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35751发布日期:2020-08-28 17:28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涉及核岛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核辅助厂房是核电站核岛厂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废液系统是核辅助厂房的多个重要系统之一,为避免和减少辐射照射可能对核电厂人员带来健康危险,满足三代核电安全技术标准,在确保工艺系统功能完整的前提下,需要对核废液系统在核辅助厂房中的布置做全面的规划,以便满足设备安装、检修和通行要求,保证正常运行和停堆检修期间以及人员的安全,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能够在确保工艺系统功能完整的前提下,满足设备安装、检修和通行要求,设置合理的分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停堆检修期间人员安全,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设有核废液系统的核辅助厂房包括地下两层和地上六层;地下二层设有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工艺和化学排水泵间、阀门操作间、地面排水坑、工艺和化学疏水坑;地下一层设有硼回收中间贮槽间、硼回收输送泵间、核废液带放管道间;地上一层设有前贮槽间、前贮槽泵间、硼回收浓缩液槽间、浓缩液泵间、除气塔疏水泵及换热器间、蒸馏液监测槽间;地上二层设有核废液管道间、除气塔及换热器间、蒸发及换热间、蒸发器阀门操作间、人员进入通道;地上三层设有除盐器间;地上四层设有过滤器间;地上五层为设用于检修及安装除盐器、过滤器的吊车的检修大厅;地上六层设有蒸发器冷凝器间。

进一步,所述地下二层设置有与所述地面排水坑、所述工艺和化学疏水坑相配套的泵、阀门、管道排水地沟并设置坡度。

进一步,所述蒸发器冷凝器间设置在所述检修大厅内。

进一步,将各层的工作间按照防护要求设置为相应的防护区域,所述防护区域根据放射性程度由高至低分为红区、橙区、黄区、绿区;

在所述地下二层,所述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所述工艺及化学排水坑均设为橙区;所述工艺与化学排水泵间设为黄区;

在所述地下一层,所述硼回收中间贮槽间、所述核废液带放管道间设为橙区;所述硼回收泵间设为黄区;

在所述地上一层,所述前贮槽间设为红区;所述前贮槽泵间、所述蒸馏液监测槽间、所述浓缩液泵间、所述浓缩液换热器间设为黄区;所述浓缩液槽间设为橙区;

在所述地上二层,所述除气塔及换热器间、所述蒸发及换热间设为红区,所述核废液管道间设为橙区;

在所述地上三层,所述除盐器间设为红区,周围有橙区或黄区保护;

在所述地上四层,所述过滤器间设为红区,周围有黄区保护;

所述检修大厅设为绿区。

进一步,属于所述红区的工作间设置上不靠近所述核辅助厂房的外墙,并在属于所述红区的工作间外围设置防护层和防护区域。

进一步,需要集中放置所述核废液系统的待测设备的工作间顶部设置屏蔽盖板,需要设置所述屏蔽盖板的工作间包括所述过滤器间。

进一步,所述地下二层布置在-12.00m处;所述地下一层布置在-5.25m处;所述地上一层布置于±0.00m处;所述地上二层布置于+4.00m处;所述地上三层布置于+6.50m处;所述地上四层布置于+10.50m处;所述地上五层布置于+15.50m处。

进一步,所述核辅助厂房采用抗震i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地震加速度值为0.3g。

进一步,所述核辅助厂房的每层均设有独立的楼梯间、电梯间、通道及辅助设施进入相应废液操作区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各个系统的合理布置,高放射性设备的集中放置并完全实体隔离尽可能地避免污染;而且利用分区布置、空间分隔或实体屏障的方法将重要设施进行分隔和保护,保证了设施之间的独立性,提高了电厂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下二层的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下一层的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一层的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二层的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三层的布置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四层的布置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五层的布置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厂房的地上六层的布置图;

图中:n014-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n023、n024-工艺和化学排水泵间,n026-地面排水坑,n027-工艺和化学疏水坑,n028-阀门操作间,n206-核废液带放管道间,n216、n223-硼回收输送泵间,n230-硼回收中间贮槽间,n305-除气塔疏水泵及换热器间,n306、n307-硼回收浓缩液槽间,n308、n309-浓缩液泵间,n310、n350-前贮槽间,n311、n312-前贮槽泵间,n321-蒸馏液监测槽间,n401-核废液管道间,n403-除气塔及换热器间,n406、n407-蒸发及换热间,n408、n409-蒸发器阀门操作间及人员进入通道,n516、n517、n519、n520-除盐器间,n625、n626、n627、n628-过滤器间,n712-检修大厅,n808、n809-蒸发器冷凝器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系统的布置方法,包括设有核废液系统的核电站核岛的核辅助厂房,核辅助厂房包括地下两层和地上六层;核辅助厂房按其标高可分为八个布置层。核辅助厂房由于三代核电站要求能承受地震加速度0.3g,相应对核级设备管道布置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荷载大的设备尽量往低楼层布置以减小设备事故工况的载荷及避免对厂房结构的过大冲击。

