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面板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2077发布日期:2021-07-23 21:1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内支撑面板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塑料构建的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到内支撑面板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用塑料来制作产品或者塑料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塑料制成的面板往往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难以支撑较大的重量或者在长时间使用后面板中间可能会出现塌陷的现象。

为了增强塑料面板的强度,已知的一种方式是优化面板制作材料,比如说在塑料材料中增加一些增强材料以补强塑料面板的强度,这对于制作材料本身的要求提高,导致了成本的增加。详细地说,面板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比如说防刮性能,耐冲击性能。面板强度是其中的一项,比如想要增强面板强度,同时也不能降低其他的性能,这对于材料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已知的另一种方式是在面板的下方设置多个加强肋,通过该加强肋来支撑面板,从而面板的整体强度。该加强肋类似于梁结构,通常延伸于面板的长度或者是宽度方向。该加强肋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面板下塌,但是增加了整体重量,并且当该加强肋的数目增多时,还可能由于过多地占据了面板下方的空间影响到面板的其他使用方式,比如说折叠使用。这类面板在制造过程中,该加强肋所在位置的厚度较厚,在脱模具时该加强肋位置的散热比其他位置要慢,从而影响到面板各个位置的收缩,使得收缩不均匀,进而影响到面板后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现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吹塑成型耐冲击性好、重量轻、结构稳定坚固的内支撑面板。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制成耐冲击性好、结构坚固稳定、但重量轻便的双层吹塑内支撑面板的配料结构。

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制成耐冲击性好、结构坚固稳定的三层内支撑面板的配料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吹塑成型的内支撑面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吹塑成型有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均各包括有外层和里层,所述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均各包括有外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以预设方式分布。

为了提高内支撑面板边缘结构强度,所述上层板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外折弯壁,所述下层板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内折弯壁,所述外折弯壁底部的里层与内折弯壁底部的里层相互一体融合。

为了提高内支撑面板的结构强度,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可以呈点状结构或条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至少一根加强筋。

进一步优选,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两根加强筋,对应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三个接触峰点并与加强筋间隔排列。

本发明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该双层吹塑成型的内支撑面板的每层原料结构,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外层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里层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所述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15~20%,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所述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所述玻纤质量百分比为15~25%,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

本发明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依据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该双外单内三层吹塑成型的内支撑面板的配料结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外层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中间层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里层均采用茂金属聚乙烯。

作为中间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70~85%,碳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作为中间层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60~85%,玻纤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多层吹塑成型的内支撑面板仅利用上、下两层的吹塑中空结构及构成轻巧坚固耐撞的板状架构,其中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以预设方式分布,以提高吹塑板的结构强度,外层可以采用表面强度高、抗刮擦、抗油污能力强的材料,里层可以采用热塑收缩性比率低的材料,提供框架支撑的作用,如果还采用高韧性、有一定弹性和吸能的材料的中间层,则能进一步有效缓解冲击和跌落对面板的损坏,从而进一步提高吹塑板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能够具有较好的强度并且对于制作材料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能够具有较好的强度并且不以增加整体重量为代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被设计为多层结构,通过多层结构来满足对于面板的各个性能要求,比如说防刮性能,耐冲击性能等,藉由每一层满足至少一个性能,从而达到对于整体面板性能的要求,进而降低了对于整体面板的制作材料的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能够形成一支撑部,其中所述支撑部的形成不需要增加整体的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所述支撑部通过拉伸而成,因此面板厚度相对于未拉伸前不会被增加,从而减少了在制造过程中热量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所述支撑部在支撑的同时和面板内壁保持较少的接触,以减少制造过程中热量散失不均匀的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内支撑面板和应用,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的表面具有耐刮擦、耐油污性能,同时整体结构强度较大,不易变形,耐冲击性能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内支撑面板,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包括:

一第一部分面板;

一第二部分面板;

一第一层;

