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弹携行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4049发布日期:2020-01-03 09:1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弹携行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弹携行背心。



背景技术:

军警人员在执行危险任务时会穿戴防弹背心,防弹背心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军警人员生命安全的防护装备,现有的防弹背心结构单一,防弹挡板难于拆卸,能携行的东西少。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弹携行背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防弹携行背心,包括:

前身套体:所述前身套体包括正身、第一蓬圈、插扣座和第一搭扣圈,所述第一蓬圈和第一搭扣圈均缝合在正身的外表面,且第一蓬圈位于正身的左肩部,第一搭扣圈位于正身的腰部,两插扣座缝合在正身的内表面;在正身右肩部的内表面缝合有第一固定袢;

后身套体:所述后身套体包括后身、第二搭扣圈、左腰封、左侧固定带、包芯绳和第二蓬圈,所述左腰封、左侧固定带、包芯绳和第二蓬圈均缝合在后身的外表面,且包芯绳和第二蓬圈位于后身的上端,左腰封和左侧固定带位于后身的下端,第二搭扣圈缝合在左腰封的内表面上;在后身外表面的右侧设有第二固定袢;

右腰封:所述左腰封与右腰封对称位于后身的两侧,在右腰封上缝合有右侧固定带、第一搭扣勾、快脱固定袢和腰带插扣头,第一搭扣勾和快脱固定袢位于右腰封的内表面,第一搭扣勾对应与第一搭扣圈和第二搭扣圈相粘接,右腰封通过腰带插扣头与左腰封相扣接,右侧固定带与左侧固定带对应扣接在两插扣座上;

快脱钢丝绳组件:所述快脱钢丝绳组件包括快速解脱手袢、铜卡卡扣和钢丝绳,钢丝绳对折并形成具有长边和短边的连接结构,铜卡卡扣固定于钢丝绳上,并将钢丝绳的长边与短边固定一起,快速解脱手袢固定于钢丝绳的对折处;钢丝绳中的短边依次穿过快脱固定袢和第二固定袢,快脱固定袢与第二固定袢交错布置,钢丝绳中短边的末端折进第二固定袢;钢丝绳中的长边依次穿过第二固定袢和第一蓬圈,并与包芯绳交错编制后回折绳头至第二蓬圈内;

前防弹层:所述前防弹层插接于正身的内表面上;

后防弹层:所述后防弹层插接于后身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身的内表面上缝合有前身贴袋,前防弹层插接于前身贴袋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身的内表面上缝合有后身贴袋,后防弹层插接于后身贴袋内。

进一步地,所述正身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一通用固定袢,后身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二通用固定袢,右腰封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三通用固定袢。

进一步地,所述前身套体上设有反光识别条组件,所述反光识别条组件包括反光识别条组件包括第四固定袢、反光条、第四搭扣勾和第四搭扣圈,所述反光条、第四搭扣勾和第四搭扣圈均缝合在第四固定袢上,第四搭扣勾与第四搭扣圈相互粘接并将第四固定袢固定于第一通用固定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快脱钢丝绳组件达到快速解脱功能,在紧急时刻,可几秒内达到全部解脱。

2)可作为临时急救用,后身套体上端设计有提把,在人员受伤时,可用于临时紧急拖拽所背负的受伤人员。

3)需要防弹时,前后防弹层可装入前身套体与后身套体的防弹贴袋内。

4)用于执行通用作战任务的人员,是单兵在战斗状态时携行所需装备的基本平台。与防弹插板组合使用,可以增强防弹效果。

5)其防弹携行背心下面设有腰带,通过腰带上的插扣扣合,并可通过腰带调节使防弹携行背心与携行者身体服帖、舒服。

6)可与水壶袋、防毒面具袋、步枪弹匣袋等专用功能模块配套及作训包配套使用,满足不同作业的基本战斗携行需求;与携行具配套使用,解决行军携行需求。

7)能使人穿戴、携带弹药、通讯、医疗等物资,同时解放了双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前身套体与后身套体展开后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身套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身套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前防弹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防弹层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右腰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快脱钢丝绳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光识别条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弹携行背心,包括前身套体1、后身套体2、前防弹层3、后防弹层4、右腰封5和快脱钢丝绳组件6,前身套体1与后身套体2通过前身套体1的左肩垫与后身套体2左肩垫处结合组成组装,右腰封5通过快脱钢丝绳组件6与肩垫处第二蓬圈218与包芯绳217交错编制而组装。前身套体1与后身套体2组装后通过头部套装在人身上,左右两侧的固定带(216、511)与前身的隐藏的插扣座115扣合,左右两侧的腰带扣头与腰带扣座扣合,即装载完毕,以下对各部件的结构以及安装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前身套体1:前身套体1包括正身111、第一蓬圈114、插扣座115和第一搭扣圈116,第一蓬圈114和第一搭扣圈116均缝合在正身111的外表面,且第一蓬圈114位于正身111的左肩部,第一搭扣圈116位于正身111的腰部,两插扣座115缝合在正身111的内表面;在正身111右肩部的内表面缝合有第一固定袢110。

