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及其使用该面料的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7786发布日期:2020-06-02 20:3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及其使用该面料的头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内饰,特别地涉及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及其使用该面料的头座。



背景技术:

尘螨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的生物,能传播病毒细菌,尘螨分布广泛,易在潮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繁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2℃,相对湿度80%左右。车内螨虫一般是通过空调口,人体,宠物等进入车厢,座椅面料是螨虫聚集区之一,特别是绒类织物更易滋生。

申请号:cn201821308349.1,公开了一种防螨抗紫外线帐篷面料,其包括:面料本体;所述的面料本体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防水层下部端设置有抗紫外线层,所述的抗紫外线层下部端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的遮光层下部端设置有夹层,所述的夹层内部端设置有防螨层,在所述的夹层下部端设置有里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具有防螨抗紫外线的功效,同时具有遮阳防噪音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帐篷使用。

此种防螨的面料,主要用于室外,而不适用于汽车室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室内的车用内饰防螨面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包括:作为经线的防螨纱线和作为纬线的抗菌纱线编织而成的第一面料层;

所述的车用内饰防螨面料通过6根经纱和4根纬纱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一上,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一上一下,第三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四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五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六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两下一上,第二纬纱分别与所述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的组织点形成第一定位花型,第三纬纱分别与所述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的组织点形成第二定位花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面料层之下具有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二面料层包括作为经线和纬线的吸收纤维,

所述吸收纤维为包芯纱,所述吸收纤维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一弹力丝,作为包覆纱的竹纤维,所述包覆纱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插层氧化石墨烯层。

作为优选,所述防螨纱线为包芯纱,所述防螨纱线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二弹力丝,作为包覆纱的防螨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抗菌纱线为包芯纱,所述抗菌纱线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三弹力丝,作为包覆纱的壳聚糖纤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座,包括:头座本体和由如上所述的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织成的头套,所述头座本体之下具有若干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插接杆,所述头套罩设在所述头座本体上并且具有一封闭缝;若干所述插接孔的圆心共线,所述封闭缝与若干所述插接孔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共线;其中

所述头座本体能够随所述插接杆上下滑动并且通过所述头套与所述插接杆卡设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杆的侧壁上具有一列伸缩柱;

所述封闭缝的两侧的所述头套上设置有若干左半罩和若干右半罩;以及

每个所述左半罩与一个所述右半罩适配,所述左半罩上开设有探入口,其中

所述左半罩和所述右半罩环抱一所述插接杆并且所述伸缩柱能够卡设在所述探入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左半罩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卡设柱,所述右半罩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卡设口,其中

所述卡设柱插接在所述卡设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头座本体包括皮套和包覆在所述皮套内的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通过防螨纱线配合抗菌纱线实现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下两上一下、一下两上一下和一上两下一上,不仅形成了第一定位花型和第二定位花型,并且使作为纬线的抗菌纱线形成封闭环,防止细菌的溢散。

此种头座,通过采用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织成的头套,实现良好的防螨抗菌的效果以及通过头套处的封闭缝以及头套的设置,与插接杆定位固定,从而实现头座本体的良好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的组织点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螨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抗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半罩和右半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面料层a,第二面料层b,防螨纱线1,第二弹力丝101,防螨纤维102,抗菌纱线2,第三弹力丝201,壳聚糖纤维202,第一定位花型3,第二定位花型4,第一弹力丝5,竹纤维6,头座本体7,头套8,左半罩801,卡设柱8011,探入口8012,右半罩802,卡设口8021,插接杆9,伸缩柱10,腔体1001,弹簧1002,伸缩球头100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

一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包括:作为经线的防螨纱线1和作为纬线的抗菌纱线2编织而成的第一面料层a;

所述的车用内饰防螨面料通过6根经纱和4根纬纱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一上,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一上一下,第三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四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五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两上一下,第六经纱上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两下一上,第二纬纱分别与所述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的组织点形成第一定位花型3,第三纬纱分别与所述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的组织点形成第二定位花型4。

