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1950发布日期:2022-07-29 20:0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多层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膜。
2.本技术主张基于2019年12月18日在日本技术的日本特愿2019-228293号的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3.近年来,作为医疗用包装体,使用深冲成型而成的包装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深冲包装体”)。深冲包装体是通过热封等将由在中央部形成有构成收纳部的凹部的多层膜构成的底材与由聚乙烯制无纺布或灭菌纸等构成的盖材粘接而构成的。所述凹部中收纳有工业用纱布、棉签、医疗器械等。
4.作为在这种用途中所使用的多层膜,例如,公开有一种尼龙的外层和内侧的防湿层层叠而构成的多层膜(参考专利文献1)。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187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9.但是,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多层膜为代表,以往的多层膜存在通过加热成型来制造成型体时,无法在该成型体中正常地再现目标形状,成型性差的问题。
10.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优异的多层膜。
11.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13.[1].一种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具备:密封剂层、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所述密封剂层为所述多层膜中的一个最表层,所述第2保护层在所述密封剂层与所述第1保护层之间,与所述第1保护层不接触地配置,当将所述多层膜的厚度设为t时,所述第2保护层配置于距所述密封剂层的与所述第1保护层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为0.1t~0.45t的距离。
[0014]
[2].根据[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在所述第1保护层与所述第2保护层之间还具备第1基材层。
[0015]
[3].根据[1]或[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密封剂层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0016]
[4].根据[3]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7.0以下,并且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上。
[0017]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及所述第2保护层包括相同的构成材料。
[0018]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及所述第2保护层包括聚酰胺。
[0019]
[7].根据[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第1基材层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优异的多层膜。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3]
图2是示意性表示以往的多层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0024]
图3是示意性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而构成的包装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多层膜>>
[0026]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层膜具备:密封剂层、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所述密封剂层为所述多层膜中的一个最表层,所述第2保护层在所述密封剂层与所述第1保护层之间,与所述第1保护层不接触地配置,当将所述多层膜的厚度设为t时,所述第2保护层配置于距所述密封剂层的与所述第1保护层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为0.1t~0.45t的距离。
[0027]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当通过加热成型来制造成型体时,能够在该成型体中正常地再现目标形状,成型性优异。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关于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方便起见,有时将作为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表示,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并不一定与实际相同。
[0029]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0030]
这里所示的多层膜1具备密封剂层13、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
[0031]
密封剂层13为多层膜1中的一个最表层,第1保护层11为多层膜1中的另一最表层。
[0032]
在多层膜1中,第2保护层12配置于密封剂层13与第1保护层11之间。但是,第2保护层12与第1保护层11不接触。
[0033]
即,在多层膜1中,密封剂层13、第2保护层12及第1保护层11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但是,第2保护层12与第1保护层11不接触地配置而构成。
[0034]
多层膜1在第1保护层11与第2保护层12之间还具备第1基材层14。
[0035]
多层膜1在第2保护层12与密封剂层13之间还具备第2基材层15。
[0036]
在此,第2基材层15与密封剂层13直接接触而配置。
[0037]
多层膜1进一步在第1保护层11与第1基材层14之间、第1基材层14与第2保护层12之间、以及第2保护层12与第2基材层15之间均具备粘接层16。
[0038]
如此地,多层膜1通过将密封剂层13、第2基材层15、粘接层16、第2保护层12、粘接层16、第1基材层14、粘接层16及第1保护层11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
[0039]
密封剂层13的与第1保护层1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2面”)13b为多层膜1中的一个最表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2面”)1b。
[0040]
第1保护层11的与密封剂层13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1面”)11a为多层膜1中的另一最表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1面”)1a。
[0041]
当将多层膜1的厚度(换言之,第1保护层11的第1面11a与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之间的距离)设为t时,在多层膜1中,第2保护层12配置于距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为0.1t~0.45t的距离。
[0042]
换言之,在多层膜1中,第2保护层12的密封剂层13侧的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2面”)12b与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之间的距离d为0.1t~0.45t。
[0043]
从多层膜1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变得更高的观点出发,在多层膜1中,第2保护层12可以配置于距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例如为0.12t~0.44t、0.15t~0.42t、0.2t~0.41t及0.2t~0.4t中的任意距离。
[0044]
多层膜1的厚度t优选为60~180μm,更优选为80~160μm,进一步优选为90~120μm。
[0045]
以下,对各层的构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46]
<密封剂层>
[0047]
密封剂层13为其彼此能够热封或能够与其他部件热封的层。
[0048]
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为密封面。
[0049]
密封剂层13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在与被粘体之间显现出伪粘接性的易剥离性。
[0050]
以下,首先,对不具有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进行说明。
[0051]
这样的密封剂层13优选为包括树脂的树脂层,更优选为包括聚烯烃系树脂的树脂层。这样的密封剂层13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热封。
[0052]
