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9467发布日期:2020-01-03 10: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与放射治诊疗设备相结合环境中应用的防辐射装置,属于防辐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射线介入诊断和治疗的非负重防辐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即介入诊疗是在影像诊断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特制导管置入人体内进行诊断、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诊疗方法,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在介入诊疗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临近x射线全程监视下完成操作,通过观察x光透视图像代替手术暴露直观检查病变,作为操作者的视野拓展指示是否到达了目标位置,因此,介入操作者将受到较大剂量的射线照射,这已经成为当前医用辐射中受照剂量最大的一个群体。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铅背心、铅围脖、三角巾、铅眼镜、铅帽等防辐射装备对操作者进行局部的放射防护。这种放射防护方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放射防护不全面,铅背心、铅围脖、三角巾、铅眼镜、铅帽等防辐射装备的使用,只能对操作者身体局部位置进行放射防护,操作者身体未遮挡部分仍暴露于辐射下,长久以往,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二是放射防护设备用品重量比较大,操作者所承担受的负担重。因为本身防辐射材料的性质,使得操作者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佩戴该放射防护设备,长时间工作会感到疲劳。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相应研制出了相关的防辐射装置,如采用防辐射罩的形式,将防辐射材料的重量由相关的支架承担,从而减轻操作者的负担。(专利号:201611041522.1)这种防辐射方式虽能较全面的保护人体不被射线辐射,但由于装置体积过大、笨重、不够灵活,装置不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从而使得操作者的视界受到局限,造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提供能有效防辐射功能的同时,简化防辐射体结构和重量,从而提高其操作的便利性的防辐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辐射装置,包括支架和套设在支架上的防辐射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对应设置于人体上半身的上支架和对应设置于人体下半身的下支架;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可向前翻转,支架上设有一回复机构,回复机构用于保持上支架翻转的角度,以及使得上支架回复原状。

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支架用于支撑防辐射罩;支架下端设置有移动装置,并且支架对应于人体一侧设置有支架开口。

所述上支架包括头部支架和设置于头部支架下方的胸腹部支架,头部支架固定或者活动地与胸腹部支架相连接。

所述头部支架包括防辐射屏;所述防辐射屏包括设置于头部正面朝向的正面防辐射屏、设置于头部侧面的侧面防辐射屏以及设置于头部顶端的顶端防辐射屏;所述防辐射屏采用防辐射材料;所述正面防辐射屏采用透明的防辐射材料;所述侧面防辐射屏采用透明或非透明材料;所述顶端防辐射屏采用透明或非透明材料;所述防辐射材料可采用普通防辐射玻璃、高铅光学玻璃、防辐射有机玻璃。

所述胸腹部支架一侧设置有开口;胸腹部支架包括胸腹部正面支架、胸腹部侧面支架。

所述上支架可以绕下支架实现翻转。

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置一个连接平台,实现上支架绕下支架实现翻转;所述上支架与连接平台活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与连接平台采用活动部件活动连接。

所述回复机构设置于胸腹部侧面支架与连接平台之间的空隙处,远离胸腹部正面支架一端,连接胸腹部支架与连接平台。

所述活动部件选择为升降装置,从而使得下支架与上支架发生相对位移,调节上支架与下支架间的垂直距离。

所述胸腹部正面支架与胸腹部侧面支架之间还存在胸腹部过渡支架。

所述防辐射罩对应于支架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防辐射罩开口,则另一侧设置可放置手臂的防辐射护袖。

所述防辐射护袖外设置有防辐射披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良好的防辐射性:依据对介入手术中辐射的研究,发现操作者正面、头顶部、以及身体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为主要受辐射面,其余面受到防辐射当量较少,可忽略,故只要将受辐射出的一侧作屏蔽即能达到良好防护效果。因此本装置于支架正面、支架顶端、身体的一侧(左侧或者右侧)设置防辐射支架,以及相应的防辐射罩,从而达到良好的防辐射性能。

