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4633发布日期:2021-03-27 03:5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自动武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


背景技术:

2.在枪械发展的历史上,后坐力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自动武器之父”马克沁利用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动武器——马克沁机枪,而后的一百多年中,人们更多的是聚焦于如何减小枪械射击中所产生的的后坐力,为此,以往的学者研究了、设计了许多用于减小枪械后坐力的机构装置,如带缓冲的枪架、膛口制退器、减后坐缓冲簧、减后坐摩擦片等。而近几年中,学者们更加注重多种缓冲机构的配合使用,陆野,周克栋,赫雷,李峻松,黄雪鹰.膛口制退器效率对某新型全枪浮动原理大口径机枪的影响研究[j].兵工学报,2016,37(09):1585

1591.研究了膛口制退器对新型浮动原理大口径机枪浮动动作的影响;肖俊波,杨国来,李洪强,邱明,廖振强.膛口制退器与缓冲器匹配对后坐力的影响[j].弹道学报,2017,29(04):86

92.研究了膛口制退器与缓冲器相互匹配对减小后坐力的影响。他们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即膛口制退器与其他减后坐装置配合使用时,存在最优配置,即膛口制退器制退效率只有取某一特定范围内的值时,各种减后坐装置的配合使用才能取到最优效果。
[0003]
以往的膛口制退器在生产完成后,即已定死了所有的结构参数,也定死了其制退效率,而枪械自动机的动力学特性必然会受到使用环境(如风沙、泥水等)的影响,当使用环境迫使自动机动力学特性改变时,如果膛口制退器的制退效率不跟随改变,将很有可能迫使自动机动力学特性向更为糟糕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以改变枪械发射时火药燃气产生制退力,从而改变制退效率。
[0005]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6]
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包括连接座、上板、推杆、中板、叶片、下板、丝杆驱动机构;
[0007]
所述连接座包括同轴连接的连接头与座块;所述连接头用于与枪口连接;所述座块中间设有子弹通过孔,且设置在中板与下板之间;所述上板、中板、座块、下板依次连接,所述上板与中板之间设有推杆滑动的间隙;
[0008]
所述中板与下板上均设有多组曲线组,多组曲线组每两组左右成对设置;每组曲线组包括位于中间的转动孔、位于转动孔内侧的第一圆周槽、位于转动孔外侧的第二圆周槽;所述中板与下板之间设有对个叶片,每两个叶片成对设置;所述叶片上下端从内向外依次均设有第一限位柱、转轴、第二限位柱,分别对应中板与下板上之间的圆周槽和转动孔;所述叶片内侧设有半圆缺口,两个叶片的半圆缺口构成制退器的中央孔道;
[0009]
所述上板上端设有丝杆驱动机构,所述丝杆驱动机构与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推杆沿枪管的轴向滑动,所述推杆与叶片上端的第二限位柱铰接,用于带动叶片绕转轴转动;以改变对组叶片之间的制退器的中央孔道。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0011]
(1)同组的两个叶片8的半圆缺口8a组成的中央孔道改变开口,因此该过程改变了膛口制退器边孔道的角度,边孔道与枪管之间的夹角决定了火药燃气冲出的方向,从而决定了每个边孔道气流反推力的方向,从而改变枪械发射时火药燃气产生制退力。
[0012]
(2)通过推杆使所有叶片联动,保证所有边孔道角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制退力始终延枪管轴向方向。
[0013]
(3)通过丝杠的反向锁死效应,为叶片定位,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可靠。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制退器总装图。
[0015]
图2为制退器爆炸图。
[0016]
图3为中、下板结构图。
[0017]
图4为叶片连接示意图。
[0018]
图5为推杆零件图。
[0019]
图6为推杆、叶片装配及相互作用图。
[0020]
图7为上板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0022]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以改变制退效率的半开腔式制退器,由连接座1、铆钉2、上板3、丝杠螺杆4、推杆5、前垫片6、中板7、叶片8、下板9、后垫片10构成。
[0023]