此种车用内饰防螨面料,通过防螨纱线1配合抗菌纱线2实现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下两上一下、一下两上一下和一上两下一上,不仅形成了第一定位花型3和第二定位花型4,并且使作为纬线的抗菌纱线2形成封闭环,防止细菌的溢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料层a之下具有第二面料层b,所述第二面料层b包括作为经线和纬线的吸收纤维,

所述吸收纤维为包芯纱,所述吸收纤维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一弹力丝5,作为包覆纱的竹纤维6,所述包覆纱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插层氧化石墨烯层。

通过采用第一弹力丝5,保证吸收纤维整体的弹性,通过竹纤维6保证吸收纤维的强度,通过二氧化钛插层氧化石墨烯层,能够很好的吸收降解汽车座椅皮革释放的甲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的溢散。其中,因为竹纤维6为螺旋缠绕,其配合第一弹力丝5,保证了整体吸收纤维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螨纱线1为包芯纱,所述防螨纱线1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二弹力丝101,作为包覆纱的防螨纤维102。

通过采用第二弹力丝101,保证防螨纱线1整体的弹性,通过防螨纤维102的采用,保证其防螨的效果。因为防螨纤维102是螺旋缠绕,同样保证了整体防螨纱线1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纱线2为包芯纱,所述抗菌纱线2包括作为内芯的第三弹力丝201,作为包覆纱的壳聚糖纤维202。

通过采用第三弹力丝201,保证抗菌纱线2整体的弹性,通过壳聚糖纤维202的采用,保证其抗菌的效果。因为壳聚糖纤维202是螺旋缠绕,同样保证了整体抗菌纱线2的弹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图6~8所示

一种头座,包括:头座本体7和由如上所述的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织成的头套8,所述头座本体7之下具有若干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接有插接杆9,所述头套8罩设在所述头座本体7上并且具有一封闭缝;若干所述插接孔的圆心共线,所述封闭缝与若干所述插接孔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共线;其中

所述头座本体7能够随所述插接杆9上下滑动并且通过所述头套8与所述插接杆9卡设固定。

此种头座,通过采用车用内饰防螨面料织成的头套8,实现良好的防螨抗菌的效果以及通过头套8处的封闭缝以及头套8的设置,与插接杆9定位固定,从而实现头座本体7的良好固定效果。

因为该车用内饰防螨面料具有良好的弹力效果,因此便于实现头套8内衬外翻晾晒的效果。便于清洗晾晒。

具体地,所述插接杆9的侧壁上具有一列伸缩柱10;所述封闭缝的两侧的所述头套8上设置有若干左半罩801和若干右半罩802;以及

每个所述左半罩801与一个所述右半罩802适配,所述左半罩801上开设有探入口8012,其中

所述左半罩801和所述右半罩802环抱一所述插接杆9并且所述伸缩柱10能够卡设在所述探入口8012内。

当需要上下滑动头座本体7的时候,按压伸缩柱10,使伸缩柱10缩入,此时上下拉动头座本体7,直至不同的工位,此时伸缩柱10会伸出,实现卡设效果。

具体地,伸缩柱10的结构是,在插接杆9的侧壁上开设一腔体1001,腔体1001内固定一弹簧1002,弹簧1002的一端固定在腔体1001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伸缩球头1003,伸缩球头1003伸出腔体1001,通过按压伸缩球头1003以及伸缩球头1003不同的卡设位置来实现调节头座本体7的高度。为了增强其整体的固定效果,最好设置两列伸缩柱10以及适配的两列探入口8012,以用来平衡头座本体7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左半罩801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卡设柱8011,所述右半罩802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卡设口8021,其中所述卡设柱8011插接在所述卡设口8021内。左半罩801上的卡设柱8011插接在右半罩802上的卡设口8021内,实现良好的定位固定的效果。其中探入口8012的存在,头套8需要清洗的时候,可以通过探入口8012实现挂设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头座本体7包括皮套和包覆在所述皮套内的海绵体。减轻整体头座本体7的重量,减轻伸缩柱10的支撑压力。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