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359发布日期:2020-02-21 19:1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在喜庆宴会和逢年过节等热闹场合中,为增加缤纷光彩的热闹气氛,大多采用礼炮喷洒出各式彩带、彩纸,但是由于礼炮的为一次性产品,用完之后无法回收再次利用。所以,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用礼炮而选择采用彩带枪,然而,在制作彩带枪时,彩带枪的弹夹内需要填充彩带和海绵,而现有的彩带枪在对其弹夹进行海绵填充时,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填充,不但所需的人工成本很高,而且对海绵过于浪费,极为不划算。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海绵填充可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节约人工成本,实现自动化的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包括工作台、控制器、填充机构和卸料机构,所述控制器、填充机构和卸料机构分别设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两侧分别设有送料卷和收料卷,所述填充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切割装置、下压装置和移动座,所述固定支架设有通道,所述切割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下压装置设置在切割装置上,所述移动座设置在固定支架下方,所述卸料机构设于移动座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刀、导柱和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压板设于导柱上,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在导柱上移动,所述切刀设于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滑块、第二驱动装置和压杆,所述第一支架设于压板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滑块分别设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一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杆设于第一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和固定夹,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工作台上,并贯穿所述通道,所述固定夹设置在第二滑块上,并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第三滑轨、第二支架、夹爪和下滑通道,所述第三滑轨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与第二滑轨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三滑块在第三滑轨上横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有第四滑轨和第四滑块,所述夹爪设置在第四滑块上,所述夹爪通过第四滑块在第四滑轨上纵向移动,所述下滑通道设于工作台上,并设于夹爪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上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于压板和切刀之间,所述导向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装置设有两组,并分别对称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机构两侧还分别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于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由工作台、控制器、填充机构和卸料机构组成,在工作台两侧分别设置送料卷和收料卷,通过送料卷和收料卷对材料进行传送,并通过工作台上的切割装置对材料进行切割,并通过下压装置将切割后的材料填充到移动座上的弹夹内,后由卸料机构将移动座上填充好的弹夹取出,其工作过程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以此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并节约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填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卸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切割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下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1、工作台;2、控制器;3、填充机构;4、卸料机构;5、送料卷;6、收料卷;7、传送机构;31、固定支架;32、切割装置;33、下压装置;34、移动座;35、导向板;311、通道;321、切刀;322、导柱;323、压板;324、第一通孔;325、固定板;326、第一驱动装置;331、第一支架;332、第一滑块;333、第二驱动装置;334、压杆;335、第一滑轨;341、第二滑轨;342、第二滑块;343、固定夹;351、第二通孔;41、第三滑轨;42、第二支架;43、夹爪;44、下滑通道;45、第四滑轨;46、第四滑块;47、第三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包括工作台1、控制器2、填充机构3和卸料机构4,所述控制器2、填充机构3和卸料机构4分别设于工作台1上,所述工作台1两侧分别设有送料卷5和收料卷6,所述填充机构3包括固定支架31、切割装置32、下压装置33和移动座34,所述固定支架31设有通道311,所述切割装置32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所述下压装置33设置在切割装置32上,所述移动座34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下方,所述卸料机构4设于移动座34一侧。本实用新型彩带枪弹夹填充设备由工作台、控制器、填充机构和卸料机构组成,将材料固定在送料卷上,后将材料穿过固定支架和切割装置之间,通过切割装置对材料进行切割,后通过下压装置将切割后的材料填充到移动座上的弹夹内,最后将切割后剩余的材料由收料卷卷起,设备的整个工作过程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操作,从而实现设备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并通过自动化使材料在切割时避免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还可在材料填充时,使弹夹填充保持一至,提高填充精度。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切割装置32包括切刀321、导柱322和压板323,所述压板323上设有第一通孔324,所述导柱322一端与固定支架31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板325,所述固定板325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326,所述压板323设于导柱322上,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26在导柱322上移动,所述切刀321设于固定支架31上。在对材料进行切割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使设置在导柱上的压板向切刀方向运动,并通过压板上设有的第一通孔与切刀相配合,同时通过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切刀对材料进行切割,其切刀为内部中空的圆形切刀,从而使切割后的材料大小统一,便于填充,提高弹夹的填充精度。

如图7所示,所述下压装置33包括第一支架331、第一滑块332、第二驱动装置333和压杆334,所述第一支架331设于压板323上,所述第一支架331上设有第一滑轨33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33和第一滑块332分别设于第一支架331上,所述第一滑块332通过第一滑轨335与第一支架331活动连接,所述压杆334设于第一滑块332上。当材料通过切割装置切割后,其被切割后的材料通过第一支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运行,并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之间相配合,使第一滑块上的压杆通过压板上的第一通孔和切刀,将被切割后的材料填充到弹夹内,从而使弹夹填充自动化,无需人工手动。

如图8所示,所述移动座34包括第二滑轨341、第二滑块342和固定夹343,所述第二滑轨341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贯穿所述通道311,所述固定夹343设置在第二滑块342上,并通过第二滑块342在第二滑轨341上移动。在切割装置和下压装置工作的同时,将弹夹放置到固定夹上,并将第二滑轨贯穿设于通道,并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使固定夹可在通道内移动,当将固定夹移至切刀下方,并保证压杆、第一通孔、切刀、第二通孔和弹夹填充口处于同一中心线上,从而使被切割的材料填充到弹夹内,以此实现弹夹自动化填充,节约人工成本,并保证填充精度。

如图3所示,所述卸料机构4包括第三滑轨41、第二支架42、夹爪43和下滑通道44,所述第三滑轨41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与第二滑轨34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架42底部设有第三滑块47,所述第二支架42通过第三滑块47在第三滑轨41上横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架42上还设有第四滑轨45和第四滑块46,所述夹爪43设置在第四滑块46上,所述夹爪43通过第四滑块46在第四滑轨45上纵向移动,所述下滑通道44设于工作台1上,并设于夹爪43下方。当弹夹填充完毕后,移动座回位,卸料机构开始工作,夹爪通过第三滑块和第三滑轨向移动座方向运动,同时通过第四滑块和第四滑轨,使夹爪向固定夹运动,并对固定夹上的弹夹进行抓取,抓取后通过第三滑块和第三滑轨使夹爪回位,并将抓取的弹夹由下滑通道移送至对应工序或对应位置,以此来通过卸料机构来完成弹夹的整个卸料过程,其过程采用自动化,节约人工成本。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压板323上设有导向板35,所述导向板35设于压板323和切刀321之间,所述导向板35设有第二通孔351,所述第二通孔351与第一通孔324相配合。将材料穿过导向板,通过导向板使材料设置在切刀和压杆的下方,防止材料发生偏移,并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配合,使压杆能正常对切割材料进行填充,从而使设备合理运行,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弹夹填充质量。

如图2所示,所述下压装置33设有两组,并分别对称交错设置。因弹夹为六位一体式的,并采用环形阵列的结构,因此下压装置设有对称交错的两组,且每组下压装置分别设有三根压杆,其压杆成正三角设置,当弹夹移至第一组时,通过第一组下压装置的三根压杆对三个弹夹进行填充,填充完毕后,弹夹移至第二组,通过第二组下压装置的三根压杆对另三个弹夹进行填充,以此使设备能合理运行,并使其结构简单,还可提高填充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填充机构3两侧还分别设有传送机构7,所述传送机构7设于工作台1上。其传送机构能使材料从送料卷到收料卷的传送过程更加顺畅,不会出现传送过紧或过轻的情况,使材料的利用率得到保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凡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