2、结构简单,更轻便:本装置的支架,承担了防辐射罩的重量,对于术者而言,减轻其负担;支架侧面设置了开口,减少了支架构件,同时便于操作者进出。

3、操作方便:本装置的支架侧面设置了开口,方便人进出;头部支架采用防辐射屏,视线不受阻挡,视眼更为宽阔;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实现向前翻转,使得术者操作时不受拘束;支架上设置有升降装置,使得支架可根据术者身高灵活调整高度;防辐射罩上设置防辐射袖,供术者手臂放置,便于操作使防护更全面,防止射线从袖口进入。防辐射袖外可加披肩,使防辐射袖的部分铅当量可以与防护披肩相组合,减少防辐射袖的铅当量可以增加操作者手臂的活动性,增加的防护披肩又能保证有足够的铅当量用于抵挡辐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明显减少人体受辐射量、对人体无任何负担、结构会随着实际操作需要改变,贴合人体,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不影响操作者的视线的防辐射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辐射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辐射装置;2、支架;21、支架开口;3、防辐射罩;31、防辐射罩开口;32、防辐射护袖;33、头部罩;34、胸腹部罩;35、下部罩;36、正面罩;37、侧面罩;38、后面罩;39、顶端罩;4、上支架;5、下支架;50、下支架开口;51下半身正面支架;52、下半身侧面支架;53、移动装置;54、下半身后面支架;55、下半身竖杆;551、下半身上竖杆;552、下半身下扩杆;6、头部支架;61、防辐射屏;62、正面防辐射屏;63、侧面防辐射屏;64、过渡防辐射屏;65、顶端防辐射屏;7、胸腹部支架;71、胸腹部正面支架;72、胸腹部侧面支架;73、胸腹部过渡支架;74、铰接部件;75、回复机构;76、轴;77、轴承;8、连接平台;81、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2、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3、连接平台过渡支架;9、活动部件;10、中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辐射装置1,包括支架2和套设在支架2上的防辐射罩3。

所述支架2用于支撑防辐射罩3,使得防辐射罩3不直接套设于人体上,实现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重量负担的目的。同时支架2可移动,有利于操作者操作时灵活地调整位置,并且支架2对应于人体一侧设置有支架开口21,有利于操作者进出。

所述支架2包括上支架4和设置于上支架4下方的下支架5。所述上支架4对应设置于人体上半身。所述下支架5对应设置于人体下半身。

所述上支架4包括头部支架6和设置于头部支架6下方的胸腹部支架7,头部支架6固定或者活动地与胸腹部支架7相连接。所述胸腹部支架7对应设置于人体胸腹部。

所述头部支架6对应设置于人体头部,用于操作人员观察外界事物。所述头部支架6包括防辐射屏61。所述防辐射屏61包括设置于人体正面朝向的正面防辐射屏62、设置于人体侧面的侧面防辐射屏63以及设置于人体顶端的顶端防辐射屏65。所述正面防辐射屏62、侧面防辐射屏63、顶端防辐射屏65可以是平面或是曲面。所述防辐射屏61为一体结构或者是分体结构。所述防辐射屏61为一体结构时,正面防辐射屏62、侧面防辐射屏63、顶端防辐射屏65可以是一体成型,各面防辐射屏61之间采用过渡角或者过渡圆弧进行过渡。所述防辐射屏61为分体结构时,正面防辐射屏62、侧面防辐射屏63、顶端防辐射屏65可以采用胶水或者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以选择为框架或者角码。所述框架包括连接框,通过连接框实现正面防辐射屏62、侧面防辐射屏63、顶端防辐射屏65之间的两两连接。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设置框架包括连接框和与连接框连接的保护框。所述保护框设置于各面防辐射屏61未两两连接的端面,用于保护和固定各面防辐射屏61。

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正面防辐射屏62与侧面防辐射屏63之间还存在过渡防辐射屏64,其两端面分别连接正面防辐射屏62与侧面防辐射屏63的端面,顶端连接顶端防辐射屏65。过渡防辐射屏64的设置,使操作者获得更好的视界。