一第二层;以及

至少一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层叠合于所述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在边缘相互连接并且围绕形成一空腔以形成中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至少部分朝腔内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接合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的内壁保持预设的距离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分面板承压以朝向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移动,所述支撑结构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的内壁保持预设的距离,并且填充材料被填充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所述支撑结构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所述支撑结构形成至少一接触峰点,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接触峰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被设置于所述凹陷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层,其中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包括至少其他部分所述第一层、至少其他部分所述第二层和至少其他部分所述第三层,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所述第一层部分、所述第二层部分和所述第三层部分共同在预设位置朝腔内凹陷形成多个间隔的所述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三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选自组合高密度聚乙烯加碳酸钙和高密度聚乙烯加玻纤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选自组合茂金属聚乙烯加碳酸钙和茂金属聚乙烯加玻纤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桌面板,适于被支撑于至少一支撑装置以形成一桌子,其中所述桌面板包括:

一第一部分面板;

一第二部分面板;

一第一层;

一第二层;以及

至少一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层叠合于所述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在边缘相互连接并且通过围绕形成一空腔以形成中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至少部分朝腔内延伸形成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桌面板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适于被支撑于该支撑装置以形成该桌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桌子,其中所述桌子包括:

至少一支撑装置;和

一桌面板,其中所述桌面板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桌面板包括:

一第一部分面板;

一第二部分面板;

一第一层;

一第二层;以及

至少一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层叠合于所述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和其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在边缘相互连接并且通过围绕形成一空腔以形成中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的至少部分朝腔内延伸形成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沿图5a中h-h位置一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沿图6中j位置的一放大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沿图6中j位置的另一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沿图6中j位置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五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多层吹塑内支撑板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于吹塑成型时构成中空结构。

本实施例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各为三层结构,即各包括有外层3、中间层5和里层4,并且,下层板2向上,即向上层板1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4与上层板1的里层4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6以预设方式分布。

该吹塑内支撑面板的边缘结构如下,如图3所示,上层板1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外折弯壁11,下层板2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内折弯壁21,外折弯壁11底部的里层4与内折弯壁21底部的里层4相互融合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碰合支撑结构6呈条状,该碰合支撑结构6内设有两根加强筋61,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地,该碰合支撑结构61内设有三个接触峰点62并与加强筋61间隔排列。

该双外单内三层吹塑内支撑面板的原料结构如下: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外层3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中间层5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里层4均采用茂金属聚乙烯。

这样,外层3具有表面强度高、抗刮擦、抗油污能力强的优点,里层4热塑收缩性比率低,提供框架结构支撑,中间层5有一定弹性和吸能,韧性高,能有效缓解冲击和跌落对面板的损坏。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若中间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则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70~85%,碳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若中间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则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60~85%,玻纤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

本实施例的多层吹塑内支撑面板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采用上述双外单内三层结构后,在外层3受到强力冲击和跌落的时候,里层4甚至可以主动断裂来化解能量,而由于中间层5的材料有回弹性拉力,仍可将里层4复位,以保证整个面板的完整和使用功能。由此使该内支撑面板具有表面高强度、高平整度、整体耐冲击、耐变形、结构更为稳定、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该多层吹塑内支撑面板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场合,比如可以应用到桌子和椅子上,作为桌子面板,椅子的座板、背板等,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面板容易磕破的产品中,也可以应用于壁板、墙板、门板、栏栅板、户外地板、隔热板、隔间板等建材上。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外层3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参数如下:熔脂:1.5g/10min,弯曲强度:900mpa,邵氏d69。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间层5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参数如下:熔脂:0.35g/10min,弯曲强度:1050mpa,邵氏d63。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里层4采用的茂金属聚乙烯的参数如下:

熔脂:2.0g/10min;

断裂拉伸率:纵向420%,横向830%;

断裂拉伸强度:纵向62mpa,横向25mpa;

落镖冲击强度﹤48g;

艾克曼多夫撕裂强度:纵向21℃,横向430℃。

另外,熟悉技艺的人可以理解,作为简化应用例,外层、中间层和里层可以由同一材料,或是同一材料的不同牌号和等级组成,如统一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并且,外侧可以由硬度较高的牌号,颜色鲜艳的全新材料,中间层可以作为混合层,里层可以使用回收材料和一定比例的结构填充材料。这样可以实现节省成本,并实现快速换色。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各为双层结构,即均包括有外层3和里层4,并且,下层板2向上层板1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1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6以预设方式分布。