后身套体2:后身套体2包括后身211、第二搭扣圈214、左腰封215、左侧固定带216、包芯绳217和第二蓬圈218,左腰封215、左侧固定带216、包芯绳217和第二蓬圈218均缝合在后身211的外表面,且包芯绳217和第二蓬圈218位于后身211的上端,左腰封215和左侧固定带216位于后身211的下端,第二搭扣圈214缝合在左腰封215的内表面上;在后身211外表面的右侧设有第二固定袢220。

右腰封5:左腰封215与右腰封5对称位于后身211的两侧,在右腰封5上缝合有右侧固定带511、第一搭扣勾512、快脱固定袢513和腰带插扣头515,第一搭扣勾512和快脱固定袢513位于右腰封5的内表面,第一搭扣勾512对应与第一搭扣圈116和第二搭扣圈214相粘接,右腰封5通过腰带插扣头515与左腰封215相扣接,右侧固定带511与左侧固定带216对应扣接在两插扣座115上。

快脱钢丝绳组件6:快脱钢丝绳组件6包括快速解脱手袢611、铜卡卡扣612和钢丝绳613,钢丝绳613对折并形成具有长边和短边的连接结构,铜卡卡扣612固定于钢丝绳613上,并将钢丝绳613的长边与短边固定在一起,快速解脱手袢611固定于钢丝绳613的对折处。

组装时,钢丝绳613中的短边依次穿过快脱固定袢513和第二固定袢220,快脱固定袢513与第二固定袢220交错布置,钢丝绳613中短边的末端折进第二固定袢220。钢丝绳613中的长边依次穿过第二固定袢220和第一蓬圈114,并与包芯绳217交错编制(不扣合)后回折绳头至第二蓬圈218内。将后身套体2肩部处左端、右端的搭扣勾、圈分别粘合,快脱钢丝绳组件6中的手把端搭扣圈粘在右腰封下面的搭扣勾512上,最后将左、右腰封的腰带扣扣合。前身套体、后身套体与右腰封即装载完毕。

本实用新型中关于快脱钢丝绳组件6中钢丝绳613的快拆的穿线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快拆战术背心中的快拆钢丝绳穿线方式一致,故不再对钢丝绳613的快拆原理进行赘述。本实用新型是对携行背心的结构进行优化设置,使其满足不同作业需要,背负更加舒适。

前防弹层3:前防弹层3插接于正身111的内表面上,前防弹层3包括前防弹内胆套311、前防弹内胆防水层312和前防弹内胆313,前防弹内胆防水层312涂覆于前防弹内胆313上,前防弹内胆套311包裹于前防弹内胆313上。

后防弹层4:后防弹层4插接于后身211的内表面上,后防弹层4包括后防弹内胆套411、后防弹内胆防水层412和后防弹413内胆,后防弹内胆防水层412涂覆于后防弹413内胆上,后防弹内胆套411包裹于后防弹413内胆上。

为便于插装前防弹层3,在正身111的内表面上缝合有前身贴袋112,前防弹层3插接于前身贴袋112内。

为便于插装后防弹层4,在后身211的内表面上缝合有后身贴袋212,后防弹层4插接于后身贴袋212内。

为实现多种携行需求,在正身111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一通用固定袢113,后身211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二通用固定袢213,右腰封5的外表面缝合有第三通用固定袢514。

在前身套体1上设有反光识别条组件7,反光识别条组件7包括反光识别条组件7包括第四固定袢711、反光条712、第四搭扣勾713和第四搭扣圈714,反光条712、第四搭扣勾713和第四搭扣圈714均缝合在第四固定袢711上,第四搭扣勾713与第四搭扣圈714相互粘接并将第四固定袢711固定于第一通用固定袢113上。

防弹携行背心的反光识别条组件7可组装在防弹携行背心上,也方便拆卸。在训练、作战时考虑隐蔽等因素可以取下反光识别条组件,在紧急救援、搜救等特定条件下,可将反光识别条组件组装在防弹携行背心上,以便搜素、救援、搜救等便于识别。

防弹携行背心装载、使用步骤说明如下:

第一步:将防弹携行背心前身套体的左肩部与后身套体的左肩部交错编制后,将后身套体肩部搭扣勾与圈粘合。

第二步:钢丝绳中的短边依次穿过快脱固定袢和第二固定袢,快脱固定袢与第二固定袢交错布置,钢丝绳中短边的末端折进第二固定袢,钢丝绳中的长边依次穿过第二固定袢和第一蓬圈,并与包芯绳交错编制后回折绳头至第二蓬圈内。将后身套体肩部处左端、右端的搭扣勾、圈分别粘合,快脱钢丝绳组件中的手把端搭扣圈粘在右腰封下面的搭扣勾上,最后将左、右腰封的腰带扣扣合。前身套体、后身套体与右腰封即装载完毕。

第三步:根据需要,若需要反光识别条组件时,将反光识别条组件的插袢穿过前身套体正身、后身套体正身相应的通用固定袢上(反光面朝外),通过反光识别条组件插袢上的搭扣勾与搭扣圈粘合,将反光识别条组件组装在背心上。

第四步:若有防弹需要,将前防弹片、后防弹片弹击面朝外装入前身套体、后身套体的内贴袋内,防弹插板也可装入防弹插板袋内,增强防弹效果。

第五步:前身套体、后身套体外面设计有通用固定袢,根据作战需求,可挂装弹药模块、医疗模块、通讯模块等专用模块,随防弹携行背心装载、携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