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树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053]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只要是具有由烯烃衍生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结构单元为仅1种的均聚物,也可以是结构单元为2种以上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例如可以是嵌段共聚物及无规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0054]
作为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离聚物树脂(ion树脂)等。
[0055]
作为所述聚乙烯,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例如,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等)等。
[0056]
作为所述离聚物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与少量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通过其中的酸部分和金属离子形成盐而具有离子桥连结构的树脂。
[0057]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单纯的“低密度聚乙烯”的记载是指“除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低密度聚乙烯”。
[0058]
作为优选的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从通用树脂且价格便宜的观点出发,可以举出聚乙烯。
[0059]
从密封性特别优异的观点出发,在所述聚乙烯中,密封剂层13特别优选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0060]
密封剂层13可以包括所述树脂和除此以外的非树脂成分。
[0061]
作为所述非树脂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062]
作为所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结晶成核剂、无机粒子、有机粒子、降粘剂、增粘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0063]
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非树脂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064]
在密封剂层13中,所述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密封剂层13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密封剂层13的密封性变得更高。
[0065]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066]
在密封剂层13中,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含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密封剂层13的密封性变得更高。
[0067]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068]
接着,对具有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进行说明。
[0069]
在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中,作为适合用于树脂制的被粘体的密封剂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这样的密封剂层称为“易剥离类型1的密封剂层”),例如,可以举出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密封剂层。
[0070]
易剥离类型1的密封剂层13可以仅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即,可以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也可以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除此以外的成分(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其他成分”)(即,可以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所述其他成分构成)。
[0071]
关于易剥离类型1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其他成分,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例如,可以为树脂成分及非树脂成分中的任一种。
[0072]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为除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外的树脂。
[0073]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可以是结构单元仅为1种的均聚物,也可以是结构单元为2种以上的共聚物。
[0074]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聚物树脂(ion树脂)、聚丙烯等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共聚物等。包括这些其他成分(树脂成分)的密封剂层13的易剥离性更高。作为所述其他成分的离聚物树脂与前面说明的相同。
[0075]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076]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添加剂,可以举出与作为不具有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添加剂而在前面说明的添加剂相同的添加剂。
[0077]
易剥离类型1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其他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078]
在易剥离类型1的密封剂层13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相对于密封剂层13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3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上及70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密封剂层13的易剥离性变得更高。
[0079]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080]
在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中,作为适合用于作为被粘体的灭菌纸的密封剂层(在
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这样的密封剂层称为“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例如,可以举出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密封剂层。
[0081]
具备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的多层膜1适于制造医疗用包装体。通过对这样的多层膜1进行深冲成型,制作在包装体中具备构成收纳部的凹部的成型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底材”),通过在所述凹部中收纳业务用纱布、棉签、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具的状态下,通过与作为被粘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盖材”)的灭菌纸进行热封,得到在所述凹部(收纳部)中收纳有医疗用具的医疗用包装体。这样的医疗用包装体被分类为深冲包装体,由于灭菌纸具有通气性,因此能够在其使用前进行使用灭菌气体的灭菌工序,在其使用时能够容易地剥离灭菌纸。对于深冲包装体,在后面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0082]
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5以下。
[0083]
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0以上,更优选为2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8000以上,特别优选为30000以上。
[0084]
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同时满足这些分子量分布和数均分子量的条件。通过使用这样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能够在多层膜成型时,抑制异物附着在成型热板(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简称为“热板”)上。即,这样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防止异物附着引起的设备污染的能力高,例如,能够实现与成型相关的设备的连续运转时间的延长。
