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324发布日期:2020-02-21 19:1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防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8366170u,主题名称为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数台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以及分别与探测跟踪设备和反无人机拒止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该探测跟踪设备侦查到的无人机信息、并控制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发出无人机干扰信号的监控中心平台;任一所述探测跟踪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二支撑底座(9),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旋转平台(10),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的直角支架(11),固定在直角支架(11)上、并由该第二旋转平台(10)驱动旋转的雷达天线(12),固定在第二旋转平台(10)上、并与所述雷达天线(12)保持相同旋转角速度的高清摄像机(4),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且与高清摄像机(4)、雷达天线(12)一一对应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9)上的第二电源接口(15);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3)和第三通信接口(14)均采用通信电缆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向监控中心平台传输侦获的无人机信息;所述第二旋转平台(10)内设有与第二电源接口(15)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任一所述反无人机拒止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禁飞区域内的建筑物上的第一支撑底座(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侧面边缘的第一通信接口(8)和第一电源接口(7),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1)上、且具有沿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角的第一旋转平台(2),固定在第一旋转平台(2)上的反制主机(3),以及设置在反制主机(3)上、用于禁飞区域内无人机反制的第一天线(5)和第二天线(6);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用于接收该监控中心平台发出的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旋转平台(2)内设有与第一电源接口(7)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监控中心平台包括与第二通信接口(13)连接、用于提取所述高清摄像机(4)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的无人机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dsp图像处理模块,与dsp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从第三通信接口获取无人机遥控频率、飞行高度和距离、并向第一通信接口(8)发送无人机干扰控制信号的控制主机,以及与控制主机连接的存储器”。

然而,以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为例,现有的无人机防御装置,需要在多点布置“探测探测跟踪设备”、“反无人机巨制设备”等,在实际应用中协同性要求较高,且操作较为复杂,可能适用于在大范围空域内干扰和防御无人机,但是难以大幅简化从而实现担单人携带和操作,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包括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包括弹性绳收卷器、支撑装置和容纳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绳收卷器的朝向容纳装置的一侧具有收卷器开孔,所述弹性绳收卷器用于收卷第一条至第四条弹性绳,所述第一条至第四条弹性绳的一端末端分别从收卷器开孔处引出;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体和位于第一弹性体的两侧的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和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所述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和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同时与第一弹性体一体成型,第一条弹性绳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固定连接,第二条弹性绳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体和位于第二弹性体的两侧的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和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所述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和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同时与第二弹性体一体成型,第三条弹性绳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固定连接,第四条弹性绳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固定连接;

所述容纳装置包括信号发射罩和与信号发射罩一体成型的容纳主体,所述信号发射罩位于支撑装置的远离弹性绳收卷器的一侧,所述容纳主体位于支撑装置的靠近弹性绳收卷器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的一端末端一体延伸形成容纳主体握持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的一端末端一体延伸形成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的纵切面的形状为二分之一圆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的一端端部一体延伸形成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所述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与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连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的纵切面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主体呈板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发射罩呈锥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呈水平对称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其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和较高的集成度,适合单人携带、收放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0-弹性绳收卷器;11-收卷器开孔;12-弹性绳;20-支撑装置;21-第一弹性体;22-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23-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24-第二弹性体;25-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26-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30-容纳装置;31-信号发射罩;32-容纳主体;33-容纳主体握持部;34-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5-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2,图1示出了所述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的前视方向的可视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的后视方向的可视结构。

优选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包括弹性绳收卷器10、供内嵌(柔性)信号天线(图中未示出)等信号收发设备的支撑装置20和供容纳信号压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等内置部件的容纳装置30,其中

所述弹性绳收卷器10具有供收纳弹性绳12的内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绳收卷器10的朝向容纳装置30的一侧具有收卷器开孔11,所述弹性绳收卷器10用于收卷(换而言之,收放)第一条至第四条弹性绳12,所述第一条至第四条弹性绳12的一端末端分别从(弹性绳收卷器10的内部和)收卷器开孔11处引出;

所述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弹性体21和位于第一弹性体21(具体为上方和下方)两侧的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22和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23,所述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22和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23同时与第一弹性体21一体成型,第一条弹性绳12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一弹性体第一侧翼22固定连接,第二条弹性绳12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一弹性体第二侧翼23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20还包括第二弹性体24和位于第二弹性体24(具体为上方和下方)两侧的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25和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26,所述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25和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26同时与第二弹性体24一体成型,第三条弹性绳12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二弹性体第一侧翼25固定连接,第四条弹性绳12的另一端末端与第二弹性体第二侧翼26固定连接;

所述容纳装置30包括信号发射罩31和与信号发射罩31一体成型的容纳主体32,所述信号发射罩31位于支撑装置20的远离弹性绳收卷器10的一侧,所述容纳主体32位于支撑装置20的靠近弹性绳收卷器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主体32的一端末端(具体为远离信号发射罩31的末端)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供便于使用者握持的容纳主体握持部33,使得使用者在将本防水防震耐高温无人机防御盾的支撑装置20撑开时一手握持容纳主体32,另一手握持容纳主体握持部33,从而保持防御盾相对稳定,避免防御盾过度抖动。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主体32的一端末端(具体为靠近信号发射罩31的末端)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供容纳信号压制电路板、信号采集电路板等内置部件的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4。

其中,所述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4的纵切面的形状优选为二分之一圆周。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主体32的一端端部(具体为靠近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4的)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供容纳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等内置部件的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35,所述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35与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4连通。

其中,所述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34的纵切面的形状优选为等边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主体32(未设置有容纳主体第一延伸部34和容纳主体第二延伸部35处)呈板状(换而言之,片状),以便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减少容纳装置30的占用空间,提高集成度。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罩31优选呈锥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20优选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默认状态下支撑装置20具有张力且呈撑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20优选呈水平对称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绳收卷器10和容纳装置30优选均采用防水、防震、耐高温的铝合金等轻质材料一体成型制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信号压制电路板、信号采集电路板、柔性信号天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5508116u的图1、公开号为cn208366170u的图2等。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