所述防辐射屏61采用防辐射材料。为了方便观察,所述正面防辐射屏62采用透明的防辐射材料;所述侧面防辐射屏63采用透明或非透明材料;所述顶端防辐射屏65采用透明或非透明材料。

所述胸腹部支架7位于人体一侧面设置有开口,方便人进出活动。所述胸腹部支架7可以相对于下支架5向前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方便人体前倾,则对应地,上支架4可以绕下支架5实现翻转。

一种实施方式,胸腹部支架7包括胸腹部正面支架71、胸腹部侧面支架72。所述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与胸腹部侧面支架72对应设置于人体的胸腹部正面与胸腹部侧面。所述胸腹部支架7可采用一体或者分体结构。所述胸腹部支架7为一体结构时,则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与胸腹部侧面支架72可以是一体成型,各面支架之间采用过渡角或者过渡圆弧进行过渡。所述胸腹部支架7为分体结构时,则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与胸腹部侧面支架72采用固定或者活动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下支架5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用于方便胸腹部支架7相对于下支架5的旋转。所述胸腹部正面支架71、胸腹部侧面支架72可以是方形框架。

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设置于人正面朝向的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与设置于人侧面的胸腹部侧面支架72之间还存在胸腹部过渡支架73,用于连接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与胸腹部侧面支架72。从而使得胸腹部支架7更加贴合人的躯干。

如图4所示,上支架4绕下支架5实现翻转,在上支架4与下支架5之间存在一个连接平台8,用于连接两者,并且实现上支架4升降的功能。

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平台8包括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所述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与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对应设置于人体相应的连接平台8正面与连接平台8侧面。

所述连接平台8为一体或分体结构。

所述连接平台8为一体结构时,则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与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可以是一体成型,各面支架之间采用过渡角或者过渡圆弧进行过渡。

所述连接平台8为分体结构时,则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与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采用固定或者活动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与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之间还存在连接平台过渡支架83,用于连接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与连接平台侧面支架82。从而使得连接平台8更加贴合人的躯干。

如图5所示,所述胸腹部支架7与连接平台8活动连接。所述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中与连接平台8以铰接部件74铰接。所述铰接部件74可以是铰链。

如图6所示,作为替换,所述胸腹部正面支架71底部设有一轴76,连接平台8中的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上设置有轴承77,轴76与轴承77进行配合后,从而实现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胸腹部正面支架71的一体结构绕连接平台8中的连接平台正面支架81旋转。

上支架4与下支架5之间设置有回复机构75,用于保持上支架4翻转的角度,并能同时使得上支架4回复原状。所述回复机构75设置于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连接平台8之间的空隙处,远离胸腹部正面支架71一端,用于连接胸腹部支架7与连接平台8。可采用弹簧作为回复机构75。在装置不使用状态下,所述弹簧为正常或者拉伸状态,当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胸腹部正面支架71形成的一体结构受到外力,绕连接平台8旋转,向前倾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产生的弹力使得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胸腹部正面支架71的一体结构保持一定的旋转角度,当外力减少或消失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使得胸腹部侧面支架72与胸腹部正面支架71的一体结构恢复初始状态。

作为替换,所述回复机构75可采用液压杆或者气压杆,用于连接支撑连接平台8与胸腹部支架72。当胸腹部支架72受到外力前倾时,则液压杆或者气压杆被拉伸,并能支撑胸腹部支架72位于某一角度。当胸腹部支架72受到外力回复到原位时,则液压杆或者气压杆被压缩,并能稳定支撑胸腹部支架72位于原位。

所述下支架5为一种半包围结构,位于人体一侧面设置有下支架开口50,方便操作者进出活动,同时下支架5可以实现移动。下支架5结构所围绕形成的中空区域10为人体站立区域。