[0085]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中,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7.0以下,而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0以上,例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5.0以下,而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可以为25000以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4.0以下,而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可以为28000以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为3.5以下,而且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mn)可以为30000以上。
[0086]
在本说明书中,mw(重均分子量)及mn(数均分子量)均为由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求得的值。
[0087]
从上述的效果变得更高的观点出发,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优选为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
[0088]
在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可以仅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即,可以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也可以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除此以外的成分(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其他成分”)(即,可以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所述其他成分构成)。
[0089]
关于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其他成分,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例如,可以为树脂成分及非树脂成分中的任一种。
[0090]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为除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树脂。
[0091]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可以是结构单元仅为1种的均聚物,也可以是结构单元为2种以上的共聚物。
[0092]
作为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萜系树脂等。所述萜系树脂为用于提高低温下的热封性的添加剂。
[0093]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094]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添加剂,可以举出与作为不具有易剥离性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添加剂而在前面说明的添加剂相同的添加剂。
[0095]
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所述其他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096]
在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密封剂层13中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质量份)]:[密封剂层13中的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质量份)]的质量比优选为50:50~99:1,更优选为60:40~99:1,进一步优选为80:20~99:1。
[0097]
在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在密封剂层13中,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合计含量相对于密封剂层13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热封强度更稳定,剥离灭菌纸时的纸残留得到更高度地抑制。
[0098]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099]
在密封剂层13不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在此,将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设为0质量份。
[0100]
具备这样的易剥离类型2的密封剂层13的多层膜1例如能够在135~155℃的温度下特别合适地与灭菌纸进行热封。
[0101]
无论密封剂层13是否为易剥离性,都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密封剂层13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102]
在本说明书中,不限于密封剂层13的情况,“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是指“所有的层可以相同,所有的层也可以不同,可以仅一部分层相同”,而且,“多层彼此不同”是指“各层的构成材料及厚度中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
[0103]
无论密封剂层13是否为易剥离性,密封剂层13的厚度都优选为3~100μm,更优选为4~80μm,进一步优选为5~60μm。通过密封剂层13的厚度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密封剂层13的密封强度适当变高。通过密封剂层13的厚度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抑制密封剂层13过度变厚。
[0104]
例如,在密封剂层13为易剥离性的情况下,通过密封剂层13的厚度为所述上限值以下,易剥离性变得更高。
[0105]
在此,“密封剂层13的厚度”是指密封剂层13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密封剂层13的厚度是指构成密封剂层13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106]
<第1保护层>
[0107]
第1保护层11是抑制多层膜1中产生针孔等用于保护多层膜1的结构的层。
[0108]
第1保护层11优选为包括树脂的树脂层。
[0109]
作为第1保护层11所包括的所述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酰胺、聚酯、聚烯烃、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等。
[0110]
例如,包括聚酰胺的第1保护层11为更高强度,可以显著抑制第1保护层11中的破损。而且,通过具备这样的第1保护层11,对于多层膜1中的比第1保护层11更靠密封剂层13
侧的层的保护作用、对于后述的包装体中的包装对象物的保护作用显著变大。如此地,从强度更高的观点出发,优选作为包括聚酰胺的树脂层的第1保护层11。
[0111]
作为所述聚酰胺,例如,可以举出将环状内酰胺(环元数为3以上的内酰胺)、氨基酸、或二胺与二羧酸的反应物即尼龙盐通过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聚酰胺等。
[0112]
作为所述环状内酰胺,例如,可以举出ε-己内酰胺、ω-庚内酰胺(ω-enantholactam)、ω-月桂内酰胺、α-吡咯烷酮、α-哌啶酮等。
[0113]
作为所述氨基酸,例如,可以举出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9-氨基壬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等。
[0114]
作为形成所述尼龙盐的所述二胺,例如,可以举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等脂肪族胺;
[0115]
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哌嗪、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等脂环族二胺;
[0116]
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等芳香族二胺等。
[0117]
作为形成所述尼龙盐的所述二羧酸,例如,可以举出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0118]
六氢对苯二甲酸和六氢间苯二甲酸等脂环族羧酸;
[0119]
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羧酸、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1,6-萘二羧酸、1,7-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2,3-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等。
[0120]
作为所述聚酰胺,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4-尼龙、6-尼龙、7-尼龙、11-尼龙、12-尼龙、46-尼龙、66-尼龙、69-尼龙、610-尼龙、611-尼龙、612-尼龙、6t-尼龙、6i尼龙、6-尼龙和66-尼龙的共聚物(尼龙6/66)、6-尼龙和610-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611-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12-尼龙的共聚物(尼龙6/12)、6-尼龙和612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6t-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6i-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66-尼龙和610-尼龙的共聚物、6-尼龙和66-尼龙和12-尼龙的共聚物(尼龙6/66/12)、6-尼龙和66-尼龙和612-尼龙的共聚物、66-尼龙和6t-尼龙的共聚物、66-尼龙和6i-尼龙的共聚物、6t-尼龙和6i-尼龙的共聚物、66-尼龙和6t-尼龙和6i-尼龙的共聚物等。
