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土工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6912发布日期:2019-12-31 13:5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复合土工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工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土工布。



背景技术:

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高效的隔离和过滤的作用,在水利、公路、铁路、海港、建筑等现代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织造土工布为三维立体结构,厚度大且空隙率高,在土工布应用上具有较大优势。但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弱,在使用时其三维立体结构易受压变形。现有的一种高强度土工布,包括塑料薄膜和非织造布,非织造布通过塑料薄膜与其他层粘结,使得该高强度土工布的渗透性能较差。现有的另一种复合针刺机织土工布,该复合针刺机织土工布的尺寸稳定性差,抗形变能力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土工布,其透水性好,能够有效拦截泥沙等细小颗粒物,并且整体硬挺度好,抗形变能力强,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可节省非织造布的用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土工布,包括:

经编间隔织物,经编间隔织物的厚度范围为0.5~2.0cm,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以及间隔层,间隔层由贯穿于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之间的间隔丝构成;

第一非织造布,第一非织造布的厚度范围为0.1~0.5cm,第一非织造布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第一表面层粘合连接;

第二非织造布,第二非织造布的厚度范围为0.1~0.5cm,第二非织造布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第二表面层粘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织造布的种类和第二非织造布的种类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织造布的厚度和第二非织造布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织造布的材料和第二非织造布的材料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织造布的材料为涤纶、锦纶其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非织造布的材料为涤纶、锦纶其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经编间隔织物的材料为涤纶。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织造布的克重为100~300g/m2

优选地,所述第二非织造布的克重为100~300g/m2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土工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非织造布、第二非织造布均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经编间隔织物的两表面层粘合连接,这样复合强度高,而且经编间隔织物的间隔层由贯穿于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之间的间隔丝构成,间隔丝支撑、隔开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使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之间形成一定尺寸的空腔,有利于在针刺加固时第一非织造布、第二非织造布的纤维在经编间隔织物上穿插缠结。因此,由经编间隔织物和第一非织造布、第二非织造布复合而成的土工布,其透水性好,能够有效拦截泥沙等细小颗粒物,并且整体硬挺度好,抗形变能力强,在受压条件下不易发生变形,此外,与其他现有土工布相比,经编间隔织物作为中间层能够填充复合土工布在厚度上的尺寸,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可节省第一非织造布、第二非织造布的用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土工布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经编间隔织物

11第一表面层

12第二表面层

13间隔层

2第一非织造布

3第二非织造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土工布,包括:

经编间隔织物1,经编间隔织物1的厚度范围为0.5~2.0cm,经编间隔织物1包括第一表面层11、第二表面层12以及间隔层13,间隔层13由贯穿于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之间的间隔丝构成;

第一非织造布2,第一非织造布2的厚度范围为0.1~0.5cm,第一非织造布2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第一表面层11粘合连接;

第二非织造布3,第二非织造布3的厚度范围为0.1~0.5cm,第二非织造布3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第二表面层12粘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非织造布2、第二非织造布3均以针刺加固方式与经编间隔织物1的两表面层(即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粘合连接,这样复合强度高,而且经编间隔织物1的间隔层13由贯穿于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之间的间隔丝构成,间隔丝支撑、隔开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使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之间形成一定尺寸的空腔,有利于在针刺加固时第一非织造布2、第二非织造布3的纤维在经编间隔织物1上穿插缠结。因此,由经编间隔织物1和第一非织造布2、第二非织造布3复合而成的土工布,其透水性好,能够有效拦截泥沙等细小颗粒物,并且整体硬挺度好,抗形变能力强,在受压条件下不易发生变形,此外,与其他现有土工布相比,经编间隔织物1作为中间层能够填充复合土工布在厚度上的尺寸,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可节省第一非织造布2、第二非织造布3的用料。

由于上述间隔层13由贯穿于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之间的间隔丝构成,在针刺加固时,为防止刺针把间隔丝刺断,制作时可以选用较粗的刺针及较低的穿刺频率,将非织造布粘合连接在经编间隔织物1上。

为了使上述复合土工布的两表面的属性相同,上述第一非织造布2的种类和第二非织造布3的种类相同,上述第一非织造布2的材料和第二非织造布3的材料相同,上述第一非织造布2的厚度和第二非织造布3的厚度相等。此外,为了能够保证复合土工布的抗形变能力,经编间隔织物1的厚度优选为0.7cm。

关于材料的选择,上述第一非织造布2的材料为涤纶、锦纶其中的一种,上述第二非织造布3的材料亦为涤纶、锦纶其中的一种;上述经编间隔织物1的材料为涤纶。

上述第一非织造布2的克重为100~300g/m2,第一非织造布2的克重优选为150g/m2或250g/m2;上述第二非织造布3的克重为100~300g/m2,第二非织造布3的克重优选为150g/m2或250g/m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土工布的透水性好,能够有效拦截泥沙等细小颗粒物,并且整体硬挺度好,抗形变能力强,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可节省非织造布的用料。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