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796发布日期:2019-12-03 17:2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面料应运而生。

印花面料又称印花布,是众多面料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其通常是用坯布印花纸高温印染加工而成,因其具有颜色鲜艳、图案多样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印花面料通常功能较为单一且手感较差,制成衣物后穿着不够舒适,又因为编织方式较为单一导致面料立体感差,不够美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功能多样、手感出众、美观性好的舒适型印花面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基布层下表面设置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由若干股纺织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基布层上表面设置有印花表层,所述印花表层包括第一编织组织和第二编织组织,所述印花表层由第一编织组织和第二编织组织上下交错编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包括若干根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纤维素纤维单丝,所述纤维素纤维单丝外侧螺旋缠绕有微元生化纤维单丝和甲壳素纤维单丝,所述微元生化纤维单丝和甲壳素纤维单丝的缠绕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纺织纱线均包括内芯和外包纱,所述内芯由若干根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纱由若干根莫代尔纤维合股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编织组织包括若干个沿纬向排列分布的第一浮线组织,相邻所述第一浮线组织之间设置有第一浮线,所述第一浮线组织均由第一线圈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开口部组成,上下相邻所述第一浮线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一浮线组织的第一线圈部串套在上侧的第一浮线组织的第一开口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编织组织包括若干个沿纬向排列分布的第二浮线组织,相邻所述第二浮线组织之间设置有第二浮线,所述第二浮线组织均由第二线圈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开口部组成,上下相邻所述第二浮线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二浮线组织的第二线圈部串套在上侧的第二浮线组织的第二开口部上,所述第一浮线抵压在第二浮线组织的第二连接部上,第二浮线抵压在第一浮线组织的第一连接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布层、亲肤层和印花表层之间均通过粘合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功能众多且手感极佳,亲肤性好,穿着舒适性较高,其中的印花表层的编织结构多样,使得面料具有很好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外形美观度较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布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印花表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纺织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布层;2、第一纱线;3、第二纱线;4、亲肤层;5、纺织纱线;51、内芯;52、外包纱;6、印花表层;7、第一编织组织;71、第一浮线组织;711、第一线圈部;712、第一连接部;713、第一开口部;72、第一浮线;8、第二编织组织;81、第二浮线组织;811、第二线圈部;812、第二连接部;813、第二开口部;82、第二浮线;9、纤维素纤维单丝;10、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1、甲壳素纤维单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由第一纱线2和第二纱线3经纬编织而成,第一纱线2和第二纱线3均包括若干根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纤维素纤维单丝9,纤维素纤维单丝9外侧螺旋缠绕有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0和甲壳素纤维单丝11,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0和甲壳素纤维单丝11的缠绕方向相反,基布层1下表面设置有亲肤层4,亲肤层4由若干股纺织纱线5编织而成,纺织纱线5均包括内芯51和外包纱52,内芯51由若干根涤纶纤维加捻而成,外包纱52由若干根莫代尔纤维合股制成,基布层1上表面设置有印花表层6,印花表层6包括第一编织组织7和第二编织组织8,印花表层6由第一编织组织7和第二编织组织8上下交错编织而成,基布层1、亲肤层4和印花表层6之间均通过粘合连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布层1由第一纱线2和第二纱线3经纬编织而成,第一纱线2和第二纱线3均包括若干根呈并列紧贴排布的纤维素纤维单丝9,纤维素纤维单丝9由天然植物为原料制成,本身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和高强高模的特点,因其属植物细胞自然分裂生长而非人工制作而成,因此表面具有很强的握裹力,力学强度较高,使得基布层1的结构变得更为稳固,增加了面料的使用寿命,纤维素纤维单丝9外侧螺旋缠绕有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0和甲壳素纤维单丝11,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0与人体肌肤接触后能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体生物微元活化,从而使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血乳酸分解,消除肌肉疼痛及疲劳,达到防病强身的功能,甲壳素纤维单丝11具有手感柔软、无刺激、高保湿、高保温和抑菌除臭的功能,对人体皮肤具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微元生化纤维单丝10和甲壳素纤维单丝11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面料的功能性,使面料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由于亲肤层4由若干股纺织纱线5编织而成,纺织纱线5均包括内芯51和外包纱52,内芯51由若干根涤纶纤维加捻而成,多根涤纶纤维的设置有效保证了亲肤层4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料不易被撕裂,外包纱52由若干根莫代尔纤维合股制成,莫代尔纤维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和高吸湿性,可使面料具有柔软的手感和迷人的光泽,令使用者的皮肤经常保持干爽舒适的感觉,使用体验高,并且对生理无害又可以生物降解,较为环保健康,能进一步提升面料的舒适性,涤纶纤维和莫代尔纤维配合使用,使得面料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亲肤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编织组织7包括若干个沿纬向排列分布的第一浮线组织71,相邻第一浮线组织71之间设置有第一浮线72,第一浮线组织71均由第一线圈部711、第一连接部712和第一开口部713组成,上下相邻第一浮线组织7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一浮线组织71的第一线圈部711串套在上侧的第一浮线组织71的第一开口部713上,第二编织组织8包括若干个沿纬向排列分布的第二浮线组织81,相邻第二浮线组织81之间设置有第二浮线82,第二浮线组织81均由第二线圈部811、第二连接部812和第二开口部813组成,上下相邻第二浮线组织8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设置在下侧的第二浮线组织81的第二线圈部811串套在上侧的第二浮线组织81的第二开口部813上,第一浮线72抵压在第二浮线组织81的第二连接部812上,第二浮线82抵压在第一浮线组织71的第一连接部712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印花表层6由第一编织组织7和第二编织组织8上下交错编织而成,交错编织的结构使得印花表层6具有很好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使面料具有良好的外形美观度,且第一编织组织7和第二编织组织8的编织结构较为牢固,不易脱出,有效保证了面料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