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6049发布日期:2020-08-14 20: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捕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军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黑飞带来的低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无人机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对反无人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反无人机技术主要有毁伤技术和干扰技术。毁伤技术通过运用导弹、激光、微波等方式摧毁无人机。干扰技术运用数据链干扰等技术对无人机实施有效干扰,使无人机的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失效,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返航。这两种技术存在成本高、目标无人机的捕获及完整性无法保证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而设计了一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内置降落伞的网捕装置。该网捕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该网捕装置可装入发射筒中,在发射筒中火药的作用下从筒中发射出来,发射速度高,网捕装置中延时引信引爆火药使内置的柔性网展开,柔性网缠绕目标飞行器桨叶后将内置降落伞拖出,目标无人机失去动力后可通过降落伞安全降落,从而完整地捕获目标无人机。

(2)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可以包括:

头罩1、主舱2、网舱3、降落伞4、延时器5、火药6、质量块7、主体8、柔性网9、密封圈10和产气火工品11,其中:

头罩1与主舱2连接;

主舱2与网舱3连接;

4个质量块7安装在主体8上,并与柔性网9的牵引绳连接;

柔性网9设置在网舱3中;

主体8上开有通孔;

通孔与产气火工品11连接,工作时产气火工品11产生大量气体将网舱3向后推动,并带动柔性网9拉开;

火药6装于主体8前端盲孔处,并用延时器5将盲孔堵住。

降落伞4与主体8连接,降落伞4设置在主舱2前部和头罩1中。

(3)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装入发射筒,发射筒可在地面发射或搭载飞行器在空中发射,成本低、灵活性强、外形好、射程远、捕获目标后可安全落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剖面示意图。

其中,1-头罩、2-主舱、3-网舱、4-降落伞、5-延时器、6-火药、7-质量块、8-主体、9-柔性网、10-密封圈、11-产气火工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剖面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可以包括:头罩1、主舱2、网舱3、降落伞4、延时器5、火药6、质量块7、主体8、柔性网9、密封圈10和产气火工品11。

其中:头罩1与主舱2连接;主舱2与网舱3连接;4个质量块7安装在主体8上,并与柔性网9的牵引绳连接;柔性网9设置在网舱3中;主体8上开有通孔;通孔与产气火工品11连接,工作时产气火工品11产生大量气体将网舱3向后推动,并带动柔性网9拉开;火药6装于主体8前端盲孔处,并用延时器5将盲孔堵住;降落伞4与主体8连接,降落伞4设置在主舱2前部和头罩1中。

其中:网捕装置外形类似炮弹即呈炮弹型。产气火工品11安装在主体8侧壁的孔处。密封圈10装于网舱3中间圆柱体凹槽处。主舱2和网舱3通过胶接连接;降落伞4设置在头罩1中。头罩1和主舱2通过胶接连接。降落伞4设置在网捕装置前部,柔性网9设置在网捕装置后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主要由头罩1、主舱2、网舱3、降落伞4、延时器5、火药6、质量块7、主体8、柔性网9、密封圈10和产气火工品11等组成。

该网捕装置外形类似炮弹,可由发射筒发射。4个质量块7安装在主体8上,并与柔性网9的牵引绳连接。折叠好的柔性网9放入网舱3中,并通过绳连接。主体8上开有通孔以便安装产气火工品11,工作时产气火工品11产生大量气体将网舱3向后推动,并带动柔性网9拉开。火药6装于主体8前端盲孔处,并用延时器5将孔堵住。待柔性绳9拉开后延时器5工作引爆火药6,大量高温高压气体从主体8内预制的槽将质量块7向外推出,质量块7牵引柔性网9张开。降落伞4与主体8通过绳连接,在柔性网9挂住捕获目标后,由于惯性作用,头罩1和降落伞4继续向前运动,此时,绳将降落伞4从头罩1中拉出,柔性网9与捕获目标自由落体时,降落伞4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完成张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所示:

s11,将产气火工品11安装在主体8侧壁的孔处。火药6塞入主体8前端盲孔中,并用延时器5堵住。

s12,将密封圈10装于网舱3中间圆柱体凹槽处。

s13,将折叠好的柔性网9塞入网舱3中,并用绳连接在一起。之后,将柔性网9的牵引绳与质量块7相连,将质量块7安装于主体8对应的位置。将主体8从后往前塞入主舱2后,将网舱3圆柱体塞入主体8后端盲孔处。主舱2和网舱3通过胶接连接。

s14,降落伞4与主体8连接,将伞体塞入头罩1中。头罩1和主舱2通过胶接连接。

这种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即安装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的捕获过程的步骤如下所示:

s21,计算目标飞行器高度、速度,设置延时器5延时参数;

s22,将网捕装置放入发射筒中,发射;

s23,网捕装置靠近目标飞行器,产气火工品11工作,网舱3与主舱2分离,质量块7炸飞,柔性网9张开,缠绕目标飞行器桨叶,拉出降落伞4;

s24,降落伞4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张开,将无人机缓慢下降着陆,完成捕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发射筒发射的网捕装置主要由壳体、质量块、火工品、柔性网、降落伞和延时器等组成。该网捕装置外形类似炮弹,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结构从头到尾依次为伞舱、主舱和网舱。网捕装置从发射筒发射后,火工品工作将网舱向后推出,将柔性网拉开并将主体牵引脱离主舱,延时器工作将质量块炸飞带动柔性网展开,柔性网缠绕无人机后使整个系统减速,在惯性的作用下,头舱继续向前运动将降落伞拉开,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降落伞完全展开将目标无人机缓慢落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操作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应用,为了简明,不再赘述各种组合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按实际需要将上述的操作步骤的顺序进行灵活调整,或者将上述步骤进行灵活组合等操作。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