一种实施方式,下支架5包括下半身正面支架51、下半身侧面支架52以及位于支架下部与支架2相连接的移动装置53。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下支架5的稳定性,在下支架5的后侧增加一面与侧面相连接的下半身后面支架54。所述下半身正面支架51、下半身侧面支架52以及下半身后面支架54连接形成一个半包结构的中空区域10,该区域为人体站立区域。

如图4所示,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半身竖杆55包括下半身上竖杆551与连接在下半身上竖杆551一端部的下半身下扩杆552。所述下半身下扩杆552用于增加支架2的稳定性。所述下半身下扩杆552上端固定连接在下半身上竖杆551下端,与下半身上竖杆551呈现一定角度,所述下半身下扩杆552的下端朝向远离人体站立区域。

所述移动装置53与支架2下端连接,每根竖杆下方端部分别设置有移动装置53。所述移动装置53可以选择万向轮或者普通的轮子或者电动轮。

所述下支架5与上支架4通过连接平台8进行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支架5与连接平台8通过采用活动部件9活动连接时,则活动部件9选择为升降装置,从而使得下支架5与上支架4发生相对位移,调节上支架4与下支架5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升降装置可以采用液压杆或者气压杆或者电动杆。

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支架5与连接平台8采用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时,则固定部件选择为螺栓、螺钉、铆钉等。也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替换,下支架5采用上下分段结构,将下支架5中的下半身竖杆55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采用升降装置进行活动连接,从而实现下支架5的升降功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防辐射罩3套设于支架2外部,用于阻挡外部辐射。所述防辐射罩3的对应于支架开口21的一侧设置有防辐射罩开口31,则另一侧设置可放置手臂的防辐射护袖32。

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辐射护袖32外设置有防辐射披肩,将防辐射护袖32的部分铅当量适量的分配至防辐射披肩上,保证防辐射罩3在手臂处的防辐射性的同时,亦能减少防辐射护袖32的重量,增加其灵活性,使得操作人员的手臂操作更为灵活。

所述防辐射罩开口31为防辐射罩3活动连接处,可以是防辐射罩3环绕支架2后两端在此的不封闭的重叠,即起到防辐射的效果,又不阻碍人员的进出。

作为替换,所述防辐射罩开口31可以是防辐射罩3敞开处。

所述防辐射护袖32与防辐射罩3采用缝纫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采用连接件进行活动连接。连接件可采用拉链、粘扣、纽扣、系带、缝纫线等。

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辐射罩3包括头部罩33、胸腹部罩34以及下部罩35。所述头部罩33、胸腹部罩34以及下部罩35分别对应设置于头部、胸腹部以及下部分身体处。

所述头部罩33为一个底部暴露、另外面封闭,内部中空的结构,套设于头部支架6外部。所述头部罩33为防辐射体构成。所述头部罩33罩于头部支架6正面防辐射屏62处采用透明材质,可选择透明塑料膜等。

所述胸腹部罩34套设于胸腹部支架7外部。

所述下部罩35套设于下支架5外部。

头部罩33、胸腹部罩34以及下部罩35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件可采用拉链、粘扣、纽扣、系带、缝纫线等。

作为替换,所述头部罩33可以省去。

另一种实施方式,防辐射罩3包括正面罩36、两个侧面罩37、后面罩38以及顶端罩39。所述正面罩36、两个侧面罩37、后面罩38以及顶端罩39分别对应人体的正面两个侧面、后面以及顶端,并分别套设于支架2的相对应处。

所述正面罩36与正面防辐射屏62对应处采用透明材质,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外部情况。

作为替换,所述正面罩36、两个侧面罩37、后面罩38可设置于头部支架6下方。

所述正面罩36、两个侧面罩37、后面罩38以及顶端罩39分别采用防辐材料,其之间采用缝纫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采用连接件进行活动连接。连接件可采用拉链、粘扣、纽扣、系带、缝纫线等。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防辐射罩3包括正面罩36、两个侧面罩37、顶端罩39。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防辐射罩3包括正面罩36、侧面罩37;所述侧面罩37对应设置于支架2未设置支架开口21一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