[0121]
从耐热性、机械强度及获取的容易性等观点出发,所述聚酰胺优选为6-尼龙、12-尼龙、66-尼龙、尼龙6/66、尼龙6/12或尼龙6/66/12。
[0122]
作为第1保护层11所含有的所述聚酯,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及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
[0123]
作为第1保护层11所含有的所述聚烯烃,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
[0124]
第1保护层11所含有的所述聚乙烯基系树脂为具有由具有乙烯基(ethenyl group)的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的树脂。作为所述聚乙烯基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氯乙烯(pv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
[0125]
第1保护层11所包括的所述树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126]
第1保护层11优选包括选自由聚酰胺、聚酯、聚烯烃、聚乙烯基系树脂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更优选包括聚酰胺。这样的多层膜1的加热成型时的耐针孔性更高。
[0127]
第1保护层11可以包括所述树脂和除此以外的非树脂成分。
[0128]
作为所述非树脂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129]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添加剂,可以举出与作为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添加剂而在前面说明的添加剂相同的添加剂。
[0130]
第1保护层11所包括的所述非树脂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131]
在第1保护层11中,所述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第1保护层11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在第1保护层11中使用所述树脂而得到的效果变得更高。
[0132]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133]
在第1保护层11包括聚酰胺的情况下,在第1保护层11中,聚酰胺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含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第1保护层11对多层膜1的保护能力变得更高。
[0134]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135]
第1保护层11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第1保护层11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136]
第1保护层11的厚度x
11
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3~50μm,例如,可以为5~20μm。通过第1保护层11的厚度x
11
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第1保护层11的保护能力变得更高。通过第1保护层11的厚度x
11
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避免第1保护层11的厚度过厚。
[0137]
在此,“第1保护层11的厚度”是指第1保护层11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第1保护层11的厚度是指构成第1保护层11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138]
<第2保护层>
[0139]
第2保护层12也与第1保护层11同样地,是抑制多层膜1中产生针孔等用于保护多层膜1的结构的层。
[0140]
作为第2保护层12的构成材料(含有成分),可以举出与上述的第1保护层11的构成材料(含有成分)相同的构成材料。
[0141]
第2保护层12的构成材料的含量与上述的第1保护层11的相同的构成材料的含量相同。
[0142]
在此,省略对第2保护层12的构成材料及其含量的详细的说明。
[0143]
在多层膜1中,第1保护层11和第2保护层1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彼此不同”是指“对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进行比较时,构成材料及厚度中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例如,在第2保护层12包括作为第1保护层11所包括的成分而在前面举出的成分(构成材料)中实际上第1保护层11不包括的成分的情况下,或者即使第2保护层12
包括实际上第1保护层11所包括的成分但其含量(质量份)与第1保护层11不同的情况下,第1保护层11与第2保护层12彼此不同。
[0144]
第2保护层12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第2保护层12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145]
第2保护层12的厚度x
12
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1~50μm,例如,可以为1~20μm。通过第2保护层12的厚度x
12
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第2保护层12的保护能力变得更高。通过第2保护层12的厚度x
12
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避免第2保护层12的厚度过厚。
[0146]
在此,“第2保护层12的厚度”是指第2保护层12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第2保护层12的厚度是指构成第2保护层12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147]
从多层膜1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变得更高的观点出发,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优选包括相同的构成材料。
[0148]
例如,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优选均包括选自由聚酰胺、聚酯、聚烯烃、聚乙烯基系树脂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149]
从多层膜1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变得更高的观点和对多层膜1的保护能力变得更高的观点出发,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更优选均包括聚酰胺。
[0150]
在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包括相同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第1保护层11及第2保护层12中的构成材料的含量(质量份)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通过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有时多层膜1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变得更高。
[0151]
<第1基材层>
[0152]
第1基材层14为用于对多层膜1赋予柔软性的层。
[0153]
第1基材层14为任意的构成,多层膜1可以不具备第1基材层14,但通过多层膜1具备第1基材层14,其柔软性和耐针孔性均变高。
[0154]
第1基材层14优选为包括树脂的树脂层。
[0155]
作为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所述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系树脂等。
[0156]
作为所述聚乙烯系树脂,可以举出乙烯的均聚物(即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
[0157]
作为所述乙烯的均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例如,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等)、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
[0158]
所述乙烯系共聚物具有由乙烯衍生的结构单元和由除乙烯以外的单体衍生的结构单元。
[0159]
作为所述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e-ea-mah树脂)、离聚物树脂(ion树脂)等。
[0160]
作为所述离聚物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与少量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通过其中的酸部分和金属离子形成盐而具有离子桥连结构的树脂。
