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713发布日期:2020-02-18 12:5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



背景技术:

陶瓷膜又称无机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陶瓷膜分为管式陶瓷膜和平板陶瓷膜两种,请注意,管式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或液体)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平板陶瓷膜板面密布微孔,根据在一定的膜孔径范围内,渗透的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则渗透率不同,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料液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现有技术中组合式陶瓷膜的净化效果一般,难以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合式陶瓷膜的净化效果一般,难以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的问题,达到了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包括顶部过滤层、组合层、底部过滤层、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所述顶部过滤层下表面通过第一粘结层与组合层上表面相贴合,且组合层下表面通过第二粘结层与底部过滤层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部过滤层下表面与第一粘结层上表面相粘合,所述第二粘结层上表面与组合层下表面相粘合,所述顶部过滤层位于组合层上方,所述组合层设于底部过滤层上方,所述组合层包括玻璃纤维层、超滤层、无机陶瓷层、纳诺滤层、反渗透层、活性炭层和贴附层,所述玻璃纤维层顶面与顶部过滤层底面相粘合,所述玻璃纤维层下表面与具有过滤效果的超滤层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超滤层设于起连接支撑作用的无机陶瓷层上方,所述无机陶瓷层下表面与起辅助净化作用的纳诺滤层上表面相粘合,所述纳诺滤层底面与起防护作用的反渗透层顶面相贴合,所述反渗透层位于具有吸附净化功能的活性炭层上方,所述活性炭层底面与起贴合作用的贴附层顶面相粘合,所述贴附层底面与底部过滤层顶面相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过滤层包括mf层、分离层和第一密实层,所述mf层通过第一密实层与分离层相贴合,所述mf层设于分离层上方,所述分离层底面与组合层顶面相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过滤层包括微滤层、uf层和第二密实层,所述微滤层底面通过第二密实层与uf层顶面相贴合,所述微滤层位于uf层上方,所述微滤层顶面与组合层底面相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层的设置厚度大于顶部过滤层、底部过滤层的厚度,所述mf层与分离层的厚度均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过滤层的厚度为3mm,所述组合层的厚度为11mm,所述底部过滤层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超滤层的厚度为1mm,所述无机陶瓷层的厚度1mm,所述纳诺滤层的厚度为2mm,所述反渗透层的厚度与纳诺滤层的厚度相同,所述活性炭层的厚度为2mm,所述贴附层的厚度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微滤层与uf层的厚度均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制作原料为玻璃纤维,弹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层的主材料为活性炭,净化效果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式陶瓷膜的净化效果一般,难以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组合层,使用时,该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分为顶部过滤层、组合层和底部过滤层,顶部过滤层中设有的mf层能够很好的将不溶性的铁和锰除去,及能将部分菌类除去,玻璃纤维层中玻璃纤维不会发生膨胀,因而纤维直径、断面几何形状及相应的比表面积不变,这种尺寸的稳定性是保证陶瓷膜在大流量状况下同时具备低阻力和高效率,超滤层、纳诺滤层、反渗透层为过滤设置的分类膜层,活性炭层利用活性炭材料的吸附特性进行净化作用,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顶部过滤层-1、组合层-2、底部过滤层-3、第一粘结层-4、第二粘结层-5、mf层-101、分离层-102、第一密实层-103、玻璃纤维层-201、超滤层-202、无机陶瓷层-203、纳诺滤层-204、反渗透层-205、活性炭层-206、贴附层-207、微滤层-301、uf层-302、第二密实层-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包括顶部过滤层1、组合层2、底部过滤层3、第一粘结层4和第二粘结层5,顶部过滤层1下表面通过第一粘结层4与组合层2上表面相贴合,且组合层2下表面通过第二粘结层5与底部过滤层3上表面相贴合,顶部过滤层1下表面与第一粘结层4上表面相粘合,第二粘结层5上表面与组合层2下表面相粘合,顶部过滤层1位于组合层2上方,组合层2设于底部过滤层3上方,组合层2包括玻璃纤维层201、超滤层202、无机陶瓷层203、纳诺滤层204、反渗透层205、活性炭层206和贴附层207,玻璃纤维层201顶面与顶部过滤层1底面相粘合,玻璃纤维层201下表面与具有过滤效果的超滤层202上表面相贴合,超滤层202设于起连接支撑作用的无机陶瓷层203上方,无机陶瓷层203下表面与起辅助净化作用的纳诺滤层204上表面相粘合,纳诺滤层204底面与起防护作用的反渗透层205顶面相贴合,反渗透层205位于具有吸附净化功能的活性炭层206上方,活性炭层206底面与起贴合作用的贴附层207顶面相粘合,贴附层207底面与底部过滤层3顶面相粘合。