所述连接座1由连接头1a与座块1b焊接而成,连接头1a为一圆管,设有内螺纹,与枪口的外螺纹相连,通过螺纹连接,将本制退器连接在枪口。所述上板3、垫片(包括两片前垫片6、两片后垫片10)、中板7、座块1b、下板9依次通过6枚铆钉2铆接在一起。所述座块1b夹在中板7与下板9之间,座块1b中间位置设置有与连接头1a同轴的通孔,为子弹通过孔。中板7与下板9之间连接六组叶片8。
[0024]
所述上板3为一四角含有倒角的矩形钢板。所述中板7与下板9的结构完全一样,主体均为一四角含有倒角的矩形钢板,除在钢板的四个角位置镂空有六个铆接孔7a外,在板面内部镂空六组曲线组,为叶片8的活动限制槽与转动孔,六组曲线组每两组左右成对设置。每组曲线组由两个圆周槽7b、7d及一个用于叶片8转动的转动孔7c组成,两个圆周槽7b,7d同圆周,在两个圆周槽7b、7d的圆心处设置转动孔7c。六组曲线组对应设置六个叶片8,每个组叶片8成对设置。通过转动孔7c和两个圆周槽7b,7d使得叶片8可绕转动孔7c圆周转动;六个叶片8结构相同,所述叶片8为一含半圆缺口8a的竖直矩形板,半圆缺口8a设置在叶片8内侧,半圆缺口8a为制退器中央孔道的一半,两个叶片8的半圆缺口8a组对构成一个整的制退器中央孔道。
[0025]
在叶片8的上下底面各焊接有3个圆柱(共六个圆柱),且上下对应的圆柱同轴,从
内向外依次为第一限位柱8b、转轴8c、第二限位柱8d,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转轴8c、第二限位柱8d分别设置在中板7的第一圆周槽7b、转动孔7c、第二圆周槽7d内;下侧的第一限位柱8b、转轴8c、第二限位柱8d分别设置在下板9的第一圆周槽7b、转动孔7c、第二圆周槽7d内。其中叶片8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高度大于其他五个圆柱,使得当下板9、叶片8、中板7按下中上的次序组合好以后,仅叶片8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可以高出中板7的上平面,即从中板7的第一圆周槽7b伸出。下板9、叶片8,中板7的连接方式,保证了叶片8可以绕转轴8c轴向回转,且中板7、下板9上的圆周槽7b、7d限制了叶片8的回转范围,由于连接座1垫在中板7与下板9之间,只要让座块1b的厚度略大于叶片8矩形片主体的高度,上板3、中板7、下板9被铆钉2铆接后,叶片8不会被中板7与下板9卡死而不能转动。
[0026]
所述推杆5由下底板5d和焊接的下底板5b上端的滑块5c构成,在下底板5d上设置6组矩形槽5b,按照左右各3组对称分布,分别配合六个叶片8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矩形块5c靠近枪口(靠近1a)的一端焊接竖直板,其上打螺纹孔5a,螺纹孔5a与丝杠4配合。下底板5d置于中板7与上板3之间,可在二者之间前后滑动,保证推杆5上的每一个矩形槽5b都卡住一个叶片8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在中板7上表面的四个角上放置前垫片6与后垫片10,保证在垫片6、10上连接上板3后,推杆5的下底板5d上表面与上板3之间存在间隙,即上板3不影响推杆5的运动。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在下底板5d上设置六个转动孔,分别与六个叶片8上侧的第一限位柱8b转动连接,实现叶片8绕转轴8c轴向回转。
[0028]
所述上板3中央设有滑槽3b,其位置正好可以通过推杆5上的滑块5c,滑块5c与滑槽3b间隙配合,滑槽3b长度大于滑块5c的长度,使得滑块5c可在滑槽3b内前后滑动,滑动方向平行于连接头1a的轴向。在上板3上表面,矩形通槽3b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l”形铁3d,两“l”形铁3d相互背对,其向对面上均打通孔3c,两“l”铁3d上的通孔同轴等直径,作为丝杠4的连接座。结合图1,丝杠4轴向平行于连接头1a的轴向,丝杠4同时穿过通孔3c及推杆5上的螺纹孔5a,并且通过端盖限制轴向,丝杠4只能相对于“l”铁转动,不能延丝杠4轴向平动,转动丝杠4,推杆5将延槽3b发生平动。
[0029]
该机构的工作过程为:转动丝杠4,丝杠4带动推杆5平动,推杆5带动叶片8绕叶片8自身转轴8c转动,从而改变叶片8与枪管轴线(即1a轴线)的夹角,因为6片叶片8同时回转一样的角度,同组的两个叶片8的半圆缺口8a组成的中央孔道改变开口,因此该过程改变了膛口制退器边孔道(两叶片8之间的通道)的角度,边孔道与枪管之间的夹角决定了火药燃气冲出的方向,从而决定了每个边孔道气流反推力的方向(边孔道左右对称分布,每组对称分布的边孔道冲出的气流反作用力合力延枪管轴向向前,所有边孔道气流反作用力的合力即为制退力,制退力也一定延枪管轴向向前,与后坐力方向相反,改变边孔道角度,可以改变制退力的大小,改变了枪械发射时火药燃气产生制退力,对同一款枪械及所配置的制退器,改变发射时的制退力就是改变了该制退器的制退效率。同时,当叶片8已经处于所需要的的角度时,停止旋动丝杠4,通过丝杠4的自锁,叶片8将固定在该位置,运用丝杆自锁原理锁定叶片8,其结构可靠。通过推杆使所有叶片联动,保证所有边孔道角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制退力始终延枪管轴向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