[0161]
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所述树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162]
第1基材层14优选包括聚乙烯,更优选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可以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这样的多层膜1的柔软性和耐针孔性均变得更高。
[0163]
第1基材层14可以包括所述树脂和除此以外的非树脂成分。
[0164]
作为所述非树脂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在该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165]
作为非树脂成分的所述添加剂,可以举出与作为密封剂层13所包括的添加剂而在前面说明的添加剂相同的添加剂。
[0166]
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所述非树脂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167]
在第1基材层14中,所述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第1基材层14的总质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在第1基材层14中使用所述树脂而得到的效果变得更高。
[0168]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169]
在第1基材层14包括所述聚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在第1基材层14中,聚乙烯系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含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例如,可以为95质量%以上、97质量%以上及99质量%以上中的任一种。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多层膜1的柔软性和耐针孔性均变得更高。
[0170]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171]
第1基材层14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第1基材层14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172]
第1基材层14的厚度x
14
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0~150μm,更优选为20~100μm,例如,也可以为25~60μm。通过第1基材层14的厚度x
14
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多层膜1的柔软性变得更高。通过第1基材层14的厚度x
14
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避免第1基材层14的厚度过厚。
[0173]
在此,“第1基材层14的厚度”是指第1基材层14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第1基材层14的厚度是指构成第1基材层14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174]
<第2基材层>
[0175]
第2基材层15也与第1基材层14同样地,为用于对多层膜1赋予柔软性的层。
[0176]
第2基材层15也为任意的构成,多层膜1可以不具备第2基材层15,但通过多层膜1具备第2基材层15,其柔软性和耐针孔性均变高。
[0177]
作为第2基材层15的构成材料(含有成分),可以举出与上述的第1基材层14的构成材料(含有成分)相同的构成材料。
[0178]
第2基材层15的构成材料的含量与上述的第1基材层14的相同的构成材料的含量相同。
[0179]
在此,省略对第2基材层15的构成材料及其含量的详细的说明。
[0180]
在多层膜1中,第1基材层14和第2基材层15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1基材层和第2基材层彼此不同”是指“对第1基材层和第2基材层进行比较时,构成材料及厚度中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例如,在第2基材层15包括作为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成分而在前面举出的成分(构成材料)中实际上第1基材层14不包括的成分的情况下,或者即使第2基材层15
包括实际上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成分但其含量(质量份)与第1基材层14不同的情况下,第1基材层14与第2基材层15彼此不同。
[0181]
第2基材层15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第2基材层15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182]
第2基材层15的厚度x
15
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3~50μm,更优选为3~30μm,例如,也可以为3~20μm。
[0183]
通过第2基材层15的厚度x
15
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多层膜1的柔软性变得更高。通过第2基材层15的厚度x
15
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避免第2基材层15的厚度过厚。
[0184]
在此,“第2基材层15的厚度”是指第2基材层15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第2基材层15的厚度是指构成第2基材层15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185]
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可以包括相同的构成材料。具备这样的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的多层膜1的柔软性和耐针孔性均变得更高。
[0186]
例如,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优选均包括聚乙烯,更优选均包括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也可以均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0187]
在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包括相同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中的构成材料的含量(质量份)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通过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有时多层膜1的柔软性变得更高。
[0188]
如上所述,在多层膜1中,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为任意的构成,但优选至少具备第1基材层14(即,均具备第1基材层14及第2基材层15,或者具备第1基材层14且不具备第2基材层15)。
[0189]
<粘接层>
[0190]
粘接层16在多层膜1中为用于粘接相邻的2个层(在此,第1保护层11及第1基材层14、第1基材层14及第2保护层12、以及第2保护层12及第2基材层15)的层,包括显现粘接性的成分。
[0191]
粘接层16为任意的构成,多层膜1可以不具备这里所示的粘接层16的一部分或全部,但通过多层膜1具备粘接层16,其结构更稳定。
[0192]
粘接层16优选为包括粘接性树脂的树脂层。
[0193]
作为所述粘接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烯烃系树脂等。
[0194]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为具有由烯烃衍生的结构单元的树脂,例如,也可以为具有酸性基团的酸改性聚烯烃等改性聚烯烃。
[0195]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系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丁烯系共聚物、这些共聚物的改性物(换言之,改性共聚物)等。
[0196]
从进一步提高粘接性的观点出发,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为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0197]
作为粘接层16所包括的所述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作为第1基材层14所包括的成分而在前面说明的乙烯系共聚物、其改性物(改性共聚物)等。
[0198]
作为粘接层16所包括的所述丙烯系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丙烯与含乙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其改性物(改性共聚物)等。作为这样的丙烯系共聚物,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
举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直链状低密度聚丙烯、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
[0199]