核辅助厂房内的核废液由于放射性剂量不同需要处理后排放。辐射分区需要准确划分,属于高辐射的区域的工作间尽量不靠近核辅助厂房外墙,并在所述高辐射区域的工作间外围设置防护层和防护区域(防护区域分为红区、橙区、黄区、绿区),层层设防,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核辅助厂房的核废液系统的设备由于需要定期检修统一集中放置,因此在需要集中放置所述核废液系统的待测设备的工作间上方加屏蔽盖板。

如图1所示,为地下二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12.00m处(范围为-12.00m到-5.250m)。该层设有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n014、工艺和化学排水泵间(包括n023,n024两个工作间)、阀门操作间n028、地面排水坑n026、工艺和化学疏水坑n027,还设置有与地面排水坑n026、工艺和化学疏水坑n027相配套的泵、阀门、管道排水地沟并设置坡度;其中,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n014内布置2个20m3的核废液贮槽;工艺与化学排水槽间n014设为橙区;工艺与化学排水泵间n023、n024设为黄区;工艺及化学排水坑n027设为橙区。

如图2所示,为地下一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5.25m处(范围为-5.250m到0.00m)。该层设有硼回收中间贮槽间n230、硼回收输送泵间(包括n216、n223两个工作间)、核废液带放管道间n206;其中,硼回收中间贮槽间n230内布置3个350m3的核废液硼回收中间贮槽;硼回收中间贮槽间n230设为橙区;硼回收泵间n216、n223设为黄区;核废液带放管道间n206设为橙区。

如图3所示,为地上一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0.00m层处(范围为0.00m到4.00m)。该层设有前贮槽间(包括n310、n350两个工作间)、前贮槽泵间(包括n311、n312两个工作间)、硼回收浓缩液槽间(包括n306、n307两个工作间)及浓缩液泵间(包括n308、n309两个工作间)、除气塔疏水泵及换热器间n305、蒸馏液监测槽间n321;其中,前贮槽间n310、n350分别隔离布置两个75m3前贮槽;设有蒸馏液监测槽间n321内布置两个70m3蒸馏液监测槽。设有浓缩液槽间n306、n307分别隔离布置两个5m3的浓缩液槽;前贮槽间n310、n350设为红区;前贮槽泵间n311、n312设为黄区;蒸馏液监测槽间n321设为黄区。浓缩液槽间n306、n307设为橙区;浓缩液泵间n309设为黄区;浓缩液换热器间n308设为黄区。

如图4所示,为地上二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4.00m层处(范围为4.00m到6.50m)。该层设有核废液管道间n401、除气塔及换热器间n403、蒸发及换热间(包括n406、n407两个工作间)、蒸发器阀门操作间及人员进入通道(包括n408、n409两个工作间);其中,除气塔及换热器间n403内布置一台8t除气塔;设有蒸发及换热间n406、n407内分别隔离布置两台6t加热器、两台8t蒸发器、两台2t泡罩塔、两台0.5t旋风分离器、两台1.5t热交换器;除气塔及换热器间n403设为红区;在局部5.00m处设置蒸发及换热间n406、n407,蒸发及换热间n406、n407设为红区、核废液管道间n401设为橙区。

如图5所示,为地上三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6.50m层处(范围为6.50m到10.50m)。该层设有除盐器间(包括n516、n517、n519、n520四个工作间),除盐器间n516、n517、n519、n520内分别隔离布置四台3t除盐器;在6.50m到9.5m布置管道间,除盐器间n516、n517、n519、n520设置在9.50m到15.5m(局部错层设置);除盐器间n516、n517、n519、n520设为红区,周围有橙区或黄区保护。

如图6所示,为地上四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10.50m层处(范围为10.50m到15.50m)。该层设有过滤器间(包括n625、n626、n627、n628四个工作间),过滤器间n625、n626、n627、n628内分别隔离布置四台0.4t过滤器;过滤器间n625、n626、n627、n628设为红区,周围有黄区保护,顶部设屏蔽盖板。

如图7所示,为地上五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15.50m层处(范围为15.50m到24.50m)。检修大厅n712设为绿区(检修大厅包括第五层的n712以及n712上方的第六层的空间),该区域用于安装检修设备及运输废旧过滤芯子使用,运输过程有专门屏蔽容器不会对环境进行污染。

如图8所示,为地上局部六层的平面布置图,该层布置在18.50m层处。内设有蒸发冷凝器间(包括n808、n809两个工作间,位于n712上方的第六层的空间内),蒸发冷凝器间n808、n809设为绿区,内部分别隔离布置2台0.5t冷凝器。

上述实施中,核辅助厂房每层均设有独立的屏蔽楼梯间、电梯间、通道外界连接,保证人员安全通行,以及人员和辅助设施进入相应废液操作区域。

核辅助厂房为抗震i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地震加速度值为0.3g;大大增强了核辅助厂房的抗震能力保证了核废液系统设备区域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确保核辅助厂房内核废液各个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将所属设备合理地布置在核辅助厂房内;利用分区布置、空间分隔或实体屏障的方法将重要设施进行分隔和保护,保证了设施之间的独立性,提高了核电站的可靠性;同时在区域内设置人员通道和检修大厅。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电站核辅助厂房核废液的布置设计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三代核电机组。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