该双层吹塑内支撑面板的原料结构如下: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外层3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里层4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15~20%,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玻纤质量百分比为15~25%,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的参数性能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上层板的外层、中间层和里层以及下层板的外层、中间层和里层还均可以采用一层以上的结构,这些均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附图5a至图7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内支撑面板1’被阐明,其中所述内支撑面板1’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撑强度,并且并不以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重量为牺牲以获得较好的支撑强度,也不以昂贵的制作材料为依托来获得较好的支撑强度。

详细地说,所述内支撑面板1’包括一第一部分面板10’和一第二部分面板2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相互连接并且围绕形成一空腔100’以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空腔100’内延伸,也就是朝向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延伸形成具有预设深度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21’,其中所述支撑结构21’适于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

所述内支撑面板1’在被使用时,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朝向使用者或者是物体,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用于承载物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位于外侧,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位于内侧。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以加强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位置的支撑强度。

所述支撑结构21’具有一高端和一低端,其中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相对于所述低端靠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适于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

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可以不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直接接触,也可以刚好接触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也可以是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相互融合,从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在这一位置相互接合。

当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不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保持一定距离时,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之间可以填充有其他的材料,比如说缓冲材料,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或者是,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以是具有部分弹性的,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在未被使用时,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承受外界作用力之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以朝向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移动少许距离,从而所述支撑结构21’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或者是,在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制造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保持预设的距离,然后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相互靠拢,以使得所述支撑结构21’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或者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可以拥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支撑使用方式,一种是非支撑使用方式,在所述支撑使用方式,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支撑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21’。在所述非支撑使用方式下,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并没有被支撑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21’。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至少部分可以被设置有可下移式的,比如说按压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就可以让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下移以被支撑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21’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相互接合。换句话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内壁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相互接合。

可以理解的是,“接合”可以是相互接触而贴合,也可以是相互融合,比如说在所述内支撑面板1’在制作过程中,所述支撑结构21’部分材料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部分材料相互融合。

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而言,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至少部分内壁接触于所述支撑结构21’。在制造过程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接触位置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其他位置,使得散热相对于其他位置要慢,因此可能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平整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的连接处的面积不能过大。而如果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的连接处的面积过小,可能会使得所述支撑结构21’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支撑力度不足。因此,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和所述支撑结构21’接触的内壁部分和未接触的内壁部分需要控制在一个比例范围内。

进一步地,随着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面积尺寸的扩大,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支撑结构21’数目是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如果所述支撑结构21’的数目过少,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支撑力度可能不足,如果所述支撑结构21’的数目过多,类似散热不均的问题可能被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支撑结构21’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支撑并不需要以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重量为代价。也就是说,所述支撑结构21’的存在并不会增加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重量。实际上,所述支撑结构21’的数目的增加,使得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内壁变薄,并且有利于对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支撑。

详细地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一开始可以是一厚度均衡的面板,比如说平整的面板,然后通过成型,使得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凸出或者是凹陷从而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在这个过程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整体长度尺寸可以保持没有变化,但是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的位置或者是附近的位置被拉伸,使得厚度变薄。换句话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重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形成了一内支撑结构,即所述支撑结构21’。

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以多种方式排列,并且同一所述内支撑面板1’形成的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一侧观察,所述支撑结构21’的形状可以但是并不限制于圆形、圆角矩形、长条形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间隔地排列,并且可以是均匀间隔地排列。所述支撑结构21’也可以是没有间隔地被布置。

当所述支撑结构21’是一长条形时,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是并排排列的,也可以是交错排列的,比如说横竖、纵横排列的,比如说十字交叉排列的。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受到一个方向的作用力时,比如说横向方向,位于交错的另一个方向的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抵御这种作用力,比如说位于纵向方向的所述支撑结构21’。通过这样的方式排布所述支撑结构21’,有利于增强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对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21’而言,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有一个接触峰点22’,所述接触峰点22’处于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高端并且高出于周围部分。每一个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仅有一个所述接触峰点22’,也可以拥有多个所述接触峰点22’。