其中,所述顶部过滤层1包括mf层101、分离层102和第一密实层103,所述mf层101通过第一密实层103与分离层102相贴合,所述mf层101设于分离层102上方,所述分离层102底面与组合层2顶面相粘合,制作连接紧密,利于提升膜体作用效果。

其中,所述底部过滤层3包括微滤层301、uf层302和第二密实层303,所述微滤层301底面通过第二密实层303与uf层302顶面相贴合,所述微滤层301位于uf层302上方,所述微滤层301顶面与组合层2底面相粘合,保证了陶瓷膜的功能性。

其中,所述组合层2的设置厚度大于顶部过滤层1、底部过滤层3的厚度,所述mf层101与分离层102的厚度均为1.5mm,提升顶部过滤层1的使用效果。

其中,所述顶部过滤层1的厚度为3mm,所述组合层2的厚度为11mm,所述底部过滤层3的厚度为3mm,利于保证使用效果。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层201的厚度为1.5mm,所述超滤层202的厚度为1mm,所述无机陶瓷层203的厚度1mm,所述纳诺滤层204的厚度为2mm,所述反渗透层205的厚度与纳诺滤层204的厚度相同,所述活性炭层206的厚度为2mm,所述贴附层207的厚度为1.5mm,多级净化,提升净化效果。

其中,所述微滤层301与uf层302的厚度均为1.5mm,利于优化底部过滤层3使用效果。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层201的制作原料为玻璃纤维,弹性好。

其中,所述活性炭层206的主材料为活性炭,净化效果好。

根据上表所示,本实用新型玻璃纤维层201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弹性好。

本专利所述的mf层101,是用于净化处理的专业薄膜,用这样的膜主能将不溶性的铁和锰除去,及能将部分菌类除去;所述uf层302,与mf层101的膜体性质类似,去除物质的分子量程度与mf层101,常与mf层101配合使用进行净化。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多级净化用的组合式陶瓷膜分为顶部过滤层1、组合层2和底部过滤层3,顶部过滤层1中设有的mf层101能够很好的将不溶性的铁和锰除去,及能将部分菌类除去,分离层102进行分离作用,第一密实层103为层体间的连接挤压面,净化主要依靠组合层2中的玻璃纤维层201、超滤层202、无机陶瓷层203、纳诺滤层204、反渗透层205、活性炭层206和贴附层207,玻璃纤维层201中玻璃纤维不会发生膨胀,因而纤维直径、断面几何形状及相应的比表面积不变,这种尺寸的稳定性是保证陶瓷膜在大流量状况下同时具备低阻力和高效率,超滤层202、纳诺滤层204、反渗透层205为过滤设置的分类膜层,无机陶瓷层203作为该陶瓷膜的主要支撑体,活性炭层206利用活性炭材料的吸附特性进行净化作用,贴附层207起连接转换作用,其分子通过率高,微滤层301的过滤效果与超滤层202不同,经超滤层202过滤后的气体再经微滤层301再次过滤,增强净化效果,uf层302与mf层101效果类似,第二密实层303为uf层302与微滤层301的密实面层,多级净化、增强净化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