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4329发布日期:2020-07-17 16:0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胶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金属凹版画时,往往需要以金属片材为基础,通过压印以及彩色印刷等加工工序,形成具有微浮雕的金属版画。而其制备方法中,第一步就是进行塑封处理,即通过过胶机(也叫过塑机、塑封机、热压机、压膜机等),将金属薄片和塑料透明薄膜进行复合。

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复合的流程一般是,将金属薄片平铺在一张硅油纸上,硅油纸能够对金属薄片形成保护并使金属薄片更平整,随后在金属薄片上覆盖一层塑料透明薄膜,使金属薄片和塑料透明薄膜位置相对居中,随后经过过胶机热压。由于塑料透明薄膜表面有一层热熔胶土层,因此在过胶机的加热下,会产生粘性,则透明塑料薄膜与金属薄片会贴合在一起。将粘附有金属薄片的塑料透明薄膜从硅油纸上取下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处理。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5611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封塑机,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封塑装置、冷却压平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安装架,其主要特点是加热装置由每条封塑胶辊内部安装电阻丝构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相对应的,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的厚度也会发生变化。而上述技术方案中,封塑胶辊不能进行调节以适应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厚度的变化,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调节胶辊之间缝隙大小的过胶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其具有能够调节胶辊之间缝隙大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过胶机构,所述过胶机构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的第一预热辊、第一加热辊和第一整平辊,所述第一预热辊靠近所述基座一侧的所述安装块上还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预热辊,所述第一预热辊和所述第二预热辊接触,所述第一加热辊靠近所述基座一侧的所述安装块上还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加热辊,所述第一加热辊和所述第二加热辊接触,所述第一整平辊靠近所述基座一侧的所述安装块上还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整平辊,所述第一整平辊和所述第二整平辊接触,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过胶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块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过胶机构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一预热辊和第二预热辊配合,能够对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预加热和预平整;而第一加热辊和第二加热辊配合能够对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加热,从而将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加热粘合;而通过第一整平辊和第二整平辊配合,能够将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最后的整平。而调节装置能够根据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的厚度对过胶机构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安装块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上沿加工方向开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预热辊上的轴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一加热辊上的轴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孔与所述第一整平辊上的轴承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预热辊可在第一调节孔内滑动以调节第一预热辊和第二预热辊之间的贴合紧密程度;而第一加热辊可在第二调节孔内滑动以调节第一加热辊和第二加热辊之间的贴合紧密程度;第一整平辊可在第三调节孔内滑动以调节第一整平辊和第二整平辊之间的贴合紧密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组两个第一粗调螺栓,两个所述第一粗调螺栓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粗调螺栓贯穿所述安装块并伸入所述第一调节孔内,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的所述第一粗调螺栓与所述第一预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组两个第二粗调螺栓,两个所述第二粗调螺栓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粗调螺栓贯穿所述安装块并伸入所述第二调节孔内,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的所述第二粗调螺栓与所述第一加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组两个第三粗调螺栓,两个所述第三粗调螺栓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粗调螺栓贯穿所述安装块并伸入所述第三调节孔内,位于所述第三调节孔内的所述第三粗调螺栓与所述第一整平辊上的轴承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粗调螺栓能够推动第一预热辊在第一调节孔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预热辊和第二预热辊之间的抵紧程度。而第二粗调螺栓能够推动第一加热辊在第二调节孔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加热辊和第二加热辊之间的抵紧程度。第三粗调螺栓则可以推动第一整平辊在第三调节孔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整平辊和第二整平辊之间的抵紧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粗调螺栓上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细调螺栓,所述第一细调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预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第二粗调螺栓上轴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细调螺栓,所述第二细调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加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第三粗调螺栓上轴向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细调螺栓,所述第三细调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整平辊上的轴承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粗调螺栓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预热辊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一细调螺栓对第一预热辊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预热辊的调节精度。第二粗调螺栓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加热辊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二细调螺栓对第一加热辊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加热辊的调节精度。第三粗调螺栓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整平辊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三细调螺栓对第一整平辊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整平辊的调节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细调螺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环,所述第一转环上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一抵紧片,所述第一抵紧片与所述第一预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第二细调螺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环上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二抵紧片,所述第二抵紧片与所述第一加热辊上的轴承抵紧;所述第三细调螺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环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三转环,所述第三转环上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三抵紧片,所述第三抵紧片与所述第一整平辊上的轴承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抵紧片通过第一转环和第一环槽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一细调螺栓上,因此第一细调螺栓拧动可推动第一抵紧片与第一预热辊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预热辊的调节稳定性。第二抵紧片通过第二转环和第二环槽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二细调螺栓上,因此第二细调螺栓拧动可推动第二抵紧片与第一加热辊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加热辊的调节稳定性。第三抵紧片通过第三转环和第三环槽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三细调螺栓上,因此第三细调螺栓拧动可推动第三抵紧片与第一整平辊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整平辊的调节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抵紧片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抵紧片两侧的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侧壁上则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和所述第一滑移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抵紧片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抵紧片两侧的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侧壁上则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和所述第二滑移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抵紧片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滑移块,所述第三抵紧片两侧的所述第三调节孔的侧壁上则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滑移槽,所述第三滑移槽和所述第三滑移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移块和第一滑移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一抵紧片在第一调节孔内的滑动稳定性;第二滑移块和第二滑移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二抵紧片在第二调节孔内的滑动稳定性;第三滑移块和第三滑移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三抵紧片在第三调节孔内的滑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预热辊的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块,且所述安装块外的所述第二预热辊的转轴上固定套接安装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加热辊的转轴上则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整平辊的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块,且所述安装块外的所述第二整平辊的转轴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件,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转动,而第一传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预热辊转动,第二预热辊作为主动辊还能带动第一预热辊转动。而第三传动齿轮则能够带动第二整平辊转动,第二整平辊作为主动辊能够带动第一整平辊转动。而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则能够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一加热辊转动,第一加热辊作为主动辊能够带动第二加热辊转动,从而进行正常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内设有空腔,且所述驱动壳靠近所述安装块一侧的侧壁上转动贯穿安装有驱动杆,位于所述驱动壳外的所述驱动杆上固定套接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生产时,只需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则位于驱动壳外的驱动齿轮转动,而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因此,驱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转动,以驱动过胶机构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能够提高传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壳一侧的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贯穿所述驱动壳一侧的侧壁,且位于所述驱动壳内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一锥齿轮,而位于所述驱动壳内的所述驱动杆上则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而第一锥齿轮转动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则会带动驱动杆转动,以驱动过胶机构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过胶机构以及能够对过胶机构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从而根据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的厚度对过胶机构进行调节,以提高过胶机的适用范围,并提高生产质量;

