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5821发布日期:2020-01-18 04:26阅读:1172来源:国知局
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领域,具体涉及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密度为3千克每立方米。因为密度极低,目前最轻的气凝胶仅有0.16毫克每立方厘米,比空气密度略低。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这同样可以理解成他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气凝胶是一种轻量化,同时具有很强保温效果的材料。这意味着如果把它运用到纺织面料领域将会非常的合适。

但实际上,气凝胶是一种非常难驾驭的材料,首先是轻,轻作为他的优点也是他难以应用的关键,因为太轻,中间的真空颗粒充满了空气,使得他在于面料结合的过程中,会漂浮在面料表面,无法固定。另一方面,他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液,同时,他本身就是耐高温材料,非常难融化,使得传统的面料工艺中的固定方法全部失效。

目前,唯一的气凝胶应用案例是采用物理锤击针刺的方法,用铁毡将气凝胶锤入面料中形成结构性固定。但是,这个工艺最大的问题是危险性很大。

他的危险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生产过程中,如上文所述,气凝胶非常的轻,当锤击的过程中,大量的气凝胶是一种漂浮的状态,产生了扬灰现象,这意味这些微小的颗粒很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工作人员产生很大的健康问题。其次是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凝胶是被物理性的敲打进面料中,这种不稳定的嵌入结构会有掉粉情况产生,同样会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及其生产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包括:底层涤纶棉层、tpu薄膜层、材料层和表层涤纶棉层,所述材料层包裹于tpu薄膜层内,所述tpu薄膜层设于底层涤纶棉层和表层涤纶棉层之间;

其中,所述材料层包括:涤纶棉层和1~20%气凝胶,所述涤纶棉层包括:0~60%的羽绒、20~99%的涤纶和0~60%的铜氨丝。

进一步,所述底层涤纶棉层材料为涤纶棉,所述底层涤纶棉层的平方克重区间为20克~200克。

进一步,所述表层涤纶棉层材料为涤纶棉,所述表层涤纶棉层的平方克重区间为20克~200克。

进一步,所述材料层平方克重区间为8克~40克。

进一步,所述材料层中的涤纶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

含气凝胶的保温棉的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1:铺设底层涤纶棉层和tpu薄膜层,在传送带上铺设底层涤纶棉层,在底层涤纶棉层上铺设tpu薄膜层;

步骤2:铺设材料层的涤纶棉层,3d打印机通过增层加工方法,在tpu薄膜层上叠加涤纶棉层;

步骤3:喷洒材料层的气凝胶,3d打印机向涤纶棉层喷射气凝胶,气凝胶透过涤纶棉层进入内部,气凝胶附着于涤纶上;

步骤4:铺设tpu薄膜层,在材料层表面铺设tpu薄膜层;

步骤5:铺设表层涤纶棉层,在步骤4的tpu薄膜层上铺设表层涤纶棉层;

步骤6:高温热熔,将步骤5中的中间件放入烘箱进行加热,材料层中的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逐步融化,将附着在材料层中间的气凝胶粉状体,热熔粘合在涤纶棉层中间,tpu薄膜层热熔后将底层涤纶棉层、材料层和表层涤纶棉层包裹成一个整体;

步骤7:翻转,将中间件进行翻转后重复步骤6,将剩余的气凝胶热熔粘附在tpu薄膜层上。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气凝胶在喷射过程中为粉末状态。

进一步,所述步骤6和步骤7的烤箱温度设定为130℃~2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成功将气凝胶安全添加到面料材料中,克服了气凝胶难加工,易挥发,危险性高的问题,使衣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轻薄性,同时具有高效保温效果,他的拒水性能实现内层防水,而且同时具有四面弹力保证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步骤3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层涤纶棉层(100)、tpu薄膜层(200)、材料层(300)和表层涤纶棉层(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步骤3的实施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含气凝胶的保温棉,包括:底层涤纶棉层100、tpu薄膜层200、材料层300和表层涤纶棉层400,材料层300包裹于tpu薄膜层200内,tpu薄膜层200设于底层涤纶棉层100和表层涤纶棉层400之间;

其中,材料层300包括:涤纶棉层和1~20%气凝胶,涤纶棉层包括:0~60%的羽绒、20~99%的涤纶和0~60%的铜氨丝。

底层涤纶棉层100材料为涤纶棉,底层涤纶棉层100的平方克重区间为20克~200克。

表层涤纶棉层400材料为涤纶棉,表层涤纶棉层400的平方克重区间为20克~200克。

材料层300平方克重区间为8克~40克。

材料层300中的涤纶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

含气凝胶的保温棉的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1:铺设底层涤纶棉层100和tpu薄膜层200,在传送带上铺设底层涤纶棉层100,在底层涤纶棉层100上铺设tpu薄膜层200;

步骤2:铺设材料层300的涤纶棉层,3d打印机通过增层加工方法,在tpu薄膜层200上叠加涤纶棉层;

步骤3:喷洒材料层300的气凝胶,3d打印机向涤纶棉层喷射气凝胶,气凝胶透过涤纶棉层进入内部,气凝胶附着于涤纶上;

步骤4:铺设tpu薄膜层200,在材料层300表面铺设tpu薄膜层200;

