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1816发布日期:2020-06-12 17:16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高效转化光能发电技术领域和人造核辐射源高效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主要用于核辐射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利用核辐射源c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上吸收能量,核辐材料a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b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导体负载r连接核辐材料a、b,使得核辐材料a、b之间产生电势差,形成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同理核辐材料b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a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就这样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在两种核辐材料产生电流和交流电能提高转化效率。解决了现有光伏发电效率过低的技术难题,适宜于高效转化光能发电技术领域和人造核辐射源高效发电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提出了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主要用于核辐射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利用核辐射源c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上吸收能量,核辐材料a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b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导体负载r连接核辐材料a、b,使得核辐材料a、b之间产生电势差,形成电流流动转变为电能。同理核辐材料b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a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就这样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在两种核辐材料产生电流和电能提高转化效率。解决了现有光伏发电效率过低的技术难题,适宜于高效转化光能发电技术领域和人造核辐射源高效发电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核辐射源c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连接核辐材料a、b,使得核辐材料a、b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材料a、b相对核辐射源c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即核辐材料a处于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b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交替变换核辐材料b处于核辐射源c辐射时,核辐材料a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a和不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b产生电势差形成交流电流。

优选地,所述核辐材料a、b为具有接受核辐射后致使电子核外层电子得失特性的光伏材料,如石墨烯、单晶硅材料。

优选地,所述核辐射源c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和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

优选地,所述核辐射源c利用凸镜原理将辐射束聚集为亮区和暗区,核辐材料a、b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源c辐射产生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材料为固体粉末颗粒,利用惰性气体、惰性液体运载核辐材料形成气凝胶,在核辐射源c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材料为液体流动性光伏材料,在核辐射源c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射源c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利用平面镜将辐射能量收集照射到辐射材料外部,辐射材料的外部为亮区、辐射材料的内部为暗区,亮区和暗区通过绝缘材料隔绝,核辐材料在亮区和暗区相对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射源c为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在辐射材料内部发射辐射能量,辐射材料的外部为暗区、辐射材料的内部为亮区,亮区和暗区通过绝缘材料隔绝,核辐材料在亮区和暗区相对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优选地,所述核辐射源c利用中空透镜原理将辐射束聚集为亮区和暗区,通过控制中空透镜内部介质的密度、性质和连续性,将辐射束交替变换亮区和暗区,静止的核辐材料在相对交替变换运动亮区和暗区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用核辐射源c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连接核辐材料a、b,使得核辐材料a、b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类似太阳核源交替照射地球阳面和阴面的核辐材料,形成大地电流;

(2)本发明的核辐材料a、b交替接受核辐射源c吸收能量,提高传统核辐材料直接接受核辐射源c吸收能量的效率;

(3)本发明通过核辐材料a、b交替接受核辐射源c吸收能量,增加核辐射源c强度,穿透核辐材料a、b吸收能量提高产生高强度交流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核辐射源c相对交变运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核辐射源c在外部静止,核辐材料a、b相对交变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核辐射源c在内部静止,核辐材料a、b相对交变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核辐射交变发电技术核辐射源c核辐材料a、b静止,改变透镜折射率示意图。

图中:

1、核辐射源c(101);2、核辐材料a(102);3、核辐材料b(103);4、导体负载r(104);5、导电网(201);6、核辐射集中透镜(202);7、绝缘材料(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104)连接核辐材料a、b(102、103),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核辐射源c(101)微动在核辐射集中透镜(202)作用下,使得核辐射源c(101)相对交替变换运动,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静止不动吸收能量,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

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即核辐材料a(102)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b(103)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交替变换核辐材料b(103)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a(102)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a(102)和不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b(103)产生电势差形成交流电流。

所述核辐材料a、b(102、103)为具有接受核辐射后致使电子核外层电子得失特性的光伏材料,如石墨烯、单晶硅材料等。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和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

所述核辐射源c(101)利用凸镜原理,通过核辐射集中透镜(202)将辐射束聚集为亮区和暗区,核辐材料a、b(102、103)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产生交流电能,并通过导电网(201)将电能导出给导体负载r(104)使用,形成凸镜结构的交变核辐电能板。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104)连接核辐材料a、b(102、103),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核辐射源c(101)静止不动,改变核辐射集中透镜(202)的折射了,使得核辐射源c(101)相对交替变换运动,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静止不动吸收能量,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

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即核辐材料a(102)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b(103)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交替变换核辐材料b(103)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a(102)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a(102)和不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b(103)产生电势差形成交流电流。

所述核辐材料a、b(102、103)为具有接受核辐射后致使电子核外层电子得失特性的光伏材料,如石墨烯、单晶硅材料等。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和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

所述静止的核辐射源c(101)利用凸镜原理,通过核辐射集中透镜(202)将辐射束聚集为亮区和暗区,再交替改变核辐射集中透镜(202)的折射率,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产生交流电能,并通过导电网(201)将电能导出给导体负载r(104)使用,形成凸镜结构的交变核辐电能板。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104)连接核辐材料a、b(102、103),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核辐射源c(101)静止不动,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交替变换运动吸收能量,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

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即核辐材料a(102)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b(103)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交替变换核辐材料b(103)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a(102)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a(102)和不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b(103)产生电势差形成交流电流。

所述核辐材料a、b(102、103)为具有接受核辐射后致使电子核外层电子得失特性的光伏材料,如石墨烯、单晶硅材料等。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和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

所述核辐材料为固体粉末颗粒,利用惰性气体、惰性液体运载核辐材料形成气凝胶,在核辐射源c(101)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所述核辐材料为液体流动性光伏材料,在核辐射源c(101)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利用平面镜将辐射能量收集照射到辐射材料外部,辐射材料的外部为亮区、辐射材料的内部为暗区,亮区和暗区通过绝缘材料(203)隔绝,核辐材料在亮区和暗区相对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并通过导电网(201)将电能导出给导体负载r(104)使用,形成内外循环结构的交变核辐电能外球结构。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上吸收能量,导体负载r(104)连接核辐材料a、b(102、103),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核辐射源c(101)静止不动,辐射到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交替变换运动吸收能量,使得核辐材料a、b(102、103)之间产生交替电势差,形成交替电流流动转变为交流电能。

核辐材料a、b(102、103)相对核辐射源c(101)交替变换接受核辐射,即核辐材料a(102)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b(103)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交替变换核辐材料b(103)处于核辐射源c(101)辐射时,核辐材料a(102)处于暗区不接受核辐射源c(101)辐射,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a(102)和不接受辐射的核辐材料b(103)产生电势差形成交流电流。

所述核辐材料a、b(102、103)为具有接受核辐射后致使电子核外层电子得失特性的光伏材料,如石墨烯、单晶硅材料等。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自然界太阳的核辐射源和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

所述核辐材料为固体粉末颗粒,利用惰性气体、惰性液体运载核辐材料形成气凝胶,在核辐射源c(101)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所述核辐材料为液体流动性光伏材料,在核辐射源c(101)的亮区和暗区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

所述核辐射源c(101)为人工制造核反应的核辐射源,在其内部辐射能量收集照射到辐射材料内部,辐射材料的内部为亮区、辐射材料的外部为暗区,亮区和暗区通过绝缘材料(203)隔绝,核辐材料在亮区和暗区相对交替变换运动接受辐射能量,亮区和暗区的核辐材料产生电势差和交流电能,并通过导电网(201)将电能导出给导体负载r(104)使用,形成内外循环结构的交变核辐电能内球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