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1033发布日期:2020-06-17 01:1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



背景技术:

国外ar系列步枪如m16、m4等发射机保险结构,均采用的是扣扳机可转换快慢机,其优点是扣扳机转换快慢机不易出现卡死扳机的现象,即使出现卡死扳机,此时扳机不能释放击锤,安全性高,但是在保险状态、连发状态和单发状态之间,相邻两挡转换角度大(90°)。国外ak系列和国内56冲系列能防止“扣扳机转换快慢机出现卡死扳机”现象,且在保险状态、连发状态和单发状态之间,相邻两挡转换角度小,但人机功效不好(转换力过大,且需手离开握把才方便转换)。国内81式步系列、95-1式班用枪族中,均采用的是片簧定位快慢机方式,其优点是人机功效较好,右手握着握把可转换快慢机,且转换力度适中,但在在保险状态、连发状态和单发状态之间,相邻两挡转换角度大(90°),现有技术中的发射机保险结构,存在人机功效和快慢机档位转换不能同时兼容的弊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结构,既能防扳机卡死,又能兼顾人机功效和档位转换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可提高人机功效,左右手均可操作。快慢机定位可靠、转换力度适中、相邻两挡转换角度小,且同时能防止出现“扣扳机转换快慢机易出现卡死扳机”的现象,增加了发射机保险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包括发射机座、安装在发射机座内的扳机、单发阻铁和快慢机,所述扳机和单发阻铁通过扳机轴安装在发射机座的中部,所述快慢机安装在发射机座的后部并置于扳机和单发阻铁尾部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慢机包括快慢机轴和扳把,快慢机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发射机座上设有的快慢机轴孔中,所述快慢机轴上沿轴向设有扳机让位槽、单发阻铁让位槽,所述扳机让位槽和单发阻铁让位槽位于快慢机轴中段,扳机让位槽设有第一限制面,用于扣扳机时,扳机尾部进入扳机让位槽并限制扳机的旋转角度,单发阻铁让位槽设有第二限制面,用于扣扳机时,单发阻铁尾部进入单发阻铁让位槽并限制单发阻铁的旋转角度,所述快慢机轴上沿周向还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位于远离扳把的单发阻铁让位槽一侧,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多个凹形定位圆锥孔;

所述扳机上设有平底u型槽,单发阻铁设置于平底u型槽内,扳机的尾部设有扳机凸笋,扳机凸笋设有扳机工作面和扳机防转限制面,扣扳机时,所述扳机防转限制面与快慢机上的第一限制面配合;

所述单发阻铁尾部设有单发阻铁凸笋,单发阻铁凸笋设有单发阻铁工作面和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扣扳机时,所述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与快慢机上的第二限制面配合;

在扳机与发射机座之间还设置有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所述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设置在扳机右侧,与扳机、单发阻铁一起通过扳机轴装配在发射机座上,用于快慢机转动时与快慢机上的凹形定位圆锥孔配合,对快慢机转动位置定位;

保险状态时,所述快慢机的圆弧面限制扳机凸笋和单发阻铁凸笋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和单发阻铁让位槽,扣动扳机时扳机不会出现卡死现象;连发/单发状态时,所述扳机凸笋和单发阻铁凸笋均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和单发阻铁让位槽或仅有扳机凸笋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而单发阻铁凸笋被快慢机的圆弧面限制,扣住扳机不放时,快慢机向保险位置方向转动很小角度即被限制,停止转动快慢机,快慢机在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作用下,自动回位,防止扳机卡死。

优选地,所述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包括定位凸笋、手柄和立柱,所述定位凸笋设置于手柄和立柱之间,所述定位凸笋为头部带球面圆锥的柱体,快慢机转动时,定位凸笋头部与快慢机上限位槽的凹形定位圆锥孔相配合,对快慢机转动位置定位,所述立柱内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手柄簧和手柄定位头,所述手柄定位头一端抵接手柄簧底部,另一端抵接发射机座底部内平面,所述立柱上沿左右方向还设有手柄销,对手柄定位头轴向限位,按压手柄使定位凸笋进入或退出快慢机的凹形定位圆锥孔,对快慢机旋转位置定位。

优选地,扳机与发射机座之间设有扳机簧,所述扳机簧套设于扳机凸台上,用于扳机旋转复位,单发阻铁中部沿竖向开设有单发阻铁簧孔,单发阻铁簧置于该簧孔内,一端抵接簧孔,另一端抵接扳机的平底u型槽底部,用于单发阻铁旋转复位。