在上述的描述中已经提到如果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接触面积过大可以导致接触位置的散热不均而影响到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平整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有多个所述接触峰点22’,并且相邻的所述接触峰点2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详细地说,每一所述支撑结构21’包括一侧壁211’和一顶壁212’,其中所述侧壁211’围绕于所述顶壁212’,所述顶壁212’被设置为起伏的,以形成多个所述接触峰点22’,比如说所述顶壁212’形成多个波形,每个波的顶点就是所述接触峰点22’。同一个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的多个所述接触峰点22’可以是位于同一高度的,也可以是位于不同高度的,比如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支撑结构21’融合时,对应于每一个所述接触峰点22’的融合深度可以是不同的。在本实施中,同一个所述支撑结构21’的每一个所述接触峰点22’位于同一高度。

每一个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二个、三个或者是更多。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21’都形成了三个所述接触峰点22’。所述接触峰点22’能够从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剖面被观察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结构21’的形状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举例,比如说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没有所述顶壁212’,以所述侧壁211’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比如说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顶壁212’可以是平整的,从而没有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比如说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顶壁212’可以是镂空的。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陷腔200’。所述凹陷腔200’间隔排列并且对应于所述支撑结构21’。详细地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预设位置朝腔内凹陷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同时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表面形成所述凹陷腔200’。

所述凹陷腔200’被设置为剖面呈w形,并且整体形状可以是呈长椭圆形,具有两圆弧端,其周缘向上向内倾斜延伸而构成具有加强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21’。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面板1’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23’,其中所述加强筋23’位于所述凹陷腔200’位置。从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外侧就可以观察到所述加强筋23’。所述加强筋23’起到加强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结构21’被设置有一对所述加强筋23’,并且横向平均跨设于所述凹陷腔200’的底部,也就是所述支撑结构21’的相对顶部。所述加强筋23’是呈u形波浪的,其可以是一体延伸于所述支撑结构21’,也可以是所述支撑结构21’的至少部分朝外凸出延伸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浪形结构是理想的补强结构,所以波浪形的该对加强筋22’构形了上述三峰状的波浪支撑结构21’,大大强化了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耐冲击性和坚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顶壁212’的至少部分朝向远离所述空腔100’的方向,也就是朝外凸起形成所述加强筋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23’和所述接触峰点22’相互联系。相邻两个所述接触峰点22’之间的所述支撑结构21’部分朝外凸起形成所述加强筋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筋23’和所述接触峰点22’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所述加强筋23’可以被直接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21’位置,并不影响到所述接触峰点22’的形成。

所述加强筋23’的数目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是更多。在本实施例,所述接触峰点22’的数目是三个,所述加强筋23’的数目是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强筋23’之间保持预设的距离,互不干扰。对于每一所述支撑结构21’的三个所述接触峰点22’而言,相邻的所述接触峰点2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其远近可根据需求被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形成有所述接触峰点22’,并不意味着必须要通过凹陷的方式先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在所述支撑结构21’的基础上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朝腔内凸出地延伸也可以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面板1’是一多层结构,在原先的面板中,面板是一单层结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是一单层结构,并且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以是单层、双层或者是更多层结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单层、双层或者是更多层结构,以使得整个所述内支撑面板1’在厚度方向是多层的,比如说第一部分面板10’是单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双层的或者更多层,或者是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是双层或者更多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单层的,或者是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是双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单层、双层或者是更多层的,或者是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是单层、双层或者是更多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双层的。

详细地说,所述内支撑面板1’包括一第一层30’和一第二层40’,其中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相互叠合,所述第一层30’是一外层,所述第二层40’是一里层。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可以完全相互叠合,也可以所述第二层40’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一层30’的内壁仅有部分和所述第二层40’叠合,或者是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层”并不是指所述第一层30’或者是所述第二层40’有明显的边界线,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可以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并且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的连接处的边界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如融合、粘合、或叠合的一体复合构造。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也可以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层40’,其中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的至少部分可以相互重叠复合以形成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