步骤5:铺设表层涤纶棉层400,在步骤4的tpu薄膜层200上铺设表层涤纶棉层400;

步骤6:高温热熔,将步骤5中的中间件放入烘箱进行加热,材料层300中的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逐步融化,将附着在材料层300中间的气凝胶粉状体,热熔粘合在涤纶棉层中间,tpu薄膜层200热熔后将底层涤纶棉层100、材料层300和表层涤纶棉层400包裹成一个整体;

步骤7:翻转,将中间件进行翻转后重复步骤6,将剩余的气凝胶热熔粘附在tpu薄膜层200上。

步骤3中的气凝胶在喷射过程中为粉末状态。

步骤6和步骤7的烤箱温度设定为130℃~200℃。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将气凝胶添加到材料中。原因是气凝胶的自身优秀的效果。气凝胶隔热效果强,气凝胶为多孔质材料,每个空间都有均等的骨骼分隔,阻止了气凝胶内的空气对流以及热交换。通常空气中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70nm,而气凝胶的空间比它还小为10~30nm。这样得到媲美真空的隔热效果。弯曲细小的骨骼形成传导距离的延长,同时材料为二氧化硅热导系数低也大大降低了热量的传导。无数的空间隔层,切断了反射辐射热的传导。气凝胶密度非常低,硅系气凝胶为二氧化硅的骨骼与90~97%的空气构成,密度为70mg/cm3。粒子大小:約1-5μm,孔径:10-30m,耐热温度范围:-200℃~1200℃,多孔性:>75%,热传导率:0.012~0.018w/m·k。和传统材料相比,气凝胶为传统材料热传导率的1/3~1/5,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热传导率比其他材料低,即使很薄的保温层热损失也很低。因温度的上升,热传导率的变化很小,高温时段的隔热性能好。

本发明是利用气凝胶小孔径中空气分子不震动,不产生热交换等隔绝热传递三大途径的特性。用3d打印方法将气凝胶在服装面料上。与同等厚度,重量的面料相比,气凝胶面料在保证透气前提下更保暖,延展性更好。

而气凝胶传统上,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液体,又非常轻,传统工艺无法混料搅拌,所以无法抓握施工。如果尝试加入混料,它也很难固定,会逃逸出来。一旦逃逸对环境和身体都会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原理是:铺设底层涤纶棉层100和tpu薄膜层200,在传送带上铺设底层涤纶棉层100,在底层涤纶棉层100上铺设tpu薄膜层200。铺设材料层300的涤纶棉层,3d打印机通过增层加工方法,在tpu薄膜层200上叠加涤纶棉层,其中涤纶棉层的配比为:涤纶38%+羽绒30%+铜氨丝30%。喷洒材料层300的气凝胶,气凝胶配比为2%,3d打印机向涤纶棉层喷射气凝胶,气凝胶透过涤纶棉层进入内部,气凝胶附着于涤纶上。这样的工艺使气凝胶与羽绒分散布局,气凝胶的分布均匀程度,决定了材料的保温能力。铜氨丝纤维的使用,使材料具备了优良的吸湿发热能力,可以自发热升温4℃。铺设tpu薄膜层200,在材料层300表面铺设tpu薄膜层200。铺设表层涤纶棉层400,在上个步骤的tpu薄膜层200上铺设表层涤纶棉层400。高温热熔,将上个步骤中的中间件放入烘箱进行加热,材料层300中的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逐步融化,将附着在材料层300中间的气凝胶粉状体,热熔粘合在涤纶棉层中间,tpu薄膜层200热熔后将底层涤纶棉层100、材料层300和表层涤纶棉层400包裹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气凝胶被融化包裹固定住。但是还是会有少量气凝胶粉体过剩,也会堆积在tpu薄膜层200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采用翻转工艺,将中间件进行翻转后热熔,将剩余的气凝胶热熔粘附在tpu薄膜层200上。通过两遍正反面各一次的热熔烘烤,将剩余的粉体也热熔粘附在tpu薄膜层200上,实现气凝胶粉体完全的固化,不渗漏,不逃逸。同时,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热熔和tpu薄膜层的热熔,最终将整个结构体,粘合为一个整体。涤纶棉层也实现稳定固化,上下层涤纶棉结构也被牢固的粘附在材料层300上,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液氮测试保温效果。向本发明直接喷射液氮,瞬间温度为-196℃。静至5秒后,可测的表面温度为零下-48℃。面料反面在经过了30秒钟有效的冷却穿透后,实际测得温度比起始温度降温1.5℃。

实施例2

本发明其中涤纶棉层的配比为:涤纶50%+铜氨丝48%。喷洒材料层300的气凝胶,气凝胶配比为2%。可以不添加羽绒,本发明依然能够生产。没有羽绒,保暖性能下降,但是更加轻薄,同时依然能够通过铜氨丝进行自发热。

实施例3

本发明其中涤纶棉层的配比为:涤纶98%。喷洒材料层300的气凝胶,气凝胶配比为2%。可以不添加羽绒和铜氨丝,本发明依然能够生产。没有羽绒和铜氨丝,其思路等同实施例2,通过降低成本,尽可能发挥气凝胶的作用,而且也更轻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本发明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