作为粘接层16所包括的所述丁烯系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与含乙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2-丁烯与含乙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它们的共聚物的改性物(改性共聚物)等。
[0200]
粘接层16所包括的显现粘接性的成分(例如,所述粘接性树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201]
粘接层16在不损害其粘接性的范围下,除了显现粘接性的成分(例如,所述粘接性树脂)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成分。
[0202]
作为粘接层16所含有的所述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等。
[0203]
粘接层16所包括的所述其他成分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及比率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204]
在粘接层16中,显现粘接性的成分的含量相对于粘接层16的总质量的比例(例如,所述粘接性树脂的含量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通过所述比例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粘接层16的粘接性变得更高。
[0205]
所述比例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所述比例为100质量%以下即可。
[0206]
粘接层16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粘接层16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207]
粘接层16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1~30μm,更优选为0.5~20μm,特别优选为1~10μm。
[0208]
通过粘接层16的厚度为所述下限值以上,粘接层16具有更优异的粘接性。通过粘接层16的厚度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可以避免粘接层16过厚。
[0209]
在此,“粘接层16的厚度”是指粘接层16整体的厚度,例如,由多层构成的粘接层16的厚度是指构成粘接层16的所有层的合计厚度。
[0210]
构成多层膜1的图1中的粘接层16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全部不同,也可以仅一部分相同。在此,粘接层16不同是指在比较对象的粘接层16彼此之间,构成材料及厚度中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
[0211]
<其他层>
[0212]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多层膜1可以具备其他层,该其他层不属于第1保护层11、第2保护层12、密封剂层13、第1基材层14、第2基材层15、粘接层16中的任一个。
[0213]
所述其他层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目的任意选择。
[0214]
关于所述其他层的配置位置,只要密封剂层13是多层膜1的最表层,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其种类进行适当选择。
[0215]
所述其他层可以由1层(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在所述其他层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这些多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多层的组合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前提下,并无特别限定。
[0216]
所述其他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其种类进行适当选择。
[0217]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不限定于多层膜1,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在多层膜1中,一部分构成可以被变更,删除或追加。
[0218]
例如,在多层膜1中,第1保护层11为最表层,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第1保护层可以不是最表层。但是,从多层膜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变得更高的观点出发,第1保护层优选为最表层。
[0219]
在多层膜1中,密封剂层13与第2基材层15直接接触而层叠,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也可以在密封剂层与第2基材层之间配置除此以外的1层或2层以上的层,并且密封剂层与第2基材层通过该层而层叠。
[0220]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高,且在所得到的成型体中,能够正常地再现目标形状。关于其原因,如下进行推测。
[0221]
即,推测原因如下:对于以往的多层膜,对其中一个最表层侧和另一个最表层侧进行比较时,由于具备特性彼此不同的层,因此加热时的收缩程度容易产生差异,加热时的多层膜容易产生翘曲。因此,在多层膜加热成型时,由于产生这样的收缩程度的差异而导致成型体的形状崩塌,从而导致无法得到目标形状的成型体。
[0222]
图2是示意性表示以往的多层膜的一例的剖视图。这里所示的多层膜7通过将密封剂层73、基材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比较用基材层”)74、粘接层76、及保护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比较用保护层”)71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多层膜7中,一个最表层为密封剂层73,另一个最表层为保护层71,由于这两层的特性不同,因此在多层膜7加热成型时,有时无法得到目标形状的成型体。而且,根据基材层74的种类,也存在加剧这样的成型性的降低的情况。
[0223]
也存在省略基材层74的情况。
[0224]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在最表层具备密封剂层,在与其相反的一侧的最表层侧具备第1保护层,而且,在密封剂层侧的特定范围的区域内具备与该第1保护层相同特性的第2保护层。如此地,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处配置有密封剂层和第1保护层这样的特性彼此不同的层,推测为在该状态下,在两个最表层之间,有可能在加热时的收缩程度上容易产生差异,而通过配置于密封剂层侧的区域的第2保护层使得难以产生这样的加热时的收缩程度的差异。因此,推测为在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加热成型而得到的成型体中,能够正常地再现目标形状。
[0225]
<<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0226]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使用多台挤出机将作为各层的形成材料的树脂或树脂组合物等熔融挤出的进料块法或多歧管法等共挤出t模法、空冷式或水冷式共挤出吹胀法等。
[022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还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将作为其中任一层的形成材料的树脂或树脂组合物等涂布在用于构成多层膜的另一层的表面,根据需要使其干燥来形成多层膜中的层叠结构,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层叠除此以外的层,以成为目标配置形态。
[022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还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预先分别制作出用于构成其中任意2层以上的2张以上的膜,使用粘接剂通过干式层压法、挤出层压法、热熔层压法及湿式层压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使这些膜进行贴合并层叠,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层叠除此以外的层,以成为目标配置形态。此时,作为粘接剂,也可以使用能够形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剂。
[0229]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还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将预先分别制作的2张以上的膜不使用粘接剂而是通过热(thermal)层压法等进行贴合并层叠,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层叠除此以外的层,以成为目标配置形态。
[0230]
在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时,可以组合2种以上前面所举出的多层膜中的任意层(膜)的形成方法。
[0231]
无论是哪一种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作为所述多层膜中的任意一层的形成材料的所述树脂组合物通过调节含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使形成的层以目标含量包含目标成分(构成材料)来制造即可。例如,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在常温下不气化的成分彼此的含量的比率通常与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中的所述成分彼此的含量的比率相同。
