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6104发布日期:2020-02-14 16:5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其可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速度和数量。



背景技术:

过滤装置在核电站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循环系统,承担着为水循环系统提供洁净水质的作用。

目前,核电站水过滤装置对于精度等级高的使用条件大多采用滤芯式过滤器,但是,这些过滤器中大部分都处在放射性环境中,其滤芯达到寿命或按要求更换后便成为了一个带放射性的废滤芯,需要进行隔离储存。周期性的滤芯更换不仅给维护工作带来额外剂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不断产生的废滤芯给放射性废物减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以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减缓放射性废滤芯的产生,进而减少后续处理工序和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其可以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减缓放射性废滤芯的产生,进而减少后续处理工序和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其包括:

外壳体;

内壳体;

位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过滤网;以及

依次穿过外壳体和过滤网进入内壳体内部的进口;

其中,内壳体上设有微旋流芯管,微旋流芯管设有延伸出内壳体顶部的溢流口和位于内壳体底部的底流口,自进口进入内壳体的物料经微旋流芯管分离后,水相由溢流口流出,微旋流芯管的底流夹带的固体颗粒经底流口被截留在位于底流口下方的活动灰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壳体设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微旋流芯管固定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动灰斗的底部采用跟微旋流芯管相同过滤精度的滤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壳体下部设有内部法兰,所述内部法兰上可拆卸安装有下部壳体,所述活动灰斗设置于下部壳体中并位于底流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体下设有设备法兰,所述设备法兰上可拆卸安装有锥形壳体,锥形壳体上设有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框架与玻璃纤维缠绕深层过滤。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壳体上等间距间隔设有多个微旋流芯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用微旋流芯管替代过滤器或进行固液预分离,可以减少过滤器相关备品备件的数量及后续滤芯的更换量,可以减少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滤芯等)的减容。微旋流芯管由于其原理和结构特点,具有压降小的优点,可以减少核电站本身运行成本。相比滤芯式过滤器,微旋流芯管在确保过滤效率的前提下,连续运行周期更长,设备部件更换过程中辐射风险更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沿着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包括:

外壳体10;

内壳体20;

位于外壳体10和内壳体20之间的过滤网30;以及

依次穿过外壳体10和过滤网30进入内壳体20内部的进口40;

其中,内壳体20上设有微旋流芯管200,微旋流芯管200设有延伸出内壳体20顶部的溢流口202和位于内壳体20底部的底流口204,自进口40进入内壳体20的物料经微旋流芯管200分离后,水相由溢流口202流出,微旋流芯管200的底流夹带的固体颗粒经底流口204被截留在位于底流口204下方的活动灰斗206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内壳体20上设有上管板208和下管板210,微旋流芯管200固定于上管板208和下管板210之间。优选地,内壳体20上等间距间隔设有多个微旋流芯管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内壳体20下部设有内部法兰212,内部法兰212上可拆卸安装有下部壳体214,活动灰斗206设置于下部壳体214中并位于底流口204下方。优选地,活动灰斗206的底部采用与微旋流芯管200相同过滤精度的滤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外壳体10下设有设备法兰100,设备法兰100上可拆卸安装有锥形壳体50,锥形壳体50上设有出口5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过滤网30采用不锈钢框架与玻璃纤维缠绕深层过滤,过滤精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且加工零部件少,较原过滤器滤芯设计改变小,分离效率高,压力损失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将微旋流芯管200通过内壳体20的上管板208、下管板210固定于过滤器中心的空腔内,微旋流芯管200作为预分离装置,预分离后的净化水再经过滤网,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过滤器的更换频率。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的具体原理如下:

物料首先由进口40切向进入内壳体20内,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微旋流芯管200内进行固液旋流分离(如图2所示),实现固液分离。水相由溢流口202进入内壳体20和过滤网30之间的溢流腔60内,进入溢流腔60的水中仍然会含有少量细微的颗粒,溢流腔60和过滤网30外围的清液区70之间用过滤网30隔开,在压差推动下,水进入清液区70,固相附着于过滤网30的表面。微旋流芯管200的底流夹带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活动灰斗206内,活动灰斗206的底部采用跟微旋流芯管200同样过滤精度的滤网结构,便于底流中少量的水通过滤网进入清水区70,经过旋流-过滤两级处理后的清液经出口500外排进入下一工序。

当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大于某一设定值时,进行切换到另一台设备后打开设备法兰,通过专门工具将活动灰斗206内贮存的固体和附着在过滤网30内表面的固体去除,将这些颗粒物转移到适当的地点进行处理后,再次放回到原来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用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用微旋流芯管200替代过滤器或进行固液预分离,可以减少过滤器相关备品备件的数量及后续滤芯的更换量。

用微旋流芯管200替代过滤器或进行固液预分离,可以减少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滤芯等)的减容。

微旋流芯管200由于其原理和结构特点,具有压降小的优点,可以减少核电站本身运行成本;

相比滤芯式过滤器,微旋流芯管200在确保过滤效率的前提下,连续运行周期更长,设备部件更换过程中辐射风险更小。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