2.通过第一粗调螺栓和第一调节孔配合、第二粗调螺栓和第二调节孔配合、第三粗调螺栓和第三调节孔配合,能够对过胶机构进行调节;

3.通过设置第一细调螺栓、第二细调螺栓和第三细调螺栓,能够对过胶机构进行细调,以提高过胶机构调节的精度;

4.通过设置第一抵紧片、第二抵紧片和第三抵紧片能够提高过胶机构调节时的稳定性;

5.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件提供驱动力,传动件将驱动力稳定的传递给过胶机构以进行正常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胶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安装块;12、第一调节孔;13、第二调节孔;14、第三调节孔;2、过胶机构;21、第一预热辊;22、第二预热辊;23、第一加热辊;24、第二加热辊;25、第一整平辊;26、第二整平辊;3、调节装置;4、第一粗调螺栓;41、第一螺纹孔;42、第一细调螺栓;43、第一环槽;44、第一转环;45、第一抵紧片;46、第一滑移块;47、第一滑移槽;5、第二粗调螺栓;51、第二螺纹孔;52、第二细调螺栓;53、第二环槽;54、第二转环;55、第二抵紧片;56、第二滑移块;57、第二滑移槽;6、第三粗调螺栓;61、第三螺纹孔;62、第三细调螺栓;63、第三环槽;64、第三转环;65、第三抵紧片;66、第三滑移块;67、第三滑移槽;7、驱动机构;8、驱动件;81、驱动壳;82、驱动电机;83、第一锥齿轮;84、驱动杆;85、第二锥齿轮;86、驱动齿轮;9、传动件;91、第一传动齿轮;92、第二传动齿轮;93、第三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过胶机的压辊调节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1,安装块11上安装有过胶机构2。

