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8649发布日期:2020-02-08 00: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水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压水堆核电项目中,为实时监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水装量,确保堆芯在任何工况下淹没的可能,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多段水位监测作为监测手段,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水位在功率运行、热停堆、冷停堆以及换料大修不同阶段下分设了多样化的水位监测装置。功率运行期间,一般监测稳压器筒体内的水位,一回路充排水期间监测压力容器水位以及主管道水位。当一回路排水至中平面水位时(即主管道水位),因余热排出系统是从主管道取水进行冷却,需要严密的监测中平面水位,确保余热排除系统能够可靠运行。

但是在新出现的一种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如专利号为zl201721417210.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请参阅图1,没有设计主管道,而是靠内外套管结构11将主设备连接起来,该系统是两环路设计,每个环路包含一台蒸汽发生器12以及一台主泵13,蒸汽发生器12与压力容器14之间通过内外套管结构11连接,主泵13与压力容器14之间通过内外套管结构11连接。稳压器15通过波动管16与蒸汽发生器12一次侧相连。

该方案中,蒸汽发生器12采用直流式蒸发器,一次侧至二次测的热量传输是依靠螺旋式换热管,其中一次侧冷却剂走管外,二次侧给水走管内。与蒸汽发生器12一次侧相连的管道除了波动管16外,还包括余热排出管嘴、上充管嘴以及下泄管嘴(图未示)。

当在进行一回路排水时,为确保余热排出系统17的正常运行,保证余热排出管嘴以上有足够的水量裕度,从而防止余排泵发生气蚀甚至无法取到足够的水,需要严密的监视排水过程中一回路的水位。可以通过监测蒸汽发生器12一次侧的水位,设置一个低低水位信号,在排水阶段,当水位低到影响余热排出系统17的可靠运行时,该信号触发余排出停运。如图1所示,在蒸汽发生器12的一次侧设置了差压液位计18,当一回路处于排水阶段时,该差压液位计18的读数到达低低水位后,会触发余热排出系统17的停运,确保余排泵不会汽蚀损坏,在采取措施恢复水位后,余热排出系统17得以重新投入运行。

该方案具备一定的可实现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余热排出管嘴的口径一般设计的较大,在余排泵进行抽吸的过程中,蒸汽发生器12的一次侧的余热排出管嘴局部会产生涡流效应,因差压液位计18是靠高位以及低位的测点引压差力,通过压力差转换成具体的水位高度,该效应会进一步导致蒸汽发生器12一次侧的差压液位计18的高压侧测点的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导致出现虚假的水位信号,余排泵可能出现频繁的跳泵,影响余热排出系统17的运行可靠性,进而影响堆芯衰变热带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能够确保余热排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保证堆芯冷却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余热排出系统以及差压液位计,所述压力容器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通过第一内外套管结构连通,所述压力容器与所述主泵之间通过第二内外套管结构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余热排出系统之间通过余排管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稳压器之间通过波动管连通,所述波动管于靠近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一位置设有高压侧测点,所述波动管具有位于所述高压侧测点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涡流限制管段,所述差压液位计通过引压管分别连接至所述高压侧测点和所述稳压器上设有的低压侧测点。

较佳地,所述涡流限制管段为竖直管段。

较佳地,所述波动管还具有稳压器连接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涡流限制管段与所述稳压器连接管段之间的水平管段。

较佳地,所述高压侧测点设置在所述水平管段的邻近所述涡流限制管段的一位置。

较佳地,所述差压液位计与所述稳压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分别设有隔离阀。

较佳地,所述稳压器具有位于其上部的稳压器排气阀,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其上部的发生器排气阀,所述发生器排气阀与所述稳压器排气阀同时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将高压侧测点设置在波动管上,低压侧测点设置在稳压器上,且在波动管设有位于高压侧测点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涡流限制管段,从而使得涡流现象基本被限制在了涡流限制管段,而高压侧测点处的涡流现象明显消失,极大减弱了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高压侧测点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使得测得的水位信号更接近真实,提高了水位测量的精度,由此使得余排泵不会出现频繁的跳泵,保证了余热排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大一回路水位的监测范围,进而减小一回路水位测量的盲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减少了蒸汽发生器上的一次侧测点,进而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筒体的开孔数量和焊缝,提高了设备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波动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包括压力容器1、蒸汽发生器2、主泵3、稳压器4、余热排出系统5以及差压液位计6,压力容器1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通过第一内外套管结构7连通,压力容器1与主泵3之间通过第二内外套管结构8连通,蒸汽发生器2与余热排出系统5之间通过余排管25连通,蒸汽发生器2与稳压器4之间通过波动管9连通,波动管9于靠近蒸汽发生器2的一位置设有高压侧测点91,波动管9具有位于高压侧测点91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的涡流限制管段92,差压液位计6通过引压管61分别连接至高压侧测点91和稳压器4上设有的低压侧测点41。

本实用新型中将高压侧测点91设置在波动管9上,低压侧测点41设置在稳压器4上,且在波动管9设有位于高压侧测点91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的涡流限制管段92,从而使得涡流现象基本被限制在了涡流限制管段92,而高压侧测点91处的涡流现象明显消失,极大减弱了蒸汽发生器2一次侧的高压侧测点91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使得测得的水位信号更接近真实,提高了水位测量的精度,由此使得余排泵不会出现频繁的跳泵,保证了余热排出系统5的运行可靠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大一回路水位的监测范围,进而减小一回路水位测量的盲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减少了蒸汽发生器2上的一次侧测点,进而减少了蒸汽发生器2的筒体的开孔数量和焊缝,提高了设备的完整性。

应该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涡流限制管段92指的是具有明显高于水平管的涡流限制能力的管段,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为竖直管段,当然其也可以是具有较高向上倾斜度的倾斜管段,或者是其他各种形式的管段,只要是能够满足以较短的管段起到相对较大的涡流限制作用即可,从而能够使得波动管9的靠近蒸汽发生器2设置的高压侧测点91处的涡流现象明显消失,进而差压液位计6能够获得准确的高压侧测点91的压值。在某些实施例中,波动管9可以是整体上具有较高向上倾斜度的倾斜管,倾斜管的底部管段为涡流限制管段92,高压侧测点91位于该底部管段的上侧且邻近该底部管段设置。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动管9还具有稳压器连接管段93以及连接在涡流限制管段92与稳压器连接管段93之间的水平管段94。此处的“水平管段94”不限制为绝对水平,也可以是近似水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高压侧测点91设置在水平管段94的邻近涡流限制管段92的一位置;但不限制于此,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管段的上端与水平管段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竖直的短管段,高压侧测点91可设置在该短管段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差压液位计6与稳压器4和蒸汽发生器2之间分别设有隔离阀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压器4具有位于其上部的稳压器排气阀42,蒸汽发生器2具有其上部的发生器排气阀21,发生器排气阀21与稳压器排气阀42同时打开或关闭。由于在进行一回路排水时,需将稳压器4上部的稳压器排气阀42打开,使稳压器4与大气相通,方能使水排下来,而通过使发生器排气阀21与稳压器排气阀42同时打开,能够使蒸汽发生器2一次侧与大气相通,进而可以使蒸汽发生器2一次侧的水位信号与波动管9内的水位信号一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