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776发布日期:2019-12-03 17:2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特别涉及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又称改性沥青油毡。现有技术中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高聚物为胎基,在胎基的两侧浸涂无规聚丙烯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外侧铺设隔离层或者塑料薄膜,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将隔离层撕离,可采用冷铺,也可采用热铺。

但上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不足之处在于,防水卷材主要是依靠隔离层或者塑料薄膜对防水卷材进行防护,在工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或者操作不慎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将防水卷材的沥青层损坏,导致防水卷材的破损部位失效损坏而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达到了保护防水卷材沥青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胎基,胎基的两侧浸涂有无规聚丙烯改性沥青层,胎基上、下两侧的改性沥青层分别为第一改性沥青层和第二改性沥青层,第一改性沥青层的外侧附着有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改性沥青层的外侧附着砂层之后,利用砂层能够对改性沥青层进行保护,避免在防水卷材铺设完成之后外部环境或者工况对防水卷材的改性沥青层进行破坏,提升防水卷材的耐磨性能、防划伤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改性沥青层的下方附着有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改性沥青层的下方附着砂层之后,在铺设防水卷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由于铺设面凹凸不平有毛刺而划伤穿刺破坏第二改性沥青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改性沥青层的侧边的上方粘附有第一隔离层,第二改性沥青层的侧边的下方粘附有第二隔离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防水卷材时,首先将第一块防水卷材铺设在铺设面上,之后撕离第一块防水卷材的第一隔离层以及第二块防水卷材的第二隔离层,将第二块防水卷材裸露在外的第二改性沥青层粘附在第一块防水卷材裸露在外的第一改性沥青层的上方,完成两块防水卷材的拼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隔离层下方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镶嵌在改性沥青层内部并且凸条的上方凸出改性沥青层的上方;第二隔离层上方的第二改性沥青层具有与凸条上端相适配的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条来提升第一改性沥青层和第二改性沥青层的拼接效果,避免在拼接之后两块防水卷材在拼接的位置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接缝位置开胶,提升拼接后第一改性沥青层和第二改性沥青层的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的截面为底面朝下的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二改性沥青层与第一改性沥青层拼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胎基为聚酯纤维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布的粘附渗透性能强,利用聚酯纤维布能够提升防水卷材的尺寸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隔离层的上方的第二改性沥青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麻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第二改性沥青层与第一改性沥青层粘附在一起时的粘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改性沥青层的上表面附着一层砂层,利用砂层能够对改性沥青层提供隔离以及保护的作用,降低外界对改性沥青层的破坏,提升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第一改性沥青层边缘部位的上方粘附第一隔离层、在第二改性沥青层边缘部位的上方粘附第二隔离层,这样在成型砂层的时候,利用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的作用,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部位的改性沥青层不会粘附砂层,这样在撕离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之后就能够将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部位的改性沥青层相对粘接,来完成两块不同的防水卷材之间的拼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胎基;2、改性沥青层;21、第一改性沥青层;22、第二改性沥青层;23、凸条;3、砂层;41、第一隔离层;42、第二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位于中间部位的胎基1和分别浸涂在胎基1上下两侧的改性沥青层2,改性沥青层2的上、下两层分别为第一改性沥青层21和第二改性沥青层22,第一改性沥青层21的上方粘附有砂层3。胎基1一般为聚酯纤维布或者聚酯毡,聚酯纤维布的粘附渗透性能强,利用聚酯纤维布能够提升防水卷材的尺寸稳定性。改性沥青层2是防水卷材的主要防水结构,为无规聚丙烯改性沥青,该种改性沥青为现有技术,常用于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较强的粘附效果,因此能够将砂层3附着在第一改性沥青层21的上方,利用砂层3的隔离防护作用,当外界工况恶劣的情况下,及时硬物接触到防水卷材,也会首先与硬质的砂层3接触,这样就能够起到保护下方第一改性沥青层21的效果。

同时,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第二改性沥青层22的下方附着一层砂层3,利用砂层3来防护第二改性沥青层22,避免由于铺设面凹凸不平有突刺而破坏第二改性沥青层22。这样的话,铺设防水卷材时就需要利用辅助的黏着剂将防水卷材粘附在铺设面上。

另外,如图1所示,防水卷材之间是需要互相拼接的,为了便于防水卷材的互相拼接,在第一改性沥青层21边缘部位的上方粘附第一隔离层41,在第二改性沥青层22边缘部位的下方粘附第二隔离层42,在第一隔离层41和第二隔离层42的隔离作用下,砂层3是不会附着早第一隔离层41和第二隔离层42相粘接的改性沥青层2上。需要拼接防水卷材时,将第一隔离层41和第二隔离层42撕离防水卷材,将裸露在外的第二改性沥青层22搭接在裸露在外的第一改性沥青层21的上方,通过第一改性沥青层21和第二改性沥青层22的自粘作用粘接。

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改性沥青层21和第二改性沥青层22之间采用的是平面的粘接作用,当两块防水卷材收到拉力作用时很容易导致第一改性沥青层21和第二改性沥青层22脱离。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可以在第一隔离层41下方设置一根凸条23,所述凸条23镶嵌在改性沥青层2内部并且凸条23的上方凸出改性沥青层2的上方,第二隔离层42上方的第二改性沥青层22具有与凸条23上端相适配的形状。这样即使两个防水卷材之间受拉时,在凸条23与第二改性沥青层22的搭接交错限位作用,也能够提升第一改性沥青层21和第二改性沥青层22之间发生错位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凸条23的截面为底面朝下的梯形,这样便于第二改性沥青层22与第一改性沥青层21拼接,降低凸条23而引起的拼接困难的程度。

还可以在第二隔离层42的上方的第二改性沥青层22的下表面设置有麻点,利用麻点能够提升第二改性沥青层22与第一改性沥青层21粘附在一起时的粘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