面增加静电更好复合。

作为优选,步骤(3)中,在流延时,使用带t型出口的模具;所谓t型出口即是指前端大、后端扁宽的结构,熔融物料从大的前端进入模具,然后从扁宽的后端挤出,之所以使用带t型出口的模具,是因为发明人经过多种模具选择后发现,使用该种前端大后端扁宽的模具通过出口宽度的设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好膜面宽度,使膜面宽度稳定,而且这种模具通过出口间隙的设定也能很好地控制膜的厚度,使膜厚均匀,而膜面宽度稳定、膜厚均匀,可以实现成品后卷林两端的平整度好。

作为优选,步骤(2)和步骤(3)中,将聚乳酸颗粒融化和流延成膜是使用螺杆挤出机进行,所述螺杆挤出机出口处模具为带t型出口的模具;

更优地,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各段温度依次为140℃、160℃、230℃、230℃、230℃、230℃,过滤器的温度为220℃,接管的温度依次为230℃、230℃、230℃,带t型出口的模具的温度全部为230℃。

作为优选,步骤(4)中的融合温度为200-260摄氏度℃,控制该温度可让聚乳酸流延膜更容易因为同质融合而易于复合到聚乳酸无纺布上。更优地,融合温度为230°c。

作为优选,步骤(3)和步骤(4)中流延和融合使用的设备为流延复合设备,使用流延设备,可将流延和复合一气呵成,让流延出的膜直接复合于聚乳酸无纺布布面上。

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融合的同时,用多滚子冷却处理膜面。通过多滚子冷却处理膜面,可以让膜面光滑,实现成品后膜面不粘连。

作为优选,步骤(4)融合后,还设有用于提升复合牢度的处理。

作为优选,步骤(4)融合后,还设有电晕处理工艺,更优地,所述电晕处理工艺之前还设有用于提升复合牢度的处理。

更优地,在该处理后,还设有电晕处理工艺,以便于增加膜表面的张力来达到之后膜面印刷要求。

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制备上述的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的生产线,包括顺序设置的放卷装置、流延复合设备、收卷装置,所述流延复合设备包括熔融挤出装置和复合机。

作为优选,所述熔融挤出装置为螺杆挤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熔融挤出装置的出口处为带t型出口的模具。

更优地,所述带t型出口的模具的出口间隙为0.2-1mm,更优地,所述出口间隙为0.65-0.7mm。

作为优选,所述带t型出口的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基础下模和调节上模,基础下模上设有连接至前端用以承接熔融物的流道,调节上模包括前端固定部和尾端调节部,前端固定部与基础下模无间隙固定,基础下模的流道出口位于与调节上模的前端固定部固定的固定点后方位置,所述前端固定部和尾端调节部之间,底部固定连接,上端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以方便抬高或放低尾端调节部的高度,进而达到灵活调节基础下模和调节上模之间的出口间隙的效果。

更优地,所述前端固定部与基础下模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实现无间隙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放卷装置和流延复合设备之间,还顺序设有张力调节装置和第一电晕处理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牢度提升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电晕处理装置。

本发明创新地通过温度的控制将聚乳酸流延直接复合于聚乳酸无纺布,让这两种材料的融合,是同质融合,其中的变化仅是发生形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使用该创新的方法突破了现有技术中聚乳酸不易成膜的技术难点。

本发明通过温度的控制也提高了聚乳酸流延复合于聚乳酸无纺布后的复合牢度,原因是采用熔融,其中的物理化学反应是高温熔体易于融合,模具出口的间隙与温度相互匹配。该方法突破了将两者融合时温度融合平衡点难以掌握的技术难点。

本发明通过模具的开口间隙的控制可以使得聚乳酸流延时膜面的均匀度好,原因是模腔内压力不够,在压力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这种带t型出口的模具,可以利于其开口间隙的控制让流延出口那里压力足够且一致,故可以保证膜面的均匀度好。该方法突破了熔体流动速度难控制的技术难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成品环保可降解,工艺方法巧妙简洁,通过创新的方法,将聚乳酸膜复合到了聚乳酸无纺布布面上,得到的成品环保可降解无污染,对环境十分友好,且成品复合牢度好,卷林两端平整度好,流延时膜面均匀度好,成品不会有粘连,实用性极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t型出口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从上到下依次包含聚乳酸膜层200和聚乳酸无纺布层100,所述聚乳酸膜层200和聚乳酸无纺布层100通过同质熔融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上述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含如下步骤:

(1)准备好聚乳酸无纺布;

(2)将聚乳酸颗粒融化;

(3)将步骤(2)融化的聚乳酸进行流延成膜,在流延时,使用带t型出口的模具。所谓t型出口即是指前端大、后端扁宽的结构,熔融物料从大的前端进入模具,然后从扁宽的后端挤出。使用该种模具通过出口宽度的设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好膜面宽度,使膜面宽度稳定,而且这种模具通过出口间隙的设定也能很好地控制膜的厚度,使膜厚均匀,而膜面宽度稳定、膜厚均匀,可以实现成品后卷林两端的平整度好。

(4)将步骤(3)流延出的膜直接地复合到聚乳酸无纺布上,融合方法为同质熔融。融合温度为200-260摄氏度,控制该温度可让聚乳酸流延膜更容易因为同质融合而易于复合到聚乳酸无纺布上。更优地,融合温度为230°c。

步骤(3)和步骤(4)中流延和融合使用的设备为流延复合设备,使用流延设备,可将流延和复合一气呵成,让流延出的膜直接复合于聚乳酸无纺布布面上。

在步骤(4)中融合的同时,用多滚子冷却处理膜面。通过多滚子冷却处理膜面,可以让膜面光滑,实现成品后膜面不粘连。

制备上述聚乳酸膜复合聚乳酸无纺布的生产线,包括顺序设置的放卷装置1、张力调节装置2、第一电晕处理装置3、流延复合设备、复合牢度提升装置4、第二电晕处理装置5、收卷装置6,所述流延复合设备依次包括熔融挤出装置7和复合机8,所述熔融挤出装置7的出口处为带t型出口的模具9。

所述熔融挤出装置7为螺杆挤出装置。

所述带t型出口的模具9的出口间隙为0.2-1mm,更优地,所述出口间隙为0.65-0.7mm。

所述带t型出口的模具9包括相互配合的基础下模10和调节上模11,基础下模10上设有连接至前端用以承接熔融物的流道10.1,调节上模11包括前端固定部11.1和尾端调节部11.2,前端固定部11.1与基础下模10无间隙固定,基础下模10的流道出口10.2位于与调节上模11的前端固定部11.1固定的固定点后方位置,所述前端固定部11.1和尾端调节部11.2之间,底部固定连接,上端通过调节螺栓11.3连接以方便抬高或放低尾端调节部11.2的高度,进而达到灵活调节基础下模10和调节上模11之间的出口间隙的效果。

所述前端固定部11.1与基础下模10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实现无间隙固定。

聚乳酸无纺布先经过放卷装置放卷,然后进行张力调节装置调节张力,之后进行第一次电晕处理,然后引入复合机去与熔融挤出装置中流延出的聚乳酸熔融物复合,完成复合后,经过复合牢度提升装置5提升复合牢度并经第二电晕处理装置处理以便于增加膜表面的张力来达到之后膜面印刷要求,最后由收卷装置进行收集。

本发明的成品环保可降解,工艺方法巧妙简洁,通过创新的方法,将聚乳酸膜复合到了聚乳酸无纺布布面上,得到的成品环保可降解无污染,对环境十分友好,且成品复合牢度好,卷林两端平整度好,流延时膜面均匀度好,成品不会有粘连,实用性极强,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