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中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中一种或者几种。

对于质量优良的面板而言,所述内支撑面板1’一般需要具有较好的耐油污、耐刮性能、耐冲击性能和较好的支撑强度。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层30’位于外侧,所述第二层40’位于内侧时,所述第一层30’可以是由耐油污、耐刮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的,而所述第二层40’可以是由耐冲击性能和较好支撑强度的材料制成的。换句话说,所述内支撑面板1’并未每一位置的材料或者是构造都需要被设计为最优的或者是较优的,通过分散设计,比如说多层设计的方式降低了对于所述内支撑面板1’材料性能的要求。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个位置的材料分别达到一定的性能要求就可以使得整个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性能达到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面板1’包括一第三层50’,其中所述第二层40’位于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三层50’之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层50’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层50’的一种或者几种。

所述第二层40’作为中间层,可以起吸能作用,以缓冲所述内支撑面板1’下落时受到的冲击力。所述第二层40’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并且甚至是可被破坏的,比如说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下落时受到的冲击力过强时,所述第二层40’因为吸能而破裂自身来缓解对于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三层50’的冲击力。

所述第三层50’作为内层,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以及所述第三层50’的材料也可以是相同。比如说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都起到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位于所述第一层30’内侧,用户在使用所述内支撑面板1’时难以观察到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因此对于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的颜色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可以用回收材料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实施为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层50’。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被实施为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3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40’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层50’。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位于同一厚度方向的所述第一层30’部分、所述第二层40’部分以及所述第三层50’部分同时朝向所述空腔100’凹陷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

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所述第二层40’部分可以是一体延伸或者接合或者是融合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第二层40’部分。

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三层50’以及所述第二层40’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层50’被设置为厚于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所述第一层30’被设置为厚于所述第二层40’。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各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每一层的不同位置的厚度可能是均匀的,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形成一转角位置,由于更加容易受到碰撞,因此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在所述转角位置可以是较厚的,而在其他位置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可以是较薄的。

所述第一层30’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备而成,作为中间层的所述第三层50’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和碳酸钙或者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加上玻纤材料,作为里层的所述第二层40’可以采用茂金属聚乙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材料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举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能需求采用对应的材料。

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多种的,比如说通过吹塑的方式,模塑的方式,或者是通过层层粘合贴附的方式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相邻层之间可以被填充有粘合剂,以有利于相邻层之间的紧密贴合。

参考附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被阐明。

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边缘位置连接之外并没有接触,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围绕形成一个大的所述空腔100’。

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朝所述空腔100’凹陷以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表面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并且在所述内支撑面板1’内部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所述接触峰点22’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保持预设的距离l。在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朝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就可以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位置。

参考附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被阐明。

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边缘位置连接之外并没有接触,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围绕形成一个大的所述空腔100’。

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朝向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凸起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并且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内壁保持预设的距离。

填充材料可以被填充在所述支撑结构21’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之间,并且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之间。填充材料可以但是并不限制于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

所述填充材料可以形成一填充层60’,其中所述填充层60’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21’之间。所述填充层60’可以但是并不限制于在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制作完毕之后通过注塑的方式填充形成,比如说在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预设位置进行开孔,然后填充进入材料。

由于相邻的所述支撑结构21’之间保持有预设的距离,因此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内壁一侧,所述空腔100’依然可以保持连通。

参考附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被示意。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1’的排列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长条状的所述支撑结构21’呈同心圆状排布,并且所述支撑结构21’的长度方向位于圆的周向方向。

当所述内支撑面板1’被沿着表面并且通过圆心方向折叠后,所述内支撑面板1’存在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结构21’和作用力方向是交错的,从而有利于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支撑强度。

参考附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五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被示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形成的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的数目是一个,并且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外侧观察,所述支撑结构21’的形状是圆形的。所述支撑结构21’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排布。

参考附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被示意。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数目是一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的所述接触峰点22’数目是三个。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外侧观察,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的形状是圆形的,另外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1’的形状是长条形的。

长条形的所述支撑结构21’和圆形的所述支撑结构21’被间隔地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一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