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安装块11均沿加工方向依次开设有竖直的第一调节孔12、第二调节孔13和第三调节孔14。其中第一调节孔12内通过轴承滑动安装有第一预热辊21,第一预热辊21下方的安装块11上则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预热辊22。第二调节孔13内通过轴承滑动安装有第一加热辊23,第一加热辊23下方的安装块11上则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加热辊24。第三调节孔14内通过轴承滑动安装有第一整平辊25,第一整平辊25下方的安装块11上则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整平辊26。

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块11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过胶机构2的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包括一组两个第一粗调螺栓4,两个第一粗调螺栓4分别与一个安装块11螺纹连接,且第一粗调螺栓4靠近基座1的一端贯穿安装块11并伸入第一调节孔12内。第一粗调螺栓4上轴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1,第一螺纹孔41内螺纹连接有与第一粗调螺栓4同轴线的第一细调螺栓42。第一细调螺栓42靠近基座1的一端周向开设有第一环槽43,第一环槽43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环44,第一转环44上则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一抵紧片45,第一抵紧片45在第一细调螺栓42的推动下与第一预热辊21上的轴承抵紧,从而推动第一预热辊21和第二预热辊22抵紧。第一抵紧片4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滑移块46,而第一调节孔12两个竖直的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移槽47,第一滑移槽47与第一滑移块46滑动连接以提高第一抵紧片45的滑动稳定性。

如图3和图5所示,调节装置3还包括一组两个第二粗调螺栓5,两个第二粗调螺栓5分别与一个安装块11螺纹连接,且第二粗调螺栓5靠近基座1的一端贯穿安装块11并伸入第二调节孔13内。第二粗调螺栓5上轴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51,第二螺纹孔51内螺纹连接有与第二粗调螺栓5同轴线的第二细调螺栓52。第二细调螺栓52靠近基座1的一端周向开设有第二环槽53,第二环槽53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环54,第二转环54上则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二抵紧片55,第二抵紧片55在第二细调螺栓52的推动下与第一加热辊23上的轴承抵紧,从而推动第一加热辊23和第二加热辊24抵紧。第二抵紧片5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滑移块56,而第二调节孔13两个竖直的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移槽57,第二滑移槽57与第二滑移块56滑动连接以提高第二抵紧片55的滑动稳定性。

如图3和图6所示,调节装置3还包括一组两个第三粗调螺栓6,两个第三粗调螺栓6分别与一个安装块11螺纹连接,且第三粗调螺栓6靠近基座1的一端贯穿安装块11并伸入第三调节孔14内。第三粗调螺栓6上轴向开设有第三螺纹孔61,第三螺纹孔61内螺纹连接有与第三粗调螺栓6同轴线的第三细调螺栓62。第三细调螺栓62靠近基座1的一端周向开设有第三环槽63,第三环槽63内转动安装有第三转环64,第三转环64上则固定安装有弧形的第三抵紧片65,第三抵紧片65在第三细调螺栓62的推动下与第一整平辊25上的轴承抵紧,从而推动第一整平辊25和第二整平辊26抵紧。第三抵紧片6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三滑移块66,而第三调节孔14两个竖直的侧壁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滑移槽67,第三滑移槽67与第三滑移块66滑动连接以提高第三抵紧片65的滑动稳定性。

如图1和图7所示,基座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过胶机构2的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件8,驱动件8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壳81一侧的基座1上的驱动壳81,驱动壳81内设有空腔。驱动壳81一侧的基座1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2,驱动电机82的转轴转动贯穿驱动壳81一侧的侧壁,且位于驱动壳81内的驱动电机82的转轴上还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一锥齿轮83。驱动壳81靠近安装块11一侧的侧壁上则垂直转动贯穿安装有一根驱动杆84,驱动壳81内的驱动杆84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锥齿轮85,第一锥齿轮83和第二锥齿轮85啮合。