[0232]
<<包装体>>
[0233]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适于构成包装体。
[0234]
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包装体通过使用所述多层膜能够正常地再现目标形状。
[0235]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只要具备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则并无特别限定。
[0236]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一例,可以举出深冲包装体。
[0237]
所述深冲包装体通过如下构成:使用具有用于构成收纳部的凹部的底材,在该凹部中收纳目标物,并通过厚度较薄的盖材来密封收纳物。
[0238]
深冲包装体例如适用于医疗用具、食品等包装中。
[0239]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剖视图。
[0240]
在图3以后的图中,对与已经说明过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该说明过的图的情况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241]
这里所示的包装体101具备盖材8和底材10而构成。
[0242]
底材10通过深冲成型图1所示的多层膜1而得到(深冲成型体)。
[0243]
在图3中的底材10中,省略构成所述底材的多层膜1中的各层的区别。
[0244]
在底材10中形成有凹部100。
[0245]
底材10的除了凹部100以外的区域的一个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2面”)10b与盖材8的一个面(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第2面”)8b均为密封面,且彼此对置。
[0246]
包装体101通过盖材8及底材10的密封而构成。更具体而言,底材10的除了凹部100以外的区域的第2面10b与盖材8的第2面8b重叠,在它们的周缘部附近的区域彼此密封。其结果,在底材10的凹部100的区域中,在底材10的第2面10b与盖材8的第2面8b之间形成有收纳部101a。在该收纳部101a内收纳有收纳物9。
[0247]
底材10的第2面10b与多层膜1中的密封剂层13的第2面13b相同。底材10中的另一面(第1面)10a与多层膜1中的第1保护层11的第1面11a相同。
[0248]
在图3中,在包装体101的收纳部101a内,在收纳物9与底材10之间以及收纳物9与盖材8之间,观察到一部分间隙,但在收纳有收纳物9的状态的包装体101中,这些间隙的存在并不是必须的。
[0249]
底材10在其平坦部中的厚度与前面说明的多层膜1的厚度相同。
[0250]
盖材8能够根据包装体101的用途适当选择。
[0251]
例如,作为将包装体101用作食品用包装体时的盖材8,可以举出由能够在通常的
深冲包装体中使用的单层或多层的树脂膜构成的盖材。
[0252]
由所述树脂膜构成的盖材8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150μm。
[0253]
例如,作为将包装体101用作医疗用包装体时的盖材8,可以举出聚乙烯制无纺布、灭菌纸等。
[0254]
由所述聚乙烯制无纺布或灭菌纸构成的盖材8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0~500μm。
[0255]
只要所述灭菌纸以纸作为主要构成材料,能够与底材10(密封剂层13)热封,具有通气性,防止细菌由此透过(具有阻菌性)并能够进行灭菌处理,则并无特别限定。
[0256]
所述灭菌纸优选具有能够表现通气性及阻菌性的程度的小孔。
[0257]
更具体而言,所述灭菌纸优选由0.0001~20dtex的纤维构成,并且其单位面积重量为10~300g/m2。
[0258]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中优选的包装体,例如,可以举出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层膜和灭菌纸,且所述多层膜中的所述密封剂层的至少一部分被热封于所述灭菌纸的表面的包装体。在此,作为成为热封的对象的“密封剂层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上所述,可以举出密封剂层的密封面中的周缘部附近的区域。
[0259]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不限定于包装体101,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在包装体101中,一部分的构成可以被变更、删除或追加。
[0260]
例如,虽然包装体101使用了图1所示的多层膜1,但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也可以使用除了图1所示的多层膜1以外的多层膜。
[0261]
<<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0262]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在将包装对象的收纳物收纳于所述底材中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以形成所述收纳部的方式重叠所述盖材和所述底材,并进行热封。
[0263]
在所述盖材不具有通气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作为所述收纳部的区域内抽真空的状态下进行热封。
[0264]
例如,在盖材为灭菌纸的情况下,能够将盖材(灭菌纸)和底材在135~155℃的温度下特别合适地进行热封。
[0265]
实施例
[0266]
以下,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所示的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0267]
[实施例1]
[0268]
<<多层膜的制造>>
[0269]
作为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聚酰胺(pa)(宇部兴产社(ube industries,ltd.)制“ube nylon 1022b”)。
[0270]
另外,作为粘接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粘接性聚乙烯(pe)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inc.)制“nf536”)。
[0271]
另外,作为第1基材层、第2基材层及密封剂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1)(陶氏化学社(dow chemical company)制“5220g”,分子量分布(mw/mn):3.1,数均分子量(mn):3.08
×
104)和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2)(日本普瑞曼聚合物公司(prime polymer co.,ltd.)制“sp3530”,熔点:97、
121、125℃,分子量分布(mw/mn):7.7,数均分子量(mn):1.37
×
104)。
[0272]
使用上述的聚酰胺、粘接性聚乙烯系树脂及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并通过挤出加工,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0μm)、第2基材层(厚度10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6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36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7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0μm)。
[0273]
<<多层膜的评价>>
[0274]
<成型体的制造>
[0275]
使用深冲成型机(德国莫迪维克公司(multivac)制“r535”),在下述成型条件下,在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中形成凹部(凹槽)并进行深冲成型,由此制造了成型体。
[0276]
[成型条件]
[0277]
成型温度:108℃
[0278]
加热时间:1.5秒
[0279]
成型时间:3.0秒
[0280]
加压时间:0.4秒
[0281]
使用模具尺寸:宽度8.9mm、长度270mm、深度6.99mm、端部r4.45mm
[0282]
<多层膜的成型性的评价>
[0283]
目视观察上述中所得到的成型体中的凹部,并基于其形状及大小是否在根据使用模具而假设的正常的范围内的观点,按照下述基准对多层膜的成型性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0284]
[评价基准]
[0285]
a:认为凹部如根据使用模具而假设的那样高精度地形成,在凹部中收纳包装对象物完全没有问题。
[0286]
b:认为凹部的大小与根据使用模具而假设的大小相比缩小,凹部的形状稍微崩塌,但在凹部中收纳包装对象物没有问题。
[0287]
c:认为凹部的大小与根据使用模具而假设的大小相比显著缩小,凹部的形状崩塌,在凹部中收纳包装对象物存在问题。
[0288]
<抑制异物附着在热板上的效果的评价>
[0289]
使用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和gea powerpak st 420,利用酒精清洁成型热板之后,使其在成型温度108℃、加热时间9.9秒、无密封的条件下运转7小时,然后利用刮刀擦拭热板表面,确认了有无附着物堆积在热板上。将结果示于表1。
[0290]
[实施例2]
[0291]
<<多层膜的制造>>
[0292]