优选地,所述快慢机轴限位槽内的凹形定位圆锥孔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每个凹形定位圆锥孔锥角为90°,相邻两个凹形定位圆锥孔之间的夹角为45°~60°。

优选地,所述快慢机上的扳机让位槽槽壁与扳机凸笋的扳机防转限制面、单发阻铁让位槽槽壁与单发阻铁凸笋的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之间的间隙均为0.3mm~0.8mm。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笋头部球面圆锥的锥角为90°,与快慢机轴的凹形定位圆锥孔配合。

优选地,所述快慢机轴与扳把相对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孔,用于安装右扳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扳机尾部设置扳机凸笋,单发阻铁尾部设置单发阻铁凸笋,分别与快慢机的圆弧面及扳机让位槽、单发阻铁让位槽配合防转动以及通过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自动回位工作模式,在保险状态时,快慢机的圆弧面限制扳机凸笋和单发阻铁凸笋采用工作面,在连发状态时,利用快慢机的圆弧面及扳机让位槽、单发阻铁让位槽,通过限制单发阻铁凸笋和允许扳机凸笋进入扳机让位槽方式实现连发功能,单发状态时,同时允许扳机凸笋和单发阻铁凸笋进入快慢机的相应让位槽中实现单发功能;

2、在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上设置定位凸笋,与快慢机轴的凹形定位圆锥孔配合,相邻两个凹形定位圆锥孔设置夹角为45°~60°,转换快慢机时两挡之间的转换角度小,方便射击者单手正向、反向操作;

3、快慢机上的扳机让位槽壁、单发阻铁让位槽壁与扳机凸笋、单发阻铁凸笋之间设置合适的间隙(0.3mm~0.8mm),在扣住扳机不放时快慢机向保险位置方向转动很小角度即被限制,同时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上的定位凸笋在快慢机上的90°凹形定位圆锥孔内,停止转动快慢机,快慢机在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中手柄簧的作用下,自动回位,能防止扳机卡死;

4、在快慢机与扳把对称的一端安装快换式右扳柄,将现有的快慢机轴与左右扳把采用一体结构更改为可更换式,简化了发射机座结构,左右手均可操作;

5、不占用发射机座外围尺寸,可在回转击锤类型发射机或栓动平移式击针类型发射机设计中广泛采用,移植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慢机处于保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快慢机处于连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快慢机处于单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慢机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慢机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慢机的左视图

图8是图5中a-a剖面图;

图9是图6中b-b剖面图;

图10是图5中c-c剖面图;

图11是快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机的主视图;

图13是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单发阻铁的主视图;

图15是单发阻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的剖视图;

图17是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标记

1-不到位保险,2-不到位保险簧,3-发射机座,4-击锤轴,5-击锤,6-击锤簧套,7-快慢机,701-快慢机圆弧面,702-扳机让位槽,703-第一限制面,704-单发阻铁让位槽,705-第二限制面,706-限位槽,707-凹形定位圆锥孔,708-快慢机轴,709-扳把,8-击锤簧,9-扳机簧,10-扳机轴,11-扳机,1101-扳机凸笋,1102-扳机工作面,1103-扳机防转限制面,12-单发阻铁,1201-单发阻铁凸笋,1202-单发阻铁工作面,1203-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13-单发阻铁簧,14-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1401-定位凸笋,1402-手柄,1403-立柱,15-右扳柄,16-手柄簧,17-手柄销,18-手柄定位头。

α-相邻凹形定位圆锥孔的夹角,β-凹形定位圆锥孔的锥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图1至图17所示,一种防扳机卡死的发射机保险结构,包括发射机座3、安装在发射机座3内的扳机11、单发阻铁12和快慢机7,所述扳机11和单发阻铁12通过扳机轴10安装在发射机座3的中部,所述快慢机7安装在发射机座3的后部并置于扳机11和单发阻铁12尾部上方,所述快慢机7包括快慢机轴708和扳把709,快慢机轴708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发射机座3上设有的快慢机轴孔中,所述快慢机轴708上沿轴向设有扳机让位槽702、单发阻铁让位槽704,所述扳机让位槽702和单发阻铁让位槽704位于快慢机轴708中段,扳机让位槽702设有第一限制面703,用于扣扳机时,扳机尾部进入扳机让位槽702并限制扳机11的旋转角度,单发阻铁让位槽704设有第二限制面705,用于扣扳机时,单发阻铁尾部进入单发阻铁让位槽704并限制单发阻铁12的旋转角度,所述快慢机轴708上沿周向还设有限位槽706,限位槽706位于远离扳把709的单发阻铁让位槽704一侧,所述限位槽706内设置有多个凹形定位圆锥孔707;