驱动壳81外的驱动杆84上则固定套接安装有驱动齿轮86,而过胶机构2上还安装传动件9。传动件9包括第一传动齿轮91,第一传动齿轮91固定套接安装在安装块11外的第二预热辊22的转轴上,第一传动齿轮91与驱动齿轮86啮合。而安装块11外的第一加热辊23的转轴上则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92,第二传动齿轮92与第一传动齿轮91啮合。安装块11外的第二整平辊26的转轴上则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93,第三传动齿轮93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92和驱动齿轮86啮合。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根据金属薄片和塑料透明薄膜的厚度,对过胶机构2进行调节。此时拧动第一粗调螺栓4,第一粗调螺栓4能够推动第一预热辊21在第一调节孔12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预热辊21和第二预热辊22之间的抵紧程度。而第二粗调螺栓5能够推动第一加热辊23在第二调节孔13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加热辊23和第二加热辊24之间的抵紧程度。第三粗调螺栓6则可以推动第一整平辊25在第三调节孔14内滑动并形成紧固,从而调节第一整平辊25和第二整平辊26之间的抵紧程度。

且由于第一粗调螺栓4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预热辊21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一细调螺栓42对第一预热辊21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预热辊21的调节精度。第二粗调螺栓5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加热辊23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二细调螺栓52对第一加热辊23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加热辊23的调节精度。第三粗调螺栓6螺纹间距较宽,因此只能对第一整平辊25进行粗调,此时可通过拧动第三细调螺栓62对第一整平辊25进行细调,从而提高第一整平辊25的调节精度。

在此过程中,第一抵紧片45通过第一转环44和第一环槽43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一细调螺栓42上,因此第一细调螺栓42拧动可推动第一抵紧片45与第一预热辊21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预热辊21的调节稳定性。第二抵紧片55通过第二转环54和第二环槽53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二细调螺栓52上,因此第二细调螺栓52拧动可推动第二抵紧片55与第一加热辊23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加热辊23的调节稳定性。第三抵紧片65通过第三转环64和第三环槽63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三细调螺栓62上,因此第三细调螺栓62拧动可推动第三抵紧片65与第一整平辊25上的轴承抵紧,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整平辊25的调节稳定性。

且第一滑移块46和第一滑移槽47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一抵紧片45在第一调节孔12内的滑动稳定性;第二滑移块56和第二滑移槽57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二抵紧片55在第二调节孔13内的滑动稳定性;第三滑移块66和第三滑移槽67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三抵紧片65在第三调节孔14内的滑动稳定性。

过胶机构2调节完成后即可启动驱动机构7,以进行正常的过胶生产。此时,驱动电机82的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一锥齿轮83转动,而第一锥齿轮83转动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5转动,第二锥齿轮85则会带动驱动杆84转动。驱动杆84转动则位于驱动壳81外的驱动齿轮86转动,而驱动齿轮86与第一传动齿轮91和第三传动齿轮93啮合,因此,驱动齿轮86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91和第三传动齿轮93转动;第一传动齿轮91和第三传动齿轮93又能带动第二传动齿轮92转动。

第一传动齿轮91能够带动第二预热辊22转动,第二预热辊22作为主动辊还能带动第一预热辊21转动。而第三传动齿轮93则能够带动第二整平辊26转动,第二整平辊26作为主动辊能够带动第一整平辊25转动。而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93则能够带动第二传动齿轮92转动,第二传动齿轮92带动第一加热辊23转动,第一加热辊23作为主动辊能够带动第二加热辊24转动。

则在驱动机构7的驱动下,第一预热辊21和第二预热辊22配合,能够对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预加热和预平整;而第一加热辊23和第二加热辊24配合能够对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加热,从而将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加热粘合;而通过第一整平辊25和第二整平辊26配合,能够将金属薄片和透明塑料薄膜进行最后的整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