朝向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中间吹气以获得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围绕形成的所述空腔100’从而形成中空结构;以及

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表面形成朝向所述空腔100’凹陷的所述支撑结构21’,所述支撑结构21’适于支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形成至少一所述加强筋23’于所述支撑结构2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比如说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以及所述第三层50’分别独立成型,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叠合形成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比如说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以及所述第三层50’同时成型,然后分别通过一出料通道挤出,在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位置相互接合形成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至少一层,是通过喷涂的方式被附着于另外一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至少一层,是通过模塑的方式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比如说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以及所述第三层50’一体成型,可以先在一个模具内模塑形成所述第一层30’,然后将所述第一层30’放置到另一个模具内,注入制作所述第三层50’的材料,以获得所述叠合的第一层30’和所述第三层50’,然后将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三层50’放置到另一个模具内,注入制作所述第二层40’的材料,以获得依次叠合的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三层50’以及所述第二层4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制作方法中,可以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每一层在制作过程中就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然后每一层被对准安装,也可以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多层结构在形成之后,再统一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另一种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

朝向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中间吹气以获得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围绕形成的所述空腔100’从而形成中空结构;以及

藉由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以朝腔内延伸并且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接触峰点22’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藉由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三层50’凸出延伸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所述第一层30’和所述第二层40’可以保持在一个平整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藉由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所述第一层30’,第二层40’以及所述第三层50’在预设位置共同延伸以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

可以理解的是,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凸出延伸部分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一体延伸形成的,也可以是另外被安装的,比如说通过粘附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第三层50’的内壁。所述支撑结构21’形成所述接触峰点22’,并且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被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第三层50’的内壁。

参考附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一种制造方法被示意。

首先通过一制造设备2’的一出料装置201’分别挤出用于制作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三层50’和所述第二层40’的材料。详细地说,所述出料装置201’具有一第一出料通道2010a’、第二出料通道2010b’以及第三出料通道2010c’,其中所述第一出料通道2010a’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料通道2010b’,所述第二出料通道2010b’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出料通道2010c’。所述第一出料通道2010a’、第二出料通道2010b’以及所述第三出料通道2010c’呈环状同心圆排布。所述第一出料通道2010a’位于外侧,所述第二出料通道2010b’位于中间,所述第三出料通道2010c’位于内侧。

挤出成型的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相互接合以获得一初级袋体并且形成有所述空腔100’;

所述初级袋体下落至一定高度后自所述初级袋体的上方或者是下方开口位置吹气;

利用一成型模具202’的左模具2021’和右模具2022’自两侧挤压所述初级袋体以成型,同时保持充气;和

吹气结束后排气,获得成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

所述支撑结构21’可以藉由所述成型模具202’的挤压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保持朝向所述初级袋体吹气使得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相互接合的更加紧密。在挤出过程中,材料处于可流动状态,不同层的材料可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结合更加紧密。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成型模具202’的形状的不同,所述内支撑面板1’可以被制作成为不同形状的面板,也可以被制作有不同形状的所述支撑结构21’,不同距离间隔的所述支撑结构21’,或者形成有不同的所述接触峰点22’的所述支撑结构21’。

参考附图14并且参考附图5a至7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应用方式被示意。

所述内支撑面板1’可以被应用于当作桌面板。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桌子1000’,其中所述桌子1000’包括所述桌面板1001’和至少一个支撑装置1002’,可选地,所述支撑装置1002’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是更多。所述桌面板1001’被支撑于所述支撑装置1002’。

所述桌面板1001’包括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并且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是面对面设置的并且是平行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边缘位置相互连接并且围绕形成所述空腔100’。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朝腔内凹陷形成所述支撑结构21’。

所述桌面板1001’的形状可以但是并不限制于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应用并不限制于桌子1000’领域,所述内支撑面板1’可以用于制作其他的家具,比如说柜子、凳子、椅子等。甚至是,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应用领域并不限制于家具领域,还可以用于制作玩具,架子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所述内支撑面板1’。

所述内支撑面板1’的各层的材料和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被自主选择。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