除了变更用于形成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的聚酰胺的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0μm)、第2基材层(厚度10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4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36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9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0μm)。
[0293]
<<多层膜的评价>>
[0294]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0295]
[实施例3]
[0296]
<<多层膜的制造>>
[0297]
除了变更用于形成密封剂层、第2基材层及第1基材层的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的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1μm)、第2基材层(厚度18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6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28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7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1μm)。
[0298]
<<多层膜的评价>>
[0299]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0300]
[实施例4]
[0301]
<<多层膜的制造>>
[0302]
除了未形成有第2基材层、变更用于形成密封剂层及第1基材层的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的使用量、以及变更用于形成粘接层的粘接性聚乙烯系树脂的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5μm)、粘接层(厚度5μm)、第2保护层(厚度6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54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7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多层膜(厚度91μm)。在图1所示的多层膜1中,该多层膜具有省略了第2基材层的构成。
[0303]
<<多层膜的评价>>
[0304]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0305]
[实施例5]
[0306]
<<多层膜的制造>>
[0307]
除了为了形成第1基材层、第2基材层及密封剂层而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2)来代替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1μm)、第2基材层(厚度18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6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28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7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1μm)。
[0308]
<<多层膜的评价>>
[0309]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0310]
[实施例6]
[0311]
<<多层膜的制造>>
[0312]
除了为了形成密封剂层而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2)来代替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0μm)、第2基材层(厚度10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6μm)、粘接层
(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36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7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0μm)。
[0313]
<<多层膜的评价>>
[0314]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0315]
[比较例1]
[0316]
<<多层膜的制造>>
[0317]
除了变更用于形成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的聚酰胺的使用量、以及变更用于形成第1基材层及第2基材层的mlldpe的使用量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0μm)、第2基材层(厚度27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2保护层(厚度5μm)、粘接层(厚度7μm)、第1基材层(厚度18μm)、粘接层(厚度7μm)、及第1保护层(厚度9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0μm)。
[0318]
<<多层膜的评价>>
[0319]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0320]
[比较例2]
[0321]
<<多层膜的制造>>
[0322]
作为比较用保护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第1保护层及第2保护层中所包括的树脂相同的树脂(聚酰胺,宇部兴产社(ube industries,ltd.)制“ube nylon 1022b”)。
[0323]
另外,作为粘接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粘接层中所包括的树脂相同的树脂(粘接性聚乙烯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inc.)制“nf536”)。
[0324]
另外,作为比较用基材层及密封剂层中所包括的树脂,准备了与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第1基材层、第2基材层及密封剂层中所包括的树脂相同的树脂(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mlldpe)(1))。
[0325]
使用上述的各树脂并通过挤出加工制造了将密封剂层(厚度10μm)、比较用基材层(厚度55μm)、粘接层(厚度12μm)及比较用保护层(厚度14μm)依次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多层膜(厚度91μm)。该多层膜具有如下构成:在图1所示的多层膜1中,省略了第2保护层12、第2基材层15以及与这两层相邻的粘接层16,变更了除了密封剂层13以外的层的厚度。
[0326]
<<多层膜的评价>>
[0327]
通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上述中所得到的多层膜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4。
[0328]
表1
[0329][0330][0331]
表2
[0332][0333][0334]
表3
[0335][0336][0337]
表4
[0338][0339]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多层膜的成型性优异。
[0340]
在实施例1~6的多层膜中,使用多层膜的厚度t,第2保护层距密封剂层的第2面的距离为0.11t~0.4t。
[0341]
相对于此,比较例1的多层膜的成型性差。
[0342]
在比较例1的多层膜中,使用多层膜的厚度t,第2保护层距密封剂层的第2面的距离为0.49t。
[0343]
比较例2的多层膜的成型性也差。
[0344]
比较例2的多层膜与以往的多层膜同样地,保护层和基材层均仅具备一层,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未观察到改善。
[0345]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6中,在使用实施例1~4的多层膜的情况下,在其成型时异物附着在热板上得到抑制。推测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4中,用于形成密封剂层的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1,较窄,且数均分子量(mn)为3.08
×
104,低分子量成分较少。
[0346]
如此地,对于实施例1~4的多层膜,即使与成型相关的设备的连续运转时间变长,也能够抑制异物附着在设备上,防止设备污染的能力较高,且具有特别优选的特性。
[0347]
相对于此,在使用实施例5~6的多层膜的情况下,在其成型时异物附着在热板上没有得到抑制。在实施例5~6中,用于形成密封剂层的茂金属催化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7.7,较宽,且数均分子量(mn)为1.37
×
104,低分子量成分较多。
[034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349]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医疗用包装体、特别是深冲包装体。
[0350]
附图标记的说明
[0351]
1:多层膜;11:第1保护层;12:第2保护层;12b:第2保护层的第2面;13:密封剂层;13b:密封剂层的第2面;14:第1基材层;15:第2基材层;8:盖材;8b:盖材的第2面;9:收纳物;10:底材;10b:底材的第2面;101:包装体;101a:包装体的收纳部;100:底材的凹部;t:多层膜的厚度;d:第2保护层的第2面与密封剂层13的第2面之间的距离(第2保护层距密封剂层的第2面的距离);x
11
:第1保护层的厚度;x
12
:第2保护层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