所述扳机11上设有平底u型槽,单发阻铁12设置于平底u型槽内,扳机的尾部设有扳机凸笋1101,扳机凸笋1101设有扳机工作面1102和扳机防转限制面1103,扣扳机时,所述扳机防转限制面1103与快慢机上的第一限制面703配合;

所述单发阻铁12尾部设有单发阻铁凸笋1201,单发阻铁凸笋1201设有单发阻铁工作面1202和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1203,扣扳机时,所述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1203与快慢机上的第二限制面705配合;

在扳机11与发射机座3之间还设置有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14,所述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14设置在扳机11右侧,与扳机11、单发阻铁12一起通过扳机轴10装配在发射机座3上,用于快慢机7转动时与快慢机上的凹形定位圆锥孔配合,对快慢机转动位置定位;

保险状态时,所述快慢机的圆弧面701限制扳机凸笋1101和单发阻铁凸笋1201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702和单发阻铁让位槽704,扣动扳机时扳机不会出现卡死现象;连发/单发状态时,所述扳机凸笋1101和单发阻铁凸笋1201均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702和单发阻铁让位槽704或仅有扳机凸笋1101进入快慢机的扳机让位槽702而单发阻铁凸笋1201被快慢机的圆弧面701限制,扣住扳机11不放时,快慢机7向保险位置方向转动很小角度即被限制,停止转动快慢机,快慢机在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14作用下,自动回位,防止扳机卡死。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14包括定位凸笋1401、手柄1402和立柱1403,所述定位凸笋1401设置于手柄1402和立柱1403之间,所述定位凸笋1401为头部带球面圆锥的柱体,球面圆锥的锥角为90°,快慢机7转动时,定位凸笋1401头部与快慢机上限位槽的凹形定位圆锥孔707相配合,对快慢机7转动位置定位,所述立柱1403内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手柄簧16和手柄定位头18,所述手柄定位头18一端抵接手柄簧16底部,另一端抵接发射机座3底部内平面,所述立柱1403上沿左右方向还设有手柄销17,对手柄定位头19轴向限位,按压手柄1402使定位凸笋1401进入或退出快慢机的凹形定位圆锥孔707,对快慢机7旋转位置定位。

如图1至图4所示,扳机11与发射机座3之间设有扳机簧9,所述扳机簧9套设于扳机凸台上,用于扳机11旋转复位,单发阻铁12中部沿竖向开设有单发阻铁簧孔,单发阻铁簧13置于该簧孔内,一端抵接簧孔,另一端抵接扳机的u型槽底部,用于单发阻铁旋转复位。

如图6、图9、图11所示,在本实施里中,所述快慢机轴限位槽内的凹形定位圆锥孔707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每个凹形定位圆锥孔锥角为90°,相邻两个凹形定位圆锥孔之间的夹角为45°~60°,转换快慢机时相邻两挡之间的转换角度小。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里中,所述快慢机上的扳机让位槽702槽壁与扳机凸笋的扳机防转限制面1103、单发阻铁让位槽704壁与单发阻铁凸笋的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1203之间的间隙均为0.3mm~0.8mm,能够在扣住扳机不放时快慢机向保险位置方向转动很小角度即被限制。

如图5、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射击者左右手都可以操作快慢机,在快慢机轴与扳把相对的一端沿轴向还开设有孔,用于安装右扳柄15,右扳柄15装配在快慢机7上并限位于发射机座3的内壁,使右扳柄能带动快慢机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机座内还安装有实现发射机功能的其他结构件,击锤簧8套装在击锤5上,击锤簧套6套装在击锤5上的击锤套筒和击锤簧8内孔之间,并通过击锤轴4装配在发射机座3上,不到位保险簧2套装在不到位保险1上,通过击锤轴4装配在发射机座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连发状态或单发状态射击后,扣着扳机不放并将快慢机向保险状态转动,此时快慢机只能转动很小的角度,扳机凸笋上的扳机防转限制面或单发阻铁凸笋上的单发阻铁防转限制面被快慢机上的第一限制面或第二限制面限制而不能再继续转动,此时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上的定位凸笋仍处于快慢机上的凹形定位圆锥孔中,停止转动快慢机,快慢机在快慢机定位手柄组件上安装的手柄簧作用下,快慢机自动回位,放松扳机,在扳机簧的作用下,扳机自动回位,不会出现扳机卡死现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